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古诗词四首-闻》教学设计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22448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古诗词四首-闻》教学设计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22448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4 古代诗歌四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4 古代诗歌四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时间,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四首诗歌。
2、品味诗歌语言,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通过诗歌学习和欣赏,培养起赏读诗歌的能力,提高古诗文方面的修养。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了解古代诗歌中的律诗、乐府诗等一般的诗歌常识。
2、提高自己对古代诗歌方面的修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
在诵读、品味中,领略诗歌的图画美和意境美,体会诗人借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时间】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一、新课导入
李白是一个热情奔放而又浪漫多情的诗人,他的诗歌总是充满着浪漫主义的色彩。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另一首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表现了李白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又有什么样的艺术风格?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二、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李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世称为“诗仙”。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2、诗体解读
绝句,是初唐时期兴盛起来的一种新诗体,它有四个句子,有五言和七言之分,一般偶句押韵。
3、背景介绍
诗人李白与王昌龄是好友。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不惑(四十多岁)之年才得中进士,授汜水尉,后因事贬至龙标尉,李白在扬州,听说此事,便题诗抒怀,慰藉(jiè)远方的朋友。
三、吟读,感知诗韵美
1、读准字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tí),闻道龙标过五溪(xī)。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视频朗读
3、读准节奏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也可这样朗读: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4、教师吟读
5、声情并茂地自由吟读
6、全班齐读,读出情感
四、赏读,探寻意境美
1、解释词语
①左迁:贬谪,降职。古尊右卑左,左迁即贬官。
②杨花:柳絮。
③子规:即杜鹃鸟,啼声哀婉凄切。
④闻:听说
2、诗文大意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一路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之心寄托给明亮的月光,希望它能陪伴你一路到达夜郎以西。
3、美美地赏析
(1)诗人在第一句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作用?
景物描写的作用:一是揭示人物的心情;二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三是渲染气氛。
这句诗中描写了“杨花”“子规”,点明了时令是在暮春时节,暗含伤感之意,揭示出了诗人此时的心情;又因“杨花”是漂泊不定的,因而又暗示了王昌龄的漂零之意。“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代诗词中,因其叫声悲哀凄凉而借来渲染一种悲凉的气氛。诗的开头一句写景,不着一个“悲”字,却处处含“悲”。
(2)该诗中哪一句点明了主旨?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抒发了诗人对友人深切的关心与同情。
4、美美地说读
请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这首诗的意境。
月语
——改写《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站在窗边,近看庭院。起风了!庭院的柳絮在纷飞,纷飞的柳絮的长枝在飘荡,飘荡的长枝在拨动着我的心弦,思绪便在这轻渺柔和的风中缓缓漾开。
风里传来令人不安的消息:王昌龄被贬龙标府。“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枝上的杜鹃,声声泣血,悲凉凄异,哀转久绝。
站在窗边,远眺他乡。趟过了五溪,已是大唐僻远的蛮荒之地,而遥远的龙标城,更是一层远啊。
曾深深记得,也在这样的月圆之夜,我和昌龄兄把盏共饮,吟诗作对,欢声笑语连成天……心心相印的友情在杯光月影里盛开。
那夜,月是笑的,月是醉的。
站在窗边,仰望苍穹。广漠的天空,一轮孤月是那么亮,那么圆。圆月下独伫的人儿——我,此刻,胸腔里跳动的这颗完整的心却不禁分成了两半。
“沙沙,沙沙”,月儿请来了风婆婆,迷离了我的眼。圆月啊,圆月,你也在为我们哭泣吗?看见没?月儿光洁的脸庞上嵌着两块小小的红色,淡淡的,那是月亮哭红的眼!
月儿啊,请把我的这一缕绵绵的思念和那一腔耿耿的忧愁告诉那在千山万水之外的王兄!
心是碎的,月是圆的;离愁是碎的,友谊是圆的。
五、赏写法,品析艺术美
这首诗很感人,得益于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请任选一角度,联系诗歌内容略作分析。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诗人把明月人格化,把本来不带任何情感的明月,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有同情心的知心人,让明月成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到偏远的地方,这不仅表现了诗人和朋友的心灵都如明月般纯洁,还含有只要明月不老,此情永恒的意思。
六、背读,再享诗情美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七、课堂练习
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一句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拟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2、诗歌总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联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写作背景考虑一下,李白在诗的开头写景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来写?
写“杨花”落尽点明时令,奠定了全诗的伤感基调。“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其叫声悲哀凄苦,古代文人墨客常用它来表达凄凉之感。这句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八、中考链接
1、诗中融情人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____、_____。
答案: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2、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3、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
诗人听说友人将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恋恋不舍之情。
4、你从诗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我从诗中体会到作者对故友贬谪遭遇的同情、无奈,以及思念之情。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夜上受降城闻笛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七年级上册(2018)夜上受降城闻笛精品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七年级上册(2018)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上受降城闻笛优秀教学设计,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