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设计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22336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设计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22336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设计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22336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语文人教部编版25* 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25* 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发兴趣,【文学常识】,【字词积累】,【人物形象——笑与不笑展性格】,【合作探究】,【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
《刘姥姥进大观园》
备课人: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分析、概括刘姥姥的性格特点,把握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对营造喜剧效果的作用。
3、培养不慕富贵、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1、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重点)
2、分析、概括刘姥姥的性格特点,把握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对营造喜剧效果的作用。(难点)
3、培养不慕富贵、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重点)
学习内容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刘姥姥何许人也?大观园是什么地方?
“刘姥姥”是从乡下来的贾家的一个远房亲戚,到贾府来谋求帮助。在作品《红楼梦》中,她曾先后三次进出荣国府。
第一次是因为家里生活困难,进荣国府向凤姐讨要银钱以度日;
第二次是在一个丰收年后向贾府送去些土产品作为远房亲戚的心意;
第三次是贾府遭难没落后进贾府接走凤姐的遗孤巧姐回乡下避难,而作者在第四十回刘姥姥二进大观园里,对刘姥姥这个人物描写的最为生动。
大观园是《红楼梦》中贾府为元春省亲而修建的别墅,元春题其园之总名曰“大观园”,正殿匾额云“顾恩思义”。元春省亲后,元春命宝玉和诸钗入园居住。
二、【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曹雪芹素性放达,青年时期,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2、曹雪芹写《红楼梦》
曹雪芹原来是一个贵族家庭的子弟。他的曾祖曹玺曾经得到康熙帝的宠信,被派到南方当江宁织造。清朝建立后,曹家成为管理宫廷杂务的“内务府”成员。曹振彦因建立军功,官至两浙都转运盐使司盐法道。从曹振彦之子曹玺(即雪芹曾祖父)开始,曹家三代四人相继担任江宁织造60多年。康熙南巡六次,有四次住在曹氏任职期间的织造府内。曹玺之妻孙氏做过康熙的保姆。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伴读。曹家与皇帝有着一种特殊的关系,属高统治层中的成员。
江宁是南方富裕的地方,织造是专替皇族办服装的,是个攒钱的差使。曹玺死后,曹雪芹的祖父、父亲接替了这个差使,一家三代前后做了近六十年织造官,家产越来越多,成为豪门。雍正帝即位后,因为皇室内部的纠纷,牵连到曹家。雍正帝认为曹家反对过他,不但革了曹頫的职,还下令查抄了他们的家。那时候,曹雪芹是个十岁的孩子,已经懂事,看到家庭遭到这样大的灾难,幼小的心灵受到很大打击。
父亲丢了官,在江宁呆不下去,只好回到北京老家。生活越来越穷,家庭的灾难又接二连三发生。到后来,父亲也死了。曹雪芹的生活更加困难,他只好搬到北京西郊,在几间简陋的屋子里读书。有时候,连粮食也不够吃,只好喝点薄粥充饥。
曹雪芹住在郊外,环境变了,接触了一些穷苦百姓,再想起小时候家里的豪华生活,免不了产生许多感触。后来,他决心根据亲身体验写出一部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小说,这就是《红楼梦》。
3、《红楼梦》
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具体年月已无从知晓,只能从第一回中知道他“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写成。
《红楼梦》共120回,前80 回在曹雪芹去世前10年左右就已经传抄问世。到了18世末纪,高鹗(è)续写了后40回,补成了现行的120回本。所以说《红楼梦》绝不是一般的文学创作,是曹雪芹饱含血泪写成的。
幻灯片12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红楼”即朱门之意,是豪门贵族的代称,“红楼梦”意为无论多么煊赫的权势,到头来无非是南柯一梦。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顶峰,所以有人慨叹道:“开讲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讲述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贾王史薛)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第一奇书”“中国古典小说的金字塔”“中国三门显学”(显赫的学问—红学、甲骨学、敦煌学)之一
《红楼梦》作品链接
《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
第一回是开篇。先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第二回是交代贾府人物。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为读者阅读全书开列了一个简明人物表。
第三回是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林黛玉进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中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
第四回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把贾府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来描写,使之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由于薛蟠的案件自然带出薛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第五回是全书的总纲。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
《 红楼梦》前五回在全书中的作用:
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玉,贾雨村风尘怀闺秀——木石前盟:以浪漫的笔法道出宝黛关系
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人物报表:以冷子兴之口讲述贾家家谱
第三回:托内兄如海酬训教,接外孙贾母惜孤女——黛玉进府:以林黛玉行踪交代贾府环境
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门子判案:以薛蟠案牵出贾史王薛关系
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梦游太虚 :以贾宝玉梦境隐喻红楼女儿
《红楼梦》的前五回构成整个小说的序幕,分别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
5、红楼梦中的许多人名、地名和用语都是有深层含义的,你知道哪些呢?
