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前导读,课文精讲,课堂小结,课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四上 《秋晚的江上》 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3.培养想象力,激发写诗的兴趣。教学重点: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愿望的美好。教学难点:掌握诗歌的特点,激发写诗兴趣。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导读图片导入1.师问:你欣赏过落日的景色吗?你见过鸟儿归巢吗?课件出示图片,让大家感受。2.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刘大白写的描写秋天落日的现代诗《秋晚的江上》。揭示课题:《秋晚的江上》3.认识作者刘大白:中国诗人,原名金庆棪,后改姓刘,名靖裔,字大白,别号白屋。浙江绍兴人。与鲁迅先生是同乡好友,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史家。二、字词揭秘 1.我会写下面我们来学习会写字。出示巢字。师:巢字上面的巛是三笔,作为偏旁时要写得稍短一些,下面的果字占整体字的主要部分。这个字的结构是上下结构,部首是巛,可以组词鸟巢,巢穴,我们选一个造造句吧。这棵高高的树上有一个新建的鸟巢。课件出示苇字。师:苇字的偏旁艹中的一要写得长一些,是笔画中最长的一个。苇是上下结构,可以组词芦苇,苇叶,造句:这条河的旁边长满了高高的苇叶。三、课文精讲1.学习诗歌的第一节课件出示: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图片和文字结合解释,斜阳:黄昏前要落山的太阳。2.学习诗歌的第二节课件出示: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师解释:头白:用拟人的手法,指芦苇顶端已呈白色。芦苇:一种高大的禾草。红颜:此处特指女人美丽的容颜。同时让大家感受到“红颜”这里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3.译文先让大家举手自己翻译,老师给予适当的点评,然后师总结。师小结:倦游的鸟儿想回巢去。这时候,天色已晚。斜阳的余晖照在飞鸟的脊背和双翼上,好像是把斜阳驮回巢去一样。随着飞鸟双翅的一翻,在江面上的倒影好像是从鸟翅上掉下来一样;夕阳的余晖点染了江面,也点染了芦苇,在一瞬间,白了头的芦苇也变成红颜了。4.品读诗句(1)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让学生圈出“倦”和“驮”,感受这两个字的作用。师小结:归鸟何以倦了?鸟倦也是人倦。这是诗人的想象,同时也是诗人情感的移入。一个“驮”字,一方面突出鸟倦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是景致的进一步渲染和奇丽的想象。(2)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引导学生理解“翻”和“掉”的作用。师小结:“掉”与“翻”承接,和“驮”照应。诗人不说落日沉入江底,而说落日被鸟翅翻掉在江里,极富表现力,是极其夸张而又符合逻辑的动态描写,是鸟驮斜阳的自然延伸,是诗人想像力的深化。(3)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师问: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小组讨论,组内交流师小结:运用了拟人的手法,通过“妆”和“红颜”二字,把芦苇人格化,给全诗平添了情趣和生机。5.问题:这首诗通过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秋日黄昏静谧、绚丽、和谐的景象?生举手回答,老师点评课件出示:归巢的鸟儿、西沉的斜阳、滔滔的江水、白花花的芦苇师小结:诗人刘大白通过这些景物描绘了宁静优美的景色,渗透着诗人的瞬间感受,流露出诗人无比心悦的心情。四、课堂小结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全诗拟人手法的使用,使诗歌具有灵动的画面感。将秋日夕阳西下的江边美景渲染得美丽无比。夕阳下,归巢的鸟儿顽皮地驮着它,让平常的景色出现了灵动,充满了情趣,画面动静结合,色彩艳丽,充满遐想。五、课堂练习1.根据课文回答问题。(1)《秋晚的江上》描绘了哪些景物? (2)“头白”在诗中怎么解释? 2.比一比,组词语。苇( ) 倦( ) 驮( )伟( ) 蜷( ) 骆( )板书设计: 秋晚的江上 归巢的鸟 斜阳 美景 白色芦苇教学反思: 诗歌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语感,关键在于创设情境,在读中感受现代诗歌的特点。所以在授课时要让孩子多发言,从发言中去发现孩子是否已经懂得从大量的材料中选取对自己有用的或是自己需要的信息。还要让学生去大声朗读,从读中去感悟讲解、分析,使孩子们对现代诗的想象奇,意境美,情感真的特点的体验在读中得到升华。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秋晚的江上教案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作者介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初读诗歌,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赏析诗歌,深入探究,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四年级上册24*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自读感悟,字词揭秘,课文精讲,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