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新高考语言运用新题型-原句vs改句 课件26张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新高考语言运用新题型-原句vs改句 课件26张,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学习目标,题型起源,原题再现,题型解读,分析角度归纳2,分析角度归纳3,解题思路,当堂练,参考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原句VS改句”
——新高考语用新题型之
分析句子表达效果解题攻略
1.通过分析典题答案,总结句子表达效果类题目的答题角度。2.掌握“原句VS改句” 题型的解题步骤,能够熟练运用总结的答题方法解答此类题目。
2020年新高考全国Ⅰ卷·山东卷语言文字运用题开创了这道题型之先河。此后,2021届实行新高考地区纷纷效仿这一题型。在目前阶段,这一新题型代表了一种命题方向,有一定的训练价值。
(2020年新高考全国Ⅰ卷·山东卷语文试题)原句:往小碟子里倒了醋和辣椒油,然后在酸和辣的合奏里,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20. 文中画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2020年新高考全国I卷•山东卷)原句:往小碟子里倒了醋和辣椒油,然后在酸和辣的合奏里,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①原句重点落在“又心满,又意足”,能更好的表达“我”吃完肉饼后心情的舒畅与满足,强调的是吃完的心情,更符合原文逻辑。 ②原句“又心满,又意足”,运用短句放在句子最后,语气舒缓,语 意完整,适合做段落结尾。③原句“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口语化,活泼俏皮,和整个文段较口语化的文风更和谐。
分析角度归纳1:① 内容上的侧重点(突出了、强调了什么)② 在文段中的位置(适合开头或结尾;承上启下等) ③ 文段的语言风格(活泼俏皮、典雅精致、委婉含蓄、深沉蕴藉、 诗情画意、幽默诙谐、辛辣犀利等) ④ 与上下文的衔接(主语一致、或句式相似、或时空顺序/逻辑顺序等)
(金太阳月考题)原句:静坐在河岸,依依秋水间薄雾飘渺,货船载着满舱重物从眼前驶过,掀得水花翻滚,几只白鹅在水中悠然游弋,红掌拨起细小的涟漪。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在水中悠然游弋的几只白鹅的红掌拨起了细小的涟漪。”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①原句与前一句“货船载着……”句式相似,衔接更紧密,表达更连贯。②原句是短句,更富有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且简洁明快,与整个文段的风格更协调。③原句描写白鹅,层次分明,细节生动,逼真传神。
① 内容上的侧重点(突出了、强调了什么)② 在文段中的位置(适合开头或结尾;承上启下等)③ 文段的语言风格(活泼俏皮、典雅精致、委婉含蓄、深沉蕴藉、诗情画意、幽默诙谐、辛辣犀利等) ④ 与上下文的衔接(主语一致、或句式相似、或时空顺序/逻辑顺 序等)⑤ 短句与长句(短句: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⑥ 描写的层次性(层次分明,或从整体到局部,或细节描写等)
(金太阳月考题)原句:车站在滦州城北五里许,紧靠着横山。横山东北,下临滦河的地方,有一个行宫,地势很险,风景却佳,而今作了我们老百姓旅行游览的地方。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有一个地势很险而风景却佳的行宫。”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①原句在内容上突出了行宫的环境特点;改句只突出了行宫的存在感;②原句是短句,节奏紧凑,简洁明快,与整个文段的风格更协调。③原句“地势很险 ,风景却佳”,对仗工整,富有表现力。
① 内容上的侧重点(突出了、强调了什么)② 在文段中的位置(适合开头或结尾;承上启下等)③ 文段的语言风格(活泼俏皮、典雅精致、委婉含蓄、深沉蕴藉、诗情画意、幽默诙谐、辛辣犀利等)④ 与上下文的衔接(主语一致、或句式相似、或时空顺序/逻辑顺序等)⑤ 短句与长句(短句: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⑥ 描写的层次性(层次分明,或从整体到局部,或细节描写等) ⑦ 对仗工整(整句与散句)【整句:对偶句、排比句、互文、反复、顶针、回环等特殊句式】
