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8课《牛和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22460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8课《牛和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22460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8课《牛和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22460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18 牛和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18 牛和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
《牛和鹅》
单元
第六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四年级
学习
目标
一、知识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反复朗读课文,通过感悟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认识到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及心理活动。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中的词、句、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得到的结果也不同。
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反复朗读课文,通过感悟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认识到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难点
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得到的结果也不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复习检查,巩固生字:
1、复习检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牛和鹅》,再来看一下这些字词认识了吗?认读并造句。
抚摸 甚至 跪倒 顽皮
大概 惹祸 昏迷 任凭
2、回顾一下课文,说说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先写由于听信了他人的话,所以我们不怕牛,害怕鹅。接着写在回家的路上我们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最后写“我”记着金奎叔的话,从此对牛、对鹅都改变了态度。
3、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体会作者态度的变化吧!
4、板书课题:18、牛和鹅
指名读
开火车读
齐读
造句
指名回答
齐读课题
本节课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字词,然后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索热情,进而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品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部分
1、同桌合作学习:
(1)同桌互相朗读课文第1-4自然段,边读边做标注。
(2)交流探讨:牛和鹅对人的态度分别是什么?为什么?“我们”是怎样对待牛和鹅的?
2、出示第1-4自然段:
大家都说: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我们都很相信这句话。
所以我们看到牛,一点儿不害怕,敢用手拍它的背,摸它的肚子,甚至敢用树枝去触它的屁股呢!可是牛像是无所谓似的,只是眨眨眼,把尾巴甩几甩。有的孩子还敢扳牛角,叫它跪下来,然后骑到牛背上去。我那时虽然不敢这样,可是用拳头捶捶牛背还是敢的。
我们看到鹅,那就完全两样了:总是远远地站在安全的地方,才敢看它。要是在路上碰到鹅,就得绕个大圈子才敢走过去。
3、牛和鹅对人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牛怕人,鹅不怕人。
4、小组交流:“我们”是怎样对待牛和鹅的?
对牛:欺负拍它的背、摸它的肚子、触它的屁股、扳牛角、骑牛背、捶牛背。
对鹅:害怕、远远地站在安全的地方、绕个大圈子
5、“我们”对牛的态度可以用(肆无忌惮)来形容;我们对鹅的态度可以用(唯恐避之不及)来形容。
6、指导朗读。
(二)学习第二部分
1、小组合作学习:
(1)自由朗读课文第5-12自然段,边读边做标注。
(2)交流探讨: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我”怕鹅?从哪些句子能看出鹅的神气?金奎叔是怎样对待鹅的?鹅又有什么表现?
2、出示第5-7自然段:
有一次,我们放学回家,走过池塘边,看见有四只大白鹅在靠近岸边的水里游。我们马上都不说话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我的心里很害怕,怕它们看见了会追过来。这时,有一个顽皮的孩子故意要引它们来,就吁哩哩哩地叫了一声。鹅听见了,就竖起头来,侧着眼睛看了看,竟爬到岸上,一摇一摆地、神气地朝我们走过来;还伸长脖子,吭吭地叫着,扑打着大翅膀,好像在它们眼里根本没有我们这些人似的。
孩子们惊呼起来,急急逃跑,鹅追得更快了。我吓得脚也软了,更跑不快。这时,带头的那只老公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吭吭,它赶上了我,吭吭,它张开嘴,一口就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我就又哭又叫,可是叫些什么,当时自己也不知道,大概是这样叫吧:“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
也许是我的哭叫更惹怒了这只老公鹅。它用全身的力量来拖我,啄我,扇动翅膀来扑打我。我几乎被它拖倒了——因为当时我还很小,只不过跟它一样高呢!其他几只鹅在后面吭吭大叫着助威。
3、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怕鹅?
从“马上都不说话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很害怕”“怕”写出了“我们”极力地躲避鹅,生怕被它看到的紧张心情。
“急急逃跑”“腿也软了”写出了“我”被鹅追赶时的惊慌失措。
4、这时的“我”可以用(狼狈不堪)来形容。
5、从哪些句子能看出鹅的神气?
(1)鹅听见了,就竖起头来,侧着眼睛看了看,竟爬到岸上,一摇一摆地、神气地朝我们走过来;还伸长脖子,吭吭地叫着,扑打着大翅膀,好像在它们眼里根本没有我们这些人似的。
(运用了神态、动作描写,写出了鹅看到人后趾高气扬、神气自大的样子。)
(2)这时,带头的那只老公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吭吭,它赶上了我,吭吭,它张开嘴,一口就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
(写出了老公鹅对我一阵乱赶乱咬的嚣张气焰,两个“吭吭”写出了老公鹅动作的迅速,表现出当时情势的紧张。)
(3)它用全身的力量来拖我,啄我,扇动翅膀来扑打我。
(“拖”“啄”“扇动”“扑打”这一系列的动作写出了老公鹅因为我的胆怯而变本加厉地欺负“我”的样子。)
6、出示句子:
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我就又哭又叫,可是叫些什么,当时自己也不知道,大概是这样叫吧:“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
(1)逃跑——被鹅咬住——呼救。
那种惊慌失措写得很真实。
(2)两个“!”写出了“我”被鹅咬住之后的极度恐惧,感到自己就要命丧鹅口的绝望。
7、出示句子:
我几乎被它拖倒了——因为当时我还很小,只不过跟它一样高呢!其他几只鹅在后面吭吭大叫着助威。
(1)写出了“我”被鹅拖倒狼狈不堪的样子。
(2)破折号的作用有以下几种:A、表示解释说明;B、表示语音的延长;C、表示意思的转换或转折;D、用在副标题前,在本文中选(A)。
8、这时,“我”的救命英雄——金奎叔出现了!金奎叔是怎样对待鹅的?鹅又有什么表现?
