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课件 单元05 化学方程式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课件 单元05 化学方程式,共49页。
化学方程式 1 复习导入 第四单元(框架)化学方程式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2.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3.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1.化学方程式的意义.2.化学方程式的写法.3.化学方程式的应用1.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依据.2.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步骤.3.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方法.命题分析 1 复习导入1.本单元重点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及其应用,包括质量守恒定律运用到推断物质的元素组成、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和反应类型的判断、根据微粒结构示意图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含义。中考以简答题型式考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有关化学反应现象,或质量变化问题;以选择或填空形式考查利用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确定物质组成,利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推断物质的化学式;以研究质量守恒定律为内容的探究性试题。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意义是中考的高频考点,主要以填空题或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主要考查点包括: ①书写化学方程式; ②根据题干所给信息,书写未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命题分析 1 复习导入 ③在选择题中会结合微观示意图或生活中的现象,在一个选项中考查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正误判断。将会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物质的相互转化、实验室制取氧气及检验二氧化碳的原理结合考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判断正误,并延伸到对反应类型的判断。会结合最新的科技动态和科技发展的历史来根据题给信息正确判断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并结合具体的化学反应叙述反应的意义。3.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考查是中考的必考内容之一,题目将由物质的单一计算逐渐向混合物的计算、与溶液的计算、化学式的计算综合考查,有一定的难度,学习时提倡由浅入深,分类练习,逐步掌握这部分内容。主要的命题点有:①已知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计算恰好完全反应时另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②含杂质(杂质不参加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质量的计算。中考解读 1 复习导入本单元有三个课题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并得出化学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的教学做好理论准备,这是学好本单元的基础。 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主要内容有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方法和步骤,说明了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这是本单元的中心。 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从量的方面研究物质化学变化的过程,是化学方程式的具体应用。 2 单元概述第四单元:化学方程式1.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掌握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2. 质量守恒定理的理解和应用,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现象。3.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4.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5. 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相对质量关系,能正确计算出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复习目标复习重点1.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2.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3.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4. 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复习目标 3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1-1、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2.概念解读:①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能用于物理变化。②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质量守恒”,不包括其他方面的守恒。如气体之间的反应,其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可能发生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③质量守恒定律强调“参加反应”的各物质,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不能计算。④“质量总和”包括生成的固体、液体、气体的物质质量总和。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1-2、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实验一: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①装置及反应原理 Na2CO3+2HCl=2NaCl+H2O+CO2↑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②实验步骤:把盛有盐酸的小试管小心地放入盛有碳酸钠粉末的小烧杯中,将小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取下小烧杯并将其倾斜,使小试瞥中的盐酸进入小烧杯中,观察现象。反应进行一段时问后,再把小烧杯放回托盘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仍然平衡。③实验现象:盐酸倒入烧杯后,剧烈反应,有大量的气泡产生,白色粉末逐渐消失;天平向右倾斜。④分析和结论:实验发生的反应是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是气体,逸散到空气中,使天平左右质量不相等,未平衡。