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七年级课外古诗词赏析专题训练-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诗词默写与赏析(部编版)
展开七年级课外古诗词赏析专题训练
(一)阅读下面古词,完成下列题目。
渔家傲
王安石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兰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①眠似听朝鸡②早。忽忆古人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③。
【注释】这首词写于王安石二次罢相之后。①欹(qī):倾斜。②朝鸡:上朝时的鸡鸣声。③邯郸道:指卢生在邯郸道上所作的“建功树名,出将入相”的黄粱幻梦。
1. 对本词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茅屋数间窗窈窕”中以“窈窕”形容窗的幽深,反映出茅屋“千嶂抱”着的竹林里的深窈秀美。
B. 由“午枕觉来闻语鸟”一句,可见词人那种与花鸟共忧喜、与山水通性情的悠闲的情致与恬淡的心境。
C. 王安石词中写道“闻语鸟”好似“听朝鸡”,据此可以推断他虽然归隐,但仍渴望继续在朝廷做官。
D. 词上阕写词人退居之处的优美、幽静的环境;下阕写闲居生活及退居后的平静心境。
2. 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柔蓝一水萦花草”中的“柔”用得轻盈贴切,生动形象,使词的画面呈现出一种美丽、清晰、宁静的色彩。
B. “时时自有春风扫”,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扫”字将春风活灵活现地描绘出来,也表现了词人非常勤快、爱干净的特点。
C. 全词以景起,以情结,而情与景之间,由茅屋午梦加以沟通,使上下阕写景与抒情之间没有截然分界。
D. 这首词的特点是善于融诗于词。如词中“茅屋”三句融入了他的诗《竹里》的全部情景。《竹里》写道:“竹里编茅倚石根,竹茎疏处见前村。闲眠尽日无人到,自有春风为扫门。”
【答案】
1. C
2. B
【解析】
1.本题考查诗文理解。
C.“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午睡起来听鸟鸣只是想起了在朝为官的日子;根据“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写作者贪恋美梦,喜欢上了闲适淡然的生活,忘却了从政的美梦,表现作者不再执着在朝为官;故C项中“渴望继续在朝廷做官”,所说错误;
故选C。
2.本题考查诗文内容的理解。
上阙诗人重在写景抒情,通过描绘“小桥、千嶂、水、茅屋、春风”等意象,描绘出一种美丽、清新、宁静的色彩,表现作者融入自然,享受自然的美好,营造一种静态的自然美;而“时时自有春风扫”,运用拟人,化静为动,动静结合,写出了春风吹拂尘土随风飘走的动态美;尘土被自然的风带走,并非是作者勤于打扫,故此项错误;
故选B。
【参考译文】
峰峦叠嶂,环抱着小桥流水;河水青碧,萦绕着繁花翠草。竹林幽深秀美,几间茅舍静立其中。和煦的春风时时吹拂,使得房屋清洁,纤尘皆无。
午睡醒来,满耳都是婉转的鸟鸣。斜倚枕头,想起当年做官时,听早朝的鸡鸣,此情景已恍如隔世。忽然想起故人都已老,自己当然也不例外。如今我贪恋闲适,已忘却了从政建功的美梦。
(二)阅读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鹦鹉
罗隐①
莫恨雕笼翠羽残,江南地暖陇西②寒。
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
【注】①罗隐:唐末诗人,虽有匡时救世的抱负,但屡试不第,流浪半生,晚年投奔割据江浙一带的钱镠(liú),才得安身之地。②陇西:指陇山(六盘山南段别称)以西,旧传说为鹦鹉产地。
1. 诗人笔下的鹦鹉具有什么特点?