9、出示段落:
就在这时候,池塘里划来了一只小船,捉鱼的金奎叔从船里跳上岸,飞快地走了过来(这些,我都是后来才知道的,当时是完全昏乱了)。金奎叔是个结实的汉子,他的胳膊比我的腿还粗。他一把握住了鹅的长脖子。鹅用脚爪划他,用嘴啄他。可是金奎叔的力气是那么大,他轻轻地把鹅提了起来,然后就像摔一个酒瓶似的,呼的一下,把这只老公鹅摔到了半空中。它张开翅膀,啪啪啪地落到了池塘中。这一下,其余三只鹅也怕了,纷纷张开翅膀,跳进池塘里,向远处游去。
(1)可以用(落荒而逃)来形容这时的鹅。
(2)鹅之前多神气,现在多狼狈啊!
10、出示句子:
金奎叔是个结实的汉子,他的胳膊比我的腿还粗。
通过对比描写了金奎叔的强壮。
11、出示句子:
可是金奎叔的力气是那么大,他轻轻地把鹅提了起来,然后就像摔一个酒瓶似的,呼的一下,把这只老公鹅摔到了半空中。
这句话表现了金奎叔的勇敢果断,收拾鹅干脆利索;也表现了鹅其实没有“我”想象得那么凶悍,实际上它们不堪一击。
12、思考:金奎叔为什么不怕鹅?
因为金奎叔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独立的判断,他从实际出发,知道事实的真相是鹅实际上没有人的个子大,没有人的能力强。
13、出示段落:
这一摔是那么痛快,远处的孩子们全笑了起来,我也挂着泪笑了。一切的恐怖,全消失了。因为在金奎叔的手里,鹅是那么弱,那么可笑,它,不过跟一个酒瓶子一样罢了!
(1)“挂着泪笑”,事情的变化对我来说太突然了。
(2)表现了“我”通过这件事情感受到鹅的弱小之后非常兴奋的心情。
14、出示金奎叔和“我”的对话:
金奎叔帮我穿上鞋,拾起书包,用大手摸摸我的头,说:“鹅有什么可怕的!看把你吓成这样。”
我说:“因为鹅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哇!”
金奎叔说:“让它这样看好了!可是,它要是凭这点来欺负人,那咱们可不答应,就得掐住它的脖子,把它摔到池塘里去。记着,霖哥儿,下次可别怕它们。”
(1)金奎叔的话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我们看待问题、看事情,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被错误的看法迷惑,要有自己独特的判断。
(2)分角色朗读。
15、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三部分
1、小组合作学习:
(1)自由朗读课文第13-15自然段,边读边做标注。
(2)交流探讨:“我们”对鹅和牛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2、出示第13-15自然段:
我记住金奎叔的话,从此不再怕鹅了。有什么可怕的!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啊!怕它干吗?果然,我不怕它,它也不敢咬我,碰到了,只是吭吭叫几声,扇几下翅膀,就摇摇摆摆走开了。
看到牛,我也不再无缘无故欺负它了,我觉得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大,可我们平白地去欺负它干吗?
直到现在,我还记着金奎叔的话。
3、“我们”对鹅和牛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对鹅:从害怕到不怕它。
对牛:从欺负它到不欺负它。
4、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我不怕它。
前半句是从鹅的角度看人,后半句是从人的角度看鹅。我们变换了角度,事情的结果也就不同了。也就是说不管别人怎么看待我们的,只要我们能够正确地、全面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就会正确地认识生活。
5、为什么直到现在,我还记着金奎叔的话?
听了金奎叔的话,“我”对于牛和鹅的态度有了转变,是因为“我”明白了不要站在鹅和牛的角度去看待人,而应该站在事实的角度去看待牛和鹅。
(四)总结延伸
1、学了这篇文章你感悟到了什么呢?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看待事物的方法——要换个角度去看事情,角度不同结果不同。
2、读故事,想办法。
(1)有这样一个老太太:她有两个孩子,儿子是染布的,女儿是卖伞的,她整天为两个孩子发愁。天一下雨,她就会为儿子发愁,因为不能晒布了;天一放晴,她又会为女儿发愁,因为不下雨女儿的伞就卖不出去。老太太总是愁眉紧锁,没有一天开心的日子,弄得疾病缠身,骨瘦如柴。一位哲学家告诉她……
从此以后,老太太天天都是乐呵呵的,身体自然健康起来了。
你知道哲学家说了什么神奇的话,竟然让她恢复了健康?
