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年江苏省中考化学冲刺复习-科学探究练习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2022年江苏省中考化学冲刺复习-科学探究①.docx
    • 2022年江苏省中考化学冲刺复习-科学探究③.docx
    • 2022年江苏省中考化学冲刺复习-科学探究⑤.docx
    • 2022年江苏省中考化学冲刺复习-科学探究④.docx
    • 2022年江苏省中考化学冲刺复习-科学探究⑥.docx
    • 2022年江苏省中考化学冲刺复习-科学探究②.docx
    2022年江苏省中考化学冲刺复习-科学探究①第1页
    2022年江苏省中考化学冲刺复习-科学探究①第2页
    2022年江苏省中考化学冲刺复习-科学探究①第3页
    2022年江苏省中考化学冲刺复习-科学探究③第1页
    2022年江苏省中考化学冲刺复习-科学探究③第2页
    2022年江苏省中考化学冲刺复习-科学探究③第3页
    2022年江苏省中考化学冲刺复习-科学探究⑤第1页
    2022年江苏省中考化学冲刺复习-科学探究⑤第2页
    2022年江苏省中考化学冲刺复习-科学探究⑤第3页
    2022年江苏省中考化学冲刺复习-科学探究④第1页
    2022年江苏省中考化学冲刺复习-科学探究④第2页
    2022年江苏省中考化学冲刺复习-科学探究④第3页
    2022年江苏省中考化学冲刺复习-科学探究⑥第1页
    2022年江苏省中考化学冲刺复习-科学探究⑥第2页
    2022年江苏省中考化学冲刺复习-科学探究⑥第3页
    2022年江苏省中考化学冲刺复习-科学探究②第1页
    2022年江苏省中考化学冲刺复习-科学探究②第2页
    2022年江苏省中考化学冲刺复习-科学探究②第3页
    还剩5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年江苏省中考化学冲刺复习-科学探究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江苏省中考化学冲刺复习-科学探究练习,文件包含2022年江苏省中考化学冲刺复习-科学探究①docx、2022年江苏省中考化学冲刺复习-科学探究③docx、2022年江苏省中考化学冲刺复习-科学探究⑤docx、2022年江苏省中考化学冲刺复习-科学探究④docx、2022年江苏省中考化学冲刺复习-科学探究⑥docx、2022年江苏省中考化学冲刺复习-科学探究②docx等6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9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江苏省中考化学冲刺复习-科学探究⑥
    九.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共4小题)
    40.(2021秋•苏州期末)用如图所示实验进行铁钉腐蚀的研究。一段时间后试管A、B中铁钉几乎没有生锈,而试管C中铁钉明显锈蚀,试管D、E中铁钉严重锈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A、C得出铁的锈蚀是铁跟氧气、水等物质作用的过程
    B.试管B中使用“煮沸并迅速冷却的蒸馏水”,目的是除去蒸馏水中溶解的氧气且防止氧气再溶
    C.盐酸、食盐水等物质会加速铁的腐蚀
    D.由实验推测铁钉在潮湿空气中比浸没在植物油中更易生锈
    41.(2021秋•溧阳市期末)如图是借助U形管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将蒸馏水煮沸的目的是除去溶解在水中的氧气
    B.钢丝棉1锈蚀最严重说明盐溶液能加快铁锈蚀
    C.钢丝棉4与钢丝棉2对比可说明铁生锈需要氧气
    D.钢丝棉4与钢丝棉3对比可说明铁生锈需要水
    42.(2021秋•滨海县期末)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人类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金属材料的生产和运用。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选择钨做灯丝主要是利用了其    的性质:保险丝(铅锑合金)比组成其的纯金属的熔点    (选填“低”或“高”)。
    (2)如图1所示装置是探究铁生锈的实验,实验所用铁钉形状、大小相同。请填写空格。

