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芣苢》&《插秧歌》教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芣苢》&《插秧歌》教案第1页
    《芣苢》&《插秧歌》教案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人教统编版第二单元6 (芣苢 插秧歌)6.1 芣苢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第二单元6 (芣苢 插秧歌)6.1 芣苢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课时安排,教学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芣苢》和《插秧歌》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
    二、教材分析
    《芣苢》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册第二单元中的课文。无论是从其简练的语言还是其独特的艺术手法,都堪称经典篇章。《芣苢》是一首描写妇女们采摘芣苢的劳动歌谣,全诗洋溢着欢愉之情。《插秧歌》写于淳熙六年春,杨万里西归故乡吉水,途径衢州,时值农忙季节,诗人目睹一户农家插秧的劳动场面,作该诗。新课改后,教材在高一即安排古代诗歌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诗歌源流,了解古人是如何利用诗歌表情达意,从而认识古今文化的联系,培养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丰富学生的古典诗歌文化常识,提高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
    三、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初入高中,语文素养总体而言一般,主要表现在对语文学科重视不够,学习习惯不佳,缺少生活积淀和审美意识,对文本品味鉴赏的自觉性不够,对《诗经》相关知识,特别是对其表现手法了解很少,这需要在课前做好预习,上课教师需要适时引导。
    四、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及上课听讲,了解《诗经》的相关知识,解决生字词。
    2、把握《诗经》重章叠句的特点;体会宋代田园诗歌的对比表现手法。
    3、品读《插秧歌》平易自然却不乏新奇的诗歌语言。
    4、通过两首诗歌的学习,了解古人劳动生活,深入体会劳动精神的内涵。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熟读诗歌,准确翻译关键语句,了解《诗经》的相关知识,体会《芣苢》所体现的劳动热情和欢欣。
    (2)赏析诗歌形象、质朴、凝练的语言。
    2、教学难点:
    (1)体会《芣苢》动词的妙处及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
    (2)比较鉴赏《芣苢》《插秧歌》两首诗的异同。
    六、教学准备
    PPT课件
    七、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八、教学方法
    诵读法,问答法,讲授法,讨论法等;
    预习要求:
    1.提前阅读诗歌
    2.借助《优化方案》等资料了解《诗经》相关知识,做好课前预习。
    设计意图:通过预习,学生对于课堂所学内容做到提前感知,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九、教学过程
    背景导入(5分钟)
    劳动改造世界,劳动创造文明。无论是久远的过去,还是当下,我们都不能离开劳动而独活。对于现代劳动我们很熟悉,那么我们今天来看一看久远的过去,那又是一种怎样的劳动场景,我们首先来学习一首选自《诗经》的描写劳动的诗《芣苢》。
    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 305篇。先秦称其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汉代时被尊为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1)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 《雅》 《颂》三部分。
    《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本篇《芣苢》就选自国风中《周南》。
    (2)诗经在艺术手法上主要采用赋比兴的方法。
    赋:直接铺陈叙述,直截了当地表达所要陈述的思想感情,是《诗经》最基本的表现手法。朱熹:“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如《邢风击鼓》所言“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很直接、很热烈地将自己的爱情誓言表达出来。
    比: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朱熹:“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魏风硕鼠》通篇用比。“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以硕鼠来比喻贪婪的剥削统治者。
    兴:即起兴,用其他事物引出要说的内容。朱熹:“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如《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用“雎鸠鸟在河中叫”起兴。
    2、解题:“芣苢”,即车前子(草),有一定药用价值,幼株可食用。(展示PPT课件图片)
    古人认为车前子可以治妇女不孕或难产之症,这使得文中的主角是妇女顺理成章。
    设计意图:对于文本学习,应使学生了解相关背景知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二)整体感知,把握全诗(13分钟)
    1、教师范读,解决生僻字词、划分音节
    ①读准字音
    掇(duō)捋(luō)袺(jié)襭(xié)
    ②划分节奏
    明确:《诗经》以四言为主,整齐匀称,朗朗上口。在朗读时,以两个音节(即两个汉字)为一个节拍。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学生齐读诗歌
    带领学生直译诗歌
    (1)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明确:繁茂鲜艳的芣苢呀,采呀快快采些来。繁茂鲜艳的芣苢呀,采呀快快采起来。
    (2)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明确:繁茂鲜艳的芣苢呀,一片一片摘下来。繁茂鲜艳的芣苢呀,一把一把捋下来。
    (3)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明确: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提着衣襟兜起来。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掖起衣襟兜回来。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诗歌有一个整体把握,有利于深入探讨文本内容,循序渐进。
    (三)再读诗歌,体味画面(7分钟)
    1、下面请同学们一边吟诵,一边想象采摘芣苢的画面。
    2、把脑海中的画面描摹出来。(描绘画面是诗歌鉴赏常见题型之一,描绘画面最关键的就是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给出的诗句,根据其含义描摹具体场景,给人以生动形象之感。)
    3、学生各抒己见。
    示例:你看,天气风和日丽,三三两两的妇女行走在田野上,看到漫山遍野的芣苢,她们高兴地采摘起来,她们一边采摘,一边唱着欢乐的歌。
    4、教师适时点拨
    明确:《芣苢》是妇女采芣苢时所唱的歌。开始是泛言采取,最后是满载而归,欢乐之情发自心底。清代学者郝懿行在《尔雅义疏》中所说的一句话:“野人亦煮啖之。”此“野人”指生活在乡间的人。可见到了清代,还是有人以此为食。芣苢较为平常易得,想必在当时,很受人们的喜爱。每逢春天,暖阳普照,在那松软青绿的旷野之上,妇女们结伴出行,一边欢喜地采摘它的嫩叶,一边唱着“采采芣苢”的歌,脸上挂满收获的喜悦。生活虽然艰难困苦,却总有一些幸福欢乐洋溢于这艰难之中,也是令人心旷神怡的情境。
    设计意图:结合高考题型,使学生学以致用。
    (四)赏析诗歌,感悟形式(5分钟)
    1、《芣苢》这首诗有什么特点?
