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0 小石潭记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0 小石潭记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四段,讨论下列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0 小石潭记新课导入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读通文章;积累文言词语,掌握重点实词。(重点)2.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品味由景入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难点)3.激发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思想感情,陶冶自身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重点)作者名片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现在山西永济西)人,世称柳河东。与刘禹锡等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同列“唐宋八大家”。诗文风格清峭,与韦应物并称“韦柳”。代表作有《河东先生集》。背景链接 公元805年,柳宗元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在永州历时十年,贫病交加,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满怀愤懑。所幸永州的大自然待他不薄,奇形异态的潭水、小丘、山涧美不胜收,他便借山水排解内心的忧愁。著名的《永州八记》即为这一时期所作。《小石潭记》为其中之一记。文体知识记 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属于记叙文的范畴。因此,它可以写景状物,如《核舟记》;也可以叙事,如《桃花源记》;也可以将写景状物与议论抒情结合起来,如《岳阳楼记》。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疏通生字词,把不理解的字、词、句标注出来。生难字篁竹( ) 清冽( ) 卷石底( )坻( ) 屿( ) 嵁( )俶尔( ) 佁然( ) 翕忽( )悄怆( ) 幽邃( ) 奉壹( )huánɡ liè quán chí yǔ kān chù yǐ xī chuànɡ suì yī解词释意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 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在小石潭东面。 向西,方位名词作状语。竹林。 好像佩带的珮环碰撞发出的声音。珮、环,都是玉饰。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名词作状语,表示方向,向下。格外。 清凉 从小丘向西行走约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响声,(我)听到这声音感到很高兴。(于是)砍了竹子,开辟出一条小路,往下走便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凉。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以……为,把……作为。 形容词作动词,靠近。而。 水中高地。小岛。 不平的岩石。翠绿的藤蔓。 蒙盖。缠绕。 参差不齐的样子。随风飘拂的样子。 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大约。 表示约数。什么依靠也没有。 名词作状语,向下。分布,这里指映照。 静止不动的样子。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俶尔,忽然。 轻快敏捷的样子。 潭中游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呆呆地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跟游人一起玩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看。(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 时隐时现。 顺着小石潭向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长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小溪两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无法知道水的源头。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围绕,包围。 寂静,寥落。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 忧伤。深。 因为。太。 凄清。停留。 于是,就。离开。 作者的朋友,也被贬到永州。作者的朋友。 作者的堂弟。跟随着同去。 两个年轻人。 (我)坐在潭边,四周被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寂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地方太凄清,不能长时间的停留,于是记下这番景致便离去了。 同我一起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堂弟宗玄。跟着同去的还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古今异义不可久居(古义:停留 今义:住,居住)乃记之而去(古义:离开 今义:到,往 )潭中鱼可百许头(古义:大约 今义:可以)崔氏二小生(古义:年轻人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一词多义
潭中鱼可百许头( )不可久居(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隶而从者( )副词,大约副词,可以,能够介词,自,由动词,跟
全石以为底( )为坻,为屿( )动词,作为动词,成为
水尤清冽( )以其境过清( )形容词,清澈形容词,凄清
如鸣珮环( )四面竹树环合( )名词,玉饰动词,环绕
全石以为底( )卷石底以出( )以其境过清( )介词,把连词,而介词,因为
词类活用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日光下澈( )皆若空游无所依( )斗折蛇行( ) 名词做状语,向西名词做状语,向下名词做状语,在空中斗:名词做状语,像北斗星一样。蛇:名词做状语,像蛇一样。
其岸势犬牙差互( )凄神寒骨( )心乐之( )名词做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凉。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寒冷。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文言文句式倒装句:全石以为底(宾语前置,应为“以全石为底”)卷石底以出(主语后置,应为“石底卷以出”)省略句:影布石上(“布”后面省略介词“于”)斗折蛇行(句首省略主语“溪流”)课文精讲朗读课文第一段,讨论下列问题: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本段描写了哪些景物?写景用了什么写法? 1.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 “隔篁竹,闻水声”,“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文章写发现小石潭是按照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移步换景的顺序来描写的。“隔篁竹,闻水声”写听到水的声音,用“如鸣珮环”的比喻来形容水声悦耳,用“心乐之”的主观感受激发读者的兴趣。 用了“隔、闻、伐、取、见”等准确的动词,使读者随着作者的脚步一同游历,感受作者喜悦的心情和探奇的情趣。2.本段描写了哪些景物?写景用了什么写法?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篁竹 水声 小谭 青树移步换景朗读课文第二段,讨论下列问题:本段写了哪些景物,用的是什么写法?写游鱼的这一节,极为细腻传神,采用了什么手法?写鱼除了表现潭水的清澈外,还有何用意?潭水有什么特点?用的是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1.本段写了哪些景物,用的是什么写法?