你为什么不换个角度来想呢?天一下雨,你就为女儿高兴,因为她卖伞的生意好了;天一放晴,你就为儿子高兴,因为他又可以晒布了。
(2)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在研究了8000多种不适合做灯丝的材料后,有人问他:你已经失败了8000多次,还继续研究有什么用?爱迪生说,我从来都没有失败过,相反,我发现了8000多种不适合做灯丝的材料……。
换一个角度看问题,问题就截然不同了。
3、在生活中,你遇到这样的事情了吗?你是怎样解决的?
(六)写法借鉴
动作描写指的是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等。在这篇课文中,作者描写了鹅追“我”咬“我”时的一系列动作:张、咬、拉、拖、啄、扇动……写出了鹅嚣张的气焰。
(七)知识梳理
牛和鹅
对牛:欺负——拍背、摸肚子、触屁股
扳牛角、骑牛背、捶牛背——不欺负
对鹅:害怕——绕圈走、哭喊——不害怕
角度不同结果不同
二、拓展阅读
1、课件出示:
牛的眼睛总是湿的,它终生都在流泪。牛的眼睛是诚实的,在生命界,它的眼睛最没有恶意。牛的眼睛也是美丽的,无论雌雄老少,都有着好看的双眼皮,长着善眨动的睫毛,以及天真黑亮的眸子。
牛在任何地方都会留下蹄印,这是它用全身的重量烙下的印章。它不在意自已身后留下了什么,绝不回头看自己蹄印的深浅,走过去就走过去了,它相信自己的每一步都是实实在在走过去的。雨过天睛,牛的蹄窝里的积水像一片小小的湖,会摄下天空和白云的倒影,有时还会摄下人的倒影。那些留在树林里和旷野上的蹄印,将会被落叶和野花遮掩起来,成为蛐蛐们的乐池。而有些蹄印,比如牛因为探路踩在幽谷苔藓上的就永远留在那里了,成为大自然永久的秘密。
——选自李汉荣的《牛的写意》,有改动
2、学生自由阅读,指名读,教师范读。
3、互相交流,说说
三、课堂练习
(一)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一切的恐怖,全消失了。因为在金奎叔的手里,鹅是那么弱,那么可笑,它,不过跟一个酒瓶子一样罢了!
1、句子先写结果,再写原因,仿写句子。
妈妈笑了,因为姐姐考上了大学。
2、用“那么……那么……”写句子。
这里的空气是那么新鲜,那么湿润,让人神清气爽。
(二)对于金奎叔的话,理解正确的是( ABD)。(多选)
A、鹅要是欺负人,就不要怕它。
B、别人怎么看是别人的事,要按照正确的方法对待他们。
C、我们不能怕鹅,也不能欺侮牛。
D、对于向鹅这样欺负人的人,要想办法去制服他。
同桌互读课文
读后交流
指名分自然段读
指名回答
小组交流
指名回答
生用词语总结
有感情地朗读
自由读
读后交流
指名分自然段读
指名回答
交流
指名总结
指名回答
交流
指名回答
交流
指名回答
交流
指名读
交流
生体会
指名读
讨论交流
指名回答
指名回答
指名读
总结交流
指名读
理解对比
指名读
集体交流
小组讨论交流
指名读
理解
交流
指名分自然段读
指名回答
分角色朗读
自由读
读后交流
指名分自然段读
小组讨论
指名回答
指名读
交流理解
小组讨论
集体交流
集体交流
自由读
指名回答
自由读
指名说
生了解写法
生梳理知识
自由读
生自主完成练习
小组评议
本部分分为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为品读感悟,主要抓住重点的字词对文章进行理解,结合图片、知识链接等资料使学生对文章有一个细致的感悟,重点语段重点朗读,多读,在读中体会词语的深意。重点抓住关键词语体会我的害怕以及鹅的神气等;最后对课文内容进行梳理,试着让学生根据梳理的层次感知课文内容。第二个环节是拓展阅读,重点还是阅读,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在朗读中寻找答案;第三个环节为课堂练习,主要是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一个复习回顾,加深学生的印象。
布置作业
1、搜集《牛鹅换眼》的故事和同学们交流。
2、完成同步练习题。
课堂小结
正如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就会有不同的见解,这就是平常所说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对待任何事物,都要尊重客观事实,从事实出发;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能够正确地认识事物,全面地、多角度地看问题,做生活的有心人!
对本节课主要内容进行一个全面的总结,加深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理解。
板书
18、牛和鹅
对牛:欺负——不欺负
对鹅:害怕——不害怕
角度不同结果不同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牛和鹅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牛和鹅教学设计,共6页。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牛和鹅第二课时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交流“有体会的批注”,交流“有启发的批注”,交流“写得好的批注”,总结批注角度,再次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