贾府——假府 卜世仁——不是人
甄士隐——真事隐 甄英莲——真应怜
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原应叹息
贾雨村——假语村(言) 冯渊——逢冤
潇湘馆——消香馆 梨香院——离相怨
蘅芜院——恨无缘 怡红院——遗红怨
“千红一窟,万艳同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
6、背景链接
本文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题目是编者加的。这一回的原题是“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
“刘姥姥”是从乡下来的贾家的一个远房亲戚,到贾府来谋求帮助在作品《红楼梦》中,她曾先后三次进出荣国府。
一进:
刘姥姥的女婿狗儿不争气弄得家业萧条,就搬出了城住到了乡下。到了年冬岁末,王狗儿家无以为计,顾头顾不得尾,岳母刘姥姥只好借着狗儿祖上与贾府连过亲,到贾府攀亲,寻求救济。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旗开得胜,不但使贾府认下了这门亲戚,使一个小小的庄户人家和赫赫有名的金陵大户逐渐建立关系,还拿回来二十两银子外加一吊钱的援助,使这个庄户人家度过了难关。
二进:
刘姥姥为感谢上次贾家的救助,特地去谢恩。正巧,贾母想找个上岁数的老太太说说话,所以,就留她在这儿住,留她在这儿玩,几次宴请在参观的过程当中,又是坐船又是行酒令,活动内容非常丰富。二进大观园收获颇丰,不仅带了好多东西回去,临走时,平儿还为其雇了轿子最重要的是刘姥姥为王熙凤的女儿起了名字,叫巧姐,(为后文做了铺垫)。
三进:
她得到信息贾府被抄了,她去狱神庙探望凤姐,凤姐拜托她一定要把巧姐找回来,她费了好大劲才把学唱戏的巧姐赎回来,带着巧姐到乡下了。
三、【字词积累】
1、给划横线的字注音
调停(tiá) 发怔(zhèng) 岔气(chà ) 促狭(cù) 筵席(yán)麈尾(zhǔ)
解释词语
调停:安排处理。
麈尾:古人闲谈时执以驱虫、掸尘的用具。
撮弄:戏弄。
促狭:爱捉弄人。
筵席:酒席,宴会;亦指酒宴时的座位和陈设。
提丝戗金:把捏成各种图案花纹的金丝嵌在器物上。
【初读感知】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本节选叙述了刘姥姥第二次进贾府,和大家一块吃饭时出丑,逗得上上下下大笑不止。
2、情节梳理
自由读课文,把课文划分为三个部分,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明确:
饭前(1-3):凤姐、鸳鸯等人设局取笑刘姥姥。
饭中(4-10):刘姥姥上演“笑”剧。
饭后(11):刘姥姥感慨,凤姐、鸳鸯等以实情相告。
五、【人物形象——笑与不笑展性格】
1、本文围绕这出“笑”剧主要写了哪些人物?请结合具体句子分析人物性格!(1)史湘云、薛姨妈、探春
史湘云掌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
薛姨妈也掌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
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
人物形象:率真、豪爽、不受拘束
(2)林黛玉
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
人物形象:含蓄、有教养、谨慎
(3)宝玉
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
人物形象:天真、孩子气
(4)贾母
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
贾母笑的眼泪出来。
人物形象:仁慈(慈爱)、富有同情心,年老位尊,毫不拘束,尽情而笑。也显出爱孙之情。
(5)王夫人
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
