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0 文言文之短篇小说(原卷版) -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链接教材精准变式练(部编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225528/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10 文言文之短篇小说(原卷版) -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链接教材精准变式练(部编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225528/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10 文言文之短篇小说(原卷版) -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链接教材精准变式练(部编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225528/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10 文言文之短篇小说(解析版) -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链接教材精准变式练(部编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22552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10 文言文之短篇小说(解析版) -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链接教材精准变式练(部编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22552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10 文言文之短篇小说(解析版) -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链接教材精准变式练(部编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22552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链接教材精准变式练(部编版)
专题10 文言文之短篇小说-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链接教材精准变式练(部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10 文言文之短篇小说-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链接教材精准变式练(部编版),文件包含专题10文言文之短篇小说解析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链接教材精准变式练部编版docx、专题10文言文之短篇小说原卷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链接教材精准变式练部编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0 文言文之短篇小说一、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项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1)《狼》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朝的蒲松龄。 (2)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缀行甚远________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________(3)翻译下面句子。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4)下列句子中,点明文章中心的句子是( ) A.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C.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答案】 (1)聊斋志异;清
(2)连接,紧跟;跟原来一样
(3)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
(4)C 【解析】【分析】(1)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小说家。他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狼三则》都是写屠夫在不同情况下遇狼杀狼的故事。选文是第二则故事。
(2)①句意:紧跟着走了很远。缀,连接这里是紧跟的意思。②句意: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如故,跟原来一样。
(3)此句中重点的词有:欲,想要;薪,柴草堆;洞,名词用作动词,指挖洞;意,企图;隧,名词作状语,从通道;以,表目的关系,译为来;其,代词,指屠户。
(4)本文细致刻画了屠户由惧狼到奋起杀狼的变化过程,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揭示了狼贪婪、凶残、狡猾的本质。文章结尾作者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指出像狼一样的恶人或恶势力,无论怎样狡诈,在勇敢机智的人的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故选C。 故答案为:(1)聊斋志异、清(2)连接,紧跟、跟原来一样(3) 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
(4)C【点评】(1)重要的作家作品一定要熟悉。答题时不要写错别字。
(2)要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还要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现象。
(3)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时,既要注意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还注意落实一些重点词语。特别要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翻译的句式要和原文一致。
(4)归纳中心句,特别要注意文章中动作议论表达方式的句子。 阅读指导:本单元的文言文是一篇科普文。阅读这类型文言文,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 1.文言虚词的积累2.文言实词的积累(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等)3.特殊句式的理解(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判断句、省略句等)4.文言文语句的翻译5.文言文断句6.内容分析、主题理解7.文中主要人物的评价8.阅读启示9.对比阅读中常见的问题 阅读步骤:
1.快速浏览题目。捕捉题目选项中出示的某些关键字词,或题目中提示的文言文的主要内容。2.仔细分析标题。 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3.结合注释速读全文。4.“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重点点拨: 阅读启示题答题方法:(1)紧扣原文。在准确、深刻地理解原文的内容、主旨、情感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2)从题目或文中议论抒情句得出。如果阅读的选文有题目,要认真分析题目,往往题目就包含着重要信息。另外文中的议论抒情句往往也会揭示一些道理,可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些道理说出来作为答案。(3)联系实际。谈感悟启示一定要联系文本和生活实际,才能言之有理有据。“生活实际”可以是自己个人实际,也可以是社会实际等。 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 , 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乙】 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孵雏将出。一日,鹊徊翔其上,悲鸣不已。顷之,有群鹊鸣渐近,集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而扬去。未几,一鹤①横空而来,“咯咯”作声,二鹊亦尾其后。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鹳又“咯咯”作声,似允所请。鹤于古木上盘旋三匝,遂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盖二鹊招鹳援友也。【注】①鹳:一种凶猛的鸟。(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狼洞其中 洞:洞口
B.乃悟前狼假寐 寐:睡觉
C.鹊巢其上 巢:筑巢
D.集古木上 集:停息、聚集(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②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3)【甲】文中的狼贪婪、凶狠、狡诈,【乙】文中的鹊是怎样的呢? 【答案】 (1)A
(2)①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②喜鹊们欢呼起舞,像在庆祝,并(向鹳)致谢。
(3)①有情义,乐帮助;②会动脑;③善求助,④懂感恩。 【解析】【分析】(1)先要大致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弄清句子意思,依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依据语境判断字词意思。A.洞:名词活用作动词,打洞。故选A。
(2)①重点词语:变诈 : 诡诈 ; 止:只是;句意: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②重点词语:谢:致谢。句意:喜鹊们欢呼起舞,像在庆祝,并(向鹳)致谢。
(3)疏通文字,了解内容,根据故事情节,抓住鹊的行为表现的描写,理解形象,最后体会文章所说明的道理。
故答案为:⑴A;
⑵①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②喜鹊们欢呼起舞,像在庆祝,并(向鹳)致谢;
⑶①有情义,乐帮助;②会动脑;③善求助,④懂感恩。
【点评】⑴解答此题可采用联想(联想课文原句)推断、语言结构推断、辨析词性推断、语法分析推断、语境分析推断、邻字帮助推断等方法。
⑵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 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对诗句的理解。结合语境认真分析即可。
⑶本题考查文章主题情感,要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回答。
【附参考译文】
【乙】某人的花园里,有一株古老的树,喜鹊在上面筑巢,快孵出幼鸟了。一天,一只喜鹊在巢上来回飞翔,不停地悲伤鸣叫。一会儿,成群的喜鹊都渐渐闻声赶来,聚集在树上,忽然两只喜鹊在树上对叫,像在对话一样,不一会儿扬长而去,不久,一只鹳从空中飞来.发出“咯咯”的声音,两只喜鹊也跟随在它后面。喜鹊们见了便喧叫起来,好像有事在诉说。鹳又发出“咯咯”的叫声,似乎在答应喜鹊的请求。鹤在古树上盘旋了三圈,使向鹊巢冲了下去,叼出一只红蛇并吞了下去。喜鹊们欢呼起舞,像在庆祝,并(向鹳)致谢。原来两只喜鹊是去找鹳来救朋友的啊! 二、阅读蒲松龄《狼》两则,回答问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乙】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一狼来,瞰担中肉,似甚涎垂,步亦步,随屠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无计,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蚤①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空。狼乃止。屠即径归。昧爽②往取肉,(a)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b),则死狼也。仰首(c),见狼口中含肉,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③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之,亦可笑已!【注】①蚤:通“早”。②昧爽:拂晓。③直:通“值”,价值。(1)将“审视、遥望、近之”分别填入【乙】文a、b、c三处,正确的顺序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①顾野有麦场________②一狼洞其中________③有屠人货肉归________④不如姑悬诸树而蚤取之________(3)翻译下列句子。 ①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②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4)“缘木求鱼,狼则罹之,亦可笑已!”作者认为【乙】文中狼“可笑”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1)遥望;近之;审视
(2)看,视;名词用作动词,挖洞;卖;暂且
(3)①狼也狡猾啊,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了,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②当时狼皮价格昂贵,一张狼皮价值十几两银子,屠夫(由于得到了这张狼皮)小赚了一笔。
(4)【乙】文中的狼缘木求肉、贪婪愚蠢,所以可笑。 【解析】【分析】(1)文中屠夫第二天来取肉,先从远处看到树上悬着一个大东西,好像人上吊死的样子,大惊;后来迟疑地走近看,原来是死狼;最后再抬头仔细看,发现狼口咬住肉,但钩子钩住了狼的腭部。是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来写的,所以a、b、c三处,应填写的词语分别是:“遥望、近视、细审”。
(2)①屠夫回头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顾:回头看;
②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洞:名词作动词,打洞;
③有个屠夫卖肉回来。货:卖;
④不如把肉挂在树上,等明天早上再来取肉。姑:暂且。
(3)本题考查学生翻译语句的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①句中重点词有:“黠”,狡猾;“而”,表转折,可是、但是;“顷刻”,一会儿;“毙”,被砍死;“变诈”,作假、欺骗;“几何”,多少。句意为:狼也狡猾啊,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
②“时”,当时;“直”,通“值”,价值。句意为:当时市场上狼皮非常昂贵,一张狼皮价值十几两黄金呢。(于是由于)屠夫(得到了这张狼皮,)发了一笔小财。
(4)“缘木求鱼”:爬上树去找鱼。比喻方向不同、方法不对,一定达不到目的。乙文中的狼缘木求肉、不知变通,贪婪愚蠢,为了眼前蝇头小利白白失了性命,实在愚笨可笑至极!
