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培优专题复习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培优专题复习 专题1 四则运算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培优专题复习 专题1 四则运算,共10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培优专题复习
【专题1:四则运算】
一、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已知▲-●=■,下面不正确的是( )。
A. ■-▲=● B. ▲-■=● C. ■+●=▲
2.一个减法算式中,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是502,减数比差大21,减数是( )。
A. 272 B. 115 C. 136 D. 251
3.根据3043-575=2468,不用计算可以直接得到575+2468=3043,依据是( )
A. 和=加数+加数 B. 减数=被减数-差 C. 被减数=减数+差 D. 差=被减数-减数
4.一个减法算式中,被减数+减数+差=480,被减数是________。
5.根据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直接写出下面两题的得数,并写出相应的依据。
902-496=406
496+406=________
依据:________
902-406=________
依据:________
6.不计算,在横线上填上“>”“”“;>;<
【考点】加、减法的意义及其之间的关系,整数加法交换律
【解析】【解答】根据加法交换律:26+30=30+26;
因为2<7,所以72-2>72-7;
因为40>4,所以40+38>4+38;
因为65-8=57,57+8=65,57<65,所以65-8<57+8。
故答案为:=;>;>;<。
【分析】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在减法里,被减数相同,减数越小,差越大;
在加法里,一个加数相同,另一个加数越大,和越大。
7.【答案】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考点】加、减法的意义及其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在用竖式算出“123+2847=2970”后,小红又验算了“2970-2847=123”,便确信所算的和是正确的。她这样验算的依据是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故答案为: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分析】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和,验算的方法有:另一个加数+一个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一个加数,本题据此进行解答。
二、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8.【答案】 B
【考点】乘、除法的意义及其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A项:被除数÷商=除数;
B项:不正确;
C项:商×除数=被除数;
故答案为:B。
【分析】被除数÷除数=商,除法的验算方法有: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所以答案B错误。
9.【答案】 C
【考点】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含0的除法,乘、除法的意义及其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A选项,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都得0,原说法错误。
B选项,商×除数+余数=被除数,原说法错误。
C选项,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故答案为:C。
【分析】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都得0;商×除数+余数=被除数;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10.【答案】 B
【考点】乘、除法的意义及其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 (被除数+余数)÷商≠除数,不可采用方法B进行验算。
故答案为:B。
【分析】(被除数-余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除数=商;除数×商+余数=被除数,这三种都可以作为检验方法。
11.【答案】 D
【考点】乘、除法的意义及其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故答案为:D。
【分析】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乘法和乘法互为逆运算。
12.【答案】 C
【考点】乘、除法的意义及其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30÷6=5;10÷5=2。
故选:C。
【分析】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据此作答即可。
13.【答案】 B
【考点】乘、除法的意义及其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两个数(不为0)相乘,一个因数扩大100倍,另一个因数除以10,积会扩大到原来的10倍。
故答案为:B。
【分析】因数×因数=积,那么一个因数扩大100倍,另一个因数除以10后,(因数×100)×(因数÷10)=因数×因数×10=积×10。
14.【答案】 20;38;2880;343;228;78
【考点】乘、除法的意义及其之间的关系,1000以内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解析】【解答】解:①240÷12=20;
②798÷21=38;
③12×240=2880;
④48×7+7=343;
⑤240-120=228;
⑥(473-5)÷6=468÷6=78.
故答案为:①20;②38;③2880;④343;⑤228;⑥78.
【分析】①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②被除数÷商=除数;
③除数×商=被除数;
④除数×商+余数=被除数;
⑤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⑥(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15.【答案】 36;14
【考点】乘、除法的意义及其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 根据36×14=504可得:
504÷14=36; 504÷ 36=14。
故答案为:36;14。
【分析】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已知积与一个因数,要求另一个因数,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据此解答。