人物形象:保持着一家之主的雍容与尊贵,心知肚明,动作传神,刻画出了王夫人雍容、尊贵,对侄女兼儿媳不便指斥。
(6)惜春
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姆,叫揉一揉肠子。
娇柔,年纪最小,有奶姆相伴,不能与宝玉争宠。
人物形象:娇气、孩子气
(7)其他人
地下无一个不弯腰曲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她姐妹换衣服的。
人物形象:奴婢们小心谨慎,不敢伤俗越礼,还要尽奴才的职分。只能或在地下弯腰屈背,或躲出去偷笑,笑得多么勉强;
小结:
湘云豪爽,故随口喷饭;黛玉娇矜,只能伏案叫疼;宝玉恃宠,便滚入贾母怀中;王夫人雍容、尊贵,对侄女兼儿媳不便指斥;薛姨妈粗俗,把茶喷到探春身上;探春矜持,不能自持,把茶碗合到迎春身上;惜春娇弱,又不敢与宝玉争宠,只得向奶姆撒娇;奴婢们小心谨慎,不敢伤俗越礼,只能或在地下弯腰屈背,或躲出去偷笑,笑得多么勉强;
一个小小的场面,简单的一“笑”,“笑”出了每个人的身份、地位、性格、体质,也“笑”出了曹雪芹才子的大手笔。
2、不“笑”之中有玄机
文中谁没有笑?
明确:凤姐、鸳鸯
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掌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人物形象:善于计谋,爱耍小手段取笑、捉弄人
作者在描写各种人物的“笑”时,少写了几个人,请与前后文对照一下,看谁没被写到,想想是不是作者的无意遗漏,为什么?
明确:宝钗在场而没有写。是不是作者有意冷落她让她坐冷板凳呢?非也。这位“冷美人”乖巧持重,也未尝没有七情六欲。正是在不写中写出了她的工于心计、故作端庄的大家风范,使人窥见了她未来女主人的面影!
迎春在场而没有写。迎春信佛,心如古井,无意于这宴席上的人生闹剧,不会跟着众人嬉笑。
李纨在场而没有写。李纨身为寡妇,平时敦厚朴实,对捉弄刘姥姥本就“不解”,所以没有笑。
这几个人没有写,不是作者的无意遗漏,而是作者的有意处理,都是为刻画人物,表现主题服务的。
人物形象——笑星刘姥姥
找出文中描写刘姥姥的语句,分析刘姥姥的性格特点。
示例一:语言描写
刘姥姥见了,说道:“这叉爬子比俺那里铁锨还沉,那里犟的过他。”
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
又说道:“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这蛋也小巧,怪俊的.我且得一个儿。”
刘姥姥叹道:“一两银子,也没听见个响声儿就没了。”
性格特点:说话风趣幽默、言谈地道本分
示例二:神态描写(语言)
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
鸳鸯一面侍立,一面悄向刘姥姥说道:“别忘了。”刘姥姥道:“姑娘放心。
性格特点:装疯卖傻、有心计、善于察言观色、世故、精明的农村老太太
示例三:动作描写——细节描写
刘姥姥便伸箸子要夹,那里夹的起来,满碗里闹了一阵,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
说说换横线的字的表达效果。
“闹”“撮”写出刘姥姥使用沉且滑的筷子,夹不住鸽子蛋,以至于鸽子蛋满碗乱跑的情形。
“伸”突出刘姥姥吃鸽子蛋时的小心翼翼而又憨态可掬。
“滑”“滚”写出筷子光滑、鸽子蛋小,且鸽子蛋掉下时速度之快。
此处写出了刘姥姥怎样的性格?
性格特点:朴素、小心翼翼、怯懦
刘姥姥性格特点归纳:
在酒席间,刘姥姥惹得座上的人无不开怀而笑,但刘姥姥并不是愚昧,她很知趣,也很善良,受鸳鸯的邀请,她甘当笑料,是为讨得众人,特别是贾母的好感。后来,贾府衰败,刘姥姥仍然帮助贾府的人,王熙凤最后是由刘姥姥收尸的,熙凤的女儿巧姐是刘姥姥救下的。可见刘姥姥并不是攀附富贵的市井之人。刘姥姥那让人捧腹的言行和令人尊敬的品质使人感到可亲,可爱。
六、【合作探究】
1、在这场“笑”剧中,一般人只写到一次,作者写贾母为什么写两次?