    ①一段时间后,试管A中铁钉生锈,试管B和C中铁钉保持光亮,试管D和E中铁钉腐蚀都比试管A严重。仔细观察试管A、B、C发生的现象,推理得出结论:钢铁锈蚀主要是铁与空气中的    共同作用的结果。
    ②对比试管A、D中铁钉锈蚀程度,所得实验结论是:   。
    ③生活中食醋    用铁制的容器存放(选填“可以”或“不可以”)。
    (3)我国每年报废的手机超过1亿部。废旧手机的电路板中含有铜、铁、铝、银、金等多种金属,随意丢弃,既会造成资源浪费,也会污染土壤和水体。兴趣小组为回收其中的铜,设计并进行了如图2实验。已知:Cu+H2O2+H2SO4=CuSO4+2H2O;不考虑金、银发生类似反应。

    ①反应前需将电路板加工成粉末状的目的是    。
    ②写出一个步骤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③步骤③过量金属X是    (填写一种金属)。
    ④若要验证铝、铁、铜的活动性烦序,不可以选择的    。
    A.Al、Cu、FeSO4溶液
    B.Fe、Al(NO3)3溶液、Cu(NO3)2溶液。
    C.Fe、Cu、Al(NO3)3溶液
    D.Al、Fe、Cu、稀盐酸
    43.(2021秋•南京期末)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厨房用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填字母)。
    A.陶瓷碗
    B.铜质水龙头
    C.橡胶手套
    D.不锈钢炊具
    (2)灯管后面的反光片为铝箔,铝块能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铝的    性。
    (3)工业上用赤铁矿石炼铁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将一定质量的锌片打磨后加入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物质是    ;若滤液显蓝色,则滤液中含有溶质的可能组成为    。
    (5)实验研究铁生锈的影响因素,记录如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填字母)。
    实验装置
    序号
    其他试剂
    200s时O2的含量


    干燥剂
    21%

    10滴水
    15%

    10滴水和1.0g食盐
    8%
    A.①②证明水对铁生锈有影响
    B.②③中O2含量减少表明铁已生锈
    C.②③证明食盐能加快铁锈蚀
    D.①②③证明炭粉对铁生锈有影响
    一十.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共3小题)
    44.(2022•常州一模)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对气体制法展开研究。

    (1)图1中编号①的仪器名称是    ,高锰酸钾制氧气反应方程式    。
    (2)图中能直接用于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填编号,下同)    ,其收集装置是    。
    (3)实验小组同学用图2中的甲装置研究浓度为a%过氧化氢溶液与平菇接触时发生的化学反应,并用传感器测量装置中气压的变化同时用数据采集器记录数据如图2中乙图所示。

    ①乙图中曲线a在10s后下降,说明从能量的角度看该反应是    反应。
    ②乙图中能初步说明平菇是过氧化氢溶液反应催化剂的证据是    。
    ③结合实验和曲线a、b,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有    。
    45.(2021春•射阳县校级月考)如图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仪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选用的装置组合为    ,选用相同发生装置的原因是:   。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实验过程中水槽中的水呈紫红色,可能的原因是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F装置,甲和乙中各盛有0.5g二氧化锰,同时将针筒Ⅰ中5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和针筒Ⅱ中    mL 15%的过氧化氢溶液注入甲和乙中,打开弹簧夹,发现烧杯中右侧导管口产生气泡的速度比左侧快,说明化学反应速率与    有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6.(2021秋•大丰区期末)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