描写了潭水 、游鱼,用的是特写镜头。2.写游鱼的这一节,极为细腻传神,采用了什么手法?写鱼除了表现潭水的清澈外,还有何用意? 写游鱼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佁然不动”是静,“俶尔远逝”是动,水中游鱼静态与动态的迅速更替,呈现出一派盎然生机。同时,由景及情,自然引出鱼群“似与游者相乐”一语,既表现了作者在赏景中的心理状态,又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3.潭水有什么特点?用的是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 清澈澄净。侧面描写,通过写游鱼、阳光、影子,衬托潭水的清澈。无一字写水,但无处不在写水。朗读课文三、四段,讨论下列问题: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潭源流,作者是从什么角度写小石潭的?抓住溪水、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 1.作者是从什么角度写小石潭的?抓住溪水、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 从作者立足潭边的远视角度,侧面描写小石潭。同时又抓住了溪水的蜿蜒曲折、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两者动静相映,各具特色。 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揭示了全文的主旨,情景交融,既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环境凄清寂静、令人感到忧伤的特点,又写出了作者被贬后凄苦孤寂的心情。2.分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表达作用。 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无不渗透着作者自己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虽景色优美,充满了生机,但却无人赏识,四周被竹围抱,其凄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作者离开国都长安来到荒僻的南方州郡,政治上受挫折,生活上不习惯。因此,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心情。此刻幽凄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他郁郁不得志的情感。3.作者是怎样把情和景结合起来的?深入探究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 “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板书设计主题概括请简要概括文章的主旨内容。 本文描写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景色,渲染了凄清的气氛,抒发了作者遭贬后的悲凉凄苦之情。写作借鉴1.移步换景。 作者在移动变换中带领我们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在人们面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无不渗透着自己的感受和情怀。小石潭景色优美,充满了生机,却位于偏僻之地,不被外人所知。小石潭的遭遇正与自己的遭遇相同,作者不禁触景生情,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作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清幽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有力地衬托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永州八记” 唐代永州,地处荒僻,然而自然景色甚美。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被贬为永州司马,居永州十年之久。因心情郁闷,常自放山水之间,并写过不少山水游记,其中一组八篇尤为后人传诵,世称“永州八记”,文载《柳河东集》。 拓展延伸“永州八记”为:《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课本有些选本均简作《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八记各自成篇,而又有一定联系,好像一卷优美的山水画轴,把永州秀丽的奇山异水描绘得形神毕肖。各篇均根据实地景物情况,突出地写出其中某一特点,且同为写石写水,亦各不相同。作者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形象地再现了永州山水,不仅貌肖,而且传神,故为游记中的名篇。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 这是一篇短小精美的游记。认真读课文,理清游记的线索,然后背诵全文。本文以游踪为线索: 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记录同游者。二 本文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着情感,阅读时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情感的起伏变化。试做具体分析。 听水声“心乐之”,见游鱼“似与游者相乐”,作者感到快乐,暂时忘掉了烦恼失意。然而坐潭上而觉“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眼前景物的幽深寂静又使他感到凄凉难耐。联系背景,应该说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三 小石潭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如果你也坐在小石潭边,会有怎样的感受?试用几个词或一两句话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人迹罕至,凄清幽静,孤寂悲凉向西斗:像北斗星那样蛇:像长蛇爬行那样像狗的牙齿一样凄、寒: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使……感到寒冷五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上承郦道元《水经注》的成就,而又有突破性的发展。明代文学家茅坤说:“夫古之善记山川,莫如柳子厚。”课外阅读“永州八记”中的其他作品,如《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西小丘记》等,体会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特色。也可以阅读后世的游记作品,如袁宏道《满井游记》、袁枚《峡江寺飞泉亭记》、姚鼐《登泰山记》等,体会其与柳宗元文章风格的不同之处。参考答案: 1.精彩的景物描绘。柳宗元描绘山水景物,既善于用简洁的笔触勾勒出景物的全貌,又善于用精巧的细腻的手法对局部景物进行工笔描绘。如写小石潭的石底,“卷石底以出”,一个“卷”字写活了石头。 2.自然山水的性格化。柳宗元写景,但不客观的模山范水,而是写自己主观感受中的景物。用山水景物的特点和遭遇来表现自己的性格特点和思想状况。 3.形象化的议论。比如《钴潭西小丘记》中关于小丘遭遇的议论。 4.语言精练而不雕琢,优美而不华靡。他主张为文“意尽便止”。如《小石潭记》中长短句交错出现,读起来起伏变化、流畅婉转,显示出语言的音韵美。 文章风格略。背诵课文,想象其中描写的美好景致。课外阅读“永州八记”其他篇目。 运用本文的写作方法描写一处你喜欢的景物。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10 小石潭记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发兴趣,【文学常识】,【课文研习】,【合作探究】,【主旨归纳】,【拓展延伸】,【自我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灯笼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发兴趣,【知识链接】,【走进作者】,【字词积累】,【整体感知】,【合作探究】,【语言品味】,【主旨归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核舟记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发兴趣,【文学常识】,【研习课文】,【整体感知】,【合作探究】,【自我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