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人教部编版第六单元20*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展开部编版语文6年级上第19课《青山不老》 教学设计
课题 | 青山不老 | 单元 | 6单元 | 学科 | 语文 | 年级 | 6年级 |
学习 目标 | 知识与能力 读读记记“参天、 肆虐、盘踞 、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劲挺”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 ||||||
重点 | 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 ||||||
难点 | 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
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导入新课 | 天气如此恶劣,唯有改变才能在此安居。有一位老人他深知这一点,几十年来,他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个人类改造自然的奇迹——山野老农,这个故事的主人公。 今天让我们走近课文《青山不老》,感受这位老人的情怀。 出示课题:青山不老
| 思考、讨论问题。 | 通过叙述引发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本课学习。
|
讲授新课 | 二、初读感知 1.走进作者 梁衡,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山西霍州人。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 其代表作品《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 2.知识链接 晋西北,位于山西,通常指的是保德、河曲、偏关三县,他们隶属于忻州市,隔黄河、长城与陕西、内蒙古相望。晋西北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属于沙尘暴高发区,素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无风三尺土,风起土满天”的说法。 3.多音字 卷juàn 试卷 juǎn 卷起 一阵风吹来,桌子上的试卷( juàn )被风卷( juǎn )跑了。 4.朗读词语 参天、 肆虐、盘踞 、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劲挺 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参天:(树木等)高耸在天空中。 肆虐:任意残杀或迫害,起破坏作用。文中指西伯利亚大风经常吹刮,给当地造 成很大破坏和损失。 盘踞:非法占据。文中指晋西北地区经常受到干旱、霜冻、沙尘暴的侵害。 风雨同舟:比喻共同渡过难关。 三番五次:形容屡次,多次。 归宿:人或事物最终的着落。文中指青山是老人生命的终结地。 劲挺:坚强有力的挺立着。文中指在山洼、山腰里的杨树、柳树挺立着,生命力旺盛。 1.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给我们讲了一位山野老农,在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苦时,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中作中,用十五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创造一片绿洲的故事。 2.默读课文,给课文划分段落。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描写了院子外面绿意浓浓的山林景观,展示了一幅改造山林、美化家园的喜人画卷。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 展现了老人植树造林、绿化家园、造福后代的成绩。 第三部分(第6~7自然段) 点出文章的中心意旨——青山不老(老人无私奉献、造福后代的精神不老) 七、精读感悟 1.课文第1自然段,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老人创造的奇迹? 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老人投身山林,一切为改造山沟创造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 2.第2自然段,描写瘦小的老头所处的山沟里了大环境是怎样的? 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恶地方,是干旱 霜冻 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 3.默读第三自然段,说一说小环境是什么样的? (1)老人早出晚归,一门心思只有植树造林。 (2)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人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 (3)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 (4)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 (5)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4.阅读第4-5自然段,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用文中的话回答。 十五年,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的盯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了一层层的梯。 5.老人在什么情况下创造了这样的奇迹?用文中的话回答。 (1)山沟的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大环境) (2)老人年老、瘦小。 (小环境) (3)生活条件艰苦。 (小环境) (4) 同伴、老伴相继过世。 (小环境) 6.从文中我们看到一个怎样的老人? 我们从一个人、一间房、一把锹、一盒饭、一个旱烟袋 中看到了老人的孤寂、清苦、艰难;从“起早贪黑”“早出晚归”“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看到了坚强的信念和执著;“放弃享清福” 看到老人的坚毅。 7.你能从文中读出老人有一颗怎样的心? 对家乡的热爱; 对土地的热爱; 对生命的热爱; 老人有一颗淡泊名利的心。
6. 品析语言。 (1)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黄土提供了绿树成长所需的养料,而绿树的根则扎紧、牵绊着黄土,使之不至于流失。这正如老农与青山是息息相关、不可分离的。这片青山养育了老农,而老农用自己一生的努力,创造了这片绿色的奇迹,作为对青山的回报。 (2)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面临享福与吃苦的抉择,老农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开辟山沟、改造山林的艰苦之路,因为他知道这条山沟需要他不断地种树绿化,因此他愿意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这山沟,将自己的生命都奉献给这青山。 (3)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指的是这片绿洲,事实上还包含着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老人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 7.如何理解“青山是不会老的!” 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以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们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青山不老”象征老人无私奉献、造福后人的精神像青山一样万古流芳! 8.概括课文的主旨 课文先描写了院子外面绿意浓浓的山林景观,展示了一幅改造山林、美化家园的喜人画卷,喻示老人绿化山林、改造山沟所取得的成绩;接着作者从两方面补充介绍了山林改造的背景状况:通过山沟自然条件的恶劣险峻,来衬托改造山林的艰难困苦;通过老农生活条件的简陋艰辛,突出老农植树造林的难度之大、态度之坚决;通过村干部的补充介绍、老农的陪同参观,展现了老人植树造林、绿化家园、造福后代的成绩;最后以作者自身的心灵感触提升全文,点出文章的中心意旨。 9.拓展延伸: 面对这秀美的山川,我们作为21世纪的青年将来做些什么? A.学习宣传环保知识,不断提高环保意识,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例如: (1)积极参加小区的环保活动、积极参加社会化环保组织的环保活动等; (2)注意观察水体、空气、噪声等环境污染的事件,积极主动想环保局报告、检举; B.环境保护,从我做起,从身边小时做起。例如: (1)节约用水(一水多用)、节约用电(使用节能电器、尽量不做电梯)、节约用纸(一纸多用)、节约粮食(饮食不浪费,饭店吃剩余食品打包回家)等等; (2)垃圾分类回收:学习垃圾分类知识,进行垃圾分类投放;不乱丢 垃圾; (3)减少白色污染。使用菜篮子,不用或少用塑料袋品包装,不使用一次性塑料餐盒;不随意扔塑料袋等等。
| 学生自主学习、探究。
感悟、思考、表达。
合作探究,披文入情。
思考并回答问题。
活动探究。
理解、探究。
思考,回答问题活动探究
|
让学生了解作者、掌握字词。
让学生理清课文的思路。
通过分析感受老人淡泊名利的胸怀。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学习老人无私奉献、造福后人的精神!
|
课堂练习 | 1.补充词语 ( )同舟 ( )命( )危 ( )桃源 ( )盘( )踞 2.缩写句子 (1)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人,竟创造了这块绿洲。 (2)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
|
| 巩固学习目标,加深理解。
|
课堂小结 | 同学们,让我们学习这位老人,用自身的双手植树造林,绿化家园,让绿色流进每一个人的心中。
|
| 总结全文,整体掌握。
|
布置作业 | 小练笔:以“青山是不老的 ”为话题写一段自己的感想。
|
| 帮助理解课文,巩固课文。 |
板书设计
| 青山不老 大环境──险恶 造奇迹 小环境──艰苦
|
| 突出课文重点,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掌握课文内容。 |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61158_t8/?tag_id=27" target="_blank">青山不老教案</a>,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课时,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案设计,共6页。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4* 京剧趣谈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4* 京剧趣谈教学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识字解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品读感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