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素养阅读”周周练(部编版)
第四周 基础阅读+拓展延伸- 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素养阅读”周周练(部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第四周 基础阅读+拓展延伸- 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素养阅读”周周练(部编版),文件包含第四周基础阅读+拓展延伸解析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素养阅读”周周练部编版docx、第四周基础阅读+拓展延伸原卷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素养阅读”周周练部编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四周【基础阅读】(一)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罩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朱自清《春》选段)(乙)当田野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似乎也像出生了孩子的妇人,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这时候,雨不大出门。田野上几乎总是全黄的太阳。也许,人们都忘记了雨。成熟的庄稼等待收割,金灿灿的种子需要晒干,甚至红透了的山果也希望最后的晒甜。忽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顿时,你会产生一脉悠远的情思。也许,在人们劳累了一个春夏,收获已经在大门口的时候,多么需要安静和沉思啊!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伴着你的夜梦。如果你怀着那种快乐感的话,那白天的秋雨也不会使人厌烦。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绝净你的灵魂,而且一定会遥望到在一场秋雨后将出现一个更净美、开阔的大地。 (刘湛秋《雨的四季》选段)1.分别概括(甲)、(乙)文中的雨(水)的特点。2.从修辞的角度分别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1)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2)当田野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3.结合(甲)、(乙)两个文段,下面的选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所描写的雨是春季的雨,(乙)文所写是雨是秋季的雨。B.(甲)文的作者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乙)文的作者是当代作家刘湛秋。C.(甲)(乙)两文都是在写雨,在表达上两文也都侧重描写,都是实写。D.(甲)(乙)两文的情感基调各有所侧重,(甲)文侧重欢快,(乙)文侧重恬淡、闲适。4.“雨”自古是文人墨客情感的寄托,结合下面的材料,探究友情真正的内。(材料一)谓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赋得暮雨送李曹》唐·韦应物)(材料二)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者(《吕氏春秋·本味》) 【答案】1.【甲】文中的雨多、细、密、闪亮、轻柔、绵长等。【乙】文中的雨端庄而又沉静、凄冷。2.(1)把春雨比作牛毛、花针、细丝,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雨细密、闪亮、绵长的特点。(2)把自然界无生命的秋雨比作有生命有性情的“妇人”,采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秋雨的特点,自然引出“端庄而沉静”这句话。这是写秋雨的点睛之笔。3.C4.朋友的真正内涵:真正的朋友应是志同道合的、倾心相待的、彼此信任的、互相支持的、相互牵挂的……【分析】1.本题考查文段内容概括能力。【甲】文,从“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知雨多,从“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知雨细,从“密密地针织着”知雨密,从“斜织”“细丝”“绿得发亮”“青得逼你的眼”知雨的闪亮、轻柔、绵长。【乙】文,从“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知雨端庄而又沉静,而“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绝净你的灵魂”更是直接写出了雨凄冷的特点。2.赏析修辞句子,可从本义、含义和感情主题三方面入手。(1)三个“像”的句式连用,知运用排比和比喻;把春雨比作牛毛、花针、细丝,表现了雨的样子状态(本义),体现了春雨细密、闪亮、绵长的特点(含义),表现作者对春雨绵绵的喜爱之情(情感主题)。