第一步:找不同。对比分析,语序、长短句、整散句、口语书面语等。 第二步:定角度。内容上的侧重点、句式变化、修辞、词语变换、结构位置、语段风格等,确定从哪几个方面来回答,也就是踩准得分点。 第三步:析效果。根据确定的角度,具体分析其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2020年山东省新高考模拟卷) 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那么,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不同了。以颜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脚是镶着各色条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上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顶的颜色不同还不重要,山腰中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几句诗。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山脚是镶着一层层的黄色、灰色、绿色、藕荷色等各色条子的。”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1、原文将表示颜色的词语放在后面单独成句,更能突出颜色变化流动,更有画面感。(位置、强调点)2、原文表述更口语化,与上下文语体更一致。(语言风格)3、原文修饰词以短句形式构成排比,句子更具节奏感。(句式、修辞)4、原文表达出了感知颜色的过程,描写更有层次感。(描写层次性)
关注修辞手法变化关注词语变化 a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叠词等 b人称的变化关注句子的变化 a语序的变化:关注句子间的衔接、照应 逻辑顺序、观察顺序、事理顺序 b句式的变化:倒装,整散,长短 c语气的变化:祈使句,肯定、否定句,疑问,陈述句,反问句,感叹句关注整体 语体色彩和语言风格 句子特殊位置作用
分析答案 推溯角度 学会规范
课后精练:1.(湖南长郡中学2021届高三开学摸底考试)有很久没有看到过炊烟了,城市里没有炊烟,城市里用的是液化气,即使有了些许炊烟,也是有害气体,是不会让人留恋的。况且,城市里的人们,也没有时间留意炊烟,大家都匆匆忙忙,谁会有时间在意稍纵即逝的炊烟?炊烟只属于宁静的乡村,只属于浑厚的黄土地。没有风的时候,炊烟是一棵树,从家里的灶房里生长起来,然后与全村的树聚合成一棵参天大树。 有风的时候就不同了,家家的炊烟刚刚冒上房顶,就迅速汇集一片,变成一片片灰色的云,漂浮到村庄的上空,最后都消失在无边的旷野里。其实,不论是有风的时候还是无风的时候,乡村上空的炊烟都是一幅动人的画卷,像飞流直下的瀑布,像艳丽多彩的锦缎,像婀娜多姿的少女,像飘忽散淡的烟霞。可是炊烟与画卷又不同,因为炊烟里还有麦子的香味,更有母亲殷殷的目光。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为“只要在乡村生活过,有谁不怀念村庄上空那袅袅升起的炊烟?”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分)
1. ①强调的内容不同:原句运用了反问修辞手法,将肯定的意思用反问的形式表达出来,加强了语气(1分),强调城市里的人们不在意炊烟,激发了读者对炊烟的怀念之情(1分)。②两句突出的主语不同:改句突出的是生活在乡村的人们(1分),怀念的对象应是原句所指的生活在城里的人们。(1分)【得分点思考方向精准对接】:修辞及表达效果,陈述主体的不同。
2.(2020~2021学年度武汉市部分学校高三起点质量检测)墙上的挂钟,曾是我童年最爱看的一道风景。我对它有一种说不出的崇拜,因为它掌管着时间,我们的作息似乎都受着它的支配。到了指定的时间,我们得起床上学,得做课间操,得被父母吆喝着去睡觉。它就是一个看不见形影的家长,严厉而又古板。但有时候它又充满温情,比如除夕夜里,它的每一声脚步都给我们带来快乐。我那时天真地以为时间是被一双神秘的大手放在挂钟里的,它每时每刻地行走着,走得不慌不忙,气定神凝。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它就是一个看不见形影的严厉而又古板的家长。”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文中句子表达效果更好?(4分)