    2、芣苢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学生讨论后明确:
    明确:1、《诗经》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重章叠句,重章叠句是指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手法,其作用在于加深印象,渲染气氛,深化诗的主题,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感情得到尽情的抒发。重章叠句是《芣苢》中尤为重要的艺术手法,全篇共三章相叠,在不同的诗章里又叠用相同的诗句,“采采芣苢”四字的反复叠用,占据了全篇的半壁江山。此种巧妙的复沓结构,使诗歌围绕同一旋律反复咏唱,易于流传,节奏轻盈舒缓,不乏余音袅袅之效,尽显其音乐之美感。
    2、《芣苢》全篇以赋为主要手法,铺陈直叙地描写妇女采摘芣苢这一简单的事件,表现人民热爱劳动的勤劳朴素的品质。全篇没有出现一个表达主观情感色彩的词,但表现出来的却是一种欢快的劳动节奏,氛围是极为和谐的。这样的和谐也体现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只有在太平盛世,百姓才能安居乐业,才会有闲情逸致享受劳动的美好,才会出现和睦的集体劳作景象。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特点。
    (五)比较阅读,鉴赏《插秧歌》(13分钟)
    1、作者简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文学家。今江西省吉水县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代表作品:《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池》《宿新市徐公店》等,有《诚斋集》传世。《插秧歌》写于淳熙六年春,杨万里西归故乡吉水,途径衢州,时值农忙季节,诗人目睹一户农家插秧的劳动场面,作该诗。
    2、学生齐读《插秧歌》。
    3、翻译诗歌,把握全诗,概括每联大意。
    明确:繁忙景象——雨中抢插——忘我劳作——嘱咐妻子(答案不唯一)
    4、思考讨论:插秧时农家的繁忙在诗中有哪些具体表现?
    明确:繁忙的具体表现:全家老少都参与,并且分工明确,冒雨插秧,顾不上吃早饭和休息
    5、《芣苢》《插秧歌》从诗歌形式、主题以及表达情感上看,有没有什么异同?
    明确:《芣苢》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这看起来很单调的重叠,却又有它特殊的效果。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插秧歌》是一首七言律诗,描写了一幅农家总动员,雨中抢插秧苗的风俗图画。诗中巧用动词生动地描写了雨中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并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天气的恶劣,抢插秧苗的艰辛和紧张。语言质朴自然又不乏新奇快语,有新鲜之意和活泼之趣。
    6、两首诗都是以“劳动”为主题,在表达的情感上有什么异同?
    明确:相同:都表达了劳动的快乐。
    不同:《插秧歌》描写了农家冒雨在田间插秧的情景,字里行间洋溢着吃苦耐劳、勤奋乐观的精神。
    设计意图:在学习《芣苢》的基础上,学习《插秧歌》,通过对比使学生体会古人劳动的场面。
    (六)归纳小结(2分钟)
    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通过本课的学习,相信大家能够感觉到,劳动是最美的,是因为辛勤的劳动绽放了嫣然的花朵,是因为辛勤的劳动结出了累累的硕果。劳动是最美的,是因为那辛勤劳作中的执着,更是因为付出与坚持,它能带来催人奋进的希冀。同学们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希望在学业上大家也能向这种精神看齐。
    (七)作业设计
    1、背诵两首诗歌
    2、课下自主阅读《诗经》中的篇目一至两篇。
    (八)板书设计
    “风”“雅”“颂”
    “六诗”或“六义”
    芣苢 “赋”“比”“兴”
    重章叠句 幸福欢乐
    首联 繁忙景象
    插秧歌 颔联 雨中抢插 繁忙
    颈联 忘我劳作
    尾联 嘱咐妻子

    相关教案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1 芣苢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1 芣苢教学设计,共1页。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1 芣苢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1 芣苢教案设计,共3页。

    高中语文6.1 芣苢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6.1 芣苢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吟咏诗韵,整体感知,课后作业,集体吟诵,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