    (1)写出仪器名称:①   。
    (2)实验室制取气体,在装入药品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图1中D所示。请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操作中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发生装置可以选用图1中装置    (填字母序号),用装置C收集一瓶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是    。
    (4)E装置中,m、n处分别放有湿润、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证明CO2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通过F装置产生的现象可证明CO2具有    的性质。
    (5)如图2所示,用足量红磷进行实验,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活塞a停在刻度    (填数字)处。
    (6)同一个反应可以用不同的物质做催化剂,因此某学习兴趣小组想对影响氯酸钾加热分解反应的催化剂的种类进行探究(如图装置)。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完成表中实验:
    序号
    氯酸钾质量/g
    催化剂
    催化剂质量/g
    收集50mL氧气所需时间/s
    实验1
    5
    /
    /
    171
    实验2
    5
    二氧化锰
    0.5
    49
    实验3
    5
    氧化铁
    0.5
    58
    实验4
    5
    氯化钾
    0.5
    154
    ①设置实验1的目的是    。
    ②写出实验2中氯酸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③维持加热条件不变,用实验1再继续收集50mL氧气,所需时间明显少于171s,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一十一.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共1小题)
    47.(2021春•江都区校级月考)为验证可燃物燃烧所需条件,某同学利用中间凹陷的软质塑料瓶设计如下实验:

    (1)通过捏放软塑料瓶下端可控制    ;
    (2)实验步骤:
    a.先捏住甲处瓶身一段时间,观察丙处无明显现象;
    b.放开甲处瓶身,捏住乙处瓶身,   (填具体操作),观察到丙处无明显现象;
    c.放开乙处瓶身,再次捏住甲处瓶身,丙中红磷燃烧,产生白烟。
    (3)结论:由步骤    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4)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该方法制得的 CO2 中常常混有水和    等杂质,将气体通过盛有    的装置,可得到干燥的 CO2;
    (5)戊中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有毒的五氧化二磷,生成磷酸钠(Na3PO4)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一十二.金属活动性的探究(共1小题)
    48.(2021秋•建邺区期末)设计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
    (1)燃烧条件的探究

    ①图1所示实验现象,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
    ②图2烧杯中蜡烛渐渐熄灭,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
    ③图3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
    (2)锌、铜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探究
    如图4所示,在A处放入锌片,B处放入铜片,向A、B处加入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稀盐酸,观察到    现象,得出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一十三.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的探究(共1小题)
    49.(2021秋•阜宁县校级月考)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华和小明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对氯酸钾制氧气进行深入的探究学习。
    【查阅资料】
    ①氯酸钾的熔点约为356℃,二氧化锰的分解温度约为535℃。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受热物质的温度一般约为400℃左右;
    ②不同配比是指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比;
    ③氯酸钾分解时,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图2)及不同配比时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图3)如图:

    请回答问题:
    (1)分析图2,氯酸钾分解温度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其熔点。图1中加热氯酸钾试管口向上倾斜的原因    。
    (2)分析图2,在氯酸钾分解前,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降低的可能原因是    。
    (3)分析图3,氯酸钾分解温度随物质配比变化的规律是    ,当物质配比为1:2时,氯酸钾分解温度约为    ℃。
    (4)为证实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小华利用如图4装置进行如表所示的实验: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检查气密性。
    /

    分别在“Y”形管两侧支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和氯酸钾,塞紧橡皮塞。
    /

    分别用酒精灯先后加热二氧化锰和氯酸钾,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
    加热左侧支管,可观察到    ,
    加热右侧支管,可观察到    。

