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市朝阳区八年级中考二模生物测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北京市朝阳区八年级中考二模生物测试题(含解析),共3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嗜热四膜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 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产生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市朝阳区八年级综合练习
生物试卷
1. 番茄果肉细胞中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是( )
A. 细胞膜 B. 细胞质 C. 细胞核 D. 细胞壁
2. 观察酵母菌的出芽生殖时,要使视野中单个细胞最大,应选择的镜头组合是( )
A. 10×、4× B. 10×、10× C. 10×、40× D. 16×、40×
3. 嗜热四膜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下列关于这种生物叙述错误的是( )
A. 可以依靠感觉器官感知食物
B. 需要从外界获取营养物质
C. 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D 能进行呼吸作用
4. 研究人员发现高粱进入灌浆期之后大量麻雀会飞到农田周围伺机偷食,但是在571份高粱自然变异群体中,其中接近46.7%的高粱品种麻雀不喜欢吃。以下关于这一发现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高粱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B. 麻雀对不同的高粱籽粒有选择偏好
C. 麻雀的取食使得高粱发生了有利变异
D. 这一研究成果将推进农作物鸟害防治工作
5. 在构成人体的结构层次中,胃属于( )
A. 系统 B. 器官 C. 组织 D. 细胞
6. 盐地碱蓬能降低土壤盐分,使盐碱地改良为正常农田,因此被称为“能吃盐的植物”。下列关于盐地碱蓬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无机盐主要靠根尖成熟区吸收
B. 根尖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
C. 无机盐可通过筛管运输
D. 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动力来自蒸腾作用
7. 垂柳和旱柳是北京地区常见的绿化树种。为选育优良的柳树品种,园林工作者进行了如下研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随光照强度增加,两种幼苗的光合速率均增强
B. 相同光照强度下,旱柳的光合速率更高
C. 随光照强度增加,旱柳释放的氧气比垂柳少
D. 光合作用主要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进行
8. 为了探究秋葵在我国北方种植的适宜条件研究者测定了不同栽培条件下的植物生长指标。下列不宜用作评价光合速率的指标是( )
A. 秋葵中营养物质的含量
B. 叶肉细胞叶绿体的数量
C. 气孔的开放程度
D. 单位土地的施肥量
9. 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产生于( )
A. 细胞 B. 鼻腔 C. 气管 D. 肺泡
10. 下图为人体小肠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表示小肠绒毛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1. 涮羊肉是北京特色美食。羊肉富含人们所需的营养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营养物质
每100克羊肉中含量
蛋白质
19克
脂肪
14.1克
维生素A
0.022毫克
维生素E
0.26毫克
铁
2.3毫克
A. 蛋白质在小肠中被消化成氨基酸
B. 胆汁中消化酶促进脂肪的消化
C. 维生素A由小肠绒毛吸收进入血液
D. 铁是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重要成分
12. 2022年3月科学家首次在人血中发现了微塑料。这种直径小于5毫米的微小塑料碎片可能会随着血液循环进入人体器官。血液中参与微塑料运输的是( )
A. 血浆 B. 红细胞 C. 白细胞 D. 血小板
13. 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是血液流动的管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管壁厚弹性大 B. 分布在四肢中的②内有瓣膜
C. ③在人体内的数量最多 D. 三种血管间血液流向为①→③→②
14. 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肾小球是毛细血管球,血管壁为单层细胞便于滤过
B. 血液流经肾小球后,血液中血细胞数量增多
C. 血液中所有物质都能滤过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D. 通常情况,肾小管重吸收作用能吸收全部无机盐
