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习作:介绍一种事物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习作:介绍一种事物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整体感知,精读感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
习作例文
单元
5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5年级
学习
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鲸的有关知识,知道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介绍鲸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了解制作风向袋的材料、工具和制作步骤,掌握制作风向袋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习作例文,总结说明方法,学会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描写事物。
重点
知道课文是怎样介绍鲸的特点和制作风向袋对的过程介绍清楚的。
难点
通过分析习作例文,总结说明方法,学会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描写事物。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同学们,地球上最大的动物是什么吗?
回答:生活在蓝色海洋中,号称“海中之王”的动物, 就是鲸。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鲸》这篇课文,看看通过学习你对鲸有了哪些更深入的了解。
板书课题
思考、讨论问题。
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本课学习。
讲授新课
(一)学习《鲸》
一、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1)读准字音。
Jīng chǎng qí fèi
鲸 敞 鳍 肺
2.朗读词语。
宽敞 哺乳动物 锋利 形状 种类
3.概括各段的意思。
第一自然段:写鲸非常大。
第二自然段:写鲸是哺乳动物,不是鱼。
第三自然段:写鲸的种类。
第四自然段:写鲸吃什么,怎样吃。
第五自然段:写鲸的呼吸。
第六自然段:写鲸的睡觉。
第七自然段:写鲸的繁殖。
二、精读感悟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不少人看到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一百六十吨重,最小的也有两吨重。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十吨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1)不少人看到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作比较:用人们熟悉的动物大象与鲸作比较,说明鲸的大。
(2)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一百六十吨重,最小的也有两吨重。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十吨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列数字:“一百六十吨重”“两吨重”“约十七米长”,用词准确,具体写出了鲸的大。
(3)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十吨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举例子:用具体事例来说明鲸的大。
(4)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十吨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作比较:用鲸的舌头与肥猪作比较,用鲸与人作比较,让读者感受鲸的大。
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通过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鲸的庞大就具体可感了。“列举数字说明”,准确地说明了鲸的体重、身长。“作比较说明”,以熟悉的事物比不熟悉的事物,以象作比较,用“鲸的一条舌头”和“十几头大肥猪”相比较,说明鲸形体之大。“举例子说明”,用“人站在它的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嘴里看书,还显得宽敞”的事例,更直观形象地说明鲸整个形体之大。
小结;运用说明方法的好处:恰到好处地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就会使读者更准确、更直观、更形象地了解所说明事物的特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说一说出鲸是怎样进化的?
我们鲸在很远古的时代和牛、羊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就生活在了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时间,我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就成了现在的样子,适应了海里的生活。所以,我们并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
2.哪些词语写出进化过程的漫长?
从 “远古时代”、“ 很长很长的年代 ”、 “渐渐”等词语说明这个演化过程是漫长的。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快速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介绍鲸的种类。
2.这一段作者又运用什么说明方法来介绍鲸的?
分类别
3.了解分类别及好处。
①要说明事物的特征,往往从单方面不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
②分类别是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的重要方法。
③运用分类说明法,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事物和事理的不同方面分别加以说明。
④这种说明方法的好处是条理清晰,层次清晰,一目了然。清晰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四)学习课文第四到第七自然段。
1. 想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
课文从吃食、呼吸、睡觉、生长这四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
2.鲸分为两类,它们在生活习性上有什么不同吗?自由读第四、五自然段用红色画出须鲸的生活习性;用蓝色画出齿鲸的生活习性。
鲸的身子这么大,它们吃什么呢?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它们在海洋里游的时候,张着大嘴,把许多小鱼小虾连同海水一齐吸进嘴里,然后闭上嘴,把海水从须板中间滤出来,把小鱼小虾吞进肚子里,一顿就可以吃两吨多。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它们遇到大鱼和海兽,就凶猛地扑上去,用锋利的牙齿咬住,很快就吃掉。有一种号称“海中之虎”的虎鲸,常常好几十头结成一群,围住一头三十多吨重的长须鲸,几个小时就把它吃光。
鲸跟牛羊一样用肺呼吸,这也说明它不属于鱼类。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出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等肺里吸足了气,再潜入水中。鲸每隔一段时间必须呼吸一次。不同种类的鲸,喷出的气形成的水柱也不一样: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有经验的人根据水柱的形状,就可以判断鲸的种类和大小。
3.鲸在睡觉时是什么样呢?自习第六自然段,想象一下鲸睡觉的样子,并把它画下来。
鲸每天都要睡觉,睡觉的时候,总是几头聚在一起。它们通常会找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头朝里,尾巴向外,围成一圈,静静地浮在海面上。如果听到什么声响,它们立即四散游开。
4.轻声读一读第七自然段,说一说你还知道了什么?
