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8 木兰诗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8 木兰诗教学设计,共5页。
统编本《木兰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一)单元系统解读:《木兰诗》这篇课文在部编教材七下的第二单元,主题是“祖国之恋”。本单元教学重点继续学习精读。注重涵咏品味,尽量把自己“浸泡”在作品的氛围之中,调动起体验与想象,把握课文的抒情方式,体会作品的情境,感受作者的情怀。其中所谓精读,就是细读多思,反复琢磨,反复研究,务求明白透彻,了解于心。本单元有两首诗歌,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它以凝练优美的语言、丰富深沉的感情、富有韵律的节奏吸引着人们。新课改之后,对于诗歌的教学策略,不管是一线的教师还是教育专家都提出了各式各样的看法,但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对诗歌的教学,尤其是在初中阶段,离不开诵读。钱理群说:“中国传统文化根本上是一种感悟的文化,而不同于偏于分析的西方文化。”用方块字连缀而成的中国古典诗词,一直洋溢着一种独具魅力、生生不息的灵性风韵,故非吟诵涵咏,不足以入其境、得其神、品其韵。“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深乎义。”且《木兰诗》作为一首北朝乐府民歌,在音韵上更是有其独特的美,绝对不是那种纯理性的分析、机械的听记能够领略传达的。 (二)文本自身解读:《木兰诗》是一篇十分经典的文本,也曾多次被各位前辈大家进行过公开研讨,这样一篇文意十分直白的民歌,若从诗词大意的讲解上来讲,基本上是没啥可以讲解的。可是,《木兰诗》虽然文意直白,那是否真的完全不用去细读它了呢?诗歌中所塑造的木兰这一形象真的就是我们曾经所理解的,是一位骁勇善战的英雄吗?千百年来人们喜爱木兰的原因,难道仅仅是因为她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既忠且孝吗?其实,仔细研读文本,我发现她不仅是孝顺、勇敢、坚强的女中英豪,更有着女性特有的温婉、细腻、犹疑、怯懦;她还爱打扮,有点小虚荣。总之,木兰是一个活生生的真正的人,惟其如此,她才能打动千百年来古今中外读者的心!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在语文基础层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古诗学习经验,具备了初步的朗读和赏析古诗文的能力;而且很多学生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将《木兰诗》全文背诵,对“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有所了解,对课文的文意也不存在理解困难。但初一学生在精读文本上做的还不够到位,更多的是凭大体印象感知文本,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甚至只是一种被告知、被理解的一种现成的、空洞的平面式、模式化的理解而已;并未做到咀嚼文本,将文本中隐藏的那些“意脉”从现成的心理预期中解脱出来,去挖掘那些文本中深层的微妙的信息,真正体味字里行间中的人物情感。在诵读方面,大多数学生还只是停留在没有感情地、机械地朗读上,不知道轻重缓急与情感有什么关联。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一)以诵读和赏析相结合的方式感悟诗歌中的木兰形象。(二)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的意识。(三)提高学生对经典文学形象的审美能力。教学重点:诵读诗歌,感悟诗歌中的木兰形象。教学难点: 多角度感悟诗歌中的木兰形象。教学流程环节预设时间教师课堂行为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导入2分钟以《木兰诗》在古今中外非同一般的影响力导入 激发学生的兴趣初读2分钟 教师纠正学生在齐读中的错误读音全班齐读,初步感悟木兰的形象初步感知文本及人物形象,为本课的深入学习做铺垫深读28分钟课堂主要讨论问题:你读出了一个_______的木兰? 在赏析的过程中,兼以简单的诵读指导,积极调动学生融情诵读。学生在诵读与讨论中分析木兰的人物形象,读出情感在涵咏诵读中,精读文本,深化学生思考美读5分钟将不同文段安排不同角色,有齐读,有个人,齐读中又分男、女、全体伴着音乐,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与感悟美读课文通过多种诵读形式,展现学生对人物与情感的理解总结3分钟教师总结,展示板书 巩固分析人物方法:多角度地感悟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板书设计设计理论依据暂无内容评价评价方式:二选一:(一)比较阅读《木兰诗》和《石壕吏》诗歌中的战争女性形象,找出两者在题材内容、情感主旨、描写方法、语言表达、时代背景等方面的异同。(二)请仿照北朝民歌的形式,以“木兰行前致别辞”或“木兰归来诉衷肠”为主题写一首诗。设计意图:使得学生能够拓展知识层面,不再局限于一文一时的理解,并通过由读到写这一方式,使得学生更进一步地理解民歌这一文体,对木兰这一人物的感悟也融入自己的情感,并内化成文字。教学反思暂无内容相关资料课件《木兰诗》.ppt下载地址:http://www.ikebang.com/resource/510相关资料:花木兰的影视形象.docx下载地址:http://www.ikebang.com/resource/676相关资料:是儿是女说木兰.docx下载地址:http://www.ikebang.com/resource/677微课:花木兰的影视形象.mp4下载地址:http://www.ikebang.com/resource/678微课:是儿是女说木兰.mp4下载地址:http://www.ikebang.com/resource/679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8 木兰诗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视频导入,读出诗味,读懂诗意,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8 木兰诗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朗读课文,理解大意,检查字词,层次结构,探究质疑,深入研讨,合作探究,本文主旨,文本特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8 木兰诗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教学新课,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