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部编版语文5年级上第21课《古诗词三首》 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5年级上第21课《古诗词三首》 教学设计第1页
    部编版语文5年级上第21课《古诗词三首》 教学设计第2页
    部编版语文5年级上第21课《古诗词三首》 教学设计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部编版语文5年级上第21课《古诗词三首》 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5年级上第21课《古诗词三首》 教学设计,共9页。
    部编版语文5年级上第21课《古诗词三首》 教学设计2课时课题 古诗词三首 单元7单元学科语文年级5年级学习目标目标知识与能力 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自主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2.学习诗人精妙的构思,理解诗人创作的独特风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以乐观的心态走出忧愁困境。  重点1.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2.学习诗人精妙的构思,理解诗人创作的独特风格。难点1.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2.学习诗人精妙的构思,理解诗人创作的独特风格。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涛声依旧》。听着这优美的旋律,我们不禁想起了在唐朝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张继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于是便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枫桥夜泊》。这《枫桥夜泊》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呢?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大家走进《枫桥夜泊》,一起去感受作者的情怀。出示课题:枫桥夜泊 思考、讨论问题。通过问题直接导入,直奔课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二、初读感知1.走进作者张继,从小聪明好学,唐玄宗天宝年间,举进士第,时任盐铁判官,为官正直,有政绩,唐代大历末年检校祠部元外郎,于红州(南昌)分掌财赋,后来因不满时政,辞官漫游,晚年游历于吴越一带的名山大川之间,与文人名士多有交往,创作上受东晋文人陶渊明影响。诗法清迥,传世之作不多,以抒写个人愁绪的《枫桥夜泊》和反映民生疾苦的《阊门即事》最为有名。  2.写作背景 那年秋天,诗人张继去赶考,榜上无名,于是他就买了一张船票,乘舟经过姑苏,把船停在苏州城外的枫桥边,他带着满腔的羁旅乡愁,彻夜未眠。  准备天亮时,他走出船舱,看见一轮月亮渐渐落下,成群的乌鸦啼叫着离开巢去觅食,天空中布满了寒霜,江边的枫树,远处渔船上闪烁的灯火,好一幅美丽的霜天景象。他又往远处看,城外的寒山寺朦胧可见,悠远的钟声从寒山寺传出来,格外的寂寞、忧伤。  或许是忧于国事,又或许是触景感怀,于是心有万千,这动人的诗句油然而生,从而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枫桥夜泊》。     3.解题枫桥夜泊 枫桥:在江苏省苏州城外的枫桥镇。 夜泊:夜晚,把船停泊在岸边。   意思是作者夜晚把船停泊在枫桥边。4.词语释义
        乌啼:乌鸦啼叫.霜满天:天地间布满寒霜.江枫:江边的枫树。几时休:什么时候休止。渔火:捕鱼的灯火.:相对.愁眠:忧愁而无法入睡。三、感悟诗意月亮落下去了,乌鸦不时地啼叫,茫茫夜色中似乎弥漫着满天的霜华,面对岩上隐约的枫树和江中闪烁的渔火,愁绪使我难以入眠。夜半时分,苏州城外的寒山寺凄冷的钟声,悠悠然飘荡到了客船。四、我会写
    1.请同学们,试着看拼音读一下本课的生字。泊 愁 寺   2.随文识字:(1)学生交流怎么记这个生字。(字的读音、结构、部首、组词、笔顺、造句等)
       (2)教师范写,学生书写。
        3.教师指导书写汉字。五、朗读指导朗读时,要注意诗句中的停顿!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满天,           江枫/渔火/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客船。  六、鉴赏诗歌1.诗中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秋天  2.从哪儿可以看出来?霜满天  秋霜季节是指每年的九月、十月份,是深秋来临。       3.作者看到了什么景色?月落、枫桥、渔火、霜满天   4.看到满天的霜,你是什么感受?清冷、凄凉 5. 江枫渔火对愁眠,读着读着,哪个字眼触动你的心?愁     6.这是一种怎样的愁啊?  思乡之愁、孤独之愁、寂寞之愁。  7.作者又听到了什么?乌啼、钟声 8.乌啼是什么意思?乌鸦的叫声在人们印象中一般是怎样的形象?  乌鸦的叫声。  乌鸦主要是以吃腐肉和其它一些小型动物为生,所以被称做大自然的清道夫,它的叫声是————”的粗劣嘶哑声,因此使人感到又凄凉又厌烦,被认为是一种不祥之鸟。 其实乌鸦还是受国家保护的益鸟。         9.在静夜中忽然听到远处传来悠远的钟声,一夜未眠的诗人有何感受呢?  游子面对霜夜、江枫、渔火,萦绕起缕缕轻愁。  10.那晚上一个人在夜半听到钟声,会是什么感觉? 静、寂寞、忧愁。  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抒发了一种暗夜中落寞愁苦的幽深之情。  11.在刚才的讲解中,我们看到了月落,看到了充满寒意的满天霜,看到了江边的枫树和点点渔火,还有那远处若隐若现的寒山寺,在我们的耳边还不时传来那一声声躁人的乌啼,以及悠远沉重的寺庙钟声。好,你们能不能用想象把它们连起来说一说这首诗的意境?想一想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江南秋夜图?    宁静、幽暗、寒冷、凄凉、遥远、美丽的江南秋夜图。   