(2)从“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知,此句修辞也为比喻。把雨当作有性情的妇人,描述出雨“柔而静”(本义),暗示雨有生命、有性情(含义),表现雨能“绝净你的灵魂”让你内心更“高邈、深远”的主题。3.C.从“也许,在人们劳累了一个春夏,收获已经在大门口的时候多么需要安静和沉思啊!”“如果你怀着那种快乐感的话,那白天的秋雨也不会使人厌烦”等语句可以看出,乙文虚实结合。故选C。4.这道题考查探究材料的能力。朋友的真正内涵,从“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可以探究出:真正的朋友应是志同道合的;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可以探究出:真正的朋友应是倾心相待,互相支持的;从“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日: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可以探究出:真正的朋友应是彼此信任的;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可以探究出:真正的朋友应是相互牵挂的等。【点睛】材料一译文: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空气清新,旅舍更加青翠。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楚江笼罩在细细微雨里,建业城正敲响暮钟之时。雨丝繁密船帆显得沉重,天色错暗鸟儿飞得迟缓。长江流入海门深远不见,江边树木饱含雨滴润滋。送别老朋友我情深无限,沾襟泪水像江面的雨丝。(《赋得暮雨送李曹》唐·韦应物)材料二译文:伯牙在弹琴,钟子期听他弹。伯牙正弹奏到意在描绘泰山的乐曲,钟子期(仿佛就看到了高山)说:“弹得真好啊!我好像看到巍巍的大山!”一会儿,伯牙又弹奏到意在描绘流水的乐曲,钟子期(仿佛就看到了江河)又说:“弹得真美啊!我又好像看到浩浩荡荡的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悲痛万分,拉断了琴弦,把琴摔破,发誓终身再不弹琴。他认为世上再也没有谁能成为自己的知音了。(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5.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的画面。6.“小桥流水人家”的景物与“断肠人在天涯”的情感色彩是否一致?联系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5.黄昏时,归巢的乌鸦落在绕满枯藤的老树上。小桥下,流动着溪水,潺潺水声,清脆悦耳。旁边还坐落着几户人家,古旧的道路上,萧瑟的西风中,走着一匹孤寂的瘦马。6.一致。“小桥流水人家”呈现的是一种清雅、安适的景象,衬托(反衬)出游子的孤寂和思乡之情。【分析】5.本题考查对诗歌中画面的描述。解答此题,要在理解原句的基础上,运用联想和想象,然后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画面进行描绘。此外,“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由九个意象组合而成,在描述时要根据诗歌的主旨展开想象,进行描绘。“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的意思是:天色黄昏,一群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华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描述时,要忠于原诗,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6.本题考查对诗句感情的理解。“小桥流水人家”描绘了幽静而甜蜜的景象,画面中一座小桥,潺潺的流水,还有依稀袅起炊烟的农家小院,这种有人家安居其间的田园小景是那样幽静而甜蜜,这一切,不能不令浪迹天涯的游子想起自己家乡的小桥、流水和亲人。在这里,运用“反衬”的手法,以乐景写哀情,令人倍感凄凉,烘托出沦落他乡的游子那内心彷徨无助的客子之悲。“小桥流水人家”,不过是极常见的普通景色,但当它与“断肠人在天涯”同处于一个图景之中时,便不再是孤立的景物,而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使图景带上悲凉的气氛,所以“小桥流水人家”的景物与“断肠人在天涯”的情感色彩是一致的。【点睛】译文: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三)名著阅读7.阅读文段,回答问题。菩萨只叫:“莫打,我自有惩治。”却又袖中取出一个金箍儿来道:“这宝贝原是我佛如来赐我往东土寻取经人的金紧禁三个箍儿。紧箍儿,先与你__________戴了;禁箍儿,收了守山大神(注:指黑风怪);这个金箍儿,未曾舍得与人,今观此怪__________无礼,与他罢。”(节选自《西游记》第42回《大圣殷勤拜南海观音慈善缚红孩》)上文中加点的“你”和“此怪”分别指谁?“黑风怪”和“此怪”是如何为难唐僧的?