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年高三二轮复习考点突破试卷
- 高考二轮测试题:5-1 原子结构 试卷 0 次下载
- 高考二轮测试题:4-1 硅 试卷 0 次下载
- 高考二轮测试题:3-4 铜 试卷 0 次下载
- 高考二轮测试题:10-2 烃的衍生物 试卷 0 次下载
- 高考二轮测试题:9-2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试卷 0 次下载
高考二轮测试题:9-1 化学实验基础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二轮测试题:9-1 化学实验基础,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九 化学实验 第一单元 化学实验基础一、选择题1.化学实验设计和操作中十分重视师生安全问题和环境保护问题。下列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 )A.制氧气时排水法收集氧气后出现倒吸现象,立即打开试管上的橡皮塞B.在气体发生装置上直接点燃乙炔气体时,必须先检验乙炔气体的纯度C.实验结束后将所有的废液倒入下水道排出实验室,以免污染实验室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不停移动试管或加入碎瓷片,以免暴沸伤人解析 选项A,产生倒吸现象的原因是由于装置内压力的降低,致使收集气体时,水槽中的水进入制气装置中,打开试管上的橡皮塞可阻止倒吸的水进入制气装置中;选项B,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都要对气体进行验纯,防止出现爆炸事故;选项C,实验结束后的废液中有的含有有毒性的物质,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应倒入指定的容器中,经处理后再排放;选项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不停移动试管可使试管内的液体受热均匀,加入碎瓷片也能防止出现暴沸现象。答案 C2.在实验室进行下列实验,括号内的实验用品都能用到的是 ( )A.硫酸铜晶体里结晶水含量的测定(坩埚、温度计、硫酸铜晶体)B.蛋白质的盐析(试管、醋酸铅溶液、鸡蛋白溶液)C.钠的焰色反应(铂丝、氯化钠溶液、稀盐酸)D.肥皂的制取(蒸发皿、玻璃棒、甘油)解析 A项,不需要温度计,故错误;B项,不能用醋酸铅溶液,重金属盐使蛋白质变性,故错误;C项正确;D项不需要使用甘油,故错误。答案 C3.某同学通过系列实验探讨Mg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将水加入浓硫酸中得稀硫酸,置镁片于其中探讨Mg的活泼性B.将NaOH溶液缓慢滴入MgSO4溶液中,观察Mg(OH)2沉淀的生成C.将Mg(OH)2浊液直接倒入已装好滤纸的漏斗中过滤,洗涤并收集沉淀D.将Mg(OH)2沉淀转入表面皿中,加足量稀盐酸,加热蒸干得无水MgCl2固体解析 A项中浓硫酸的稀释操作错误。C项中过滤时应将浊液沿玻璃棒注入漏斗中过滤,C错。D项溶液蒸发应在蒸发皿中进行,并且MgCl2溶液蒸发时要设法抑制Mg2+的水解,D错。答案为B。答案 B4.下列实验操作或实验事故处理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制溴苯时,将苯与液溴混合后加到有铁丝的反应容器中B.实验室制硝基苯时,将硝酸与苯混合后再滴加浓硫酸C.实验时手指不小心沾上苯酚,立即用70 ℃以上的热水清洗D.实验室制乙酸丁酯时,用水浴加热解析 B项,先将浓硫酸与硝酸混合;C项,手指沾上苯酚后,应先用乙醇洗涤,再用水冲洗;D项,实验室制乙酸丁酯时,应直接加热。答案 A5.广口瓶在化学实验室中被称为万能瓶,这是因为在实验方案设计中,玻璃管和其他简单仪器可以配合广口瓶组成各种功能的装置。下图中能用作安全瓶防倒吸的装置是( )解析 A装置中间的玻璃管起到调节瓶内压强的作用,可以防倒吸;B装置中的两个进气管都可能产生倒吸;C装置中量筒内的导气管可能产生倒吸;D装置中的进气管可能产生倒吸。答案 A6.如图分别表示四种操作,其中至少有两处错误的是 ( )解析 A项,视线应与量筒刻度及液面的最低点在一条水平线上;B项,不能在量筒中稀释浓H2SO4,也不可将水倒入浓硫酸中;C中称量腐蚀性及易潮解的药品应使用小烧杯或表现皿,不能在纸上称量;D项,在烧杯中溶解固体应使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答案 B 7.下列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②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移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③制取气体物质时,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药品 ④使用容量瓶、分液漏斗、滴定管前,先检查是否漏水后洗涤干净 ⑤用试纸检验气体性质时,先用蒸馏水将试纸湿润后检验 ⑥使用托盘天平时,要先调零后称量 ⑦做H2还原CuO实验时,先通H2后加热CuO;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停止通H2A.除②以外 B.除④以外C.除⑤以外 D.全部正确解析 ①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可防止试管局部过热而炸裂,②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要先撤出导管,然后熄灭酒精灯,以免引起倒吸,③制取气体物质时,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否则会造成药品的浪费,④分液漏斗和滴定管的活塞容易出现漏液现象,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用容量瓶来配制溶液时,摇匀这个步骤需颠倒容量瓶2~3次,故必须保证瓶塞处不能漏液,⑤用蒸馏水先将试纸湿润,让气体溶解并与试纸发生作用,否则气体不与试纸作用,⑥使用托盘天平时,必须先调零,否则可能引起实验误差,⑦H2还原CuO时要先通H2,排净系统内的空气,若先加热再通H2会引起爆炸,实验完毕后仍需通H2以待试管冷却,若立即停止通H2,会引起氧化。答案 D8.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图Ⅰ 图ⅡA.