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古诗三首》一课一练(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六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古诗三首》一课一练(含答案),共6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古诗三首》一课一练第一课时一、字正腔圆读古诗。(将错误的读音画去)中庭 / 地白 / 树栖(xī qī)鸦(yā yá ),冷(lěn lěng )露(lù lòu)无声 / 湿桂花。今夜 / 月明 / 人尽(jìn jìng )望,不知 / 秋思(shī sī)/ 落谁家。二、默写诗歌。1.春城无处不飞花, 。日暮汉宫传蜡烛, 。2. ,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 。终日不成章,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 。3.中庭地白树栖鸦,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三、分辨孪生兄弟。(组词)鸦( ) 庭( ) 栖( ) 鸭( ) 廷( ) 晒( ) 四、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相关问题。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1.这首诗最后两句的意思是 。2.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美酒。 在此情景中,你想到的诗句是: , 。 这首诗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 )写的《 》,描写了他在这一天看到的有趣的风俗,如: 、 和 。第二课时一、填空。“十五夜”指的是 节的夜晚,中国历代有 的习俗。二、关于《迢迢牵牛星》阅读训练。1.诗歌中景象有虚实之分,有眼之所见,有心之所想。请指出诗中眼见之实景来。 2.“盈盈一水间”,“相去复几许”!开头为什么又有“迢迢”?请说说你的理解。 3.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谁?抒发了什么感情?反映了什么社会现实? 4.诗中写出织女因爱情思念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的诗句是: _ , 。三、诗意再现。(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四、阅读《迢迢牵牛星》,回答后面的问题。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 的神话传说,它写的虽然是天上的事,反映的却是现实的生活。人们常用这一神话比喻 。
2.这首诗中,有一个很关键的过渡性句子,它既是前因又是后果,这个句子是 。
3.这首诗在刻画织女时,并没有孤立静止地去写她的思想活动,而是通过 和 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含蓄深沉,极富艺术感染力。 答案第一课时一、画去: 第一个 第二个 第一个 第二个 第二个 第一个二、1.寒食东风御柳斜 轻烟散入五侯家2.迢迢牵牛星 札扎弄机杼 泣涕零如雨 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3.冷露无声湿桂花 不知秋思落谁家三、乌鸦 庭院 栖息 鸭子 宫廷 晒伤 四、1.初升的太阳照遍了千家万户,大家总拿新门神换掉了旧门神。2.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 元日 燃爆竹 饮屠苏酒 换新桃符第二课时一、1.中秋 赏月吃月饼二、1.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河汉清且浅,盈盈一水间。 2.“迢迢”是诗人从地面仰视星空的视角感受,而“盈盈一水间”,“相去复几许”是从织女看牛郎的视角感受而来,所以一远一近,各不相同。3.既是织女,也是思妇(诗人)。抒发了虽近在咫尺而衷情难诉的愁苦。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妇女遭受各种束缚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现实。4.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三、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不知那秋天的思念之情会落到谁的家。四、1.牛郎织女 夫妻分离
2.泣涕零如雨
3.动作 情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