    冷却后,将“Y”形管左侧支管中部分二氧化锰混入右侧支管中,振荡“Y”形管,加热,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
    加热时间短于步骤Ⅲ,木条很快复燃
    请回答:
    ①完善步骤Ⅲ中的填空:加热左侧支管,可观察到    ,加热右侧支管,可观察到    。
    ②步骤Ⅳ中,将二氧化锰与右侧支管有余热的氯酸钾均匀混到一起的目的    。
    ③小华认为根据步骤Ⅳ的实验现象就能说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但小明不同意她的观点,小明认为还需证明在此反应中二氧化锰的    和    不变。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华完善了实验方案,最终验证了自己的结论,则氯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
    一十四.蜡烛燃烧实验(共1小题)
    50.(2021秋•溧阳市期末)将燃着的蜡烛放入密闭的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得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蜡烛燃烧消耗了氧气
    B.该实验说明不能用蜡烛燃烧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蜡烛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容器内含量最多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D.蜡烛熄灭的原因是容器内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一十五.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共1小题)
    51.(2021秋•兰考县期末)某同学误将少量KMnO4当成MnO2加入KClO3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1时刻,O2开始产生
    B.c可代表生成的氯化钾
    C.t2时刻,KClO3开始分解
    D.KMnO4是KClO3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一十六.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共1小题)
    52.(2020秋•海陵区期末)现提供下列实验仪器,请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名称:D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其发生装置的仪器组合为ACE和    (填仪器序号)。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观察到    时,开始收集;若水槽里的水变红,可能的原因是    。
    (3)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某同学向盛有二氧化锰的试管中加入适量双氧水,试管中产生大量气泡和白雾,试管壁明显发烫,此时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始终未见木条复燃,其原因可能是    。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选用仪器ACDFG组装一套发生装置,该装置的优点是    。
    一十七.电解水实验(共1小题)
    53.(2021秋•江阴市校级月考)水是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1)生活中将硬水转化成软水的方法是    。
    (2)2020年5月,Nature期刊报道了一种新型催化剂用于光催化分解水,结果表明,水分解生成的两种气体的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氢气的是    (填“a”或“b”)。
    (3)某同学用碳棒作电极进行电解水实验,得到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小于理论值,对产生此现象原因的猜想合理的是    。
    A.部分氧气溶于水
    B.部分氢气被碳棒吸附

    一十八.金属的化学性质(共1小题)
    54.(2021秋•金湖县期末)常温下没有氧气存在时,铁与水几乎不反应,但在高温下,铁与水蒸气能反生成一种常见的铁的氧化物和一种气体。小明设计如图所示实验,探究铁粉与水蒸气的反应。
    (1)试管底部放一团湿棉花的目的是    。
    (2)用燃着的木条靠近肥皂泡,有爆鸣声。稍后有肥皂泡飘到空中,说明生成的气体是    。
    (3)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一十九.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共1小题)
    55.(2022•泰州一模)晓进同学去李中水上森林游玩时带了一盒自热米饭。自热米饭中有一袋发热包,向发热包中加水后可以快速加热食物。表是发热包的说明书,请根据要求填空:
    发热包说明书
    注意事项:小心烫伤、远离明火、禁止食用、禁止热水
    主要成分:氧化钙、碳酸钠、铝粉
    使用方法:撕开塑料袋后加常温水
    资料:碳酸钠、氢氧化钠和偏铝酸钠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氢氧化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1)晓进查阅资料并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发现向发热包中加水依次发生下列反应:
    反应①   (写化学方程式)该化合反应放热;
    反应②   (写化学方程式);
    反应③2Al+2NaOH+2H2O═2NaAlO2+3H2↑,该反应也放出大量热,生成的偏铝酸钠(NaAlO2)溶液呈碱性,NaAlO2属于    (填“酸、碱、盐或者氧化物”)。
    (2)晓进用数字化实验对发热包的注意事项展开研究:

    ①小心烫伤:晓进用温度传感器在专用饭盒内测得发热包加水后温度变化如图1所示,请分析500﹣1884秒内温度下降的可能原因    。
    ②远离明火:远离明火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③禁止食用:晓进利用温度传感器和pH传感器同时检测敞口环境下,同一反应体系中温度和pH随时间变化如图2所示。

