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7.1 短歌行说课ppt课件
展开※梁启超说,“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笑”。 ※林语堂说,“陶渊明是整个中国文学传统上最和谐最完美的人物,他的生活方式和风格是简朴的,令人敬畏,使那些聪明与谙于世故的人自惭形秽”。 这节课就我们来认识一下,名人口中的陶渊明为何如此完美?
1.通过对诗歌意象的解读,把握作品的意境。2.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返璞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3.鉴赏手法,知其妙处。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渊明,又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今九江)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
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陶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 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 、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它以纯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 作品主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题材,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田园诗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多以农村景物和百姓、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桃花源记》《饮酒》《归去来兮辞》和《归园田居》等诗文都是田园诗的代表作。他开创的诗歌传统,被后代许多诗人继承和发扬。
义熙元年(405)8月的一天,担任彭泽县令的陶渊明听说郡里派了督邮(代表太守督察各地的官员)来县巡视。县吏劝他穿戴整齐的官服去迎见督邮。陶渊明生平最恨那些狐假虎威,以督邮为名敲诈勒索的官员,气愤地说:“我决不能为五斗米(指俸禄)折腰,去迎奉伺候这种乡里小人。”当天,他就推说在武昌的妹妹病故,要去奔丧;就这样,只当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就辞官归田了。后终老田园,不再出仕。
1、适:适应,迎合。2、丘山:指山林。3、尘网:尘世的罗网,指世俗的种种束缚 。 4、荫:名词用作动词,遮盖(词类活用)。5、罗:排列。6、颠:顶端。7、虚室:静室8、方宅:住宅方圆四周。9、樊笼:关鸟兽的笼子。这里指束缚本性的俗世。
少小时就没有随俗气韵,自己的天性是热爱自然。
偶失足落入了仕途罗网,转眼间离田园已十余年。
笼中鸟常依恋往日山林,池里鱼向往着从前深渊。
我愿在南野际开垦荒地,保持着拙朴本性归耕田园。
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
榆柳树荫遮盖了房屋后檐,桃树李树整齐载种屋前。
远处的邻村舍依稀可见,村落里飘荡着袅袅炊烟。
深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
庭院内没有那尘杂干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
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
运用了比喻,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恶。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沉痛悔恨误入仕途的生活。用上“尘网”一词,足见他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误”字显出诗人的悔恨之深。东晋末年权力之争剧烈,陶渊明既不愿成为上层统治阶级矛盾斗争的牺牲品,也不愿成为政治野心家争夺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却将他紧紧束缚在野心家们政治斗争的罗网之中,因此十分痛苦。
少无世俗韵,性本爱丘山。
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还要出仕做官?
1.养家糊口。2.实现“大济苍生”的抱负。
陶渊明一生多次辞官,仅仅用一“误”字就能辩解吗?
1.不愿同流合污。2.仕途不得志,难以施展抱负,彻底悔悟。3.“误”也许是一种托词。
根本原因:拙——愚拙本性,不学巧伪,不争名利。(反对机巧圆滑,反对官场生活中的八面玲珑、尔虞我诈,怕自己受到官场不良环境的影响而失其本心。)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意象:方宅 草屋 榆柳 桃李 村庄 炊烟 狗吠 鸡鸣
意境:静谧美好、意境幽美
情感:热爱向往、自由陶醉
陶渊明笔下的田园风光美在哪里?
思考:“桃花源式”的理想社会能否存在?
这里描写的一切,是极为平常的。你看: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但正是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在这画面上,田园风光以其清淡朴素的、毫无矫揉造作的天然之美,呈现在我们面前,使人悠然神往。这不是有点儿像世外桃源的光景吗?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是简笔的勾勒的近景,以此显出主人生活的简朴清雅。虽无雕梁画栋之堂皇宏丽,却有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这是远景,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好像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扰。
【陶渊明的“世外桃源”】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草,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归园田居》 陶渊明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表达了诗人渴望自由、渴求摆脱官场束缚、向往回归自然的急迫心境以及对宁静淡泊的田园生活的热爱。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从当时的社会来看,陶渊明坚持高尚的志趣是一种对黑暗官场的反叛,具有积极意义。陶渊明辞官归隐是在对污浊的现实社会绝望之后选择的一条追求独立人格、渴望自由的道路。陶渊明放弃了大济苍生的理想则有其消极的一面。要改造社会,要清除污浊,不能单靠“归隐”与“善”,应该兼济天下、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
你如何看待陶渊明的隐居生活?你是陶渊明的话会和他做一样的选择吗?
一、白描的手法二、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三、动静结合、以声衬静、远近结合的手法四、生动形象的比喻五、首尾相应,结构巧妙
诗的开头四句和结尾四句,互相呼应。 中间有“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承上启下,关联过渡。 首尾记叙抒情,中间写景抒情。整首诗合缝接榫,丝丝入扣,精巧玲珑,浑如天成。
1.下列标红字词释义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羁鸟(束缚) 适俗韵(本性、气质) 尘网(尘世的罗网,指庸俗污浊的官场)B.罗堂前(排列) 暧暧(暖和) 依依(轻柔而缓慢地飘升)C.樊笼(篱笆) 荫后檐(树阴) 守拙(固守节操,不随波逐流)D.虚室(空室) 墟里(废墟) 性本爱丘山(天性、本性)
2.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项是( C ) A.“方宅”句,意思是说围绕住宅的土地有十来亩。方,围绕的意思。 B.“榆柳”两句,描写了榆柳、桃李遍布房前屋后的情景。 C.“暖暖”两句,远村、墟烟构成一幅远景。“暖暖”与“依依”在诗中是近义词,因此可以互换。 D.“狗吠”两句,描绘了一幅鸡鸣狗叫的农村生活图景,一切那么自然,那么纯朴。
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有做处选择的自由。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
讨论:有人认为陶渊明的归隐是消极避世,不敢直面现实,不思进取的表现。有人认为他的归隐是对自我本性的皈依,他在感受自然万物和艰难的躬耕生活中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了新的意义。你如何看待陶渊明的归隐田园呢?
(可从社会责任感、个人追求、当时的社会环境等角度思考)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7.2*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7.2*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ppt课件,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归园田居,陶渊明,解题JIETI,整体把握,“尘网”“樊笼”,合作探究,课堂小结,空间线索,延伸拓展,当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7.2* 归园田居(其一)完美版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7.2* 归园田居(其一)完美版课件ppt,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归园田居其一,作者介绍,梳理结构,1从何而归,鄙弃悔恨,具体赏析,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一切景语皆情语,4归去如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必修 上册7.2* 归园田居(其一)评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7.2* 归园田居(其一)评课ppt课件,共5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不为五斗米折腰,为何“归”,从何处“归”,“归”往何处,“归”处环境如何,语言的质朴自然,归来感觉怎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