用水润湿的pH试纸测量某溶液的pHB.用量筒量取20 mL 0.500 0 mol·L-1 H2SO4溶液于烧杯中,加水80 mL,配制成0.100 0 mol·L-1 H2SO4溶液C.实验室用图Ⅰ所示装置制取少量氨气D.实验室用图Ⅱ所示装置除去Cl2中的少量HCl解析 A项pH试纸使用前不能用水润湿;B项要求所配溶液的精度很高,用量筒量取溶液和水与要求不相匹配,不能向H2SO4中加水;C项试管中的空气无法排出收集不到NH3。答案 D二、非选择题9.以下是实验室常用的部分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1)序号为⑧和⑩的仪器的名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2)在分液操作中,必须用到上述仪器中的________(填序号)。(3)能作反应容器且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是上述中的________(填名称)。(4)在配制溶液时,需要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填序号)。(5)仪器上标有温度的是________(填序号)。(6)如图是温度计、量筒、滴定管的一部分,下述读数(虚线刻度)及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①是量筒,读数为2.5 mLB.②是量筒,读数为2.5 mLC.③是滴定管,读数为2.5 mLD.②是温度计,读数是2.5 ℃(7)丙同学想用如图装置以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O2。教师指出,这需要太多的稀盐酸,造成浪费。该同学选用了上述①~⑩中的一种仪器,加在装置上,解决了这个问题。请你把该仪器画在图中合适的位置。解析 ①是酒精灯;②是烧杯;③是试管;④是胶头滴管;⑤是普通漏斗;⑥是分液漏斗;⑦是圆底烧瓶;⑧是容量瓶;⑨是量筒;⑩是冷凝管。在分液操作中用到分液漏斗和烧杯;能作为反应容器且能够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配制溶液时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容量瓶、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容量瓶、量筒上标有温度。(6)分析刻度可知①是温度计,②是量筒,读数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③是滴定管,读数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分析可知选B。(7)可在漏斗下端套上一个试管。答案 (1)容量瓶 冷凝管 (2)②⑥ (3)试管(4)②④⑧⑨ (5)⑧⑨ (6)B(7)10.某同学进行实验研究时,欲配制1.0 mol·L-1Ba(OH)2溶液,但只找到在空气中暴露已久的Ba(OH)2·8H2O试剂(化学式量:315)。在室温下配制溶液时发现所取试剂在水中仅部分溶解,烧杯中存在大量未溶物。为探究其原因,该同学查得Ba(OH)2·8H2O在283 K、293 K和303 K时的溶解度(g/100 g H2O)分别为2. 5、3.9和5.6。(1)烧杯中未溶物可能仅为BaCO3,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假设试剂由大量Ba(OH)2·8H2O和少量BaCO3组成。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成分检验。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不考虑结晶水的检验;室温时BaCO3饱和溶液的pH=9.6)限选试剂及仪器:稀盐酸、稀硫酸、NaOH溶液、澄清石灰水、pH计、烧杯、试管、带塞导气管、滴管 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步骤1:取适量试剂于洁净烧杯中,加入足量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过滤,得滤液和沉淀 步骤2:取适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硫酸 续表步骤3:取适量步骤1中的沉淀于试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4: (3)将试剂初步提纯后,准确测定其中Ba(OH)2·8H2O的含量。实验如下:①配制250 mL约0.1 mol·L-1 Ba(OH)2溶液:准确称取w克试样,置于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溶液转入________中,洗涤,定容,摇匀。②滴定:准确量取25.00 mL所配Ba(OH)2溶液于锥形瓶中,滴加指示剂,将________(填“0.020”、“0.05”、“0.198 0”或“1.5”)mol·L-1盐酸装入50 mL酸式滴定管,滴定至终点,记录数据。重复滴定2次。平均消耗盐酸V mL。③计算:Ba(OH)2·8H2O的质量分数=________(只列出算式,不做运算)。(4)室温下,________(填“能”或“不能”)配制1.0 mol·L-1Ba(OH)2溶液。解析 (3)②n[Ba(OH)2]=0.025 L×0.1 mol·L-1=0.002 5 mol,n(HCl)=2n[Ba(OH)2]=0.005 mol,由于所用盐酸的体积应小于50 mL,故c(HCl)>=0.1 mol·L-1,若用1.5 mol·L-1盐酸进行滴定,则会使盐酸体积过小,产生较大误差,故应选用0.198 0 mol·L-1盐酸进行滴定。③试样中,Ba(OH)2·8H2O的质量分数=×100%.(4)室温(293 K)下,Ba(OH)2·8H2O的溶解度为3.9 g,则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的Ba(OH)2·8H2O的物质的量为≈0.012 mol,而溶液的体积约为0.1 L,故Ba(OH)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0.12 mol·L-1,远小于1.0 mol·L-1,故室温下不能配制1.0 mol·L-1Ba(OH)2溶液。答案 (1) Ba(OH)2能吸收空气中的CO2生成不溶物BaCO3(2)步骤2:有白色沉淀和气泡生成,证明试剂中含有BaCO3,还可能含有Ba(OH)2。