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12 第十二模拟-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模拟预测卷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12 第十二模拟(原卷版)-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模拟预测卷.docx
    • 解析
      12 第十二模拟(解析版)-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模拟预测卷.docx
    12 第十二模拟(原卷版)-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模拟预测卷第1页
    12 第十二模拟(原卷版)-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模拟预测卷第2页
    12 第十二模拟(原卷版)-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模拟预测卷第3页
    12 第十二模拟(解析版)-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模拟预测卷第1页
    12 第十二模拟(解析版)-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模拟预测卷第2页
    12 第十二模拟(解析版)-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模拟预测卷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12 第十二模拟-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模拟预测卷

    展开

    这是一份12 第十二模拟-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模拟预测卷,文件包含12第十二模拟解析版-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模拟预测卷docx、12第十二模拟原卷版-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模拟预测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模拟预测卷十二模拟注意事项:本试卷共12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 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洗面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先秦历史问题的研究与讨论,远未达到可以脱离历史文本记录而单独构建的水平。夏时期的研究也是如此。虽然夏王朝未被考古学发掘的同时期文字材料所证实,但也并非仅是“单线进化论”的阐释预设。既有的历史文本在兹,夏文化的探索,无论证实还是弥补,无论证伪还是重构,都必然是在先秦史整体研究框架下进行的。历史学家与考古学家不应将所有的希望寄托于夏文字的横空出世。一方面,甲骨文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学科发现,是史料获取中的“小概率”事件。陶寺朱书陶文的发现,可以确信在文献史学编年体系内的夏时期,应当有文字存在,甚至有可能与殷墟甲骨文同属一种书写体系。但夏时期的文字载体未必契刻于龟骨,而如果书于竹帛的话,在北方保存环境下,可能早已湮灭于地下。即便未来有幸发现了早于殷墟的文字材料,若没有类似甲骨文的王世记录,同样无法证明。另一方面,期待发现王陵以证明夏王的存在,以目前考古认知推测也是强人所难。晚商以前,带墓道的大墓在中原地区高等级贵族墓中并未出现。晚商以前的王陵,规模可能不大,可能没有墓道等明确标示身份地位的特征。即使发现,也不易辨识,更不易与具体的王相对应。对于学者们寄予厚望的夏都探索,固然有其合理性,但如何从龙山晚期出现于中原腹心地带的数十座大小城邑中证明某处遗址是夏代的某处都邑,同样很有难度。可以说,不具备考古学训练的知识界,都习惯于以殷墟为样板和标准来要求或判断“夏墟”,这正是当前夏文化探索的论证逻辑悖论。其实,无论是历史学家还是考古学家,都认可夏文化探索无法脱离考古材料。这不仅蕴含着对考古发现的憧憬,也必然寄托着将既有考古发现的诠释转化为历史记载话语系统的愿望。史料的扩充带来了学科范式的转移,但实现学科范式转移后不同史料与话语系统间的融合需要艰难探索。