知识点1-2、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实验二:镁条燃烧实验①装置及反应原理2Mg+O2 2MgO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②实验步骤:取一根用砂纸打磨干净的长镁条和一个石棉网,将它们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在石棉网上方将镁条点燃,观察现象。将镁条燃烧后的产物与石棉网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比较反应前后的质量。③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放出热量;用天平称量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反应后物质的质量变大。④分析和结论:实验发生的反应是镁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镁,氧气参加了反应,使反应后固体物质的质量增大,理论上,反应后的质量与反应前的质量之差就是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规律小结: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这一定律不受实验结果的影响。1.从宏观和微观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1)宏观: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和元素的种类都不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2)微观: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组,反应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均不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规律小结: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2.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变、不变和可能变1.下列实验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且能看到天平保持平衡现象的是( )A.在空气中对铜片加热 B.氯化钠和硝酸钾混合 C.铜和硝酸银溶液混合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CA、在空气中对铜片加热生成氧化铜,固体的质量增加,天平不能保持平衡,故选项错误。B、氯化钠和硝酸钾混合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是物理变化,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错误。C、铜和硝酸银溶液混合生成硝酸铜溶液和银,没有物质逸出,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能看到天平保持平衡现象,故选项正确。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的质量增加,天平不能保持平衡,故选项错误。故选:C。【典型例题】2.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在于反应前后( ) A.物质的种类没有改变 B.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变C.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没有改变 D.分子的数目没有改变C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在于:化学变化过程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质量也没有变化。故C选项正确。【典型例题】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图1~4是教科书上有关实验的装置图:(1)图1是利用红磷燃烧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通过此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在实际操作中,若集气瓶内水面上升的体积明显小于理论值,请分析可能的原因 (答出一点即可)。(2)图2是验证分子某性质的实验。A烧杯盛有用蒸馏水稀释过的酚酞溶液,B烧杯盛有少量浓氨水,实验中发现A烧杯中的液体由 色变为 色,通过此实验能够验证的分子性质是 。 【典型例题】五分之一装置漏气无红分子在不停的运动(3)图3是电解水实验。通电一段时间后,切断电源,用燃着的木条分别在两个玻璃管尖嘴口检验反应产生的气体,其中负极端的玻璃管内产生气体的检验现象是 , 。 (4)图4是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若反应前天平平衡,反应后天平的指针会向 偏转(选填“左”或“右”)。因此,若要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反应最好在密闭容器中进行。通过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化学反应中,一定不变的是 (选填序号)。a.原子的种类 b.原子的数目 c.原子的质量d.分子的种类 e.分子的数目 f.元素的种类【典型例题】安静的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右abcf4.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会变化的是 ( ) ①原子的数目 ②分子的数目 ③元素的种类 ④物质的质量总和 ⑤物质的种类 ⑥物质的体积 ⑦物质的状态 A.②④⑤ B.①③④ C.①③ D.①③⑦ B(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①符合;(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③④符合;(3)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故②⑤⑥⑦不适合。故选B。 【典型例题】5.(2021·山东威海市·中考真题)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中丙、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 B.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 C.反应中物质乙发生还原反应 D.反应前后甲、丁的质量比为1:1 【典型例题】由图可知,该反应为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NO 2CO2+N2 。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中丙、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不符合题意;B、由图可知,反应前后,氮元素由化合态转化为游离态,化合价一定发生了改变,不符合题意;C、在该反应中,物质乙失去氧,属于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符合题意;D、反应前后甲、丁的质量比为:2×(12+16):(14×2)=2:1,不符合题意。故选C。 C知识点1-3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1.解释化学反应(1)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但不能产生新元素(或原子)。(2)解释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2.计算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且各物质的质量比=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对应化学计量数的乘积之比。3.确定物质的组成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所以可通过计算判断参加反应的或反应生成的元素质量。4.求化学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可求化学反应中某一物质的化学式。6.(湖南省郴州市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一定质量的某化合物完全燃烧,需要3.2g氧气,生成4.4g二氧化碳和1.8g水。