步骤3:加入足量稀盐酸,并将所得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试剂中含有BaCO3。(或加入适量蒸馏水,保证固体有剩余,用pH计测定上层溶液的pH 若读数为9.6,证明试剂中含有BaCO3。)步骤4:取适量步骤1中滤液于试管中,用pH计测定其pH pH大于9.6,即可说明混合物中含有Ba(OH)2·8H2O(3)①充分溶解并冷却至室温 250 mL容量瓶②0.198 0③×100%(4)不能11.某化学兴趣小组欲设计使用如下装置验证:铜和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有一氧化氮产生。(假设气体体积均为标准状况下测定,导气管中气体体积忽略不计,且忽略反应中的溶液体积变化)试回答下列问题:(1)将铜粉分散在石棉绒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铜和浓硝酸反应前,挤压打气球,经A、B、C反应后,进入D中的气体是________(填化学式),通入该气体的目的是________;进行此步操作时应关闭________(填“k1”“k2” 或“k3”,下同),打开________。(3)若C装置的硬质玻璃管中出现堵塞,则B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关闭k1、k2,打开k3,由分液漏斗向D中滴加浓硝酸。待Cu和浓硝酸反应结束后,再通过分液漏斗向D中加入CCl4至满。则D中一定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若E中出现倒吸,可采取的应急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Ⅰ.从E装置所得溶液中取出25.00 mL溶液,加两滴酚酞,用0.100 0 mol·L-1的NaOH溶液滴定,当滴定完成后消耗NaOH溶液18.00 mL,则E容器中所得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mol·L-1。Ⅱ.若实验测得F装置所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为139.00 mL,则铜和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____________(填“有”或“无”)NO生成,其依据是(请用数据和文字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本题考查验证Cu与浓HNO3反应可能产生NO的实验过程,其原理为,先用打气球将整个装置中的CO2、O2和H2O除尽(NaOH用来吸收CO2,浓硫酸用来吸收水蒸气,铜粉用来除去O2)。从A至E在反应之前都必须充满N2。浓HNO3与Cu反应产生NO2气体,再加满CCl4至D中的目的是将产生的NO2全部挤入E中与水反应,产生的NO通过排水法量气,然后计算出NO的量是否与NO2和水反应产生的NO的量相等,若大于,则说明Cu与浓硝酸反应除产生NO2外,还产生NO。答案 (1)增大铜粉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反应迅速、充分(2)N2 排出D中的空气 k3 k1、k2(3)锥形瓶中玻璃管内液面上升(4)Cu+2NO+4H+===Cu2++2NO2↑+2H2O(5)向下调节量气管(或及时关闭k3)(其他合理答案也可以)(6)Ⅰ.0.072 0Ⅱ.有 E装置中生成100 mL 0.072 0 mol·L-1硝酸时产生的NO约为80.6 mL,而试管中原有50 mL N2,二者之和小于139.00 mL,说明生成NO2的同时有NO生成12.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装置(部分固定装置略)制备氮化钙(Ca3N2),并探究其实验式。(1)按图连接好实验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反应过程中末端导管必须始终插入试管A的水中,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制备氮化钙的操作步骤是:①打开活塞K并通入N2;②点燃酒精灯,进行反应;③反应结束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拆除装置,取出产物。(4)数据记录如下:空瓷舟质量m0/g瓷舟与钙的质量m1/g瓷舟与产物的质量m2/g14.8015.0815.15①计算得到实验式CaxN2,其中x=________。②若通入的N2中混有少量O2,请比较x与3的大小,并给出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本题考查实验操作、实验计算及误差分析。(3)Ca3N2能与水反应,所以反应完成后,通N2以防Ca3N2与水反应,影响测定结果。(4)①m(Ca)=15.08 g-14.80 g=0.28 gm(N2)=15.15 g-15.08 g=0.07 g==2.8即x=2.8。答案 (1)关闭活塞K,微热反应管,试管A中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冷却后若末端导管中水柱上升且高度保持不变,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2)防止反应过程中空气进入反应管;便于观察N2流速(3)熄灭酒精灯,待反应管冷却至室温,停止通N2并关闭活塞K(4)①2.80②O2和N2分别与等量的Ca反应,生成CaO的质量高于Ca3N2。若通入的N2中混有少量O2,会导致计算出的n(N)偏大,所以n(Ca)/n(N)<,即x<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专题8 化学实验基础 (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常见实验仪器的使用及药品保存,物质的制备,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8化学实验基础(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常见实验仪器的使用及药品保存,物质的制备,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化学实验基础,共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