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全国卷第14—15题+古代诗歌阅读-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全国卷)
展开①题型设置。主客观结合型,客观题改为四选一,分值降为9分。
②客观题与主观题之间具有层次性。客观题注重对诗句的基本理解,主观题考查深层次理解,尤其是对表达技巧、思想情感的分析,这样由浅入深设计题目是为考生搭建答题的阶梯,体现对考生的人文关怀。
③选材。整体看来,近年古诗词鉴赏考查的题材主要是唐宋诗词,这是由唐宋诗词在中国古典文化中的瑰宝地位决定的。
④作家作品。无论是名家还是非名家的作品,出于公平性的考虑,所选的作品一定符合浅易原则并且是绝大多数考生所不熟悉的。
⑤对比鉴赏偶有出现,不失为未来命题人的一种新选择。对比鉴赏主要是选择具有某种共同特点的两首诗词,要求考生在阅读后,就两首诗词某方面的异同做出对比分析。
⑥注重联系教材,重视综合考查。注重课内与课外的联系,既考查考生对教材理解的程度,又考查考生对教材要求背诵的篇目的记忆熟练的程度,还考查考生比较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也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价值。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1. 鉴赏诗歌形象的三个切入点:
(1)从标题、注释入手,因为标题或者注释往往对诗歌中的人物形象的身份、经历及思想情感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
(2)从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入手把握人物形象。
(3)通过诗歌中的景物描写(意象)来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景物描写能够对人物的心理起烘托作用,能体现人物心境。比如:明月夜,多用来刻画他乡游子、闺中少妇、戍边将士等形象;雁北飞,多用来刻画羁旅行役、伤春悲秋、壮志难酬等形象。
2. “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方法指导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在描摹出图景后,结合主旨,分析该图景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的概括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看其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切忌空洞,力求具体。比如,仅仅答“表达了诗人哀伤的情怀”是不够的,还应分析为什么而哀伤。思想情感一般有:离愁别绪,羁旅情愁,思乡怀远,闲适恬淡,乐山好水,感时伤世,吊古伤今,忧国忧民,言志抒怀,叹惋讽谏 等。
(4)概括意境特点的角度:察物象,看空间,辨色彩,听声响,感冷暖。
3. “分析景物的作用”方法指导
(1)交代事件发生的时令、地点。
(2)渲染气氛,营造氛围。
(3)烘托人物的形象或心理。在表达技巧上常用象征手法或比喻的修辞手法,如雪、竹、梅、松、鹤、荷、金风玉露等,衬托人物品行高洁、性格坚毅、情感纯洁等。
(4)在情节结构中的作用。①开篇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奠定情感基调。②中间承上启下,推动情节的发展。③结尾照应开头,使结构更加完整。④以景结情,含蓄蕴藉,回味无穷。
(5)写景的作用还有寄情,寓理,显志等。如“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蕴含着变化发展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哲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显现出隐逸生活的快意。
(6)分析写景的作用一定要联系诗歌的主旨,遵照题干所指定的方向思考作答。
二、鉴赏诗歌的语言
1. “炼字题”方法指导
(1)选准关键词。有的是题并不明确指出要赏析的对象,那就要求我们积累练字的知识,迁移运用,选准关键词。
(2)联系语境,品味妙处。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语法特点,及其使用的修辞手法。要根据题目要求,把选定的关键词放在具体的诗句中,乃至全篇中去分析和品位。
2. “炼句题”方法指导
(1)着眼全篇,理解诗句的表层意思。
(2)根据内容,分析诗句的深层意思。
(3)揭示该句的句式特点,或在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
(4)分析作用,点明艺术效果。作用包括:结构上的作用;突出作品主旨的作用;刻画人物和描写环境的作用;抒发情感的作用的。
3. “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方法指导
(1)整体品味。不追求对个别词句的赏析,而是要体悟全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2)了解相关知识关于语言风格的种类,古人的一些鉴赏经验给我们提供了不少现成的术语:如平实、质朴、华丽、冷峻、飘逸等。
(3)联系主旨。语言是为内容服务的,不要脱离诗歌的主旨去空谈语言风格。
(4)多角度体会诗人的遣词造句特点、色彩、境界、情味,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不同的评价。
二、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1. 鉴赏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1)必须了解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在形式上的特点。有学者将修辞手法分为三大类:描绘组,如比喻,比拟,夸张。句式组:如排比,对偶,顶真。表达组:如反问,双关,反语等。这些修辞手法在语法形式和内容等方面都各有特点。因此必须具备这方面的相关知识。
(2)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在具体的诗句中,修辞手法的独特作用,是指该修辞手法一般作用的某一方面。
(3)鉴赏修辞手法的应用,必须联系诗歌的具体内容来分析,不能仅仅只指出“是什么修辞手法”。
2.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方法指导
(1)在宏观把握全诗思想内容的前提下,明确所考诗句所运用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一定与抒发的主要情感、凸显的诗作主旨密切相关。
(2)即使命题者从局部设题,也应与诗歌主旨、诗歌所抒发的情感的主调联系起来考虑。
(3)在赏析过程中所得出的结论一定要有具体的论据做支撑,做到以理服人。