15. 被测试者闭上眼睛,体验膝跳反射活动。参考膝跳反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是①
B. 该反射的传出神经是②
C. 控制该反射的神经中枢在③
D. 若④受损,被试者虽能感觉到被叩击,但小腿无法前踢
16. 餐后人体分泌量有所增加的激素是( )
A. 生长激素 B. 胰岛素
C. 性激素 D. 胸腺激素
17. 下列关于染色体、DNA和基因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基因是具有遗传信息的DNA片段
B. 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
C. 一个DNA分子上只有一个基因
D. 基因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
18. 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男性肌肉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为( )
A. 22对+XX B. 22条+X C. 22对+XY D. 22条+Y
19. 莱姆病是由某种螺旋体(致病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当硬蜱叮咬感染这种螺旋体的人或动物后会传播莱姆病。以下针对这种传染病所做的分析中,叙述错误的是( )
A. 硬蜱终生都可具有吸食血液能力
B. 硬蜱具有利于叮咬吸血的结构
C. 这种螺旋体是引发莱姆病的病原体
D. 要制定有效防范措施需要以硬蜱结构与生活方式特点为依据
20. 能够监测土壤和空气污染的植物类群是( )
A. 苔藓植物 B. 蕨类植物 C. 裸子植物 D. 被子植物
21.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植被丰富,其间有松毛虫、蝴蝶、蜻蜓、绿头鸭、杜鹃、刺猬等多种动物,风景优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园中的动植物构成生态系统
B. 捕捉蝴蝶与蜻蜓对该生态系统没有影响
C. 其中的一条食物链为:植物→松毛虫→杜鹃→细菌
D. 生物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根本来源是太阳能
22. 北京是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的城市,仅鱼类就有78种之多。为宣传保护北京生物多样性,同学们制作了物种信息卡,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物物种名由属名+种加词构成
B. 宽鳍鱲与细鳞鲑的亲缘关系更近
C. 鱼类为体外受精,受精过程受水体环境影响较大
D. 可调查每种鱼的繁殖周期据此制定保护方案
23. 下列关于食物保存的方法错误的是( )
A. 真空包装腰果
B. 常温保存熟食
C. 低温运输油桃
D. 灭菌保存牛奶
24. 发酵食品是利用微生物加工制作的一类食品,下列不属于发酵食品的是( )
A. 面包 B. 泡菜 C. 米酒 D. 果汁
25. 多细胞生物体中,细胞的形态和结构与其所行使的功能相适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精子细胞呈蝌蚪形,有长长的尾,便于游动
B. 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有利于其透过毛细血管壁
C. 根尖成熟区外层细胞向外凸伸形成根毛,扩大了表面积
D. 叶片表皮细胞排列紧密,起到保护作用
26. 咖啡花有不同花型,花的质量和数量直接影响着咖啡的产量和农民的收成。
(1)咖啡植株经过3-4年才能开花,经受精后隐藏在花冠内的_____膨大发育为果实,每颗果实内通常有2枚种子,俗称咖啡豆。
(2)如图,咖啡花以正常花和近正常花两种较为常见。咖啡农注意到近正常花的结籽率会比正常花减少20%-30%。结合图中所示两种花的特点,初步推测原因可能是:______。
(3)随着咖啡种植需求不断增大,种植咖啡区域逐渐向高海拔地区扩展。但在当地,随着海拔升高,土壤逐渐干旱。于是人们开展了土壤湿度对咖啡植株生长情况影响的研究。
光合速率( mmol/l ·s)
湿度
>70%时
30% -70%时
70%时
30% -70%时
健康小鼠
(3)可以开发成药物,理由是服用灵芝多糖后小鼠寻找平台时间少于AD小鼠(合理即可)
【解析】
【分析】设计探究实验的基本原则:对照原则(对照实验——除探究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一般有实验组和对照组之分)、单一变量原则(科学探究要求一组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实验变量)、重复性原则(设计的实验要可重复实验)。
【小问1详解】
大脑皮层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大脑皮层是大脑表层的灰质结构。有着极大数量(140亿个)的神经元,有着复杂的网络联系。
【小问2详解】
根据研究目的:“灵芝多糖能否缓解阿尔茨海默症状”,可知变量为食物中是否含有灵芝多糖,所以B组应喂养普通饲料,和C组形成对照。