故答案为:(1)遥望、近之、审视。
(2) 看,视 ; 名词用作动词,挖洞 ;卖;暂且。
(3)①狼也狡猾啊,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
②当时市场上狼皮非常昂贵,一张狼皮价值十几两黄金呢。(于是由于)屠夫(得到了这张狼皮,)发了一笔小财。
(4)乙文中的狼缘木求肉、贪婪愚蠢。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根据语境选词填空的能力。理清写作顺序。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解答;
⑵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
⑶本题的是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用“留”“删”“调”“换” “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⑷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首先要读懂选文内容,然后再根据题干要求结合相关语句进行分析,最后归纳出答案,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狼子野心[清]纪昀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室,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 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主人昼寝厅室/不舍昼夜
B.再就枕将寐/乃悟前狼假寐
C.更不止于野心矣/止有剩骨
D.不使前也/其一犬坐于前(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其”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中的“其”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竟忘其为狼A.将啮其喉
B.乃杀而取其革
C.乐亦在其中矣
D.其一犬坐于前(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①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②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4)“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表现了狼的什么特点? (5)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警惕像狼一样的坏人,他们有什么特点?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6)文中最后一句除了对狼表示谴责以外,还表达了什么意思? 【答案】 (1)D
(2)B
(3)①(两只狼)渐渐地长大了,也很驯服。(主人)竟然忘了它们是狼。②禽兽并不值得说什么,这个人为什么要收养这两只狼给自己留下祸患呢?
(4)阴险狡诈。
(5)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
(6)对主人不识狼的阴险本性表示嘲讽。 【解析】【分析】⑴A项,昼:白天;B项,寐:睡觉;C项,止:仅,只;D项,前:向前/前面。⑵A项,代指主人;B项与例句,其:都作代词,代指狼;C项,指示代词,这;D项,指示代词,其中的。⑶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亦:也。颇:很。贻:留下。”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⑷此句话是意思是“将它们和自家的狗混养在一起,倒也和狗平安相处。(两只小狼)稍稍长大些,也还是很驯服的,渐渐地(富人)竟然忘记它们是狼。”联系文章的内容,狼被主人养大,对主人“颇顺”,可等主人熟睡“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可知狼阴险狡诈的特点不会改变。⑸狼总是要吃人的,纵然是“狼子”,纵然是“颇驯”,都是伪装出来的,只要有机会,就会露出它们的本性。就是文中所写的狼表面上假装亲昵,而心里却心怀不轨。原句是“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⑹这句话的意思是:野兽这样凶狠残暴,这个人为什么还要养它,给自己制造祸害呢?因而这句话还有讽刺主人的意思:对狼的野心认识不足,竟忘记其狼子野心。故答案为:⑴D;⑵B⑶①(两只狼)渐渐地长大了,也很驯服。(主人)竟然忘了它们是狼。②禽兽并不值得说什么,这个人为什么要收养这两只狼给自己留下祸患呢? ⑷阴险狡诈。⑸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⑹对主人不识狼的阴险本性表示嘲讽。【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在句中的含义。对重点实词,要勤查词典注意积累,对词的用法要注意比较总结。⑵本题考查文言文虚词在句中的含义。“其”在文言中使用频率很高,它常见用法是作代词,代人、代事或代物等。有时也可以作副词和连词等。⑶本题考查学生理解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亦:也。颇:很。贻:留下。”等要解释准确。⑷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题干给出句子内容,要注意不要脱离题干,要结合题干的句子来作答。⑸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注意题干的要求“用原文语句回答”,根据题干要求,在原文中答案。⑹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作答此题,要注意理解作者通过本文传达的思想情感。【参考译文】有个富人偶然得到两只狼崽,将它们和自家的狗混养在一起,倒也和狗平安相处。(两只小狼)稍稍长大些,也还是很驯服的,渐渐地(富人)竟然忘记它们是狼。有一天,富人在客厅里休息,睡着后忽然听到许多狗“汪汪”地发出咆哮的吼叫声,他惊醒一看,周围一个人也没有。于是又躺下,快睡着了,狗又像刚才一样叫。他便假装睡着来看怎么回事,才发现原来那两只狼想等他睡去没防备时去咬他喉咙,忠心的狗发现了狼的企图,便阻止狼,不让它们靠近主人。富人知道后立即把狼杀掉,并把它们的皮扒了。狼本性凶恶,实际上没有诬蔑它们啊!但是凶恶本性只不过是隐藏起来罢了,表面对别人好,可心中,却怀着不利于别人的想法,这可不仅仅是野心了。野兽(的凶残本性)不值得多说什么,这个人为什么还要养它,给自己制造祸害呢?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以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舐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之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1)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字。①目似瞑________ ②将舐其喉________③信不诬哉________ ④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________(2)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中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然野心不过遁逸耳