【答案】孙悟空 红孩儿 黑风怪盗走了唐僧的袈裟 红孩儿捉了唐僧要吃唐僧肉【详解】本题考查情节的识记。从“节选自《西游记》第42回《大圣殷勤拜南海观音慈善缚红孩》”和选文“紧箍儿,先与你_____戴了;禁箍儿,收了守山大神(注:指黑风怪);这个金箍儿,未曾舍得与人,今观此怪______无礼,与他罢”可知,“你”和“此怪”分别指孙悟空和红孩儿。《西游记》第十六回“观音院僧谋宝贝,黑风山怪窃袈裟”:孙悟空在长老面前炫耀唐僧的袈裟,长老贪图袈裟想占为己有,想出的办法是烧了观音院,夺取袈裟,但被悟空识破,反而自己丧身火海。黑风怪也因贪图宝贝袈裟趁着火时场面混乱卷走了袈裟。后来悟空得知后,与黑风怪交手。悟空责怪观音不该让贪心的和尚做院主,和黑脸的妖精做邻居,要找观音评理。后来南海观世音菩萨和悟空一起收服了黑风怪。观音菩萨并把黑风怪带回落伽山后山封做守山大神,看管山林。《西游记》第四十回:红孩儿听说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假扮成一个受难的孩童,以麻绳自缚手脚吊在树上引唐僧师徒搭救,但被孙悟空识破,便直接用狂风卷走唐僧,后和孙悟空大战,变成观音模样骗擒猪八戒。孙悟空一时难以降伏,请来四海龙王下雨也难灭三昧真火,孙悟空只能去请来观音菩萨降伏红孩儿,用玉净瓶的甘露熄灭了三昧真火,并派徒弟木叉(木吒)去向其父托塔天王借用三十六把天罡刀,藏在莲花台宝座中困住红孩儿。观音菩萨给红孩儿戴上五个金箍儿(乃金紧禁三箍之一),最终降伏了红孩儿,他便跟在观音菩萨的身边做了善财童子,最终成了正果。 【拓展延伸】(一)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看春丁立梅①城里的春天,多半是零碎的,小打小闹着的,不过是人家窗台的一盆花,城边河畔的一排柳。乡下的春天却全然不一样,乡下的春天,是极讲排场的,仿佛听到哪里“哗”一下,成桶成桶的颜料,就花花绿绿泼下来,染得满田满坡皆是。这时的乡村,像油画,是最有看头的。②于是去乡下看春天。③我们去的地方,是一个叫新曹的小镇,它有五万亩的油菜地。车子在修得平坦宽敞的乡间道上,一路奔去,奔向那菜花深处。以为就到尽头了,哪知车子一拐,竟又撞上一片菜花地,又铺开一片黄色汪洋,绵绵不绝。同行中一人问:“美吧?”我笑无语,不堪说,只任一双眼睛,掉进那汪洋里。古有女子“对镜帖花黄”,我想这花黄,该是菜花的颜色才对,眉心一点艳,有惊心之感。④跟一些植物相认,不是初相识,是久别重逢。牛耳朵、刺艾、乳丁草、三叶草……这一些,我多么熟悉!乡下是草们的天堂,草们是羊的天堂。小时养羊,天天提了篮子去挑羊草。却贪玩,在草地里捉蚱蜢,或扣了篮子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等到日落西山了,才想起篮子还是空的呢,野地里,随便找几根草秆,把篮子架空,然后割一把青草,摊上面,看上去,就是满满一篮子翠绿了。回家,在大人面前晃一下,让他们看是满篮子青草呢,趁他们不注意,人已溜到羊圈边,把那把青草扔进去。大人问起,草呢?响亮地回,羊吃了。真是可怜了那些羊,半夜里饿得直叫唤。⑤不知现在的孩子,玩不玩我们小时玩的游戏了。不知现在的羊,还会不会半夜饿得直叫唤。我看到草地上有一群羊,正悠闲地吃着草,同去的MM惊喜地叫:“羊哦。”同去的老先生神态安详,说:“羊有什么看头?”莞尔。⑥蚕豆花开了,星星点点,伴在菜花旁,像撒下无数的小眼睛。白萝卜的花,是粉紫的,小蜜蜂们围着它嗡嗡,我好不容易等到一只停在花蕊上,给它拍了一张照。一种叫婆纳头的草,开粉蓝的花,花细小得像米粉。我拉近镜头,拍下那粒粉蓝。再看显示屏上,分明是一朵美得让人心疼的花呵,像乖巧的小女儿。这野地里,到底还藏了多少美?无论卑微与否,它们都认真地绿着,开着花,不辜负春天。我想,这才是活着的真姿态吧。⑦看见养蜂人,正在路边忙碌。头上裹着头巾,脸上刻着岁月沧桑。这些养蜂人,据说是从闽浙那一带来,他们天南地北地追着花跑,此处花谢了,又将迁徙到他方,去寻找花开。一旦成为养蜂人,四处漂泊将贯穿他们一生,他们幸福吗?我看过商场货架上摆放的蜂蜜,一瓶一瓶,盛满甜蜜芳香,想那里面该有多少花的魂蜂的魄,还有养蜂人的颠沛流离?这世上,很多时候,苦乐自知,好好活着,才是本质。我唯愿这个春天,他们是快乐的。(选自《阅读与作文》)5.如果将本文标题改为“赏春”,你觉得如何?6.请任选一个角度对开头一段略做赏析。7.第③段中加点的“掉进”一词在表达上有什么效果?8.第⑥段描写的是田地里的野草野花,但作者通过这细微的花草,却看到深刻的人生哲理。试体会作者在这段文字中所表达的人生哲理。9.文章结尾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5.不好。因为“看春”几乎不带有感情色彩,从而能客观地引领读者走进春天,春天美的感受由读者自己得出。若改为“赏春”,一个“赏”字就暗示了读者——春天很美,太直接,有先入为主的嫌疑。6.“零碎的”与“讲排场的”构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乡下春天最有看头,从而引起下文到乡下看春天的叙述。7.“汪洋”指的是无边无际的菜花地,句中的“掉进”一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陶醉于菜花深处的情景,流露出对无边无际的菜花的喜爱之情。8.无论卑微与否,细微的花草都认真地绿着,开着花,不辜负春天。言外之意是,人和这些花儿草儿一样,天生平等,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只要认真地活着,就是美丽的人生。9.表达了作者对养蜂人的深深祝福之情。