2. ①强调的内容不同:改句为普通的常式句,比较平淡;原句将“严厉而又古板”独立出来,起到了强调作用,突出挂钟的铁面无私。②与下文衔接关系:原句结尾“严厉而又古板”与下文的转折“充满温情”衔接照应得更紧密。(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3.(百师联盟 2021 届高三开学摸底联考新高考卷)生命的幸福原来不在于人的环境、人的地位、人所能享受的物质,而在于人的心灵如何与生活对应。因此,幸福不是由外在事物决定的,贫困者有贫困者的幸福,富有者有富有者的幸福,位尊权贵者有其幸福,身份卑微者也自有其幸福。在生命里,人人都有笑有泪;在生活中,人人都有幸福与忧恼:这是人间世界真实的相貌。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 在生命和生活里,人人都有笑与泪、幸福与烦忧。”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 分)
3. ①句式结构不同:改句是一个单句,结构简单,“笑与泪”与“幸福与烦忧”有重复之感;原句为整句,与整个文段整齐句式相吻合,前后搭配也更合理。②强调内容不同:改句重点落在“人人都有”;原句将“生命与生活”“笑与泪、幸福与烦忧”对举,更能强调“苦和乐并存”是人间世界真实的相貌,引人深思。③语气节奏不同:改句语气平淡,节奏感不强;原句节奏鲜明,音调和谐,与文段风格一致。(每条2分,答出任意两条即可)【得分点思考方向精准对接】:句式结构,强调内容,语气节奏、语言风格与语境相符。
4.(2021届最新语文模拟卷)啊!这宝贵的土地,不事稼穑的剥削阶级只知道想方设法地掠夺它,把它作为榨取劳动者血汗的工具;亲自在上面播种五谷的劳动者,才真正对它怀着强烈的感情,把它看作命根子,把它当成哺育自己的母亲。几个世纪以来,那些当年被逼迫得走投无路的破产中国农民,飘流到海外去谋生的当儿,身上就常常怀着一撮家乡的泥土。那时,闽粤沿海港口上,一艘艘白粉髹腹朱砂油头,头部两旁画上两个鱼眼睛似的小圈的红头船, 乘着信风,把一批批失掉了土地的农民送到海外各地。当时离井别乡的人们,都习惯在远行之前从井里取出一撮泥土,珍重地包藏在身边。他们把这撮泥土叫做“乡井土”。直到现在,海外华侨的床头箱里,还有人藏着这样的乡井土。试想想,在一撮撮看似平凡的泥土里,寄托了人们多少丰富深厚的感情!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剥削阶级只知道掠夺它用来压榨劳动者,劳动者才对它感情深厚。”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4. ①原文有大量修饰成分,表达意思更完整充分。②原文运用比喻修辞,更形象地写出了劳动者对土地的感情。③原文情感充沛,与抒情性语境更为符合。(4分,答出①②两点各1分,答出第③点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点思考方向精准对接】:修饰语的效果,修辞手法,感情表达与语境相符。
5.(江苏省百校2021届高三上第一次联考)长长的沙枣林带锁住了咆哮的黄沙。你看那浩浩的沙海波峰起伏,但一到沙枣林前就止步不前了。沙浪先是凶猛地冲到树前,打在树干上,但是它立即被撞个粉碎,又被风卷回去几尺远,这样,在树带下就形成了一个几尺宽的无沙通道,像有一个无形的磁场挡着,沙怎么能越过?沙枣能防风治沙,这是它最大的用处。①沙枣还有顽强的生命力,一是抗旱力强,无论怎样干旱,只要插下苗子,就会茁壮成长;二是能自卫,它的枝条上长着尖尖的刺,动物不能伤它,人也不能随便攀折它。正因为这点,沙枣树常被栽在房前屋后当墙围,或在地边护田。三是它能抗盐碱。它的根扎在白色的盐碱土上,枝却那样红,叶却那样绿。因为有这些优点,它在严酷的环境里照样能茁壮地生长。过去我以为沙枣是灌木。在这里我才发现沙枣树是乔木,它可以长得很高大。那沙海前的林带,就像巨人手挽手站成的队列,那古铜色的粗干多么像男人健康的臂膀。我采访的林业队长是一个近60岁的老人,20多年来一直在栽树。花白的头发,脸上深而密的皱纹,古铜色的脸膛,粗大的双手,我一下就想到,他不就是一株成年的沙枣树吗!?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它把根扎在白色的盐碱土上,却长出了红色的枝条与绿色的叶子。”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考点精讲复习板块3语言文字运用考点练透7“原句VS改句”表达效果对比分析课件,共45页。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之原句与改句效果比较题 课件,共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讲解,巩固训练,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复习--语言文字运用(原句与改句效果比较题)课件PPT,共1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讲解,巩固训练,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