夏文化探索,要实现文献研判的范式转移,目前必须依赖于对考古发现的解释。换言之,先秦史框架体系研究无论离开了考古内证,还是离开了出土文献的话语背景分析,仅局限于任何一方的讨论,都只会是片面判断。夏文化认知的突破,必然需要二者的衔接。本世纪以来,考古发现一日千里,在改变对夏时期社会发展程度的想象之外,却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对历史文本记载的再认知问题。历史文本不仅是指过去的事实本身,更是指人们对过去事实有意识、有选择的记录。东周以来对夏时期的文献记载,必有所本,而不能简单将之视为是周人为了某种政治或理想的伪造。中国先秦史的框架性认识,无疑代表着对东方文明演进历程和国家、王朝形成过程的认识。在这个历史认知背景中,如何看待中原地区龙山文化晚期开始的“以中原为中心”的历史趋势,正是夏文化研究的关键。中原中心的形成,离不开对社会最上层的国家性质、族群差异和核心制度与政治决策等问题的捕捉。作为史学问题存在的夏文化研究,目前主要依赖于考古学的分析,但未来还有更大的探索空间。诸如早期文字与权力、文明之间的互动关系;人群的流动与婚姻、家族形态;早期国家区域中心与周边聚落的控制关系、地方行政机构等问题都是当前夏文化研究的薄弱环节。(摘编自常怀颖《打开夏文化认知的新视界》,《光明日报》3月4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夏时期历史问题的研究,必须依据先秦史的整体研究,不能够脱离历史文本记录而单独构建。B.夏文字书写于竹帛之上,不易留传下来,考古学家不容易找到夏朝文字来以此证明夏朝的存在。C.考古学家对夏文化的探索,如果不依赖于对考古发现的解释,就不能实现文化研判的范式转移。D.研究中原中心形成,要先研究社会最上层的国家性质、种族差异、核心制度、政治决策等问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二段论述夏文字、夏朝王陵和都城不容易被发现,并论及不易发现的原因。B.文章第三段论述了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对夏文化探索不能脱离考古材料的重要性。C.文章第四段强调了对历史文本再认知的问题,并且指出了夏文化研究的关键所在。D.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来论述目前史学界对夏文化研究的薄弱问题,条理清晰。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于发现了陶寺朱书陶文,可推知在夏时期必有与殷墟甲骨文同属一种书写体系的文字存在。B.以发现王陵证明夏王存在的难度很大,因晚商前王陵规模小,缺少明确标示身份地位的特征。C.对于夏文化的认知突破,应该将考古内证与出土文献的话语背景分析相衔接,不能偏离一端。D.早期文字与权力、文明之间的互动关系等问题取得突破性研究后,才能打开夏文化认知新视界。(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荷花的圣洁已经被人们称颂了近千年之久。现在,科学家们终于发现了荷叶一尘不染的秘密。这一发现不但令人们感叹大自然的精妙构思,还给材料科学家带来启发。一场自清洁材料的革命因此揭开了序幕,有望使人们摆脱污渍的烦恼。20世纪90年代,德国波恩大学的植物学家巴斯洛特首次发现并解释了荷叶的自清洁效应。他在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植物叶面时,为防止微小灰尘带来的干扰,总是将叶面清洗干净。但是,他发现有些植物几乎总是保持一尘不染,荷叶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他发现荷叶表面分布着许许多多尺寸20~40微米的凸起结构,而整个荷叶,包括这些凸起结构的表面,又被更为微小的纳米尺度的植物蜡的晶体所覆盖。这种独特的结构就像是一片连绵不绝的长满参天大树的丘陵。植物表面的蜡本身具有疏水的功能,而表面微小的凸起结构可以吸附空气,这一层溥薄的“气垫”可以托起落在表面上的水滴。由于水滴与荷叶表面的实际接触面积非常小,因而水滴在荷叶上可以像小球一般自由滚动。同时,微小的凸起结构也使得荷叶表面的灰尘和污物与叶面的接触面积很小,这样就减小了污物与荷叶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当水滴在叶面上滚动时,污物就很容易黏附在水滴上,随着水滴的滚动被带走,因此荷叶在雨后显得格外清爽洁净。荷叶的超疏水性依赖于表面疏水的植物蜡和表面独特的凸起结构。科学家们对自然界中的其他生物比如芋头叶、紫罗兰等进行探索,发现许多植物叶面都有疏水的功能。水稻的叶子不但有疏水的功能,而且由于其微观凸起平行于叶边缘有序排列,还可以使水滴定向滚动。除此之外,鸭、鹅、部分水鸟的羽毛表面具有微小的条形结构,这样使得水更易于定向排除,自身不容易被沾湿。