【分析】5.本题考查标题的赏析。“赏春”重在“赏”,给人一种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感觉;“赏”直接就交代了事物的美好,没有了悬念。“看春”,看似平淡,但正如文章内容一样,是慢慢地看,带动了大家的情感,让大家感觉越来越亲切,越来越美,有一个渐入的过程。“看春”更能吸引人,所以不换最好。6.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赏析能力。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从“城里的春天,多半是零碎的,小打小闹着的”“乡下的春天却全然不一样,乡下的春天,是极讲排场的”可以看出,首段将城里的春与乡下的春进行了对比,从而突出了乡下春天的美丽,引出下文。点睛: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7.本题的考点是词语的含义。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务必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眼睛掉进“汪洋”,看似无理,但结合前文内容,就明白了其意思。“竟又撞上一片菜花地,又铺开一片黄色汪洋”,“汪洋”指的就是无边无际的油菜花地,“掉进”形象地写出了目之所及都是黄色的花,目光已无法逃离这片美景,表现了花美的程度。8.本题考查理解段落包含的深刻哲理。通读第六段会发现,作者由普通的花草联想到我们的人生。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我们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努力拼搏,全力以赴投入到生活、工作、学习当中,那就无愧于人生。9.这类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要结合字里行间和文章的中心思想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读文章的末句,由“唯愿”“快乐”两个词,可以看出结尾句表达了作者对养蜂人的美好祝愿,希望他们的生活快乐、美好。(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①那一年,父亲病故,我从北大荒回到北京,还不到三十岁,也还没有结婚。那时候,我没有意识到母亲已经老了。那时候,我还年轻,心像长了草,总觉得家狭窄憋屈,一有空就老想往外跑,好像外面的世界真的很精彩,可以让自己散心,也能够让自己成材,便常常毫不犹豫地把母亲一个人孤零零地甩在家里。母亲从来不说什么,由着我的性子,没笼头的马驹子似的到处散逛,在她的眼里,孩子的事,甭管什么事,总是大的。②都说年轻时不懂得爱情,其实,年轻时最不懂得的是父母。③那时候,我在一所中学里当老师,有一次,放寒假了,我没有想到有时间了,可以在家里多陪陪已经老迈的母亲,相反觉得好不容易放假了,打开了笼子的鸟,还不使劲儿地飞,便利用假期和伙伴们到河北兴隆的山区玩了一个多星期。④回来的那天,到家已经是晚上了。推门进屋,屋里黑洞洞的,没亮灯。正纳闷,听见一个老爷子的声音:“是复兴回来了吧?”然后听见火柴噌噌响了好几声,大概是返潮,终于一闪一闪的,点亮了炉膛里的劈柴。正是冬天,我才感到屋里一股冷飕飕的寒气。⑤说话的是邻居赵大爷,年龄比母亲还要大几岁,身板很结实。我摸到开关,打开了电灯,才看见母亲蜷缩在床上的被子里。赵大爷对我说:“你妈两天没出门了,我担心她一人在家别出什么事,进你家一看,老太太感冒躺在床上起不来了,炉子也灭了,这么冷的天,人哪儿受得了呀。这不赶紧找劈柴生火,连灯都没顾得上开。”⑥炉火很快就生着了,火苗噌噌往上蹿,屋子里暖和了起来,被子里的母亲也稍稍舒展了腰身。赵大爷一身的灰和劈柴渣儿,母亲对我说,多亏了你赵大爷。我连忙谢他,他说街里街坊的,谢什么呀,快给你妈做饭吧。母亲连连摆手,说嘴里一点儿味儿没有,不想吃,让我先坐壶开水。我往水壶里灌好水坐在炉子上,回过头看了一眼瘦弱的母亲,心里充满愧疚。⑦赵大爷出门前,回头对我说:“你要不先到我家拿点儿劈柴去,你家的劈柴没有了,我刚才找了半天,才找出一点儿,刚刚够点着火炉子,明天火要是又灭了,你没的使。”⑧我跟着他走到他家,他抱来满满一怀劈柴放到我的怀里,送我走出他家院门的时候,对我说了这么一句话,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我还清晰地记得。他说:“复兴呀,原来孔圣人说:‘父母在,不远游。’现在别说是你们年轻人了,就是搁谁也做不到,但改一个字,父母老,不远游,还是应该能做到的。”⑨那天的晚上,没有星星,天很黑,很冷。走在回家的夜路上,耳边老响着赵大爷的这句话。心里很惭愧,怀里的劈柴很沉,但很暖。(《文苑·经典美文》2016年第2期)10.通读全文,说说标题“温暖的劈柴”中的“温暖”的含义。11.选文第④段中的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12.选文中画波浪线的两个句子分别写出了“我”怎样的心理?13.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赵大爷的人物形象。14.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父母老,不远游”的理解。 【答案】10.一是指赵大爷的帮助所带来的温暖;二是指“我”愧疚后感到了沉甸甸的亲情。