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第四单元复习试题(提升)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第四单元复习试题(提升),共9页。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第四单元复习试题(提升)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推敲(qiāo) 藻饰(zǎo) 诘难(jié) 咬文嚼字(jué)B.矫揉造作(jiāo) 睾肾(gāo) 阐证(chǎn) 狂妄自大(wàng)C.统筹(chóu) 狡黠(xiá) 提倡(chàng) 吹毛求疵(zī)D.滞碍(zhì) 要诀(jué) 伦理(lún) 豁然贯通(huò)2.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来到孔子的故乡——曲阜,游客都要游览“三孔”(孔庙、孔府、孔林),体验传统文化。B.“春雨惊春清谷天”,点出了春天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和谷雨的节气。C.对联——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通常用毛笔竖着写。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D.古人题咏枫桥,除《枫桥夜泊》外,杜牧也写过“长洲茂苑草萧萧,暮烟秋雨过枫桥”。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面对这样或那样的缺憾,我们不应是过度狂热的追求完美无瑕,以至于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甚至到了厌世的境地。B.这篇散文把桂林山水描写得形象逼真,读完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美丽的景色实在引人入胜,游人们不由得陶醉其中。C.他对答如流的态度是那么的胸无成竹,那十拿九稳的神情,真是让我无地自容,暗暗发窘。D.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4.对下列复句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读书补天然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②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大而无当。③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④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A.①并列 ②因果 ③转折 ④递进B.①递进 ②假设 ③转折 ④因果C.①并列 ②假设 ③转折 ④因果D.①递进 ②因果 ③递进 ④转折5.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灵魂 天际 歌颂 缘物寄情B.感悟 消失 扬州 千方百计C.标本 崇高 惨淡 苦心经营D.孤帆 遥望 气势 英雄气慨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这篇散文把桂林山水描写得形象逼真,读完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B.作家必须先胸有成竹地知道人物的一切,而后设身处地地写出人物的话语来。C.下岗后,她开了一个小饭馆,整日兢兢业业,惨淡经营,收入还算不错。D.不管你腰缠万贯,或是富丽堂皇;不论你声名显赫,或是默默无闻,幸福对谁都一样,不可能厚此薄彼,嫌贫爱富。7.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这是值得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B.每年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人们总要用吃粽子、划龙舟等方式来纪念伟大诗人屈原。C.“在考场上千万别慌,”老师再三对我们说:“做题前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答题要完整。”D.今年暑假,爸爸打算带我到小说“边城”中故事发生的原型地——湘西茶峒镇去旅游。8.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故宫的建筑富丽堂皇,气魄雄伟,布局严整,达到了我国建筑史上的艺术高峰。B.中考前夕,晨报记者采访我校唐校长,校长胸有成竹地说:“中考,我相信我们一中的老师们和孩子们!”C.爸爸上班的地方离家较远,每天早出晚归,朝朝暮暮,从不迟到。D.它们的叶子和花都不一样,各有各的解为人知的秘密,可惜我知道得太迟了。9.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孤帆(fán) 真挚(zhì) 朝霞暮霭(ǎi)B.渲染(xuàn) 灵魂(hún) 富丽堂皇(táng)C.遥望(yáo) 意境(jìng) 浮光掠影(lüě)D.惆怅(chóu) 造化(huà) 颐和园(yì)10.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描写了送别友人时的自然景象,没有直接抒写情感,情寓于景,读者能够体会诗人的深厚感情。B.五代画家荆浩画松“凡数万本,始得其真”,而有位画家写生十几天就画了一百多张。可见,画作的数量影响着意境的创造。C.中国山水画画家并不注重表现“光”,而是注重准确表现景物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木然地画画,客观景物就会成为标本。