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该化合物的质量为3.0g B.该化合物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C.该化合物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2:4:1D.该化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40%【典型例题】C推断物质的元素组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设该化合物质量为x,则x+3.2g=4.4g+1.8g,得出x=3.0g,故A选项正确,不合题意;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元素的质量不变”,则生成物中氧元素质量=4.4g× ×100%+1.8g× ×100%=4.8g,反应前氧气所含氧元素的质量为3.2g,因此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B选项正确,不合题意;C、该化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为:4.4g× =1.2g,氢元素的质量为:1.8g× =0.2g,氧元素的质量为:3.0g-1.2g-0.2g=1.6g,则该化合物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 =1:2:1,故C选项错误,符合题意;D、根据该化合物共3.0g,C元素质量为1.2g,则该化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40%,D选项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典型例题】7.(江苏省无锡市2020年中考 )元素钴(Co)有多种化合价,将9.3gCo(OH)2在空气中加热至290℃时完全脱水,得到8.3g钴的氧化物,该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A.CoO B.CoO3 C.Co2O3 D.Co3O4C由化学式可知9.3g Co(OH)2中和氧化钴中钴元素质量相等,Co元素的质量为:则钴的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8.3g-5.9g=2.4g 即Co与O的原子个数比为: 故选C。【典型例题】8.2020年11月24日,我国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运载火箭常用的推进剂是偏二甲肼(C2H8N2)与四氧化二氮(N2O4),二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 3N2↑+2X↑+4H2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化学式为CO B.N2O4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4 C.生成物中N2和H2O的质量比为3:4 D.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典型例题】D确定化学方程式中未知物的化学式A、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碳、氢、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8、6、8,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氢、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8、6、4,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和4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O2,故选项说法错误。B、在化合物中氧元素一般显﹣2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2)×2=0,则x=+4价,故选项说法错误。C、生成物中N2和H2O的质量比为(28×3):(18×4)≠3:4,故选项说法错误。D、任何化学反应均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9.质量守恒定律是帮我们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重要理论。关于反应aA+bB=cC+d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计量数a与b之和一定等于c与d之和 B.若取xg A和xg B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总和不一定是2xg C.反应物A和B的质量比一定等于生成物C和D的质量比 D.反应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典型例题】B推断反应中的化学计量数及比值A.参加反应的A、B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生成的C、D的质量总和,但化学计量数a与b之和不一定等于c与d之和,就是化学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一定相等。故A选项错误;B.物质参加化学反应按一定的质量比进行,由于参加反应的A、B的质量比不一定是1∶1,故若取xgA和xgB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总和不一定是2xg。故B选项正确;C.参加反应的A、B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生成的C、D的质量总和,但反应物A和B的质量比不一定等于生成物C和D的质量比。故C选项错误;D.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不一定变化。故D选项错误。10.在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9.在一定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t1、t2时刻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典型例题】C推断反应中的化学计量数及比值A.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1 C.该反应方程式中丁和甲的计量数之比为1:1 D.某时刻,若ω甲为18%,则ω丙为32%由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分数增加了19%﹣17%=2%,故甲是生成物;乙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反应后丙的质量分数增加了41%﹣25%=16%,故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分数减少了48%﹣30%=18%,是反应物。A、乙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B、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为2%:16%=1:8,故选项说法错误。C、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9.该反应中甲、丁的质量比是2%:18%=1:9,故该反应方程式中丁和甲的计量数之比为1:1,故选项说法正确。D、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为2%:16%=1:8,某时刻,若ω甲为18%时,18%﹣17%=1%,则ω丙为25%+8%=33%,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典型例题】推断反应中的化学计量数及比值11.(2021·湖南永州)工业法生产硝酸的一个中间反应可用微观模型表示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典型例题】B判断化学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由图示可知,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反应为2NO+O2=2NO2;A. 该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发生改变,错误;B. 