12.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描写了深秋时诗人在苏州城外的寒山寺边枫桥下船上看到清寂景象,听到乌啼及钟声,写出了诗人对泊舟枫桥之夜心绪不宁,倍感凄清寂寥怀念之情。13.写作特点这首诗采用倒叙的手法,先写拂晓时景物,然后追忆昨晚的景色及夜半钟声,全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二)学习《长相思》一、激趣导入在李白的眼中,思念家乡就是那一轮挂在天上的举头可望的明月,在台湾诗人余光中的笔下,思念家乡就是那一湾隔在大陆和台湾之间的浅浅的海峡。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笔下,思念家乡又是什么样的呢?我们这节课来学习《长相思》一词。二、初读感知1.走进作者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著名词人。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十五年进士,授乾清门侍卫。一生淡泊名利、文武双全。他的词以一个字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但细读却又感淡淡忧伤。 2.写作背景 清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康熙因云南平定,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纳兰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天气引发了纳兰对京师中家的思念,写下了这首词。3.读准字音。 yú  pàn  gēng  guō          4.词语释义
       榆关:山海关。
       程:路程。
       千帐:在这里是虚数。指很多帐篷。
       乡心:指思乡之心。
       故园:故乡。
       碎:打断。
        那畔:那边,这里指山海关外。
        一:连续不断。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风一更、雪一更 即整夜风雪交加。
        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三、感悟诗意将士们不辞辛苦地跋山涉水,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外面正刮着风、下着雪,惊醒了睡梦中的将士们,勾起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故乡是多么的温暖宁静呀,哪有这般狂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 四、我会写
    1.请同学们,试着看拼音读一下本课的生字。 榆 畔2.随文识字:(1)学生交流怎么记这个生字。(字的读音、结构、部首、组词、笔顺、造句等)
       (2)教师范写,学生书写。
        3.教师指导书写汉字。三、赏析诗词。1.上阙: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山一程,水一程的叠用,说明身离故乡之远,行军之艰难。 身向榆关那畔行说明了行进的方向。 千帐灯点明了军帐很多,此行队伍的人数之多。 从上片中,我们发现作者在哪里? 在征途2.下阙: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风一更,雪一更说明夜晚天气变化的更恶劣了。   故园故乡。 从下片中,我们发现作者的又在哪里?在故园3.纳兰性德身在征途,心却在故园,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诗人的思想之情。4.作者是如何表达这种思乡之情的?写景叙事、倾诉心声。5.诗的主旨描写了边塞军旅途中的情形,表达了诗人思乡之情。四、拓展阅读搜集有关思乡的诗句。(1)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2)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3)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4)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5)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学生自主学习、探究。        感悟、思考、表达。                          合作探究,披文入情。          思考并回答问题。    活动探究。     理解、探究。               思考,回答问题活动探究                                  让学生理清课文的思路。                                               通过探讨、合作,掌握课文的主旨。 课堂练习翻译: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2. 《长相思》表达主旨的诗句是___________.       巩固学习目标,加深理解。 课堂小结腹有诗书气自华。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多读诗可以陶冶性情,开阔胸襟。希望同学们课外多读诗,运用我们今天学到的方法理解诗意,感受古诗的魅力。 总结全文,整体掌握。 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 帮助理解课文,巩固课文。 板书设计             枫桥夜泊                                看到:月落、枫桥、渔火、霜满天                                                     }                       听到:乌啼、钟声  长相思身在征途         思念家乡心在故园    突出课文重点,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掌握课文内容。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