    在880﹣1856秒内随着温度的持续下降pH上升的原因是    。由图2曲线可以证明反应后溶液碱性较强,有腐蚀性,且放出大量热,所以禁止食用。
    ④禁止热水:如果不小心加入热水,会使得自热米饭盒发生炸裂,请你从微观的角度分析饭盒炸裂的原因    。
    ⑤我们使用发热包时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未使用的发热包该如何保存    。
    二十.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共2小题)
    56.(2022•广陵区校级一模)据文献报道:Fe(CO)5催化某反应的一种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OH﹣参与了该催化循环
    B.该反应可产生燃料H2
    C.该反应可消耗温室气体CO2
    D.该催化循环中Fe(CO)5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57.(2022•淮安模拟)某品牌平板电视显示屏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玻璃粉末(含SiO2、Fe2O3、CeO2等物质)。以此粉末为原料进行资源回收,其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2NaOH+SiO2=Na2SiO3+H2O,Na2SiO3溶于水。
    (1)第①步操作的名称是,为加快废玻璃粉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速度,可采用的操作是    。
    (2)第②步加入过量稀硫酸的目的是    。
    (3)洗涤滤渣B的目的是除去    (填离子符号),提高产品的纯度。
    (4)若第④步加的碱为NaOH,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二十一.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共1小题)
    58.(2022•高邮市一模)某同学为了探究微粒性质,按图示进行实验,并借助传感设备测得U型管a、b中氨气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曲线X对应的U型管为a
    B.0﹣1min,氨气浓度为零是因为微粒静止不动
    C.实验证明了微粒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D.湿棉花的作用是吸收NH3,减少NH3对空气的污染
    二十二.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共1小题)
    59.(2021秋•大丰区期末)金属和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1)《天工开物》中记载了采矿和冶炼金属锡的场景。炼锡时,有关键的一步“点铅勾锡”,即加铅能使锡较易熔化流出,其原因是    。
    (2)月球背面的陨石坑土壤中有天然的铁、铝、银等金属颗粒。根据铁锈蚀的条件分析,铁在月球上不锈蚀的原因可能是    。
    (3)“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有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a中,金属R表面有银白色固体物质析出,实验b中,锌表面有黑色固体物质析出。R、Zn、Ag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②图c是实验a中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图c分析实验a中溶液减少的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③写出实验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用含R的符号表示),反应类型为    。
    (4)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某实验小组利用焦炭和Fe2O3模拟早期炼铁并检验可能的产物,实验装置如下:

    【查阅资料】A.铁粉为黑色;B.PdCl2溶液可用于检验CO,原理是:PdCl2+CO+H2O═Pd↓+2HCl+X。
    【实验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PdCl2溶液中产生黑色沉淀,玻璃管内粉末全部变成黑色。
    ①将检验CO的原理的化学方程式补全,X处的化学式是    。
    ②为了检验气体产物,装置从左到右的接口连接顺序为a→   。
    ③将试管中的黑色粉末放入稀盐酸中,产生气泡,固体全部消失。
    【实验结论】反应生成CO和CO2,黑色物质是Fe。
    【归纳总结】根据实验结论写出C与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拓展提升】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测定假黄金(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取20克假黄金置于烧杯中,取120克稀盐酸,分6次加入,充分反应,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次序
    1
    2
    3
    4
    5
    6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20
    20
    20
    20
    20
    20
    20剩余固体的质量/g
    18.7
    17.4
    16.1
    14.8
    13.5
    13.5
    请回答:
    ①假黄金(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是    。
    ②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二十三.白色污染与防治(共1小题)
    60.(2022•建邺区一模)化学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Ⅰ.下表列出的是每100g某品种西瓜的主要营养素数据。
    营养素
    水分
    蛋白质
    油脂
    X
    维生素
    钙、铁、锌等
    质量
    92.5g
    0.7g
    0.2g
    6.1g
    6.8mg
    17.1mg
    (1)“X”是指六大基本营养素中的    。
    (2)“钙、铁、锌”中属于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的是    。(填元素符号)
    Ⅱ.在日常生活中,各种塑料制品已被广泛应用。
    (3)请指出使用塑料的利与弊(各写出一条)。
    ①利:   。②弊:   。
    Ⅲ.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
    (4)如图实验可用来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a.将一定量的白磷浸入80℃热水中,白磷不燃烧。
    b.将一定量的红磷浸入80℃热水中,红磷不燃烧。
    c.升高右侧漏斗至红磷露出水面,红磷不燃烧。
    d.升高左侧漏斗至白磷露出水面,白磷燃烧。
    ①c中红磷不燃烧的原因是    。
    ②对比a和d,可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
    (5)实验小组同学欲鉴别一氧化碳和甲烷两种气体,请设计实验并完成下表。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结论
    任写一个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九.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共4小题)
    40.(2021秋•苏州期末)用如图所示实验进行铁钉腐蚀的研究。一段时间后试管A、B中铁钉几乎没有生锈,而试管C中铁钉明显锈蚀,试管D、E中铁钉严重锈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A、C得出铁的锈蚀是铁跟氧气、水等物质作用的过程
    B.试管B中使用“煮沸并迅速冷却的蒸馏水”,目的是除去蒸馏水中溶解的氧气且防止氧气再溶于水
    C.盐酸、食盐水等物质会加速铁的腐蚀
    D.由实验推测铁钉在潮湿空气中比浸没在植物油中更易生锈
    【解答】解:A.A中铁钉不与水接触,不生锈,C中铁钉与水、氧气接触,生锈,由A、C得出铁的锈蚀是铁跟水作用的过程,故A错误;
    B.试管B中使用“煮沸并迅速冷却的蒸馏水”,目的是除去蒸馏水中溶解的氧气且防止氧气再溶于水,故B正确;
    C.试管D、E中铁钉严重锈蚀。说明盐酸、食盐水等物质会加速铁的腐蚀,故C正确;
    D.铁的锈蚀是铁跟氧气、水等物质作用的过程,由实验推测铁钉在潮湿空气中比浸没在植物油中更易生锈,故D正确。
    故选:A。
    41.(2021秋•溧阳市期末)如图是借助U形管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将蒸馏水煮沸的目的是除去溶解在水中的氧气
    B.钢丝棉1锈蚀最严重说明盐溶液能加快铁锈蚀
    C.钢丝棉4与钢丝棉2对比可说明铁生锈需要氧气
    D.钢丝棉4与钢丝棉3对比可说明铁生锈需要水
    【解答】解:A、氧气具有不易溶于水的性质,因此上述实验中将蒸馏水煮沸的目的是除去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该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与钢丝棉2对比能够发现,钢丝棉1锈蚀最严重,说明盐溶液能加快铁锈蚀,该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钢丝棉4只能与水接触,不生锈,钢丝棉2能够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钢丝棉生锈,对比可说明铁生锈需要氧气,该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钢丝棉3只与氧气接触,不生锈,钢丝棉2能够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钢丝棉生锈,对比可说明铁生锈需要水,该项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42.(2021秋•滨海县期末)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人类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金属材料的生产和运用。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选择钨做灯丝主要是利用了其  熔点高 的性质:保险丝(铅锑合金)比组成其的纯金属的熔点  低 (选填“低”或“高”)。
    (2)如图1所示装置是探究铁生锈的实验,实验所用铁钉形状、大小相同。请填写空格。

    ①一段时间后,试管A中铁钉生锈,试管B和C中铁钉保持光亮,试管D和E中铁钉腐蚀都比试管A严重。仔细观察试管A、B、C发生的现象,推理得出结论:钢铁锈蚀主要是铁与空气中的  水和氧气 共同作用的结果。
    ②对比试管A、D中铁钉锈蚀程度,所得实验结论是: 食盐可以加速铁制品的腐蚀; 。
    ③生活中食醋  不可以 用铁制的容器存放(选填“可以”或“不可以”)。
    (3)我国每年报废的手机超过1亿部。废旧手机的电路板中含有铜、铁、铝、银、金等多种金属,随意丢弃,既会造成资源浪费,也会污染土壤和水体。兴趣小组为回收其中的铜,设计并进行了如图2实验。已知:Cu+H2O2+H2SO4=CuSO4+2H2O;不考虑金、银发生类似反应。