现在,科学家们在实验室中可以用各种各样的物理或者化学方法制造出类似荷叶结构的自清洁表面。金属、塑料、有机物等疏水物质通过构造微米或纳米级别的复合表面结构,就可以拥有自清洁的功能。科学家们以简单的溶液成膜的方法,通过改变成膜物质的组成或成膜条件,十分简便地在普通塑料表面上构筑了荷叶般的凸起结构,赋予了塑料超疏水的功能。瑞士的一家公司则将纳米颗粒黏结到织物纤维上,形成类似荷叶表面的粗糙凸起,可以使织物具有排斥咖啡、红酒等污渍的能力。虽然目前投入到市场中的具有自清洁功能的商品并不多,但是我们已经可以看到自清洁革命的一线曙光。除了自清洁之外,类似荷叶结构的表面还有着更加广泛的用途:把它应用在卫星天线上,可以防止因为积雪而造成信号变差;应用于管道中,可以减少液体运输中造成的损失;作为人体植入材料,可以防止因生物分子的沉积而造成血栓等问题。荷叶上的一滴水珠给予的启发已经可以解决这么多的难题,而这还远不及大自然智慧的万分之一。地球上的生物经过亿万年的进化,每一种都有其值得让人学习的独到之处。研究生物给人类的启示,逐渐成为新兴的学科,即“仿生学”,也就是通过对生物的结构和性质的研究来为工程技术提供新的设计思想和工作原理的科学。今后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也许大自然早就给我们准备好了答案。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荷叶“一尘不染”的秘密被发现,引发了我们身边正在进行的自清洁材料研发的革命。B.凸起结构能使污物与荷叶之间的作用力减弱,从而使在叶面上流动的水滴更容易带走污物。C.叶面微观凸起平行于叶边缘有序排列的结构,可使水滴定向滚动,水稻从而具有了疏水功能。D.人类已能在塑料表面和织物上构筑类似荷叶表面的凸起结构,使它们具有自清洁功能。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开头,既点出说明对象,也起到引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B.瑞士一家公司研制的织物具有排斥咖啡、红酒等污溃的能力是受荷叶表面植物蜡的特性启发。C.为了体现自清洁革命的光明前景,作者采用了把类似荷叶的结构“作为人体植入材料”的事例。D.从经过亿万年进化的地球生物身上学习它们的智慧,可以一一解决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6.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对荷叶的自清洁效应进行说明的?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古渡头叶紫太阳渐渐地隐没到树林中去了,晚霞散射着一片凌乱的光辉,映到茫无际涯的淡绿的湖上,现出各种各样的色彩来。微风波动着皱纹似的浪头,轻轻地吻着沙岸。破烂不堪的老渡船,横在枯杨的下面。渡夫戴着一顶尖头的斗笠,弯着腰,在那里洗刷一叶断片的船篷。我轻轻地踏到他的船上,他抬起头来,带血色的昏花的眼睛,望着我大声说道:“过湖吗,小伙子?”“唔,”我放下包袱,“是的。”“那么,要等到明天啰。”他又弯腰做事去了。“为什么呢?”我茫然地,“我多给你些钱不能吗?”“钱?你有多少钱呢?”他的声音来得更加响亮了,教训似的。他重新站起来,抛掉破篷子,把斗笠脱在手中,立时现出了白雪般的头发,“年纪轻轻,开口就是‘钱’,有钱就命都不要了吗?”我不由得暗自吃了一惊。他从舱里拿出一根烟管,饱饱地吸足了一口,接着说:“看你的样子也不是一个老出门的。哪里来的呀?”“从军队里回来。”“军队里?……”他又停了一停,“是当兵的吧,为什么又跑开来呢?”“我是请长假的。我妈病了。”“唔!……”两个人都沉默了一会儿,他把烟管在船头上磕了两磕,接着又燃第二口。夜色苍茫地侵袭着我们的周围,浪头荡出了微微的合拍的呼啸。我的心里偷偷地发急,不知道这老头子到底要玩什么花头。于是,我说:“既然不开船,老人家,就让我回到岸上去找店家吧!”“店家,”老头子用鼻子哼着,“年轻人到底不知事,回到岸上去还不同过湖一样的危险吗?到连头镇去还要退回七里路。唉!年轻人……就在我这船中过一宵吧。”他擦着一根火柴把我引到船艘后头,给了我一个两尺多宽的地方。好在天气和暖,还不至于十分受冻。当他再擦火柴吸上了第三口烟的时候,他的声音已经和缓多了。我躺着,一面细细地听着孤雁唳过寂静的长空,一面又留心他和我谈的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人的秘诀。“……就算你有钱吧,小伙子,你也不应当说出来的,这湖上有多少歹人啊!……我欢喜你这样的孝顺孩子。是的,你的妈妈一定比我还欢喜你,要是在病中看见你这样远跑回去,只是,我呢?……我,我有一个桂儿。你知道吗?我的桂儿,他比你大得多呀!你怕不认识他吧?外乡人……那个时候,我们爷儿俩同驾着这条船,我给他收了个媳妇……”“他们呢?”“他们?那一年,北佬来,你知道了吗?北佬打了败仗,从我们这里过,我的桂儿给北佬兵拉着,要他做伕子。