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湘艺版五年级下册编花篮教案及反思
展开
编 花 篮
教材分析:
《编花篮》是一首具有鲜明地方色彩的河南民歌,歌曲以“编花篮”为题,借物抒情,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歌曲为一段体结构,其中六度的大跳富有河南地方戏曲的音调和唱腔,这也是歌曲形成了浓郁的地方民歌的一个主要风格特点。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编花篮》,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2、在充分的聆听过程中分析乐谱,并能唱出河南民歌的韵味;在学唱过程中掌握甩腔、前倚音和下滑音的唱法。
3、学生能够明白音乐来自生活,并能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
运用听唱、识谱等多种形式学唱河南民歌《编花篮》,准确演唱歌曲中带有前倚音和衬词的旋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花篮、一个双响筒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随乐找生说一说最喜欢的花
生:栀子花,玫瑰花,荷花……
师:老师喜欢河南洛阳的牡丹花,牡丹花花瓣硕大,品种繁多,而且牡丹不仅漂亮,它的根经过加工还是一种名贵的中药,被称为“花中之王”。所以河南流传了一首赞美牡丹的歌曲《编花篮》。(师用河南方言说)你们也跟老师一起来学一学吧!(生跟师一起学)你们觉得河南话和普通话语调有什么不同呢?(生自由回答)
师:(师出示第一句歌谱,讲解前倚音)歌曲中我们加上了前倚音来模仿河南方言的特点。采花姑娘深深被你们的歌声吸引,看,她们来了。
二、学唱歌曲《编花篮》
1、聆听歌曲
(1)播放音乐,师生随音乐节奏轻轻动一动
师:这首歌曲讲了什么内容?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生1:编花篮,摘牡丹……
生2:欢快的,热情的,轻快的……
师总结:一群洛阳城的姑娘为上山采摘美丽的牡丹花,而巧手编制了花篮。她们太厉害了,我们用河南话来赞美一下她们好吗?
2、用河南方言读歌词
师读一句,生跟读一句
3、学习“银格丹丹……哪哈咿呀咳”
“哪哈咿呀咳”这句是衬词,在演唱中叫做“衬腔”,在演唱方法上运用了河南豫剧里的甩腔,演唱时首音加重,我们加上亮相的动作试试。
(1)生跟师学唱并加上亮相的动作,提气,甩头,瞪眼
(2)再次演唱,“哎”看到一望无际的牡丹花特别开心
4、再次聆听歌曲
师:哪两句歌词相同?
生:朵朵花儿开得艳
(1) 随师拍一拍节奏,区分这两句节奏
(2) 加入旋律演唱
(3) 唱到最后一句结束,我们让花开的再艳一点
5、师弹琴,生轻声跟唱第一段
师:找到旋律相同的两个乐句
生:南山开满红牡丹,朵朵花儿开得艳
6、生用正确的情绪演唱
问:前四句最后一个字有什么共同点?
生:韵母相同。
师:衬词和押韵是民歌歌词创作的基本特点。
7、演唱第二段
找找与第一段节奏有什么不同?
8、完整演唱歌曲
三、课堂延伸—小香玉、河南豫剧
师:欣赏河南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说说河南民歌的特点?
生:热情,奔放,纯朴,优美,率真……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河南地区地方音乐相当丰富,除了我们了解的民歌、戏曲,还有具有地方特点的舞蹈,器乐曲,希望你们以后能够主动地去了解更多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甚至不同国家的民歌,了解更多的民歌文化,热爱民歌,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小学音乐湘艺版五年级下册第六课卢沟谣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音乐湘艺版五年级下册第六课卢沟谣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前小活动,导入新课,听赏卢沟谣,歌曲学唱,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艺版五年级下册卢沟谣教案: 这是一份湘艺版五年级下册卢沟谣教案,共4页。
音乐五年级下册卢沟谣教案: 这是一份音乐五年级下册卢沟谣教案,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