明确:第一次是承接宝玉“笑”的结果写贾母搂着宝玉喊“心肝”,第二次是在写完众人后,写贾母“笑的眼泪出来”。
这样写,既表现了贾母对宝玉的特别溺爱,也显示贾母在家族中的特殊身份和至高无上地位,同时也说明鸳鸯和凤姐导演的这出戏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2、综观全文,从刘姥姥的视角来看,贾府具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1)居室威武(柜子比我们一间房子都大);
(2)饮食奢侈(一两银子一个的鹌鹑蛋);
(3)富而好礼(礼出大家)
3、你觉得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本文通过描写刘姥姥进大观园后被鸳鸯和凤姐取笑一事,既刻画了刘姥姥说话幽默风趣、言谈地道本分,热情淳朴、有心计、善于察言观色、世故、精明的形象。 又通过她的角度观察这“钟鸣鼎食”的豪门巨宅,突出了贾府的极度奢华,暗示了贾府衰败的必然性。
七、【拓展延伸】
1、刘姥姥进大观园歇后语
示例:
刘姥姥进大观园--洋相百出
刘姥姥进大观园--眼花缭乱
刘姥姥进大观园——长了见识
刘姥姥进大观园——少见多怪
刘姥姥进大观园-----看花了眼
2、刘姥姥进大观比喻义
“刘姥姥进大观园”是比喻没有见过世面的人来到陌生新奇的花花世界。
既可用来揶揄那些见识短浅、孤陋寡闻的人,也可用作自谦或者自嘲。
造句:
我走进苏州工业园区,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
奶奶用手机,真像刘姥姥进大观园-----洋相百出
幻灯片58
3、金陵十二钗判词赏读
(1)金陵十二钗之林黛玉——“哭”
是林如海与贾敏的独女。因父母先后去世,外祖母怜其孤独,接来荣国府抚养。虽然她是寄人篱下的孤儿,但她生性孤傲,天真率直,和宝玉同为封建的叛逆者。
(2)金陵十二钗之薛宝钗——“冷”或“香”
薛宝钗实为一冰雪美人,其人亦觉“冷”而“香”。她是宝玉薛姨妈的女儿,她容貌美丽,肌骨莹润,举止娴雅。有封建阶级女性最标准的品德。
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之一、二)
林黛玉 薛宝钗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第一句说宝钗有封建阶级女性最标准的品德。符合封建道德标准的女人,称为具有“停机德”,这里是赞叹宝钗。
第二句是说林黛玉是个绝顶聪慧的才女。“咏絮才”指女子咏诗的才华 。
第三句倒过来是指 “林黛玉”。好好的一条封建官僚的腰带,沦落到挂在枯木上,是黛玉才情被忽视,命运悲惨的写照。
第四句是指薛宝钗如图里的金簪一般,被埋在雪里,也是不得其所,暗示薛宝钗必然遭到冷落孤寒的境遇。
(3)金陵十二钗之元春——“文”
贾政与王夫人之长女,后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作女吏。不久,封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是荣府女性中地位最高的一位。
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之三)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第一句写元春在宫中生活了二十多年,对人世间的荣辱甘苦有了新的认识,觉得自己实到了“那不见得人的去处”。
第二句石榴花开在宫廷里,喻元春的荣耀。写元春从女史到凤藻宫尚书,直至贤德贵妃,荣耀一时,像石榴花盛开时一般火红。
第三句是说迎春、探春、惜春比不上元春的荣华富贵。
第四句就说她在寅卯年之交就要一命呜呼!前三句极力渲染元春的荣耀,突然一句跌落下来,让你出一身冷汗。元春一死,这个赫赫扬扬经历百载的贵族之家就要迅速土崩瓦解。
(4)金陵十二钗之探春——“敏”
贾政与妾赵姨娘所生,排行为贾府三小姐。是贾家四姊妹中最聪明、最有才干的一个。她精明能干,有心机,能决断,连王夫人与凤姐都让她几分,有“ 玫瑰花”之诨名。
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之四)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第一句指的是她的志向高远,精明能干,清醒精敏,不被富贵蒙昏了头。
第二句写她生于封建社会衰亡的末世,又是庶出的不幸,“ 才”、“志”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可惜。