D.齐白石对虾的精神状态熟悉极了,才让虾在他的笔下活起来。可见,画家只有对客观对象有深刻的认识、感悟,画出的画才能传神。二、综合性学习11.仿句练习。原句: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仿句:天生才干犹如__________,读书然后__________。三、语言表达12.下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请加以改正。①读书是年轻人培养心智、创造性格、引导人生的重要途径。阅读电子书也好,阅读纸质书也罢,尽管形式不同,但可以殊途同归,关键是要把读者拉回到读书活动中来。②我们应客观全面地看待电子阅读的兴起,在电子阅读和传统阅读之间正确取舍,使之达到共生共荣、相互补充。③家庭、全社会乃至学校都应该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对年轻人的阅读行为进行合理引导。(1)第①句搭配不当,应把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2)第②句成分残缺,应在_______后加上__________。(3)第③句语序不当,应将______与_________互换位置。四、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从小学生“读书等身”说开去①只要每天坚持读书,就能做到“读书等身”。②江苏昆山玉峰实验学校改进教育方式,十几年来,开展每日午读、亲子读书会、阅读节等活动,让孩子们爱上了阅读。小学6年的时间,一个孩子竟能读1700本课外书。阅读不仅让孩子开阔了视野、提高了成绩,还锻炼了口才和思维,跟爸爸妈妈在家里相处也变得更加融洽。③有感于读书给孩子带来的变化,玉峰实验学校的一位家长突发奇想,让孩子与读过的书合一张影,结果发现书堆起来,跟孩子身高一样高。如果要解码该校一些小学生“6年读1700本书”的奥秘,或许正源于学校通过改进教育方式,让这里有了更多“读书等身”的孩子,其实现路径就是挤时间读书——“只要每天坚持花20分钟时间,就能在小学6年读完1700本书。”④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8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7本,与2017年基本持平;超过半数成年国民倾向于数字阅读,纸质阅读比例下降;在对个人阅读数量评价中,只有2.1%的成年国民认为自己阅读数量很多,6.3%的认为自己阅读数量比较多,37.8%的认为自己阅读数量一般,41.5%的认为自己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成年国民阅读数量少最主要的原因是“工作忙没时间”。相比小学生“读书等身”,我们是否有点汗颜?⑤古人云:“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抗战名将彭雪枫常告诫自己:“如果不抓紧时间学习,我会输给工作的。”在戎马倥偬的岁月里,他不论行军作战多么艰苦,都坚持每日读书,常常手不释卷、挑灯夜战。他的名言是“知识之在于我,向来是如饥似渴的”,座右铭是“苦读苦读一百个苦读”,约法三章是“每日决学两小时”。今天我们各方面条件都比过去优越得多,即使工作再忙,其实也不难发现有一些碎片时间。比如在公交、地铁等车时,在银行排队时,或者睡前20分钟,都能成为自己专享的读书时间。⑥鲁迅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写作上了。”对读书人而言,就是应该合理地利用自己的时间碎片。在碎片化的时间里,是拿手机刷屏,还是读电子书或者手不释卷,是对我们读书习惯与学习定力的考验。如果在碎片化时间看碎片化信息,那么浅表、庸俗就会无形放大;如果在这期间读有价值的东西,那么我们的修养和才干就会不断累积。所以,我们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其价值和意义就在这里,同时读纸质书和读电子书也并不相悖。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人早已为我们指出了读与写之间的关系。在这个新时代,人人都想“下笔如有神”,取得像大文豪们那样“著作等身”的成就。然而,梦想不会从天而降,还需先静下心来,多挤点时间,“读书破万卷”,才能厚积薄发、梦想成真。作为普通人,纵然我们做不到“著作等身”,但只要每天坚持读书,也能做到“读书等身”。(有删改)13.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14.第②③段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15.仔细阅读第⑤段,分析本段的论证思路。16.根据本文观点,说一说在今天这个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我们可以怎样读书。(答三点即可)17.下面对原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苏昆山玉峰实验学校通过多种活动方式,让学生爱上了阅读,也让更多孩子“读书等身”。B.第④段引用了大量的调查数据,意在告诉我们:成年人纸质阅读量明显不足,原因是工作忙没有时间。C.选文第⑦段论述了读与写的关系:读是写的前提,只有大量的阅读,才能厚积薄发。D.全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既摆事实又讲道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有一技之长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之蒸馏、味同嚼蜡矣。