2. 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 ①被锁笼中;②羽毛残缺;③能学人言。
2. 托物言志(比喻)。诗人以鹦鹉自比,借劝说鹦鹉来吐露自己的心曲。劝鹦鹉实是在劝自己,表达了诗人寄人篱下,无法畅言的无奈(悲慨)。
【解析】
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相关诗句归纳答案:“莫恨雕笼”写其被锁笼中;“翠羽残”写出其羽毛翠绿但残缺;“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写其能学人言;
2.本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以及情感。
“莫恨雕笼翠羽残,江南地暖陇西寒。”诗人在江南见到的这头鹦鹉,已被人剪了翅膀,关进雕花的笼子里。所以用上面两句话来安慰它:且莫感叹自己被拘囚的命运,这个地方毕竟比你的老家要暖和多了。“莫恨”其实是有“恨”,尽管现在不愁温饱,而不能奋翅高飞,终不免叫人感到遗憾。结合写作背景,罗隐生当唐末纷乱时世,虽然怀有匡时救世的抱负,但屡试不第,流浪大半辈子,无所遇合,到五十五岁那年投奔割据江浙一带的钱镠,才算有了安身之地。他这时的处境,跟这头笼中鹦鹉颇有某些相似。所以在这是以鹦鹉自比。
“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鹦鹉的特点是善于学人言语,后面两句诗就抓住这点加以生发。诗人以告诫的口吻对鹦鹉说:你还是不要说话过于明白吧,明白的话语反而难以出口呵!这里含蓄的意思是:语言不慎,足以招祸;为求免祸,必须慎言。当然,鹦鹉本身是无所谓出语招祸的,显然又是作者的自我比况。据传罗隐在江东很受钱镠礼遇.但祢衡当年也曾受过恩宠,而最终仍因忤触黄祖被杀。何况罗隐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养成的愤世嫉俗的思想和好为讥刺的习气,一时也难以改变,在这种情况下,诗人对钱镠产生某种疑惧心理,完全是可理解的。
所以,这首咏物诗以物喻人,托物言志。以鹦鹉自比,表达了诗人寄人篱下,无法畅言的无奈(悲慨),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
(三)阅读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1. 说说诗人笔下白梅的特征。
2. 从表现手法的角度体会前两句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
1. 耐寒(或坚强、坚韧),从“冰雪林中著此身”可以看出;清高(或冰清玉洁、高洁),从“不同桃李混芳尘”可以看出;清香(或有香味),从“忽然一夜清香发”可以看出;报春,可以从“散作乾坤万里春”可以看出。
2. 前两句诗运用了对比、衬托、托物言志或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赞扬了白梅冰清玉洁,傲雪斗霜,不与众芳争艳的品格(表达了诗人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
【解析】
1.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冰雪林中著此身”意思是白梅生长在有冰有雪的树林之中,由此可以看出白梅的耐寒(或坚强、坚韧);“不同桃李混芳尘”意思是并不与桃花李花混在一起,沦落在世俗的尘埃之中,由此可以看出白梅的清高(或冰清玉洁、高洁);“忽然一夜清香发”意思是忽然间,这一夜清新的香味散发出来,由此可以看出白梅的清香(或有香味);“散作乾坤万里春”意思是竟散作了天地间的万里新春,由此可以看出白梅的报春之意。
2.考查对思想情感的理解。“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这两句诗将白梅和桃李进行对比,夭桃秾李,花中之艳,香则香矣,可惜争春太苦,未能一尘不染。诗人以桃李反衬白梅,赞扬了白梅冰清玉洁,傲雪斗霜,不与众芳争艳的品格。同时,这两句诗也运用了托物言志(或借物喻人)的写法,诗人借白梅表达了自己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
(四)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题目。
江上
董颖①
万顷沧江②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掌③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④。
【注释】①董颖:北宋诗人,作者是一个穷愁潦倒的诗人,一生为生计常年奔走异乡。②沧江:因江水呈青色苍色故称“沧江”。③摩掌:用手抚摸。④钓舟:行舟。
下面对诗句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构思新颖别致,以双鸥相伴来衬托诗人的孤寂。
B. 此诗思路严谨,总体上由近观到远望,由所见到所思。
C. 一二句分别写静景与动景,动静结合,既表现出境界的开阔,又表现出画面的生机活力。
D. 用“万顷”“一双”数量上的对比,写出了秋景的辽阔澄明,也使形象鲜明突出。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和理解。
B.诗歌前两句写江上景,后两句写的是心中情。第一句“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大意为:万顷沧江之上,一派浓重的秋意。江面上,波平如镜;远远地飞来两团白雪,直待它们飞近了,飞到了眼前,才发现那竟然是一对雪白江鸥。由此可知,作者写景时采用的是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由静到动的方法,写出了“水”“天” 的空阔、静穆、澄澈的特点,充满着勃勃生机。并不是“由近观到远望”。