3. “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方法指导
(1)首先得明确表达方式包含哪些方面,这些方面各自有何特点。
(2)题干若指明了具体的表达方式,就应在诗歌中找具体的对应点。例如,题干若直接指向虚实结合,我们就应辨清虚、实,分别体现在哪些事物上;若题干没有指明具体的表达方式,我们就应该寻找鉴赏对象中最突出的方式来回答。
(3)答题时一定要联系具体的诗句内容,并指出运用这种表达方式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4.“鉴赏诗歌的构思立意技巧”方法指导
(1)熟知构思立意技巧,用于对诗歌的鉴赏。
(2)考查构思立意技巧的试题多从诗歌的局部设题,但我们回答问题时绝不能在局部徘徊,而是应放眼全篇,包括前后语境,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主旨等。
一.(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鹊桥仙·赠鹭鸶
辛弃疾
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结尾句“要物我欣然一处”,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B.因“溪里鱼儿堪数”,故作者建议鹭鸶去虾鳅较多的“远浦”“别渚”。
C.本词将鹭鸶作为题赠对象,以“汝”“君”相称,营造出轻松亲切的氛围。
D.词末从听觉和视觉上分别书写了鹭鸶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
15.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
【答案】
14.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作的赏析能力。D.“听觉”是错误的。本词词末中“听”是任凭的意思,没有听觉描写,只是从视觉上书写了鹭鸶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故选D。
15.①本词语言多用口语,风格亲切自然,浅近直白,通俗易懂。
②语言诙谐风趣,活泼生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作语言特色的鉴赏能力。
作答时抓住本词的重点语句“来吾告汝”“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白沙远浦,青泥别渚”“虾跳鳅舞”,可见本词并非辛词一贯的沉雄豪迈,而是清新明快的词风。
明确本词的语言特色后,结合诗中相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并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即可。
本词开篇就写到“溪边白鹭,来吾告汝”就像作者边抚摸着鹭鸶边同它谈话,并且话中称鹭鸶为“汝”“君”,告诉它要去鱼虾多的地方去捕食,要有鸿鹄之志。采用这种对话式的描写,营造出了轻松亲切的氛围。
本词采用了很多口语化的语言,如“鱼儿”“堪数”“剩有”“来”等,这些口语的运用,不加雕饰的语言,使语言更清新自然,表达更加的直白,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
二.(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①
陈师道
侧径篮舁两眼明②,出山犹带骨毛清③。
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
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
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
【注释】①南丰先生:即曾巩,陈师道敬重仰暮的师长。②侧径:狭窄的路,篮舁:竹轿。③骨毛清:谓超凡脱俗,具有神仙之姿。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出山之初的曾巩,展现出来的是一个明净爽利、风骨秀异的高士形象。
B.颔联两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白云和流水对于曾巩出山的态度。
C.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
D.陈师道在诗中书写了曾巩的人生志趣与处世情怀,笔端饱含敬佩之情。
15.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
14.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
C.“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错误,原文“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指的是身在官场,终不如山中飞鸟那般自由自在,隐居山中的僧人,这一生就可以悠然闲适地度过,这种生活真令人羡慕。并不是僧人不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而是作者自己身不如飞鸟自在。
故选C。
15.①在曾巩那里,仕与隐并非截然对立,而是可以兼容于一身的;②曾巩向往离世高蹈、超凡脱俗,但他又不能忘情于天下苍生,原意承担社会责任,有深厚的济世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及处世态度的能力。颈联和尾联转到曾巩对“出”与“隐”的看法。
颈联说:身在官场,终不如山中飞鸟那般自由自在,隐居山中的僧人,这一生就可以悠然闲适地度过,这种生活真令人羡慕。可以看出,曾巩对隐居生活是充满了向往的。尾联“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可见,他与红尘俗世也并非全然了断,为了替天下苍生发声鸣不平,他最终还是放弃了隐居生活,决然出山。在“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之间,他选择了后者,把个人之乐暂且放下,将苍生之忧挂在心头。在这一点上,他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可谓异代同心。
(2021·河南·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①二首(其一)
苏轼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
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边鸾雀写生②,赵昌花传神③。
何如此两幅,疏淡含精匀。
谁言④一点红,解寄无边春。
[注]①折枝,花卉画的一种表现手法,画花卉不画全株,只画连技折下来的部分,故名折枝。②边鸾,唐代画家,所画花鸟极精美,据说他画的孔雀跟活的一样。③赵昌,宋代画家,善画折枝花卉,人们说他能与花传神。④谁言:料不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前四句分别阐述了论画、赋诗的标准,认识明晰,态度坚定。
