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3* 声声慢(寻寻觅觅)集体备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3* 声声慢(寻寻觅觅)集体备课ppt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学常识,李清照简介,本词背景,声声慢,本词的艺术特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宋词派别 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还有一种为花间派。 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晏殊、晏几道、周邦彦、李清照、秦观、姜夔(kuí )、吴文英、李煜、欧阳修等。
婉约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内容比较窄狭。由于长期以来词多趋于宛转柔美,人们便形成了以婉约为正宗的观念。 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无不从不同的方面承受其影响。
李清照,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 她的词作在艺术上达到 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在词坛中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 她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以致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成为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
1103-1126年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研究。 1126年:北宋末日,腐败透顶,金兵入侵,围困京师。
1127年: 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1129年: 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 终年49岁,李清照时年46岁。
1130年: 李清照为赵明诚解不白之冤,在越州、台州、黄岩、温州之间漂泊。
1131年:卜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
1132年夏: 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被判刑两年。
1151-1155年: 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她的词以靖康之变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 。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描写惜春怜花的感情)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diàn)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作品以其清新的格调,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是一首工致精巧的别情词作。)
正值金兵南下,北宋灭亡之际,李清照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他们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丢失殆尽。李清照饱尝背井离乡,颠沛流离的苦痛,为抒发自己的孤独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便作了此词。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作品的开朗明快,成为婉约派的代表作。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她在寻觅往日欢笑的岁月,流亡前的太平生活,丈夫在世时的爱情,其它心爱之物,但却又不知道该到哪里去找。内心空虚,若有所失 ——————茫然 寻觅无果,不但没有减轻内心的伤痛,反而在这冷清的环境中更生一种凄凉、惨淡、悲戚。处境的冷清更衬托出人心境的清冷 。 ——————冷清 凄凄惨惨戚戚极言心情之悲怆。 ——————凄厉
开篇下笔奇特,极有层次的刻画出词人内心的空虚、孤寂和凄苦。为全诗奠定了哀婉凄凉的感情基调。领起接下来的层层叙写。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借气候之冷暖无常,写飘零憔悴之苦。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酒力尚且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 “淡酒”符合诗人的形象,并且与浓愁形成鲜明的对比。却也表明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接着用秋风进一步渲染愁情 。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正是酒后感觉寒气袭人之时,却又见到南来的大雁,却是旧相识。不仅勾起了回忆,勾起了作者强烈的思乡情绪,更是一种沦落异地的流浪和岁月的无情。过雁象征离愁,秋雁南来,极写国破家亡、漂泊南方之苦。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写菊花凋零,明写花,实暗喻自己的容颜,岁月流逝,人已衰老,憔悴。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写作者的孤独无聊,内心苦闷。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烘托了词人内心的孤独寂寞。点点滴滴极富抑扬顿挫之感,像是打在词人的心间,强烈的震撼着词人的心扉,痛苦不堪。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最后主旨句,直抒胸臆。表面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将愁苦之情以感叹终句挥洒得淋漓尽致。用强调的语气更能表达自己内心的愁。这次地,强有力的收束了全词景象。“怎一个、愁字了得”,却又开拓出另一种含蓄的意境,令人深思。
上阙:淡酒、风急、雁过下阙:黄花,梧桐、细雨
这些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意象,把词人的愁形象化了,生动化了,具体化了,无一字写愁,却处处惹愁
一、叠词的使用叠音叠词的使用使全词极富表现力从“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几句叠词,反反复复之用意,不仅富于音乐美和韵律美,而且借以表达词人对于晚年孀居之苦,丧夫之痛,亡国之恨的淋漓尽致的挥洒,一生在寻寻觅觅,只落得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吟咏此句,不禁使人感同身受。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更是以声衬情,在顿挫的音律中表达凄绝之感。
二、巧妙自然的铺叙通过铺叙词人的日常生活,生动地刻画出词人种种难以诉说的沉痛和真实情感。把情和景概括的及其突出深刻
如何正确理解词人的哀愁
1、由亡国到丧失,由再嫁到离异,由入狱到悲死,人生的苦难恣意吞噬着李清照的人生。我们可以想象,这个孤孓柔弱的女子晚年是何等凄凉。 所以愁是丧夫之痛 、孀居之悲 、颠沛之苦。
2、因为时代背景,这首词又带着时代的、民族的、家国的愁苦。词人的哀愁不是闺怨闲愁,而是对国家领土沦丧,人民流离失所,朝廷腐败的悲切之仇。
所以,这首满含凄苦的词,因为其深刻的时代性而流传至今。
清平乐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挪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上片忆昔。雪里梅开,预示着莺飞草长,鸟语花香的春之降临。它引起词人新的希望和幸福的追求。是对往事的回忆,包含了许多岁月的生活情景,如生活优越、无忧无虑的少女时期,夫妻志趣相投、相亲相爱的婚后岁月等。于是插梅而醉。 此处醉是表明生活的情趣。可惜的是,踏雪赏梅、令人陶醉的美好生活,已成过眼云烟。又是雪飞梅开的时节,主人公早没有了插花的心情,她只是顺手摘下一朵梅花,在手里揉搓着。花儿一点点碎了,掉在地上;随同而下的,还有摘花人凄清的眼泪,一滴一滴,湿了衣衫。这是词人中年遭遇不幸时悲怆情感的写照 。
下片伤今。金人占领北方,自己流落江南,多年来思归而不可得。丈夫已亡,自己孤苦无依,处境凄凉困苦,不免有沦落天涯之感 。词人慨叹自己飘泊无定,年老无依,但这不同于一般的叹老嗟穷,而是在丧乱沦落中蕴含着时局之忧。 眼看那近晚吹来的风势,越来越大,即便有梅花,也必定会风狂花尽,难以再赏了。这里可能寄托着词人对国事的忧怀。(古人常用比兴的手法,以自然现象的风雨、风云,比附政情形势。)因此,这里的“风势”既是自然的,也可能是政治的,即“国势”,喻指金兵对南宋的进逼。
“梅花”,喻指美好事物。从“常插梅花醉”,到“尽梅花无好意”,再到“故应难看梅花”,主人公由幸到不幸,情感由乐到哀,既是其人生不同阶段的写照,又是国是日非、时局艰难的折射。
李清照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她不仅有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而且有高远的理想,豪迈的抱负。她被称为“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誉。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9(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寻寻觅觅))9.3* 声声慢(寻寻觅觅)授课ppt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章,任务活动一,导入新课,第二章,任务活动二,知人论世,李清照词风格清新婉丽,清新明快细腻婉转,凄苦哀婉深沉忧愤,第三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3* 声声慢(寻寻觅觅)教学演示ppt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武陵春,声声慢,李清照,间接抒情,直接抒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3* 声声慢(寻寻觅觅)图片课件ppt,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愁“词眼”,运用叠词的作用,凄苦忧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