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年高三二轮复习考点突破试卷
高考二轮测试题:11-3 晶体结构与性质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二轮测试题:11-3 晶体结构与性质,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三单元 晶体结构与性质 一、选择题1.有关晶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晶体中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分子越稳定B.原子晶体中共价键越强,熔点越高C.冰熔化时水分子中共价键发生断裂D.氯化钠熔化时离子键未被破坏解析 晶体中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其熔、沸点越高;分子内化学键的键能越大,分子越稳定,A错;原子晶体中共价键越强,其熔点越高,B正确;冰熔化时分子间作用力受到破坏,水分子中共价键未发生断裂,C错;氯化钠晶体熔化时离子键被破坏,D错。答案 B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离子晶体中每个离子周围均吸引着6个带相反电荷的离子B.金属导电的原因是在外电场作用下金属产生自由电子,电子定向运动C.分子晶体的熔、沸点很低,常温下都呈液态或气态D.原子晶体中的各相邻原子都以共价键相结合解析 离子晶体的结构不同,每个离子周围吸引的带相反电荷的离子数目不同,A错误;金属是由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的,但自由电子并不是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产生的,B错误;分子晶体在常温下也有呈固态的,如硫、白磷等,C错误;组成原子晶体的元素是非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间以共价键结合,D正确。答案 D3.下列有关晶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金刚石网状结构中,由共价键形成的碳原子环中,最小的环上有6个碳原子B.氯化钠晶体中,每个Na+周围距离相等且最近的Na+共有6个C.金属晶体中,以“……ABCABCABC……”形式的堆积称为面心立方堆积D.干冰晶体中,每个CO2分子周围距离相等且最近的CO2分子共有12个解析 NaCl晶体中,Na+周围最近的Na+在小立方体的面对角线上,故有12个Na+最近且等距离。答案 B 4.下列关于晶体的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CaTiO3的晶体结构模型(图中Ca2+、O2-、Ti4+分别位于立方体的体心、面心和顶点)A.分子晶体中都存在共价键B.如上图,CaTiO3晶体中每个Ti4+和12个O2-相紧邻C.SiO2晶体中每个硅原子与两个氧原子以共价键相结合D.金属晶体的熔点都比分子晶体的熔点高解析 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晶体中不存在共价键。据图可知CaTiO3晶体中,Ti4+位于晶胞的顶点,O2-位于晶胞的面心,故Ti4+的O2-配位数为12。SiO2晶体中每个硅原子与四个氧原子相连。汞常温下为液态,其熔点比一般分子晶体还低。答案 B5.下列关于晶格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晶格能指形成1 mol离子键所放出的能量B.晶格能指破坏1 mol离子键所吸收的能量C.晶格能指1 mol离子化合物中的阴、阳离子由相互远离的气态离子结合成离子晶体时所放出的能量D.晶格能的大小与晶体的熔点、硬度都无关解析 晶格能指1 mol离子化合物中阴、阳离子由相互远离的气态离子结合成离子晶体时放出的能量。答案 C6.下列各项所述的数字不是6的是 ( )A.在NaCl晶体中,与一个Na+最近的且距离相等的Cl-的个数B.在金刚石晶体中,最小的环上的碳原子个数C.在二氧化硅晶体中,最小的环上的原子个数D.在石墨晶体的片层结构中,最小的环上的碳原子个数解析 在二氧化硅晶体中,最小的环上有6个硅原子、6个氧原子。答案 C 7.现有四种晶体的晶胞,其离子排列方式如下图所示,其中化学式不属MN型的是 ( )解析 由均摊法分析各物质的化学式分别为MN、MN3、M0.5N0.5、M4N4。答案 B8. 干冰和二氧化硅晶体同属ⅣA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它们的熔沸点差别很大的原因是( )A.二氧化硅分子量大于二氧化碳分子量B.C—O键键能比Si—O键键能小C.干冰为分子晶体,二氧化硅为原子晶体D.干冰易升华,二氧化硅不能解析 干冰和SiO2所属晶体类型不同,干冰为分子晶体,熔化时破坏分子间作用力,SiO2为原子晶体,熔化时破坏化学键,所以熔点较高。答案 C二、非选择题9.Ⅰ.砷化镓为第三代半导体,以其为材料制造的灯泡寿命长、耗能少。已知砷化镓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A.砷化镓的晶胞结构与NaCl相同B.第一电离能As>GaC.电负性As>GaD.原子半径As>Ga(2)砷化镓可由(CH3)3Ga和AsH3在700 ℃下反应制得,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AsH3空间形状为________;已知(CH3)3Ga为非极性分子,则其中镓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Ⅱ.金属铜的导电性仅次于银,居金属中的第二位,大量用于电气工业。(4)请解释金属铜能导电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u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5)在硫酸铜溶液中通入过量的氨气,小心蒸发,最终得到深蓝色的[Cu(NH3)4]SO4晶体,晶体中含有的化学键除普通共价键外,还有________和________。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了元素As、Ga、Cu的结构知识,其中涉及晶胞的结构、第一电离能、电负性、原子半径、空间构型,原子轨道杂化方式、化学键类型(离子键、配位键)、金属晶体中用电子气理论解释金属导电的原因,考查知识全面,覆盖面广,难度适中。(1)Ga和As分别位于周期表中第四周期ⅢA族和ⅤA族,根据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电负性、原子半径的递变规律及晶体的晶胞结构判断B、C正确。(3)AsH3空间构型与NH3相同,为三角锥形;(CH3)3Ga为非极性分子,说明其分子为平面正三角形结构,故镓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2。(4)铜属于金属晶体,金属晶体里的自由电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做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因此金属铜具有导电性。(5)[Cu(NH3)4]SO4晶体中,[Cu(NH3)4]2+与SO间通过离子键结合,[Cu(NH3)4]2+中Cu2+与NH3间通过配位键结合。