第三句点出她将在清明时分远嫁他乡,如在综观画里的女子一样在船上对着江边“掩面泣涕”。
第四句暗示探春将远嫁边疆,如断了线的风筝般一去不返,往后只能在睡梦中与家人团聚。
(5)金陵十二钗之湘云——“憨”
是贾母的侄孙女,也是红楼最美的女子。她的身世与林黛玉有些相似,但她没有林黛玉的叛逆精神,她心直口快,开朗豪爽,爱淘气,她和宝玉也算是好朋友 。
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之五)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第一句写湘云生于封建侯门富贵之家,但这又能怎么样? 所谓“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即指她家。
第二句写湘云在婴儿时期"襁褓之间"父母便去世了。虽然富贵而无人关心,从小没得过温暖。
第三句说的是转眼之间,只有湘云一人独自面对落日感伤了。
第四句点出了"湘云"二字。湘江在湖南,地属古代的楚国,故有楚云之称。湘江流逝,楚云飞散,隐喻史家衰败以及湘云夫妇生活的短暂。
(6)金陵十二钗之妙玉——“洁”
苏州人氏。她祖上是读书仕宦人家。十七岁时随师父到长安都修行,师父圆寂后,被贾家请入栊翠庵带发修行周汝昌先生指出:“妙玉是雪芹书中抱着悲愤心情而重彩描绘的一个最重要最奇特的女性……乃是一个异样高洁(虽然有点矫俗太过)而不肯丝毫妥协的少女,对她的评价,在全书中恐怕应居首位。”
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之六)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第一句说她她嫌世俗社会纷纷扰扰不清净才遁入空门,命运却将她安排到最不洁净的地方。
第二句是说出家就要“六根净除”,可她偏要“带发修行”,而且尘心末断。(第六十三回写宝玉过生日时,妙玉特意送来一张拜帖,上写:“槛外人妙玉恭肃遥扣芳辰”。一个妙龄尼姑给一个贵公子拜寿,这在当时是荒唐的,似乎透露出她不自觉地对宝玉萌生了一种爱慕之意。)
第三句称赞妙玉是一位纯洁的女子 。
第四句点出妙玉在荣府败落后流落到瓜洲,却被某个老朽不堪的富翁(枯骨)买去作妾。(与高鹗续书写的被强盗掠去有别。)
(7)金陵十二钗之迎春——“懦”
是贾赦与妾所生的,排行为贾府二小姐。她长得很美,心地纯洁善良,没有才华,老实无能,懦弱怕事,有“ 二木头”的诨名。
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之七)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
第一句中"子系"二字合成"孙"的繁体字,指的是迎春的丈夫孙绍祖。"中山狼"用的是《中山狼传》的典故,喻凶狠残暴而又忘恩负义的人。这里比喻迎春丈夫孙绍祖的险恶狠毒。
第二句写得意后便为非作歹,横行霸道。孙绍祖在家境困难时曾经拜倒在贾门府下,乞求帮助。后来,孙绍祖在京袭了官职,又"在兵部侯缺题升",一跃成为"暴发户"。
第三句称赞迎春是一位善良的女子 。
第四句点出迎春一年之内竟被活活折磨而死。
(8)金陵十二钗之惜春——“介”(耿介)
贾珍的妹妹。因父亲贾敬一味好道炼丹,别的事一概不管,而母亲又早逝,她一直在荣国府贾母身边长大。由于没有父母怜爱,养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心冷嘴冷。
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之八)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第一句"三春景不长"是双关语。字面上指暮春,即春末,所以说景不长。实际上指惜春的三个姐姐即元春、迎春、探春这"三春"的遭际悲苦,所以说"景不长"。
第二句缁衣指的是尼姑穿的黑色服装。这句是说惜春从她三个姐姐的遭遇中,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好景不长,决心摆脱世俗,遁入空门。
第三句说惜春是出生大户人家的女子 。
第四句具体指出贾府小姐惜春最后出家为尼,再也不是公府千金而是过着"缁衣乞食"的生活。当然,这里的"乞食"并不一定就指像乞丐一样讨饭,但生活艰难,颠沛流离的命运是难以逃脱的。
(9)金陵十二钗之王熙凤——“笑”