11.这句话写屋里冷,从侧面写出母亲在家里的无助与孤单,也为作者的自责埋下伏笔。12.一是看到母亲蜷缩在被子里,不想吃东西,心里既难受又自责;二是赵大爷的一席话触动心扉,使作者感到内疚,对不住母亲。13.赵大爷是一个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人:他照顾“我”生病的母亲,送劈柴给“我”;他还是一个心思缜密、考虑周全的人:他能发现母亲生病,叫“我”去生火,去他家拿劈柴。14.示例:强调当父母老了的时候,子女更要对父母负起责任,尽量在父母身边尽孝,多陪伴和照顾他们。【分析】10.试题分析:考查对标题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关键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依据内容和主旨理解题目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根据故事内容可知,题目中的“温暖”指的是赵大爷的帮助给我和母亲带来的;联系主旨可知,这里的温暖还指我感到了对母亲的愧疚,也感受到了母亲给我的亲情的温暖。据此分析可作答。1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表现效果。作答时,需先明确描写方法,然后结合描写方法本身的特点和具体的语境分析其在表情达意上的效果。语句“推门进屋,屋里黑洞洞的,没亮灯”是对我家环境的描写,写出了家里的冷清,也从侧面写出了母亲的无助与孤单,同时也为下文我听到赵大爷的话后产生的自责与愧疚做了铺垫。1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心理的揣摩。作答时,需联系具体的语境和人物当时的处境,结合自己的情感体悟分析。第一处,我看到母亲一个人孤单的躺在床上,又不想吃什么东西,再想到自己的所作所为,心里升起一种难过和自责之情。第二处,赵大爷的话让我明白了自己的错误,也明白了母亲的不易,心里感到内疚,对不起母亲。据此理解分析作答。13.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解答要抓住刻画人物的各种描写手法来分析;从叙写的事件上来分析;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注意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根据赵大爷照顾“我”生病的母亲,送劈柴给“我”可知,他是一个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人;根据他能发现母亲生病,叫“我”去生火,去他家拿劈柴可知他是一个观察细致,考虑周全的人。据此概括作答。1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主旨的理解与掌握。“父母老,不远游”是说要在父母跟前尽心侍奉,即使有事情要出门也要把家里的一切安排好才出去,这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的。作答本题时,围绕“当父母年老时,应尽到为人子女的责任,多陪伴照顾他们”来表述即可。本题不设统一答案,言之成理,符合题目的要求即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第五周 基础阅读+拓展延伸- 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素养阅读”周周练(部编版),文件包含第五周基础阅读+拓展延伸解析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素养阅读”周周练部编版docx、第五周基础阅读+拓展延伸原卷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素养阅读”周周练部编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十周 基础阅读+拓展延伸- 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素养阅读”周周练(部编版),文件包含第十周基础阅读+拓展延伸解析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素养阅读”周周练部编版docx、第十周基础阅读+拓展延伸原卷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素养阅读”周周练部编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十一周 基础阅读+拓展延伸- 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素养阅读”周周练(部编版),文件包含第十一周基础阅读+拓展延伸解析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素养阅读”周周练部编版docx、第十一周基础阅读+拓展延伸原卷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素养阅读”周周练部编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