答案 (1)BC (2)(CH3)3Ga+AsH3GaAs+3CH4↑(3)三角锥形 sp2杂化(4)铜是金属晶体,由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自由电子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可发生定向移动 [Ar]3d9或1s22s22p63s23p63d9 (5)离子键 配位键10.纯铜在工业上主要用来制造导线、电器元件等,铜能形成+1和+2价的化合物。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基态Cu+的核外电子排布式:________;C、N、O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2)如图是铜的某种氧化物的晶胞示意图,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氨水会生成蓝色沉淀,在滴加氨水至沉淀刚好全部溶解时可得到蓝色溶液,继续向其中加入极性较小的乙醇可以生成深蓝色的[Cu(NH3)4]SO4·H2O沉淀。该深蓝色沉淀中的NH3通过________键与中心离子Cu2+结合;NH3分子中N原子的杂化方式是________;与NH3分子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微粒是______(任写一种)。(4)CuO的熔点比CuCl的熔点________(填“高”或“低”)。(5)CuO高温易转化为Cu2O,其原因是________。解析 (1)铜等过渡金属原子失电子时,先失最外层电子,故基态Cu+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63d10;N原子2p能级有3个电子处于半充满的稳定结构,失去其中一个电子需要的能量大于O原子2p能级失去一个电子的能量,故第一电离能N大于O,而对于O与C,O的原子半径小于C的原子半径,故第一电离能O大于C,因此C、N、O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N、O、C。(2)从晶胞示意图分析,含A、B两种原子的数目之比为1∶1,故该铜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CuO。(3)[Cu(NH3)4]SO4·H2O中NH3通过配位键与中心离子Cu2+结合;NH3分子中N原子的杂化方式是sp3;与NH3分子互为等电子体的微粒有H3O+等。(4)氧元素的电负性比氯元素的大,与铜形成的化学键中离子键强度较大,故CuO的熔点比CuCl的熔点高。(5)CuO高温易转化为Cu2O的原因是Cu2O中Cu的d轨道为全充满状态,较稳定。答案 (1)1s22s22p63s23p63d10 N、O、C(2)CuO (3)配位 sp3杂化 H3O+(4)高 (5)Cu2O中Cu的d轨道为全充满状态,较稳定11.金属镍及其化合物在合金材料以及催化剂等方面应用广泛。请回答下列问题:(1)Ni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NiO、FeO的晶体结构类型均与氯化钠的相同,Ni2+和Fe2+的离子半径分别为69 pm和78 pm,则熔点NiO________FeO(填“<”或“>”);(3)NiO晶胞中Ni和O的配位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4)金属镍与镧(La)形成的合金是一种良好的储氢材料,其晶胞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该合金的化学式为________。解析 (1)核外电子排布式与价电子排布式要区别开。(2)NiO、FeO都属于离子晶体,熔点高低受离子键强弱影响,离子半径越小,离子键越强,熔点越高。(3)因为NiO晶体结构类型与NaCl相同,而NaCl晶体中Na+、Cl-的配位数都是6,所以,NiO晶体Ni2+、O2-的配位数也是6。(4)根据晶胞结构可计算,一个合金晶胞中,La:8×=1,Ni:1+8×=5。所以该合金的化学式为LaNi5。答案 (1)[Ar]3d84s2或1s22s22p63s23p63d84s2(2)> (3)6 6 (4)LaNi512.C和Si元素在化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1)写出Si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电负性角度分析,C、Si和O元素的非金属活泼性由强至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2)SiC的晶体结构与晶体硅的相似,其中C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微粒间存在的作用力是________。(3)氧化物MO的电子总数与SiC的相等,则M为________(填元素符号)。MO是优良的耐高温材料,其晶体结构与NaCl晶体相似。MO的熔点比CaO的高,其原因是_________。(4)C、Si为同一主族的元素,CO2和SiO2化学式相似,但结构和性质有很大不同。CO2中C与O原子间形成σ键和π键,SiO2中Si与O原子间不形成π键。从原子半径大小的角度分析,为何C、O原子间能形成,而Si、O原子间不能形成上述π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1)根据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去写;在C、Si和O元素中,吸引电子的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O>C>Si。(2)在SiC晶体结构中,每个C原子与Si原子形成四个完全相同的C—Si键,所以C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杂化。微粒间存在的作用力是共价键。(3)SiC的电子总数为20,所以M的电子数为(20-8)=12个,故M为Mg;MgO和CaO均属于离子晶体,Mg2+半径比Ca2+小,MgO中离子键强,晶格能大,故熔点高。(4)π键是由pp轨道肩并肩重叠而形成的,且π键强弱与重叠的程度成正比。而Si原子的原子半径较大,Si、O原子间距离较大,pp轨道肩并肩重叠程度较小,不能形成稳定的π键。答案 (1)1s22s22p63s23p2 O>C>Si(2)sp3 共价键(3)Mg Mg2+半径比Ca2+小,MgO晶格能大(4)C的原子半径较小,C、O原子能充分接近,pp轨道肩并肩重叠程度较大,形成较稳定的π键;Si的原子半径较大,Si、O原子间距离较大,pp轨道肩并肩重叠程度较小,不能形成上述稳定的π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版高考总复习-化学二轮专题(新教材) 热点提速练8 分子、晶体结构与性质课件PPT,共25页。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高频考点39 晶体结构与性质(含解析),共14页。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项分层特训练34 晶体结构与性质 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022·山东滕州五中月考],[2022·山东潍坊期中],[2022·山东烟台期末]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