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没有变化,正确;C. 该反应过程中氧气分子没有全部参与反应,错误D.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2NO+O2=2NO2 ,错误。故选B。12.(2021·云南昆明)甲醛是一种防腐剂,下图是甲醛燃烧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典型例题】A判断化学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中有一个” ”没有参加反应,反应化学方程式 CH2O+O2CO2+H2O。A、由分析可知,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说法错误。B、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H2O+O2 CO2+H2O,故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30:32=15:16,说法正确。C、由微观示意图可知生成物为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物均由两种元素组成,说法正确。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说法正确。故选:A。课题2 化学方程式1. 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2.意义:化学方程式体现了化学反应“质”与“量”的关系。以 为例(1)“质”——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 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碳和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反应条件是点燃。(2)“量” ①质量比: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如: 12 : 32 : 44 ②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微粒个数比。如: 1 : 1 : 1知识点2-1、化学方程式定义、意义和读法课题2 化学方程式3.读法: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物在等号左边,不同反应物用“+”连接,可读作“和”;生成物在等号右边,不同生成物也用“+”连接,可读作“和”;等号上方或下方是反应条件。以 为例具体说明:(1)从“质”方面读: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2)从“量”方面读:①质量:在点燃条件下,每16份质量的甲烷和64份质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质量的二氧化碳和36份质量的水。②微粒数:在点燃条件下,1个甲烷分子和2个氧气分子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和2个水分子。知识点2-1、化学方程式定义、意义和读法课题2 化学方程式1.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原则(1)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能凭空想象、臆造不存在的化学反应。(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各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必须相等。知识点2-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2.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步骤(以书写P在O2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例)①写——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的 化学式 : P+O2——P2O5 ②配——配平,即在式子两边的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 化学计量数 ,使式子两边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总数相等,不能改动化学式中的数字:4P+5O2—— 2P2O5 ③标——标明 反应条件 ,标注生成物的状态 ,把短线改为等号:4P+5O2 2P2O5④查—— 一查化学式是否正确;二查是否配平;三查生成物的状态是否标注、标注是否恰当; 四查反应条件是否表明。课题2 化学方程式知识点2-3、化学方程式的配平(1)定1法 Al2O3+ H2SO4 == 1 Al2(SO4)3+1H2O从最复杂的物质Al2( SO4)3入手,将其化学计量数定为1,则H2SO4前配3、H2O前配3、Al2O3前配1即可。(2)最小公倍数法 1 C2H6+O2 CO2+H2O 从原子数目最大的氢元素入手,氢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6,则C2H6前配1,H2O前配3,CO2前配2,生成物中氧原子的总数为7,所以在O2前配7/2,将化学计量数化为整数即可。(3)奇数配偶法FeS2+O2 2Fe2O3+SO2 氧元素是反应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元素,Fe2O3中氧原子的个数为奇数,因此先在Fe2O3前配2,然后在FeS2前配4,使两边铁原子的个数相等,再在SO2前配8,使两边硫原子的个数相等,生成物中氧原子的个数为22,所以在O2前配11。13.关于化学方程式的意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B.表明了反应的条件C.表明了反应的速率 D.表明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CA、由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可以表明各反应物和各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故A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化学方程式可以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左边的是反应物,右边的是生成物,上方的是反应条件,故B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化学方程式不能表明化学反应的快慢,故C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D、化学方程式可以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左边的是反应物,右边的是生成物,上方的是反应条件,故D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典型例题】14.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CH4+2O2 CO2+2H2O的含义叙述错误的是( )A.CH4和O2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CO2和H2O B.甲烷具有可燃性 C.参加反应的CH4与O2的分子个数比为1:2 D.每消耗16g甲烷就会生成18g水CA、该反应可读作:CH4和O2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CO2和H2O,故选项说法正确。B、甲烷能在氧气中燃烧,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故选项说法正确。C、从微观上,点燃条件下,每1个甲烷分子和2个氧分子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和2个水分子,则参加反应的CH4与O2的分子个数比为1:2,故选项说法正确。D、该反应可读作:每16份质量的甲烷和64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恰好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和36份质量的水,则每消耗16g甲烷就会生成36g水,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典型例题】15.