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教案设计
展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古诗所蕴含的哲理: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教学重点:
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教学难点:
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古诗所蕴含的哲理: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读
古诗导入
1.课件出示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
师引导学生回忆
师:你知道吗?在不同的角度观潮到的事物的样子也是不同的。我们领略过李白笔下庐山瀑布的壮观,今天我们再来欣赏苏轼诗中描写的庐山。
课件出示图片,让大家感受。
2.揭示课题:《题西林壁》
3.认识作者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世称“三苏”,他还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字词揭秘
1.我会写
下面我们来学习会写字。
出示题字。
师:注意“是”字的最后一笔要写得长一些,把里面的“页”字包住。这个字是半包围结构,部首是页,可以组词问题,题字,例句,小明是一个非常爱问问题的小男孩。
课件出示侧字。
师:“侧”字虽然是左右结构,但是它有三部分,亻、贝、刂占的位置要差不多。侧是左右结构,部首是亻,可以组词侧面,侧卧,造句:圆柱形的侧面是长方形或是正方形。
出示峰字。
师:“山”做部首时,横笔要写成提,而且整个字要小一些,瘦一些。峰是左右结构,部首是山,可以组词山峰,峰顶,例句,每次爬到峰顶,都会看到不一样的景色。
出示庐字。
师:广下面的户不要写到外面,其中的“丿”也不能超过外面的大丿。庐是半包围结构,部首是广,可以组词庐山,茅庐,例句,爸爸说,有时间一定带着我去参观庐山。
出示缘字。
师:缘字右边的笔画较多,写的时候不能写太长,而且上面的撇折和横撇都是一画。缘是左右结构,部首是纟,可以组词缘由,缘分,例句,妈妈不问缘由的就批评了我一顿。
三、课文精讲
1.学习古诗
课件出示古诗内容。
师解释:
题:书写,题写。
西林:西林寺,在江西省庐山脚下。
缘:因为。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注解自己翻译古诗内容,感受古诗蕴含的道理。
师问:如何理解题目《题西林壁》呢?
指生回答
师小结:写在西林寺的墙壁山。
2.译文
先让大家举手自己翻译,老师给予适当的点评,然后师总结。
师小结: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都呈现不同的样子。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3.品读诗句
(1)横看成岭侧成峰,
师问:“岭”和“峰”有什么区别呢?
小组讨论
师小结:岭是相连的山。特点是:坡度缓和,连绵。峰是高而尖的山。特点是:坡度大,细长高耸,孤立。
课件出示横看成岭和侧成峰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其中的不同。
师小结: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正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
(2)远近高低各不同。
引导学生理解“各不同”的意思。
师问:为什么说远看近看不一样呢?
举手回答
师小结: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样子,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师问:为什么身在庐山,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
小组讨论,组内交流
师小结: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
5.问题:诗的后两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生举手回答,老师点评
师小结:由于人们所处的位置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四、课堂小结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通过描写从不同角度去看庐山姿态不同来告诉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同。
五、课堂练习
1.解释下列诗句。
(1)横看成岭侧成峰:
只缘身在此山中:
2.比一比,组词语。
侧( ) 峰( ) 庐( )
测( ) 锋( ) 芦( )
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 侧看——成峰
远近高低——姿态不同 角度不同,认识不同
不识庐山面,身在此山中
教学反思:
《题西林壁》是苏轼在1084年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庐山景色秀美,山中奇花异木险峰怪穴,流泉飞瀑山亭云阁,气象万千,不可胜数。前两行诗写诗人在庐山漫游,觉得峰回路转,目不暇接。庐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幽秀?诗人说自己没有认清庐山的真正面目,为什么呢?在三四行中解释道:我不认识庐山的真面目,只因为我身在庐山中,视野太狭窄,只能看到局部,要是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看,就能认识庐山的全貌了。
课前,布置学生查阅相关的资料,有关于题壁诗的,有关于苏轼生平的,还有苏轼的其他著作等,相信课前预习的资料查阅,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了诗歌的背景、相关的内容,更有助于诗歌学习。同时课上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更有利于体会古诗蕴含的道理。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导入课题,读题,简介作者苏轼及写作背景,初读课文,感知美,朗读展示,感悟美,个性诵读,表达美,拓展延伸,积累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教案,共2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 古诗三首题西林壁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 古诗三首题西林壁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情导入,初学感知,屏幕显示《题西林壁》,解诗题,知作者,了解写作背景,欣赏庐山风景图片,回答问题,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