鲸是胎生的,幼鲸靠吃母鲸的奶长大。这些特征也说明鲸是哺乳动物。长须鲸刚生下来就有十多米长,七吨重,一天能长三十千克到五十千克,两三年就可以长成大鲸。鲸的寿命很长,一般可以活几十年到一百年。
5.快速浏览课文第四到第七自然段,看作者在介绍鲸的生活习性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1)举例子、列数字:
①有一种号称“海中之虎”的虎鲸,常常好几十头结成一群,围住一头三十多吨的长须鲸,几个小时就能把它吃光。
②长须鲸刚生下来就有六米多长,七千公斤重,一天能长三十公斤到五十公斤,两三年就可以长成大鲸。
(2)打比方:
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出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
(五)课堂小结,总结写法。
1.通过学习,你了解了鲸的哪些知识?
鲸很大,鲸是哺乳动物,鲸可以分为须鲸和齿鲸两大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鲸用肺呼吸,鲸每天要睡觉,鲸是胎生的。
2.在这篇课文中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向我们来介绍鲸?
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
(二)学习《风向袋的制作》
1.导入
风是无形的,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它是从哪个方向吹来的呢?
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容易随风飘动的物体,根据它飘动的方向来判断风是从哪个方向吹来的。比如:旗杆上的旗子、炊烟、风向袋等。
风向袋的制作很简单,同学们想了解风向袋的制作过程吗?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通过学习了解制作风向袋的方法和步骤。
2.整体感知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风向袋的制作步骤的?找出例文中有关的内容。
准备工具、制作过程:(1)准备材料
(2)缝制口袋 (3)穿绳打结 (4)绑上竹竿
3.理解课文
说一说作者是如何把制作过程交代清楚的?
(1)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有条理地写出了制作风向袋的步骤。
(2)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把制作过程写得很清楚。
第二,缝制口袋。用尼龙纱巾缝一个圆锥形口袋,袋口直径约10厘米,袋长40-50厘米。
缝制口袋的时候,先说了口袋的直径与长度,让我们知道了口袋制作的大小。
(三)写作练习
你一定喜欢小动物吧,或者你喜欢小制作吧。请你结合本文中的《鲸》和《制作风向袋》的写法,写一篇说明文吧。
(1)学生习作。
A.明确习作要求:根据课文要求进行写作。
B.学生独立完成习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学生点评与修改
A.点评重点:a.想象是否合理;b.中心是否突出;c.有哪些可供借鉴的地方。
B.修改重点:a.处理想象不合理的地方;b.删掉或精简与中心关系不大的内容;c.改正不合逻辑和不通顺的语句;d.改正用错的字、词、标点等。
(3)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习作,互相修改点评。 (4)小组推选佳作进行朗读展示,教师点评
学生自主学习、探究。
感悟、思考、表达。
合作探究,披文入情。
思考并回答问题。
活动探究。
理解、探究。
思考,回答问题活动探究
让学生了解缩写的方法。
通过范例让学生了解所写的方法。 提高学生的所学能力。
课堂练习
完成本课的作文,工整的抄写在作业本上。
巩固学习目标,加深理解。
课堂小结
在说明文的写作中,首先要选好说明对象,然后运用一定的写作顺序,配合适当的说明方法就能把说明文写好。
总结全文,整体掌握。
布置作业
回忆自己的一次小制作,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并按一定顺序把小制作的过程介绍清楚。
帮助理解课文,巩固课文。
板书设计
习作例文
形体特点 种类 生活习性----作比较 列数字
鲸
分条介绍 --------列数字
风向袋的制作
材料 制作过程
突出课文重点,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掌握课文内容。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颐和园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风向袋的制作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回顾方法,导入新课,阅读例文,完成表格,学习批注,学以致用,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介绍一种事物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仔细审题,明确要求,选择材料,思路导航,佳作引路,选择交流,写前准备,学生动笔写作,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