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笔记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读史使人( ),读诗使人( ),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 ) ,伦理学使人( ),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慢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18.选文中括号内有四处空出来的词语,依次填入,顺序正确的一项是A.庄重 深刻 灵秀 明智。B.明智 灵秀 深刻 庄重。C.明智 庄重 灵秀 深刻。D.庄重 明智 深刻 灵秀。19.对选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论点概括正确一项是A.读各科的书籍,都能起到塑造人的性格的作用。B.人的思维的缺陷,都能通过读书来弥补。C.身体百病,都可以借助适当的运动加以根除。D.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弥补人思维上的缺陷。20.下列关于本文的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采用了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的方法论证自己的观点。B.本文是一篇随笔,作者见解深刻,几乎一句话就是一个观点。C.文章多出使用排比语句进行说理,增强了说服力和感染力。D.文章着重阐述了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方法和读书的作用,包含着对世人的谆谆教导。五、填空题21.美丑对照原则是指在文艺作品中大量地运用美丽、高尚与丑陋、卑贱的人物或意象作对比,以给读者造成强烈的心理反差,使故事情节更为跌宕起伏。请你从阅读过的中外名著中找出类似的例子,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巴黎圣母院》,既塑造了外形丑陋无比但心地纯洁善良的钟楼人卡西莫多,与其对照也塑造了面孔阴森、灵魂邪恶透顶的副主教弗罗洛;《__》,既塑造了__,与其对照也塑造了__。22.在下面句中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关联词语。在我们的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_________关于“人”一句也不写,_________,通过写景,_________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23.填空。(1)培根,________国哲学家、________家,著有________、________等。(2)马南邨,原名________,当代作家。《不求甚解》一文选自________。24.指出下列句子采用的论证方法。(1)著名英国诗人济慈在《希腊花瓶歌》也说,“听得见的声调固然幽美,听不见的声调尤其幽美”,也是说同样道理。( )(2)钱起的《省试湘灵鼓瑟》末二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也没有说出诗人的心绪,然而一种凄凉惜别的神情自然流露于言语之外。( )(3)中国有一句谚语说:“金刚怒目,不如菩萨低眉。”( )25.指出下面句子采用的修辞手法。(1)落日固然是圆的,难道朝阳就不圆吗?( )(2)在阴云和海的中间,得意扬扬地掠过了海燕……( )(3)这胜利的预言者叫了:——让暴风雨来得厉害些吧!( )26.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论证方法。(1)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 )(2)读者也许本来就是海燕似的人物,现在接触到作者的意境,仿佛听见同伴的高兴的歌唱,因而把自己的态度把握得更坚定﹐这也是一种受用。假如死盯着文字而不能从文字领会作者的意境,就无从得到这种受用了。( )(3)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 )(4)王维的一首诗中有这样两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家认为佳句。( )
参考答案:1.D2.B3.C4.B5.D6.D7.B8.C9.B10.B11.天生才干犹如未琢之璞 读书然后成稀世之珍。12.(1)应把“创造” 改为“塑造”。 (2)应在“补充” 后加上“的目的”。 (3)应将“全社会(学校)” 与“学校(全社会)”互换位置。13.只要每天坚持读书,就能做到“读书等身”。14.举例论证。通过列举“玉峰实验学校开展各种读书活动,成效显著”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只要每天坚持读书,就能做到‘读书等身’”,增强了说服力。15.先引用名言强调抓紧时间读书的重要性,接着列举彭雪枫勤读的例子,告诉我们要抓紧时间,坚持每日读书,最后告诉我们:一些碎片时间,是可以成为读书时间的。16.(示例)(1)坚持每天阅读;(2)合理利用自己的碎片时间;(3)要读有价值的东西;(4)静下心来挤时间读;(5)读书的形式可以多样化;(6)多读书,读好书。(任答出三点,合理即可)17.B18.B19.D20.A21.药 大义凛然、英勇献身的革命者夏瑜 穷凶极恶、贪得无厌的刽子手康大叔示例二:大卫·科波菲尔 貌似严肃却善良正直的婆姨贝西凶狠贪婪、极端冷酷和残忍的继父摩德斯通22.虽然 但是 却23.(1)英 作 《随笔》 《新工具论》 (2)邓拓 《燕山夜话》24.(1)道理论证 (2)举例论证 (3)道理论证25.(1)反问 (2)拟人 (3)比喻、拟人26.(1)比喻论证 (2)对比论证 (3)道理论证 (4)举例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