贾琏之妻,王夫人的内侄女。长著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她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成为贾府的实际大管家。
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之九)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第一句指的是凤姐生于末世。"凡鸟"是繁体里的"凤"字,也就暗指王熙凤。
第二句说王熙凤是一个能干的女强人 。
第三句指的是丈夫贾链对凤姐的态度变化。新婚后先"从",对她百依百顺,样样都听她的;"二令"解为"冷",指的是丈夫对她的渐渐冷淡与开始对她发号施令;"三人木"以"拆字法"是指她最后被休弃的命运。
第四句是她被休弃后哭着回娘家的悲哀的写照。在当时封建的社会中,被休弃是非常悲惨的。
(10)金陵十二钗之巧姐——“幸”
贾琏与王熙凤的女儿。因生在七月初七,刘姥姥给她取名为“巧姐”。巧姐从小生活优裕,是豪门千金。但在贾府败落、王熙凤死后,舅舅王仁和贾环要把她卖与藩王作使女,在紧急关头,幸亏刘姥姥帮忙,把她乔装打扮带出大观园。后嫁给一个姓周的地主。
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之十)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第一句意思是说,权势已经衰败,就不要提什么过去的富贵了。
第二句是说,家业已经凋零,就不要再谈论什么骨肉至亲了。
第三句是指巧姐的母亲王熙凤曾"接济"过刘姥姥。
第四句的"巧"是语意双关,明指凑巧,暗示巧姐。恩人,指刘姥姥。巧姐被舅父王仁,谐音"忘仁"拐卖,幸为刘姥姥带走,才逃出虎口。
(11)金陵十二钗之李纨——“贞”
贾珠之妻,生有儿子贾兰。她出身金陵名宦,从小就受父亲“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教育,每日以纺织女红为要。贾珠不到二十岁就病死了。李纨就一直守寡,虽处于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 ”一般,一概不闻不问,只知道抚养亲子,闲时陪侍小姑等女红、诵读而已。她是个恪守封建礼法的贤女节妇的典型。
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之十一)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第一句这里"李"、"完"暗示出李纨的名字。李纨与贾珠结婚,生了一子,丈夫不到二十岁就一病而亡。她的青春就像春风中的桃李花一样,一到结了果实,也就衰谢了。
第二句是说在贾府的末代子孙中,谁也比不上贾兰有"出息"。
第三句"如冰水好"写李纨年轻丧夫尊礼守节,抚孤成立,这种品德在封建统治者看来是像冰水一样得洁净美好。"空相妒",指虽然贾兰中了举,李纨也博得了"贞节"的美名,但这无法挽回贾府的衰败,只能徒然遭人妒忌罢了。
第四句意思是李纨一生奉行“三从四德”,只不过白白地供给别人当作笑料来谈论。
(12)金陵十二钗之秦可卿——“情”
是宁国府长孙贾蓉的妻子、贾珍的儿媳。她是营缮司郎中秦邦业从养生堂抱养的女儿,小名可儿,大名兼美。她长得袅娜纤巧,性格风流,行事又温柔和平,深得贾母等人的欢心。但公公贾珍与她关系暧昧,致使其年轻早夭。
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之十二)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第一句中,"情天情海"指男女相思之情,深而且广。"幻"是虚幻,荒诞。
第二句是揭露贾蓉之父贾珍和儿媳妇秦可卿之间不正当的男女关系。
第三句意思是不要说不肖子弟都来自荣国府。
第四句意思是造成祸患的实在是宁国府的人。可卿也是被贾珍奸淫而自尽。
不论贵为皇妃,还是贱为奴隶;不论愤世嫉俗,还是恪守礼教;不论蹈身槛外,还是顺天从命;论温和静淑,还是旷达不羁,最终都逃脱不掉悲剧的结局。千红一窟,万艳同杯。
【自我总结、反思促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小组讨论,齐读材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叹世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教学开展,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