故选B。
(五)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①村路板桥斜。
妇姑②相唤浴蚕③去,闲着中庭④栀子花。
【注释】①竹溪:小溪旁长着翠竹。②妇姑:嫂嫂和小姑。③浴蚕:古时候将蚕种浸在盐水中,用来选出优良的蚕种,成为浴蚕。④中庭:庭院中间。
1. 下列选项描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作者写雨过山村所见情景,富有诗情画意,又充满劳动生活的气息,表达了一种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B. 山村的地形使得居民点分散,即使成村,人数也不会多,所以“雨里鸡鸣一两家”生动地体现出山村的特殊风味。
C. “妇姑相唤浴蚕去”体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
D. 三、四两句,用花儿“闲着”来反衬农家的忙,突出了人的勤劳,同时,“闲着”也增添了伤心落寞之感。
2. 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的画面。
【答案】
1. D
2.细雨迷蒙中,有一两户人家传来零星的鸡鸣,青翠的竹林蔓延在小溪两岸,乡村的小路蜿蜒而过,越过小溪,木板桥歪歪斜斜,伸向远方。
【解析】
1.D.“‘闲着’也增添了伤心落寞之感”有误,应为“烘托出庭院中一片幽静气氛”。故选D。
2.考查描绘诗句中的画面。在尊重诗句原意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联想与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画面即可。如:雨中有一两户人家传来几声鸡鸣,蜿蜒的小溪两边长满茂密的翠竹,乡村的小路越过小溪,木板桥歪歪斜斜,一直延伸到远方。
(六)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春日偶成
程 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①。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注释】①川:河岸,河边。
1. 请你描绘一下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2.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从哪一句可以看出来?
【答案】
1. 接近正午时分,天上飘着淡淡的云,偶尔刮起一阵微风。穿行于鲜花、柳树之间,不知不觉来到了前面的河边。
2.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轻松、快乐、愉悦的心情。从“时人不识余心乐”这一句中可以看出来。
【解析】
1.本题考查对诗中画面的理解。作答时,需正确理解指定诗句的意思,然后结合适当的理解和联想,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再现画面即可。不要求统一答案,这两句的意思是云儿淡,风儿轻,时近春日中午,傍着花,随着柳,我向河岸漫步。适当扩写即可。
示例:淡淡的云在天上飘,风儿吹拂着我的脸庞,此时此刻已近正午,我穿行于花丛之中,沿着绿柳,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前面的河边。
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这首诗是程颢任陕西鄠县主簿时春日郊游,看到美丽的景色不禁即景生情,从而写下此诗。诗人是宋代有名的理学家,长期困在书斋里,少有闲暇宽怀的时候。一旦走出书斋,回到大自然中,便觉得格外爽快,那种怡然自得的心情不言而喻。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诗歌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春日郊游的轻松愉快心情。“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意思是当时的人不理解此时此刻我内心的快乐,还以为我在学年轻人的模样,趁着大好时光忙里偷闲呢。从“乐”中可以看出作者春日郊游,面对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内心很是轻松愉快、怡然自得。
(七)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放纸鸢 村居
[清]轩治翁 [清]高鼎
清池玉水绕山川,携手伴友放纸鸢。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杨柳轻指意欲醉,疑是梦境回童年。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 这张图片适合做哪首诗歌的插图?请简述理由。
2. 两首诗歌都写到了纸鸢,但是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
1. 示例一:适合做《村居》的插图。图中可见草木生长、杨柳迎风、天气晴朗,怡人春景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的诗意相契合,孩子们在野地里追散风筝的景象也与“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童趣相对应。
