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级上册《诗词四首》优秀语文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九年级上册《诗词四首》优秀语文教案,共4页。
“词四首”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朗读诗词,读准字音,能够背诵。2.阅读注释,疏通文意。【教学重点】 熟读成诵【教学难点】 在自己阅读注解疏通文意的过程中,能读懂意思,能发现问题【教学过程】环节时间分配教师行为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导入2分钟教师主讲: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以及仁人志士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今天,我们通过这四首词一起来领略不同时代仁人志士的慷慨报复聆听用学生熟悉的诗句,带入故事情境2.熟读成诵15分钟不必考虑诗词意思,只需要正音熟读,读出语感,能记住其中的部分句子自读诗词齐读诗词尝试背诵正字音,读出语感 3.圈点批注阅读注解 20分钟能通过注解,基本疏通文意在书上要有标注,能将重点注解理解记忆,老师巡视,随时答疑正确理解课文中的重点文言词语4. 布置作业3分钟1. 将重点注释背过2. 背诵前两首词 聆听 系统巩固本节课知识为第二节课做准备 板书设计: “词四首”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具体理解词句2.理解作者情感【教学重点】把握作者在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爱国思想【教学难点】 学会对比阅读,体会不同词作的异同点。【教学过程】环节时间分配教师行为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破阵子》10分钟郭沫若先生为辛弃疾纪念祠(济南大明湖公园内)题写的对联是这样的:上联“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下联“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这是。上联写出辛弃疾的艺术造诣,下联写出他的政治抱负。辛弃疾为什么会得到郭沫若如此评价呢?请结合上节课你对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了解来回答小组讨论5分钟,提问解答5分钟老师在提问环节通过纠正学生回答来讲解2.《满江红》 10分钟这首词是秋瑾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这首词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欲展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老师提出具体问题:样理解“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的内涵?通过这句话引导学生理解秋瑾虽表面上过着贵妇人的生活,实则奴仆不如的“八年风味”;“殊未屑”表明了作者对贵妇人的生活,并不留恋,相反加以蔑视。从而体会词的情感3.《江城子》 10分钟从一个“狂”字来分析《江城子》上阙: “狂”在装备齐全,何等威武——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狂”在随从众多(阵容庞大),何等雄壮——千骑卷平冈。“狂”在倾城观猎(场面热烈),何等感人——为报倾城随太守。“狂”在自比孙郎,何等豪气——亲射虎,看孙郎。下阙:因老当益壮而“狂”——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因雄心壮志而“狂”——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学生分成两组,各自负责找出上阙和下阙的“狂”从点入面,辐射全词4.《渔家傲》 10分钟请从“景”与“情”的关系来理解这首词:主要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表现了戍守边疆的艰辛和将士思乡却又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抒发了词人的报国之情。布置找“意象”让学生了解词上阙写景下阙写情的通常体例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