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C.叫嚣乎东西,突乎南北
D.而顷刻两毙(3)翻译下列句子。①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②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4)甲、乙两段文字写出了狼的什么共同特征?作者对狼分别持怎样的态度? 【答案】 (1)闭眼;咬;确实、的确;遗留、留下、招致
(2)B
(3)①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另一只狼象狗似的蹲坐在(屠夫)前面。②表面上装出亲热的样子,暗中却怀有不可推测的恶意。
(4)狼的共同特征:阴险、狡猾、奸诈。甲文主要讥讽嘲笑狼的狡猾;乙文主要揭露狼野心不改的本质。 【解析】【分析】(1)文言词语解释提醒一般立意于考查重点实词词义、一词多义现象、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五种文言知识。特别是重点实词词义和一词多义现象是此类题型考查的重点。中考文言文往往从课内出题,所以,题目前面的选文,实际上是良好的提示,学生不仅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对词语的语境义进行筛选,而且,还可以通过熟悉的文章直接回忆起词语的意义,这样问题的难度实际上已经降低了。本题中②③④属于课外文言文的内容,那就需要联系句意来判断词语的意思。如“将舐其喉”意思是狼想趁主人未发觉,想要咬他的喉咙,因此判断出“舐”应为“咬”。
(2)近几年中考题出现了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因此日常训练中对文言虚词的考查也就作为重点内容来练习。本题考查的是文言虚词的一词多义现象。A中“以”为用/来;B项“之”为助词,补充音节,无意义/代词,代狼;C项中“于”在/对;D项“乃”均为“于是”。
(3)这是一道考查文言文翻译的题型。小题①翻译时要注意“去”“犬”的解释;小题②翻译时注意“阳”“阴”的解释。
(4)这是对写狼的两篇文章的比较阅读。(甲)文是课内文言文,考生很熟悉,因此第一问比较好解决。第二问就需要分别考虑文章的内容,(甲)文写了狼的“狡黠”;(乙)文中“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写了狼的“狼子野心、本性不改”。
故答案为:(1)闭眼;咬;确实、的确;遗留、留下、招致
(2)B。
(3)①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另一只狼象狗似的蹲坐在(屠夫)前面。②表面上装出亲热的样子,暗中却怀有不可推测的恶意。
(4)狼的共同特征:阴险、狡猾、奸诈。甲文主要讥讽嘲笑狼的狡猾;乙文主要揭露狼野心不改的本质。
【点评】文言文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考生平时要多读一些文言文短文,以积累语感。 五、比较阅读 狼(第三则)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傍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但)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shǐ猪)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非屠户能作此谋?(1).选出与“以吹豕之法吹之”一句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句( ) A.以刀劈狼首
B.遂负之以归
C.臣是以无请也
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线词的含义。 顾无计可以死之________ ________惟有小刀不盈寸________ ________【答案】 (1)A
(2)办法;使……死亡;只;满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注意“死”是使动用法,“使……死亡”,其余直译即可。 【点评】解答此题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做题时要细心分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12 文言文之就事说理-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链接教材精准变式练(部编版),文件包含专题12文言文之就事说理解析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链接教材精准变式练部编版docx、专题12文言文之就事说理原卷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链接教材精准变式练部编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0 文言文之古代诗歌-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链接教材精准变式练(部编版),文件包含专题10文言文之古代诗歌解析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链接教材精准变式练部编版docx、专题10文言文之古代诗歌原卷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链接教材精准变式练部编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8 文言文之托物言志-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链接教材精准变式练(部编版),文件包含专题08文言文之托物言志解析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链接教材精准变式练部编版docx、专题08文言文之托物言志原卷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链接教材精准变式练部编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