(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2019-2020学年期中)下列关于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以客观事实为基础B .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C .遵循质量守恒定律D .生成物中的气体一定要标注“↑”D书写化学方程式需要遵循客观事实,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质量不发生改变,且原子数目和种类不发生改变,因此选项A、B、C正确;化学方程式中生成物气体符号是否标注与反应物有关,若反应物中有气体,则生成物中气体符号不必标注,选项D不正确,故选D。【典型例题】16. 在化学方程式aC2H6+bO2 mCO2+nH2O中,化学计量数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2m=a B.3a=n C.3m=n D.2b=m+nB反应物中含有2a个碳原子、6a个氢原子、2b个氧原子,生成物中含有m个碳原子、2n个氢原子、(2m+n)个氧原子。A、根据反应前后碳原子个数不变,可得2a=m,故选项错误。B、根据反应前后氢原子个数不变:6a=2n,则3a=n,故选项正确。C、2a=m,3a=n,则6a=3m,6a=2n,则3m=2n,故选项错误。D、根据反应前后氧原子个数不变,可得2b=2m+n,故选项错误。故选:B。【典型例题】17.配平化学方程式时,必须是( )A.反应前物质的分子总数等于反应后物质的分子总数 B.反应前后各物质的体积相等 C.各物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D.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数目相等D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指在式子的左、右两边的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即粒子的个数,它是个整数值,当它是1时省略不写),使式子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原子的总数相等的过程。配平后反应前后的分子总数、物质的体积、各物质的质量并一定相等,所以选项D正确。【典型例题】18. (2019•开封模拟)二氧化氮是大气的污染物之一.煤燃烧会产生一部分二氧化氮气体,它会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发生反应形成酸雨,NO2+O2+H2O═HNO3,配平后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分别是( )A.1,1,1,2 B.2,1,1,2 C.4,1,2,4 D.6,2,3,6C 本题可利用“定一法”进行配平,把HNO3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则NO2、O2、H2O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 同时扩大4倍,则NO2、O2、H2O、HNO3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4、1、2、4。【典型例题】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知识点3-1、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课题3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1.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步骤:(1)设:设未知数(说清楚设的是质量还是质量分数等,一定不要带单位);(2)方:写出化学方程式并配平(一定配平);(3)标:标出有关物质的量:上标相对分子质量,下标已知质量和未知数;(4)比:列比例式,求解;(5)答:简明地写出答案。2.计算中可能用到的公式有:(1)质量=密度×体积。(2)分解率=已分解物质的质量/未分解物质的质量×100%(3)某物质的质量分数=某物质的质量/含该物质的总质量×100%(4)纯净物的质量=混合物的质量×纯度。19.将12.5g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固体加热至质量不再减少,冷却后称量固体的质量为7.7g。(1)反应时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g。(2)计算反应前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1)反应时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2.5g﹣7.7g=4.8g。(2)设氯酸钾质量为x,2KClO3 2KCl+3O2↑,245 96x 4.8g反应前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是:答:反应前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是2%。【典型例题】20.在化学反应2A+B2=2C中,已知20gA和足量B2充分反应后,生成30g C.已知B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A.20 B.32 C.48 D.96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20gA和B2充分反应生成30gC时参加反应的B2质量应为30g﹣20g=10g;设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x,则2A+B2=2C 32 2x 10g 30g解得x=48.故选C.【典型例题】C 21. 用1000t含有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理论上可以炼出含铁97%的生铁的质量约是( )A.560t B.571t C.577t D.583t设理论上可炼出含铁97%的生铁质量为xFe2O3+3CO 2Fe+3CO2160 1121000t×80% 97%x x≈577t故选C。【典型例题】C x=2.45 g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为: ×100%≈18.3%答: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为18.3%。22.某校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完成制取氧气的实验。他们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3.0 g放入大试管中加热,并在不同时刻测定试管内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如表):分析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1)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g;(2)原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1)生成氧气的质量为:3.0g﹣2.04g=0.96g(2)设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x。2KClO3 2KCl+3O2↑ 245 96 x 0.96 g【典型例题】23. 向盛有一定质量铁粉的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硫酸充分反应,产生气体质量与所加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请根据关系图分析并计算:(Fe+H2SO4=FeSO4+H2↑)(1)铁粉反应完时,产生氢气的质量为 g。(2)原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由图可知铁粉反应完时,产生氢气的质量为 0.08g。设原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由图可知10g硫酸对应0.04g氢气生成Fe+H2SO4=FeSO4+H2↑ 98 2 10gx 0.04gx=19.6%答:原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6%。【典型例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