16.【答案】 (1)★−◆=▲( √ )
(2)▲−◆=★( × )
(3)◇+△=☆( × )
(4)☆÷△=◇( √ )
【考点】乘、除法的意义及其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1)★−◆=▲( √ );
(2)▲−◆=★( × ) ;
(3)◇+△=☆( × );
(4)☆÷△=◇( √ )。
故答案为:(1)√;(2)×;(3)×;(4)√。
【分析】(1)被减数-差=减数;(2)差+减数=被减数;(3)除数×商=被除数;(4)被除数÷商=除数。
17.【答案】 B
【考点】含括号的运算顺序
【解析】【解答】解:(50-25)×(20+16)
=25×36
=900
故答案为:B。
【分析】最后一步是求积,要先求出两个因数分别是50-25与20+16,都要加上小括号。
18.【答案】 B
【考点】含括号的运算顺序,不含括号的运算顺序
【解析】【解答】解:A项:(60+40)+1
=100+1
=101;
60+40+1
=100+1
=101;计算结果不变。
B项:(36-20)÷2
=16÷2
=8;
36-20÷2
=36-10
=26;计算结果改变。
C项:28×(10÷5)
=28×2
=56;
28×10÷5
=280÷5
=56;计算结果不变。
故答案为:B。
【分析】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没有括号,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只含有同一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19.【答案】 C
【考点】不含括号的运算顺序,1000以内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解析】【解答】解:768-168÷24×5的运算顺序是:除→乘→减。
故答案为:C。
【分析】不带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先算第二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算。
三、括号
20.【答案】 A
【考点】不含括号的运算顺序,1000以内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解析】【解答】解:改成综合算式是:(200-130)×12
=70×12
=840
故答案为:A。
【分析】在含有减法和乘法的四则混合运算里,要先算减法,需要把减法加上小括号。
21.【答案】 (36+8×6)÷4=21
【考点】含括号的运算顺序,100以内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解析】【解答】解:改写成综合算式:(36+8×6)÷4=21。
故答案为:(36+8×6)÷4=21。
【分析】改写成综合算式时,运算顺序和运算结果不能改变,据此解答。
22.【答案】 >;<;>;<
【考点】含括号的运算顺序
【解析】【解答】解:120÷4+1>120÷(4+1) ;
360-60×4<(360-60)×4;
40×6+2>40×(6÷2);
480÷12÷6<480÷(12÷6)
故答案为:>;<;>;<。
【分析】虽然题干要求不计算,因为数不大且都是整十数或整百数,所以做题时可以简单口算比大小。
23.【答案】 (5 + 7 - 8)× 6=24
【考点】含括号的运算顺序
【解析】【解答】解:(5 + 7 - 8)× 6=24、 (5 + 7) ×(8 - 6)=24、[5-(8-7)] × 6 =24。
故答案为:(5 + 7 - 8)× 6=24(答案不唯一)。
【分析】由于4×6=24、12×2=24,本题中5+7-8=4,即可得出综合算式。
24.【答案】 27
【考点】含括号的运算顺序
【解析】【解答】解:123-15=108,540÷108=5,540÷(5+15)=540÷20=27,所以这道题的正确结果是27。
故答案为:27。
【分析】因为计算错误时,先算除法再算加法,所以□=540÷(错误的结果-15),然后按照正确的计算顺序计算出结果即可。
25.【答案】 解:个人票:成人买成人票,儿童买儿童票。
2×16+30×8=272(元)
团体票:买团体票。
(2+30)×9=288(元)
288>272
答:购买个人票合算。
更优惠方案:买10张团体票,余下的买儿童票。
(2+8)×9=90(元)
(30-8)×8=176(元)
90+176=266(元)
288>272>266
答:可以2个老师和8个学生购买团体票,余下学生买儿童票,这样购票更优惠。
【考点】最佳方案:最省钱问题
【解析】【分析】买个人票=2位教师×成人票价+30名学生×学生票价;团体票=(2位教师+30名学生)×团体票的票价;更优惠方案=(2位教师+8名学生)×团体票价+余下的学生×学生票价。
26.【答案】 解:全部乘大车,210÷40=5(辆)……10(人),所以需要6辆大车,花费的总钱数=800×6=4800(元);
乘5辆大车,即小车的辆数是1辆,花费的钱数=800×5+550=4000+550=4550(元);
乘4辆大车,即小车的辆数是2辆,花费的钱数=800×4+550×2=3200+1100=4300(元);
乘3辆大车,即小车的辆数是4辆,花费的钱数=800×3+550×4=2400+2200=4600(元);
乘2辆大车,即小车的辆数是6辆,花费的钱数=800×2+550×6=1600+3300=4900(元);
乘1辆大车,即小车的辆数是7辆,花费的钱数=800×1+550×7=800+3850=4650(元);
全部乘小车,即小车的辆数是9辆,花费的钱数=550×9=4950(元)。
答:乘坐4辆大车,2辆小车最省钱,最少需要4300元。
【考点】最佳方案:最省钱问题
【解析】【分析】先全部乘坐大车,计算出需要大车的辆数,再计算出1辆大车的钱数×大车的辆数计算出总共花费的钱数;接下来大车的辆数-1,计算出需要小车的辆数,再计算出花费的总钱数;……计算到全部乘小车。
27.【答案】 (1)解:44÷6=7……2,
6×30+2×24
=180+48
=228(元)
答: 要给44名同学每人准备一个 ,买6盒30元的,再买2盒24元的,这样最省钱,需要228元。
(2)解:46÷5=9……1
8×30+2×20
=240+40
=280(元)
答:租8条大船,2条小船,最省钱,需要280元。
【考点】最佳方案:最省钱问题
【解析】【分析】(1)此题主要考查了最省钱问题的应用,先尽量买大盒,剩下的再买小盒,本着刚刚好,没有剩余,这样最省钱;
(2)根据条件可知,先尽量租大船,剩下的再租小船,人刚刚坐满,没有剩余座位,这样最省钱。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专题复习 专题一:四则运算(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专题复习专题一四则运算解析版docx、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专题复习专题一四则运算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末专题练习 四则运算(试题)四年级下册数学 人教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验算,下面验算方法错误的是,已知〇△□,下面算式正确的是,把和合并成综合算式,在横线里填上合适的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期中专题复习——1.四则运算(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乘法的意义,除法的意义,乘法各部分间的名称,没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