桂儿,他不肯,脸上一拳!我,我不肯,脸上一拳!……小伙子,你做过这些个丧天良的事情吗?……”“小伙子!你看,我等了一年,我又等了两年,三年……我的儿媳妇改嫁给卖肉的朱胡子了,我的孙子长大了。可是,我看不见我的桂儿,我的孙子他们不肯给我……他们说:‘等你有了钱,我们一定将孙子给你送回来。’可是,小伙子,我得有钱呀!”“结冰,落雪,我得过湖;刮风,落雨,我得过湖……”“年成荒,捐重,湖里的匪多,过湖的人少,但是,我得找钱……”“小伙子,你是有爹妈的人,你将来也得做爹妈的。我欢喜你,要是你真的有孝心,你是有好处的,像我,我一定得死在这湖中。我没有钱,我寻不到我的桂儿,我的孙子不认识我,没有人替我做坟,没有人给我烧纸钱……我说,我没有丧过天良,可是天老爷他不向我睁开眼睛……”他逐渐地说得悲哀起来,终于哭了,不住地把船篷弄得呱啦呱啦地响;他的脚在船舱边下力地蹬着。可是,我寻不出来一句能够劝慰他的话,心头像给什么东西塞得紧紧的。外面风浪渐渐地大了起来,我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他也翻来覆去地睡不着。可是,第二天,又是一般的微风,细雨。太阳还没有出来,他就把我叫起了。他的脸上丝毫看不出一点异样的表情来,好像昨夜间的事情,全都忘记了。我目不转睛地瞧着他。“有什么好瞧呢?小伙子!过了湖,你还要赶你的路程呀!”离开渡口,因为是走顺风,他就搭上橹,扯起破碎风篷来。他独自坐在船艘上,毫无表情地捋着雪白的胡子,任情地高声朗唱着:我住在这古渡前头六十年/我不管地/也不管天/我凭良心吃饭/我靠气力赚钱/有钱的人我不爱/无钱的人我不怜!……(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抒情的笔调叙述了渡夫的人生遭遇和心灵世界,反映了动荡不安的现实,表达了作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不满。B.渡夫不愿马上开船送我过湖,还教训我“年纪轻轻,开口就是‘钱’,有钱就命都不要了吗?”这让我暗自吃惊,因为我担心他谋财害命。C.渡夫在船里把他儿子桂儿被北佬抓做伕子的事情告诉我,一方面表达他对我孝顺母亲的赞赏和羡慕,一方面表达他失子之后的孤独和忧虑。D.小说叙述渡夫的故事很有特点。例如,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以“钱”为话题引入故事,多用对话形式,情景描写与渡夫讲述相结合等。8.小说中的渡夫有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9.作品为什么以渡夫的任情高歌为结尾?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尚野,字文蔚,其先保定人,徙满城。野幼颖异,祖母刘,厚资之使就学。至元十八年,以处士征为国史院编修官。二十年,兼兴文署丞,出为汝州判官,廉介有为,宪司屡荐之。二十八年,迁南阳县尹。初至官,狱讼充斥,野裁决无留滞,涉旬,遂无事。改怀孟河渠副使,会遣使问民疾苦,野建言:“水利有成法,宜隶有司,不宜复置河渠官。”事闻于朝,河渠官遂罢。大德六年迁国子助教诸生入宿卫者岁从幸上都丞相哈刺哈孙始命野分学于上都以教诸生仍铸印给之上都分学自野始俄升国子博士,诲人先经学而后文艺,每谓诸生曰:“学未有得,徒事华藻,若持钱买水,所取有限,能自凿井及泉而汲之,不可胜用矣。”时学舍未备,野密请御史台,乞出帑藏所积,大建学舍以广教育。仁宗在东宫,野为太子文学,多所裨益,时从宾客姚燧、谕德萧渼入见,帝为加礼。至大元年,除国子司业,近臣奏分国学西序为大都路学,帝已可其奏,野谓国学、府学混居,不合礼制,事遂寝。四年,拜翰林直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诏野赴吏部,试用荫补官,野多所优假。或病其太宽,野曰:“今初设此法,冀将来者习诗书、知礼义耳,非必责效目前也。”众乃服。皇庆元年,升翰林侍讲学士。延祐元年,改集贤侍讲学士,兼国子祭酒。二年夏,移疾归满城,四方来学者益众。六年,卒于家,年七十六。通奉大夫、太常礼仪院使、护军,追封上党郡公,谥文懿。野性开敏,志趣正大,事继母以孝闻,文辞典雅,一本于理。(节选自《元史·尚野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德六年/迁国子助教诸生/入宿卫者/岁从幸上都丞相/哈刺哈孙始命野分学于上都以教/诸生仍铸印给之/上都分学自野始/B.大德六年/迁国子助教/诸生入宿卫者/岁从幸上都/丞相哈刺哈孙始命野分学于上都/以教诸生/仍铸印给之/上都分学自野始/C.大德六年/迁国子助教诸生/入宿卫者/岁从幸上都/丞相哈刺哈孙始命野分学于上都/以教诸生/仍铸印给之/上都分学自野始/D.大德六年/迁国子助教/诸生入宿卫者/岁从幸上都丞相/哈刺哈孙始命野分学于上都以教/诸生仍铸印给之/上都分学自野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处士,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或未做官的士人,文中指前者。