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是动物的一种本能,属于先天性行为;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根据“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撤去平台,小鼠每次游泳疲劳仍会游到原有平台位置”判断,小鼠的这种行为为学习行为。
根据图2, AD小鼠的游泳轨迹,在平台处的轨迹很少,表示小鼠在平台附近出现的次数较少。
分析图3,由柱形图很容易得到三组小鼠中找到平台所用的时间由多到少依次为AD小鼠、喂食灵芝多糖的AD小鼠、健康小鼠。
【小问3详解】
综合实验过程及结果,可判断将灵芝多糖研发成为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药物是可行的。因为服用灵芝多糖后小鼠寻找平台时间少于AD小鼠。(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32. 阅读科普文,回答问题。
我们平时接受的信息80%都是通过视觉获得的。不同动物眼睛的形态、结构差别很大,对此科学家展开了深入研究。
科学家认为视觉进化经历了4个阶段。
“原始眼”最早出现在距今5.3亿年前的寒武纪早期,是由许多感光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的感光层,只能对光线的强弱做出反应。一些动物利用“原始眼”感受强光的变化来分辨白昼和黑夜,但不能侦测光线的方向。
“原始眼”在进化中一个偶然的变异一感光层向下凹陷,形成一个小坑。光线进入小坑会产生阴影,借由明暗变化动物就能感知光线的方向了。这个凹陷的感光层就是最初的视网膜。
虽然有了视网膜,但此时动物的眼睛还不能成像,看不到周围的环境。视网膜在进化中继续发生凹陷,越陷越深,以至于最后进来的光都必须通过一个小孔,这就是瞳孔。这种眼睛不仅能感知光线强弱和方向,还能通过小孔来形成模糊的影像。乌贼就拥有这种眼睛。
最后,瞳孔被一个透明层封闭了, 这个透明层就是晶状体。此时的眼睛成为了一个完全封闭的结构,眼球诞生了!晶状体出现后,角膜和虹膜也由上皮组织进化出来。得益于完善的折光系统,眼睛成像也更加清晰。
每种生物都具有其独特的视觉世界。生活在泥沙中的扇贝仅具有感光作用的眼睛,来帮助它们区分白天黑夜。蜜蜂可以感知多种颜色以区分花朵。如果周围漆黑一片,那么将如同海底的盲鳗一样失去眼睛。虽然不同动物拥有着不同功能的眼睛,但是这些眼睛都满足了它们对生存的需求,这也是瑰丽多姿的生物世界的奇妙所在。
(1)“原始眼”的感光层下陷后,感光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出现了差异,这种生命现象被称为_______。
(2)涡虫通过眼点只能感知光线的强弱和方向,由此可以推测涡虫的眼点类似图1中的______。
(3)观察图2,发现夜行性动物的眼球瞳孔更大且晶状体更______,有利于光线______。
(4)有人认为“眼睛是从简单向复杂进化的,只有复杂的眼睛才能帮助动物适应环境。”你是否认同这种说法,并说明理由______。
【答案】(1)细胞分化
(2)杯状眼 (3) ①. 更大、更圆 ②. 进入与汇聚
(4)不认同。每种生物都具有其独特的眼睛,均能适应其生活环境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本类型题目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分散的。根据要求非常谨慎地从原文中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
【小问1详解】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特化过程称为细胞分化。因此“原始眼”的感光层下陷后,感光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出现了差异的生命现象就是细胞分化。
【小问2详解】
分析资料,“‘原始眼’在进化中一个偶然的变异一感光层向下凹陷,形成一个小坑”,结合图1,可知此时“原始眼”进化成为“杯状眼”。再根据“光线进入小坑会产生阴影,借由明暗变化动物就能感知光线的方向了”,结合“涡虫通过眼点只能感知光线的强弱和方向”判断,涡虫的眼点类似图1中的“杯状眼”。
【小问3详解】
观察图2中上排的夜行性动物老鼠、猞猁的眼睛,发现它们的瞳孔比下排的昼行性动物的要大了许多;并且晶状体更大,更趋向于圆形。这些特点更有利于光线进入眼睛并由晶状体调节汇聚。
【小问4详解】
分析对比题干中的资料,可发现:涡虫的眼睛非常简单,但涡虫也很好的适应了环境;乌贼的眼睛比涡虫的眼睛复杂了些,也很好的适应了环境。所以,只要适应环境,眼睛的复杂程度并不是非常重要。故“眼睛是从简单向复杂进化的,只有复杂的眼睛才能帮助动物适应环境。”的说法不科学。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北京市朝阳区2019届九年级5月综合练习(一模)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京市朝阳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综合练习(二模)生物试题(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18年北京市怀柔区中考二模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衣藻的叙述错误的是,2018年4月8日讯,海水稻, 动物 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