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石钟山记》课件26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22537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2.《石钟山记》课件26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22537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2.《石钟山记》课件26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22537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2.《石钟山记》课件26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225373/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2.《石钟山记》课件26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225373/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2.《石钟山记》课件26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225373/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2.《石钟山记》课件26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225373/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2.《石钟山记》课件26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225373/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语文选择性必修 下册12 *石钟山记教学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选择性必修 下册12 *石钟山记教学ppt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作者简介,偏义副词,深浅偏在“深”,一重点实词,二词类活用,三通假字,四特殊句式,整体结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掌握偏义副词和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2.学习古人反对主观臆断,有疑必察的求实态度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1037-1101),四川眉山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词人,诗人,书画家。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未出堂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还未到腮边。
偏义副词: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只表示一个语素的意义,另一个不译只做陪衬。例: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出入(偏在“入”)
1.今以钟磬置水中 钟磬(偏在“钟”)2.噌吰如钟鼓不绝
钟鼓(偏在“钟”)
3.徐而察之,则山下皆是石穴罅,不知深浅
1.郦元以为下临深潭 认为2.然是说也,余尤疑之 更加3.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到…去4.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 就职
1.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使……发出声音 2.而此独以钟名之,何哉? 名词用作动词,命名3.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名词作状语,坐船
4.大石侧立千尺 名词作状语,在旁边5.事不目见耳闻 名词作状语,用眼睛,用耳朵6.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 之下 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1.南声函胡 含糊,重浊而模糊2.至莫夜月明 暮,晚上3.汝识之乎? 志,记得
1.得双石于潭上 状语后置 2.大声发于水上 状语后置3.古之人不余欺也 宾语前置
第一段:指出石钟山得名由来的 两种说法,以及对这两种说法的怀疑。第二段:记叙实地考察石钟山,探明得名由来的经过。第三段:写作者的感想,表明写作意图
作者通过写这篇文章,主要告诉了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结合课文最后一段)
本文通过记叙作者对石钟山得名原因的探究,说明了认识事物要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切忌主观臆断的道理。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2 *石钟山记教案配套ppt课件,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人论世,文体知识,文本理解,所以不传,艺术手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选择性必修 下册12 *石钟山记评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2 *石钟山记教学课件ppt,共5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石钟山记,文本理解,一词多义,定语后置,学霸笔记学霸总结,学案答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