B.国子祭酒,古代的学官名,为国子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始于晋武帝。C.移疾,旧时朝中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要求辞官隐退的婉语。D.赠,皇帝给予官员及其妻室、父母和祖先的荣典,文中指赐给死者官爵。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尚野幼时聪慧,读书应召。尚野自幼聪颖异常,在祖母刘氏资助下读书学习,后以处士的身份被征召为国史院编修官。B.尚野清廉耿直,居官有为。尚野在汝州任上因清廉有为多次被上司举荐,改任河渠副使时,派遣使者询问百姓的疾苦。C.尚野重视教育,广建学舍。尚野担任国子博士时密请御史台,请他们拿出些国库藏的财物,广泛建设学校,推行教育。D.尚野文章典雅,受人敬服。尚野多次担任学官,教学以经学为先,文章以理作为标准,辞官回乡后,来求学的人更多。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初至官,狱讼充斥,野裁决无留滞,涉旬,遂无事。 2)野谓国学、府学混居,不合礼制,事遂寝。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弥牟镇驿舍小酌陆游邮亭草草置盘盂,买果煎蔬便有余。自许白云终醉死,不论黄纸有除书。角巾①垫雨蝉声外,细葛含风日落初。行遍天涯身尚健,却嫌陶令爱吾庐②。【注】①角巾,有棱角的头巾,为古代隐士冠饰。②陶潜《读山海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草草”与“有余”相映成趣,人在旅途,杯盘草草,但买果煎蔬,小酌有余。B.“除书”指任命官员的文书,颔联流露出诗人对前途的绝望,醉死有日,授官无期。C.诗人借“角巾垫雨”这一细节表达了慕贤之意,同时也表现了吟赏风雨的幽怀雅致。D.颈联描写驿舍所见所闻,蝉鸣日落,富有情致,既点出时令,也为下文抒怀作铺垫15.诗歌尾联化用陶诗,有什么好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 分)(1)杜甫《登高》一诗中,情景交融、意境旷达,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师说》中,韩愈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 Ⅰ (本题共 3 小题, 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少年读书则须考试,他们视考试为苦事,可受苦难的不只是考生,命题的人也是在受考验。出题目来难人,好像最轻松不过,但其实不然。命题人深恐为          ,不敢掉以轻心。出的题目不能太僻,亦不能太泛,要恰如分际,不刁钻,不炫弄,不空泛,不含糊,实在很难。所以在考生挥汗应考之前,命题人早已         好几次了。(         )。不过阅卷百苦,尚有一乐。荒谬而可笑的试卷常常为人所绝倒,传观于四座,粲然皆笑。我们不能不叹服,          考生中不乏富于想象力的奇才。有人在宽宽的格子中写蝇头小字,也有人写一行字要占两行,有人全页涂抹,也有人曳白。有人颇艳羡美国大学之不用入学考。平心而论,在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之前,我们的考试还是不可废的。而我们所能做的,是寻找改善考试的方法,要求其简化,要求其合理,不要令大家把考试看作戕贼身心的酷刑!这才是          的道理。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口诛笔伐       汗颜无地       良莠不齐       颠扑不破B.众矢之的       汗流浃背       参差不齐       颠扑不破C.众矢之的       汗颜无地       参差不齐       坚不可摧D.口诛笔伐       汗流浃背       良莠不齐       坚不可摧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阅卷工作也要受考验,不同于命题工作B.阅卷工作要受考验,和命题工作是一样的C.不但命题工作这样,而且阅卷工作也这样D.命题工作要受到考验,阅卷工作也这样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荒谬而可笑的试卷常常被人绝倒,传观于四座,粲然皆笑B.荒谬而可笑的试卷常常使人绝倒,四座传观,粲然皆笑C.荒谬而可笑的试卷常常被人绝倒,四座传观,粲然皆笑D.