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新人教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歌的表达技巧”针对训练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新人教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歌的表达技巧”针对训练含解析第1页
    新人教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歌的表达技巧”针对训练含解析第2页
    新人教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歌的表达技巧”针对训练含解析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新人教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歌的表达技巧”针对训练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新人教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歌的表达技巧”针对训练含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太 白 岭
    王安石
    太白巃嵷①东南驰,众岭环合青纷披。
    烟云厚薄皆可爱,树石疏密自相宜。
    阳春已归鸟语乐,溪水不动鱼行迟。
    生民何由得处所,与兹鱼鸟相谐熙。
    [注] ①巃嵷:山势高峻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化静为动,形象地写出了太白岭山势的高耸绵延和山色的青翠纷披。
    B.颔联借厚薄变幻的烟云和疏密相间的树石,表达了诗人跌宕起伏的心情。
    C.诗人认为太白岭这样景色宜人的地方,正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处所。
    D.本诗前六句写景,后两句抒情,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关注百姓的情怀。
    解析:选B B项,“表达了诗人跌宕起伏的心情”说法有误,诗句“烟云厚薄皆可爱,树石疏密自相宜”的意思是烟云不管厚还是薄都很可爱,树与石的疏与密自是很合宜,表达的是诗人物我相谐,心情平静舒适的情感。
    ★(2)本诗颈联的景物描写别具特色,请赏析其精妙之处。(6分)
    答:


    解析:本诗颈联“阳春已归鸟语乐,溪水不动鱼行迟”的意思为:明媚的春天已到来,鸟儿欢快地说着话,溪水也不愿流动,鱼儿也贪恋这美好而行动变得迟缓。从描写的角度看,“鸟语乐”是动景,“溪水不动”是静景,动静结合;“鸟语”是耳闻之声,“鱼行”是眼见之景,是感官上的视听结合。从描写手法上来看,以“乐”形容鸟的欢快,衬托环境的清幽,以“迟”写鱼游动的迟缓,其实是把诗人的心境投射到鸟、鱼之上,移情于景,用了拟人手法。诗句写出太白岭宜人的美景,表达诗人愉悦的心情。注意分点作答,语言通顺。
    参考答案:①动静结合。“鸟语乐”是动景,“溪水不动”是静景,写出太白岭宜人的美景,表达诗人愉悦的心情。②视听结合。“鸟语乐”诉诸听觉,“溪水不动”“鱼行迟”诉诸视觉,描绘太白岭动人的美景,表达诗人的喜爱之情。③衬托。用“鸟语乐”的欢闹反衬太白岭的宁静,用“溪水不动”“鱼行迟”衬托太白岭的清幽,从而表达诗人的喜悦之情。④拟人。“鸟语乐”和“鱼行迟”,把人的心情与行为赋予鸟和鱼,具体可感,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eq \a\vs4\al([白话诗歌])
    太白山势高峻且东南边像飞一样,群岭环绕且绿色铺满它。
    山上的烟云厚的薄的都让人喜爱,树木石头疏密得刚刚好。
    温暖的春天已过去但鸟说的话是快乐的,溪水平静不动但鱼游动的速度是慢的。
    百姓怎么样才能够得到这样美好的处所,与这鱼鸟(大自然)共享和谐美好。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当 窗 织
    王 建
    叹息复叹息,园中有枣行人食。
    贫家女为富家织,翁母隔墙不得力。
    水寒手涩丝脆断,续来续去心肠烂。
    草虫促促机下啼,两日催成一匹半。
    输官上顶有零落,姑未得衣身不著。
    当窗却羡青楼倡,十指不动衣盈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三、四两句直接点题,表现了织妇因忙于纺织,不能照顾翁母内心的痛苦。
    B.“水寒”两句写天气寒冷不能自如操作,蚕丝易断难接,织妇为此异常烦恼。
    C.“两日”句写织女心灵手巧,织布速度很快,两天就能织一匹半,技艺不凡。
    D.整首诗语言浅近,通俗易懂,用语贴切,表现了诗人的乐府诗贴近生活的特点。
    解析:选C C项,“写织女心灵手巧,织布速度很快,两天就能织一匹半,技艺不凡”曲解文意,“催”是指官府催着交纳之意,该句表现了官府催逼得急切。
    ★(2)本诗为新乐府名篇,有较强的现实性和艺术性。请分析全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6分)
    答:


    解析:开篇两句,为下文起兴,且兴中有比,以“园中有枣行人食”比喻织妇的劳动果实为别人所占有。“贫家”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凸现了穷人与富人的极大差别。“草虫”两句运用烘托,织妇织布,两日要赶织出一匹半,表明了劳动量大,以草虫的啼鸣烘托贫家女的辛劳,此处虽不言辛劳,语气却显得更为辛酸。最后两句描写织妇的心理:她坐在窗前羡慕青楼的倡女,手指不动而衣箱里装满了衣服。
    参考答案:①比兴手法。开头二句托物起兴,以“园中有枣行人食”比喻织妇的劳动果实为别人所占有。②对比。以贫家女的辛勤劳作与“富家”的不劳而获对比,表现了织妇在封建剥削下的悲惨生活。③烘托。“草虫促促机下啼”, 以草虫的啼鸣烘托贫家女的辛劳。④心理刻画。最后两句描写织妇的心理,她羡慕青楼倡女。字里行间渗透了织妇对不合理社会现象的愤懑之情。
    eq \a\vs4\al([白话诗歌])
    我叹息了又叹息,园中的枣熟了,却被过路人打食。,我这个贫家女在为富家人织布,公婆隔着高墙帮不上任何的忙。水是冰凉的,手也冻僵了,丝线又发脆容易断;我将断了的丝接过来,理过去,弄得心肠焦愁烦乱。,蟋蟀藏在织布机下不停地鸣叫,才两天便催我织成一匹半的布。,织品在缴纳给官府后,还剩下一点点零碎的料子,却既不能给婆婆做一件衣裳,也不能做点东西自己穿在身上。在窗下织布的时候却羡慕起青楼的那些倡女来,她们十个指头从不劳动,穿的衣服却装满了箱子。

    3.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2)题。(9分)
    寓江宁村居病起写怀(其十)
    杨 基
    门外春泥一尺深,窗间云气十分阴。
    寒毡溜雨衾如铁,湿灶凝烟火似金。
    酒解驱愁时强饮,诗多感旧懒长吟。
    贫家不愿千金粟,但得阳乌①照晚林。
    [注] ①阳乌:指太阳,传说太阳中有三足乌,故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写户外的萧索景象,阴雨黄昏,地上泥泞一尺深,窗外是满天的乌云。
    B.颔联写居室的简陋场景,衣被因房屋漏水而湿冷,炉灶因受潮而冒着浓烟。
    C.颈联写作者的日常生活,作者贫病交加,只想借酒浇愁,却懒惰于吟诗遣怀。
    D.尾联表达作者的低微请求,不愿得到千金粟,只希望得到一缕阳光的照耀。
    解析:选C C项,“却懒惰于吟诗遣怀”赏析有误,不是作者懒惰于吟诗,而是因为诗篇都是感旧之作,以至于作者不敢放声长吟。
    ★(2)此诗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6分)
    答:


    解析: “寒毡溜雨衾如铁,湿灶凝烟火似金”中,“衾如铁”“火似金”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被寒雨打湿的衣被比作铁甲,将炉灶中明亮的火光比作金光。“湿灶凝烟火似金”中,“火似金”以屋内炉火的光亮来衬托屋内的昏暗,结合前句的寒雨打湿衣被,更能表现诗人处境的凄苦艰难。“酒解驱愁时强饮”中,“酒解驱愁”运用拟人手法,赋予酒以人的心理情态,酒能善解人意,劝人饮为人驱愁。
    参考答案:①比喻。衣被湿冷,如铁甲;炉火闪亮,如金光一样。②衬托。以炉火的闪亮衬托屋内光线的昏暗,也映衬出作者的孤独、凄凉。③拟人。酒善解人意,懂得为人驱愁而劝作者强饮。
    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9分)
    送秘书晁监①还日本国
    王 维
    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
    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
    向国惟看日,归帆但信风。
    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
    乡树扶桑②外,主人孤岛中。
    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
    [注] ①晁衡,原名仲满、阿倍仲麻吕,日本人。随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留学,改姓名为晁衡。历仕玄宗、肃宗、代宗三朝,任秘书监,兼卫尉卿等职。大历五年卒于长安。天宝十二载,晁衡乘船回国探亲。②扶桑:传说中的地名,相当遥远。近现代“扶桑”指日本。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开头四句极写大海的辽阔无垠和日本国的渺远难即,以便造成一种令人惆怅、迷惘和惴惴不安的浓重氛围。
    B.“向国”一联写面对自己的国家只能看太阳升起,回国的帆船只有等待定期的信风,不言艰险而艰险之状自明。
    C.“乡树”一联是说故乡的树木在扶桑国的大地上,而晁衡的家住在那遥远的孤岛中。
    D.“别离”一联向友人提出了殷切的忠告:分别之后将要天各一方,我们应该努力保持互通音信,不能失去联系。
    解析:选D D项,“殷切的忠告”分析不当。诗句中“若”有“怎样”的意思,全句的意思是:我们分别之后就要天各一方,怎么才能够互通音信呢!表达的是担忧之情,而非忠告。
    ★(2)试从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方面对“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一联作简要赏析。(6分)
    答:


    解析:“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意思是“海中的大鳌身影把天都遮黑了,鱼的眼睛把大海的波浪都照红了”。在这里,诗人没有实写海上景象,而是虚构了两种怪异的景物:能把天空映黑的巨鳌,眼里红光迸射的大鱼,同时展现出四种色彩:黑,红,蓝(天),碧(波),构成了一幅光怪陆离、恢宏阔大的动态图画。波涛在不停地奔涌,巨鳌与大鱼在不停地出没,四种色彩在不断地交织和变幻。这样奇特的想象颇有庄子“鲲鹏展翅”的风采,不过意境却是比较可怕的。诗人这样写表达了对友人海上航行艰险、安危的忧虑。
    参考答案:这两句通过想象,虚构了两种怪异之物,能把天空映黑的巨鳌,眼里红光迸射的大鱼,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出没奔腾,兴风作浪;构成一幅光怪陆离、恢宏阔大的动态画面,制造了一种神秘、奇诡、恐怖的氛围,表达了海上航行的艰险和对友人安危的关切。
    eq \a\vs4\al([白话诗歌])
    辽阔的大海不能到达它的尽头,怎么才能知道大海以东的地方是什么样?中华九州离哪里最远?相隔万里之遥好像在天空一样。,面对着你的国家只要看太阳升起,回国的帆船只有等待定期的信风。海中的大鳌身影把天都遮黑了,鱼的眼睛把大海的波浪都照红了。,故乡的树木在扶桑国的大地上,而你家住在那孤岛之中。我们分别之后就要天各一方,怎么才能够互通音信呢!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
    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
    苏 轼
    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踏散芳英落酒卮。
    痛饮又能诗,坐客无毡醉不知。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从词的标题看,这是一首奉和词,奉和的对象是杨元素,内容是写梅花。
    B.上片末句,芳英散落,不偏不倚,掉在客人的酒杯之中,可爱又可恼。
    C.上片由寒雀争看梅花,逗引客来花下,梅花惹人喜爱的美姿不言而喻。
    D.末句“一点微酸”是写梅子,诉之味觉,新颖、形象,读来意味无穷。
    解析:选B “可爱又可恼”不合文意。全词是在写“梅花”,“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踏散芳英落酒卮”,这句写出了麻雀惊飞踏散梅花,梅花落到酒杯里的情景,结合全词,通过“痛饮又能诗,坐客无毡醉不知”可知,词人此时情感是愉悦的,满眼全是“可爱”之景,并无“可恼”之意。
    ★(2)词的首二句写景极为高妙,请简要分析。(6分)
    答:


    解析:应按照“手法+内容分析+情感效果”的模式作答,常见的写景的角度有正、侧面,动静,远近,虚实等,注意从修辞的角度分析语言之美。“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这句写的是早春之景,寒雀翔集枝头,竞相观赏葳蕤如玉的梅花;运用拟人手法,将“寒雀”拟人化,“满”形容寒雀之多,“争”刻画竞相之态,“看”仿佛寒雀很有欣赏眼力。看似字字写雀,本词标题为“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全词不着一“梅”字,寒雀喧枝,实则句句写梅,以热闹的气氛来渲染早梅所显示的姿态、风韵,侧面表现梅花之盛,表现了作者赏梅的无限喜悦之情。
    参考答案:①写寒雀翔集枝头,竞相观赏葳蕤如玉的梅花;②运用拟人手法,侧面烘托梅花的姿态、神韵与品格;③“满”形容寒雀之多,“争”刻画竞相之态,“看”仿佛寒雀很有欣赏眼力,字字写雀,句句写梅,手法高超;④写出了春回大地,诗人会友赏梅的无限喜悦之情。
    eq \a\vs4\al([白话诗歌])
    疏疏的篱笆上,满是冬天的麻雀。它们争着飞到梅花树,欣赏白玉一样的梅花。忽见一群吃酒客人,来到梅花树下,麻雀惊飞踏散梅花,梅花落到酒杯里。使君痛饮又能诗,醉后的客人坐在雪地上,雪水融化也不知。酒已饮尽,花已赏够,春天悄悄来到人间。请看,离离一丝暖气,已经附着梅花枝。

    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9分)
    好事近·席上和王道夫赋元夕立春
    辛弃疾
    彩胜①斗华灯,平把东风吹却。唤取雪中明月,伴使君行乐。 红旗铁马响春冰②,老去此情薄。惟有前村梅在,倩一枝随着。
    [注] ①彩胜:又称幡胜。《续汉礼仪志》:“立春之日,立青幡于门外。”②“红旗”句:苏轼《上元夜》有“牙旗穿夜市,铁马响春冰”的诗句。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门前彩幡与华灯交相辉映,春风给大地送来暖意。这两句描写出节日的盛景。
    B.天空的明月本是自然现象,词人用“唤取”两字赋予月以人的情感,饶有情趣。
    C.面对着元夕立春这样热闹的节日,年老的词人淡薄了红旗铁马的征战生活。
    D.词人对元宵夜华美的盛景不感兴趣,却独自一人来到前村欣赏早开的梅花。
    解析:选C “年老的词人淡薄了红旗铁马的征战生活”赏析有误。“红旗铁马响春冰,老去此情薄”两句,意思应为“带着仪仗,骑着马,在马蹄声中赏灯的兴趣因为年老而变淡”。
    ★(2)词的最后两句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
    答:


    解析:该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语言,分析诗句作用的能力。本题要求分析词的最后两句作用。答题前先通读全词,整体理解把握该词的内容。分析词句的作用,可以从理解词句内容,分析该句在结构上的作用,对表达情感的作用等角度进行。词的最后两句“惟有前村梅在,倩一枝随着”,内容上,写了词人独自在前村赏梅的情景;结构上,与元夕场景的热闹形成对比;表达情感上,突出了词人内心的孤独寂寞;整体上,以赏梅象征词人的高雅情怀与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参考答案:词的最后两句写了词人独自在前村赏梅的情景。与元夕场景的热闹形成对比,突出了词人的孤独寂寞。以赏梅象征词人的高雅情怀与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
    水调歌头·金山观月①
    张孝祥
    江山自雄丽,风露与高寒。寄声月姊,借我玉鉴此中看。幽壑鱼龙悲啸,倒影星辰摇动,海气夜漫漫。涌起白银阙②,危驻紫金山。
    表独立③,飞霞珮④,切云⑤冠。漱冰濯雪,眇视万里一毫端⑥。回首三山何处,闻道群仙笑我,要我欲俱还。挥手从此去,翳凤⑦更骖鸾⑧。
    [注] ①此词为南宋词人张孝祥舟过金山(位于长江南岸)时所作。②白银阙:月宫,借指金山寺。③表独立:化用屈原《九歌·山鬼》“表独立兮山之上”。表,作为标记的木柱之物,这里指像表一样。④飞霞珮:以飞霞为玉珮。⑤切云:古代一种高冠的名称。⑥毫端:细毛的末端,比喻极细微。⑦翳凤:以凤羽作华盖。⑧骖鸾:用鸾鸟来驾车。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开头二句,点出江山雄伟、壮阔的气势,又从不同角度写登高的感受。
    B.上片后七句以月为姊,写自己借月姊的珍贵的玉镜以瞭望雄奇的江山。
    C.下片前三句,既写了仙女陪伴自己之所想,又暗写了自己高洁的情怀。
    D.下片后七句写自己澄明洁净之所感、幽远清晰之所见及登仙而去之所想。
    解析:选C C项,“下片前三句,既写了仙女陪伴自己之所想”错误,“表独立,飞霞珮,切云冠”指卓然独立,以飞霞为珮,戴切云之冠,这是作者在描写自己的形象。
    ★(2)陈应行评价张孝祥词“读之泠然洒然,真非烟火食人辞语”,本词是怎样在虚实融合之中创造出令人“泠然洒然”的雄奇、缥缈的意境的?(6分)
    答:


    解析:可从上下片的内容和写法方面进行分析。 词的上片是描写雄丽的长江夜景,词人置身于雄丽金山之中,驰骋着奇幻的想象,实写中也有想象,而这想象则为虚写。下片写词人在山头观月的遐想,由自然景象的描写转而抒发富有浪漫气息的感情,侧重虚写。
    参考答案:①上片侧重实写,以虚写实,借助借镜观景的奇妙想象表现出江山的雄丽、月色的皎洁。②下片侧重虚写,以实写虚,借助卓然独立、群仙邀我的美好画面表现出自己潇洒出尘的飘然之感。③综合全篇来看,写实,由景象到自身,写虚,由外在直觉到内在感受,实虚相互渗透,从而创造出一种雄奇、缥缈的意境。
    eq \a\vs4\al([白话诗歌])
    山河是如此的雄伟壮丽,露珠点点,微风轻拂,顿感微微寒意。托人传话给月姊,能否借我玉镜让我看清这月下美景。那深谷中的鱼龙凄戚长鸣,久久不绝,倒映在水面上的星辰也随着微波摇动,海面上水雾弥漫,黑夜漫长。远远望去,月光下那紫金山上的建筑犹如月宫。,以飞霞为玉珮,头戴高冠,遗世独立俯视这人间大地。月光如冰雪般洁白,大地被照耀得明亮透彻,那万里之外的景物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回首遥望那海上三神山,仿佛群仙都在对我笑,邀我与他们同游。乘着那鸾鸟驾驶由凤羽为车盖的马车,挥手扬长而去。

    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9分)
    归园田居(其五)
    陶渊明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①。
    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②。
    漉③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④。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注] ①榛曲:指草木丛生的小路。②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化用《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句意。③漉:水下渗,此指用布滤酒。④近局:近邻。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诗歌以诗人一天耕作完回家路上和到家之后的活动为描写对象,描绘了“归园田居”后的具体生活。
    B.“崎岖历榛曲”渲染出当时社会动荡下道路的荒凉艰难,形象地道出诗人离开官场时受到重重阻挠。
    C.从“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两句中可以看出作者与近邻农户相处友善,往来密切的景况。
    D.“欢”字下着一“来”字,自然传神。此情此景,引得诗人竟怨起“夕”时短暂,兴致难尽。
    解析:选B B项,“形象地道出诗人离开官场时受到重重阻挠”理解不当,作者是借此透露出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和道路的荒凉。
    ★(2)这首诗是如何来表现诗人复杂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赏析。(6分)
    答:


    解析:题干中的“如何”说明要运用术语答题。解答时要先指出术语,抒发情感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则包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事抒情等。对于这首诗而言,第一句很明显是直抒胸臆;第三、四句是写景,是借景抒情;第四句化用了“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是用典故抒情;第五至八句是写事,是借事抒情。点明了手法,就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种手法是如何体现出来的。最后落脚在情感的概括上,诗歌既直接表明了“怅恨”之情,但知人论世,作者更多的是抒发归隐田园之后的闲适自得和潇洒坦然。
    参考答案:①直抒胸臆。“怅恨”二字从表面看,诗人辛苦劳作一天,且孤独无伴,只身奔家,难免怅然生恨。就深层看,本诗意在抒写欣然自得之情,“怅恨”有反衬下文欢快欣然的作用。②用典抒情。用“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的典故显示作者的生活情趣和委身自然、与自然相得相洽的质性,写出归隐之志坚持不改之意。③借景抒情。“山涧”“清”正是诗人坦然自适心态的自然流露。④借事抒情。“漉熟酒”“招近局”“代明烛”这些生活小事写出的是诗人的潇洒自如和自得其乐。(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eq \a\vs4\al([白话诗歌])
    独自怅然拄杖还家,道路不平荆榛遍地。山涧流水清澈见底,途中歇息把足来洗。滤好家中新酿美酒,烹鸡一只款待邻里。太阳落山室内昏暗,点燃荆柴把烛代替。兴致正高怨恨夜短,东方渐白又露晨曦。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寄全椒①山中道士
    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洞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②。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注] ①全椒:县名。 在安徽省东部,滁河上游。②道家有“煮五石英法”,在斋戒后的农历九月九日,将薤白、黑芝麻、白蜜、山泉水和白石英放进锅里熬煮。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本诗关键在于一个“冷”字,首句写出郡斋气候之冷,更写出诗人心头之冷。
    B.领联以“束荆薪”“煮白石”等语,描绘刻画了一个飘逸洒脱的山中道人形象。
    C.颈联说作者想带一瓢酒去看友人,于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两人的深厚友情。
    D.本诗寄赠好友,通过情感与形象的串连,构成情韵深长的意境,很耐人寻味。
    解析:选B B项,“飘逸洒脱形象”错,友人自己在山洞之底砍柴来“煮白石”,可看出是“艰苦惨炼”的道士形象。
    ★(2)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6分)
    答:


    解析:“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因为“冷”,而想到山中的道士,可见友情之炽热,这淡淡的字里行间却蕴含着浓浓的情意。由天气冷,而想到道士,进而想到友人清苦的生活。借景抒情。“洞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颔联虚写想象,“束荆薪”“煮白石”是一种形象,这里面有山中道人的种种活动,作者想象友人生活环境的清冷与生活的艰苦,表达对友人的挂念。“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前句写秋景:秋气萧森,满山落叶;后句写秋思:故人在山间飘零,哪里能寻到他的踪影,自己只想到送酒去安慰他,最终却由于找不着他而无可奈何;而自己心中的寂寞之情,也终于无从消解,表现了诗人无限惆怅的怀念之情。情景交融。
    参考答案:①首联借景抒情。用郡斋环境的清冷衬托出作者内心的孤寂,引出对友人的思念;②颔联虚写想象,作者想象友人生活环境的清冷与生活的艰苦,表达对友人的挂念;③尾联情景交融(或以景衬情)。用落叶满空山的萧瑟之景衬托自己无法找到友人的惆怅与无奈。
    eq \a\vs4\al([白话诗歌])
    今天郡斋里很冷,忽然想起山中隐居的人。你一定在涧底打柴,回来以后煮些清苦的饭菜。想带着一瓢酒去看你,让你在风雨夜里得到些安慰。可是秋叶落满空山,什么地方能找到你的行迹?

    相关试卷

    新人教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歌的语言”针对训练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人教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歌的语言”针对训练含解析,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人教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散文技巧语言鉴赏题”针对训练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人教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散文技巧语言鉴赏题”针对训练含解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人教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歌的形象”针对训练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人教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歌的形象”针对训练含解析,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