示例二;适合做《放纸鸢》的插图。图画展现的是诗人疑是回到童年的情景:与小伙伴在玉水绕山川、杨柳意欲醉的野外尽情奔跑、追放风筝……画面与诗歌表达的内容相契合。
2. 示例:《放纸鸢》一诗从“疑是梦境回童年”可看出诗人对童年生活的怀念(暗含对童年逝去的淡淡惆怅);《村居》描绘了杨柳垂青时节,儿童舒臂牵线放风筝的欢乐情景,表达诗人对美好童真的赞美,对村居生活的喜爱。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图文。先观察图片。画面上是一群孩童放风筝的情景,神情快乐,远处有树有草。
《放纸鸢》一诗中,“清池玉水绕山川,携手伴友放纸鸢”描写了玉水绕山川,与小伙伴们放风筝的情景,诗歌表达的内容和画面契合,所以图片可以做诗歌《放纸鸢》的插图。
《村居》中“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描写了放学后孩子们兴致勃勃放风筝的情景,与图片画面相契合;“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描绘了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的景色,与图中的草木生长、杨柳迎风一致。故图片可以做诗歌《村居》的插图。
2、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情感。
《放纸鸢》:描写春天放风筝的情景,“疑是梦境回童年”,意思是怀疑这是在梦境中回到了童年,这一幕让诗人想起了童年的快乐和美好,诗中暗含诗人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村居》: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对美好童真的赞美,对村居生活的喜爱。
(八)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谢道韫·雪(日本)
下田鸥湖
晓来簌簌扑窗鸣,一夜千山削玉成。柳絮随风翻万点,谢家小妹是才情。
1.诗歌中的第一、二两句,“簌簌”一词写出雪____________的特点,“____________”字写出了山之高峻陡峭。
2.请联系文言文《谢道韫传》,具体分析诗人在诗歌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案】
1. 纷纷扬扬(意对即可) 削
2.《谢道韫·雪》一诗,诗人由翻飞雪景联想到谢道韫的咏雪诗句,诗歌末句用“谢家小妹是才情”,直接抒发了诗人对谢道韫“咏絮之才”的赞美敬佩之情。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诗句中的“簌簌”本义是形容某种物体下落速度快、数量多,在这里是形容雪花飘落“扑窗”的声音,可以写出雪“纷纷扬扬”的特征;“削”本义是瘦削、直立的。在这里是写一夜之间“千山”就如同被削过一样陡峭,“削”字正是对山势险峻的生动描写。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情感的能力。
《谢道韫传》中谢道韫以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让谢安“大悦”,也让无数的后人记住了这个“咏絮之才”。而诗歌中先以“扑窗鸣”和“削玉成”从听觉和视觉上写出雪花纷纷的姿态和雪花给“千山”带来的变化,然后由柳絮“随风翻万点”的情景自然想到了谢道韫的咏雪名句“未若柳絮因风起”,最后以“谢家小妹是才情”来结尾,不仅巧妙地将“咏雪”的主题与“谢道韫的才情”巧妙融合,也直抒胸臆地表达了诗人对谢道韫才情的敬佩与赞美之情。
专题08+古诗词赏析-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汇编与训练(部编版): 这是一份专题08+古诗词赏析-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汇编与训练(部编版),文件包含专题08古诗词赏析提升训练解析版docx、专题08古诗词赏析提升训练原卷版docx、专题08古诗词赏析基础训练解析版docx、专题08古诗词赏析考点讲解docx、专题08古诗词赏析基础训练原卷版docx等5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6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8:诗词赏析-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专项复习(部编版): 这是一份专题08:诗词赏析-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专项复习(部编版),文件包含专题08诗词赏析-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专项复习部编版解析版docx、专题08诗词赏析-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专项复习部编版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2 《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诗词默写与赏析(部编版): 这是一份专题02 《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诗词默写与赏析(部编版),共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理解性默写,阅读赏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