荒谬而可笑的试卷常常令人绝倒,传观于四座,粲然皆笑(二)语言文字运用 Ⅱ (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1 题。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有学者对体育大学的学生进行的追踪研究证明:在运动中,运动员在需要完成的任务难度较低的情况下,观众在场会对运动员的绩效产生促进作用;当任务难度较大的时候,__________。这种在“有人在旁”与“单独行动”条件下个体绩效差异的现象,社会心理学称之为“观众效应”。___________。社会促进是指个人活动由于他人在场旁观或同时参与,活动效率得到提高的现象。而共同活动效应是社会促进的另一种情况。观众效应和共同活动效应的唯一区别在于:在观众效应中的观众仅仅是观众而已,是不参与活动的;而在共同活动效应中,___________。 21.请参照示例中的反驳方式,针对所给材料中的逻辑错误做出两种恰当的反驳。(5分)示例问题语段:金融机构通过发放扶贫小额信贷的方式,缓解了还款困难的贫困户的压力。可见,只有通过扶贫小额信贷的方式,才能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反驳:①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方式有很多,并不是有了扶贫小额贷款就一定能实现。②你认为只要发放小额的扶贫贷款,就能使贫困户脱贫致富吗?问题语段:劳动教育以提高学生改造自然的能力为基本任务,因此,加强劳动教育就能培养出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人才。反驳: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写作(60 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 分)云南9岁女孩小云儿在自家猪肉铺里跳芭蕾舞的视频冲上热搜。视频里,小女孩是妈妈的好帮手,洗毛巾、擦猪身,干净利落;镜头一转,她又换上了芭蕾舞训练服,翩翩起舞,让人心醉。家里条件有限,没办法供她去大城市找专业老师学舞,她就照着视频自学,一板一眼,绷起脚尖,像一只展翅欲飞、楚楚动人的天鹅。“这热爱的样子真动人啊!”有网友这样感慨。这个视频是否同样感动了你?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受。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相关试卷

    12 第十二模拟-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模拟预测卷:

    这是一份12 第十二模拟-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模拟预测卷,文件包含12第十二模拟解析版-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模拟预测卷docx、12第十二模拟原卷版-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模拟预测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10 第十模拟-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模拟预测卷:

    这是一份10 第十模拟-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模拟预测卷,文件包含10第十模拟解析版-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模拟预测卷docx、10第十模拟原卷版-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模拟预测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09 第九模拟-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模拟预测卷:

    这是一份09 第九模拟-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模拟预测卷,文件包含09第九模拟解析版-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模拟预测卷docx、09第九模拟原卷版-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模拟预测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