B.五、六句提出诗画在艺术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天工”与“消新”是诗画共同的美学追求。
C.七、八句写边鸾和赵昌的花鸟画作一个侧重“写生”,一个侧重“传神”,二者迥然相异。
D.“何如”句用边鸾、赵昌的画作来衬托王主簿之画,表达了作者对王主簿折枝画的推崇。
15.请简要概括苏轼的诗画创作理论,并结合具体诗句分析王主簿折枝画的成功之处。
(限时:30分钟)
一.(2022·河南·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马郎中移白菊见示
李商隐
诗只采黄金实,郢曲新传白雪英①。
素色不同篱下发,繁花疑自月中生。
浮杯②小摘开云母,带露全移缀水精。
偏称含香五字客③,从兹得地始芳荣。
【注】①《宋玉对楚王问》中有“客有歌于郢中者……其为《阳春》《白雪》,国中有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②浮杯,满饮。③五字客,据《世说新语》所载,魏司马景王命中书令虞松作表,虞松写完后上呈,却不合景王之意,让他再行决定。但虞松思路枯竭,半天不能更改,心想此事,面带难色,当时钟会见之便拿过来看,为他改定了五个字,虞松心悦诚服。再送景王之时,景王惊问虞松,虞松吐实之后,景王叹道:“如此大才,应予重用。”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既是咏物诗,也是应和诗,是诗人对马郎中《移白菊见示》的应和之作。
B.首联对句运用典故,暗示了马郎中以白菊所作诗作如同《阳春》《白雪》般高雅,和者盖寡。
C.颔联对句指出盛开的白菊给人以错觉,好像是从月宫里生长出来的,非凡花俗卉。
D.颈联运用比拟修辞,赋予白菊云母的特性,形象地表现了白菊花瓣晶莹剔透的特点。
1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二.(2022·新疆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和慎詹事述上元宵会之欢寄诸同舍之什
杨亿
休沐欣逢上元节,华堂高宴且盘桓。
峨冠屡舞人多醉,刻烛狂吟夜向阑。
月上珠帘侵座白,霜飞碧瓦透衣寒。
铜壶漏彻东方曙,归骑纷纷未尽欢。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的题目明确点出了写作这首诗的情境和缘由,以及唱和酬赠的对象。
B.在蜡烛上刻度数,烧烛以计时,诗中用“刻烛”来表现众人才思之敏捷。
C.颈联中“侵”和“寒”两字直接表达了夜已阑珊、曲终人散的凄凉心情。
D.尾联中诗人用“东方曙”“未尽欢”表达人们彻夜欢娱但仍未尽兴的遗憾。
15.本诗是如何表现“欢”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三.(2022·全国模拟预测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永遇乐·落日熔金①
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②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③,簇带争济楚④。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注:①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避难江南在临安度元宵节所作。②次第:顷刻,转眼。③雪柳:以素绢和银纸做成的头饰。④簇带争济楚:簇带即密集插戴着的首饰,济楚指整齐、漂亮。簇带、济楚均为宋时方言。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落日熔金,暮云合璧”写傍晚,意境婉约,色彩绚丽,这正是欢度佳节的大好天气。
B.“染柳烟浓,吹梅笛怨”两句视听结合,点出时令是初春,也引出“春意知几许”一问。
C.上阕结尾写“酒朋诗侣”以“香车宝马”来邀请她去观灯赏月,但作者委婉地加以谢绝。
D.作者在下阕中将浅显平易的口语与锤炼工致的书面语交错融合,增加了全词的感染力。
15.这首词的下片笔法灵活,意蕴丰富,请对此加以赏析。
四.(2022·四川德阳·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望江南
仲殊
成都好,蚕市趁遨游。夜放笙歌喧紫陌,春邀灯火上红楼,车马溢瀛洲。
人散后,茧馆喜绸缪①。柳叶已饶烟黛细,桑条何似玉纤柔,立马看风流。
【注】①绸缪,本指情意殷勤、缠绵,这里指蚕茧丰收的喜悦。
14.下列对内容和手法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首二句,强调成都好就好在蚕市开放的时节,“趁遨游”即乘兴遨游,传达出词人遨游的陶醉。
B.“夜放”三句,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写出成都蚕市好的具体内容,“溢”字写尽车马繁多人流簇拥。
C.“人散后”,镜头一转,蚕市依然喧嚣,街市的热闹,变之为“茧馆”蚕工们对蚕茧丰收的喜悦。
D.“柳叶”“桑条”句,虚实结合,“柳叶”“桑条”既是实景,又是指蚕女、缫丝女工的容貌姿态。
15.请结合全词具体分析这首词的对比手法。
押全国卷第22题+写作-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全国卷): 这是一份押全国卷第22题+写作-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全国卷),文件包含押全国卷第22题写作-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解析版docx、押全国卷第22题写作-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押全国卷第17—19题+语段综合(一)-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全国卷): 这是一份押全国卷第17—19题+语段综合(一)-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全国卷),文件包含押全国卷第1719题语段综合一-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解析版docx、押全国卷第1719题语段综合一-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押全国卷第16题+名句名篇默写-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全国卷): 这是一份押全国卷第16题+名句名篇默写-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全国卷),文件包含押全国卷第16题名句名篇默写-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解析版docx、押全国卷第16题名句名篇默写-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