    ①反应前需将电路板加工成粉末状的目的是  增大与酸反应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
    ②写出一个步骤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H2SO4═FeSO4+H2↑或2Al+3H2SO4=Al2(SO4)3+3H2↑ 。
    ③步骤③过量金属X是  铁或锌(合理即可) (填写一种金属)。
    ④若要验证铝、铁、铜的活动性烦序,不可以选择的  C 。
    A.Al、Cu、FeSO4溶液
    B.Fe、Al(NO3)3溶液、Cu(NO3)2溶液。
    C.Fe、Cu、Al(NO3)3溶液
    D.Al、Fe、Cu、稀盐酸
    【解答】解:(1)钨丝作为灯丝,需要长时间通电发光,因此需要熔点高,避免熔断;合金的熔点都低于纯金属。
    (2)①ABC三组实验中,A与B验证了氧气的影响,A与C验证了水的影响,因此铁生锈需要氧气和水。
    ②A、D的变量是食盐,D中加入了食盐,且D腐蚀程度比A严重,所以A和D验证食盐可以加速铁的腐蚀。
    ③生活中的食醋中含有醋酸,醋酸会和铁发生反应,故不可以用铁制的容器存放;
    (3)①反应前需将电路板加工成粉末状的目的是增大与酸反应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②电路板中含有铜、铁、铝、银、金,铁和铝的金属活动性排在氢之前,所以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铝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3H2SO4=Al2(SO4)3+3H2↑。
    ③滤渣B为铜和银、金,加入硫酸和双氧水,铜被溶解,而金和银不能溶解,所以溶液C定有铜溶解后生成的硫酸铜,要想得到粗铜即把硫酸铜中的铜置换出来,加入过量的金属可以用铁或锌等;
    ④A、铝能和硫酸亚铁反应置换出硫酸亚铁中的铁,铜不能和硫酸亚铁反应,可以直接得出金属活动性为铝>铁>铜;
    B、铁可与硝酸铜反应,铁不能硝酸铝反应,可以直接得出金属活动性为铝>铁>铜;
    C、铁和铜都不能与硝酸铝反应,证明铝的金属活性最强,但是铁和铜无法判断;
    D.铁、铝和盐酸可以反应,铜不能反应,所以铜金属活动性最弱,而铁和铝比,在与相同用量的盐酸反应时,铝生成氢气速度快,所以可以看出铝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铁,最终得出铝>铁>铜,
    故选:C。
    故答案为:(1)熔点高;低;
    (2)①水和氧气;②食盐可以加速铁制品的腐蚀;③不可以;
    (3)①增大与酸反应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②Fe+H2SO4═FeSO4+H2↑或2Al+3H2SO4=Al2(SO4)3+3H2↑;③铁或锌(合理即可);④C。
    43.(2021秋•南京期末)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厨房用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BD (填字母)。
    A.陶瓷碗
    B.铜质水龙头
    C.橡胶手套
    D.不锈钢炊具
    (2)灯管后面的反光片为铝箔,铝块能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铝的  延展 性。
    (3)工业上用赤铁矿石炼铁的化学方程式是  3CO+Fe2O32Fe+3CO2 。
    (4)将一定质量的锌片打磨后加入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物质是  银 ;若滤液显蓝色,则滤液中含有溶质的可能组成为  ①硝酸锌和硝酸铜,②硝酸锌、硝酸铜和硝酸银 。
    (5)实验研究铁生锈的影响因素,记录如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D (填字母)。
    实验装置
    序号
    其他试剂
    200s时O2的含量


    干燥剂
    21%

    10滴水
    15%

    10滴水和1.0g食盐
    8%
    A.①②证明水对铁生锈有影响
    B.②③中O2含量减少表明铁已生锈
    C.②③证明食盐能加快铁锈蚀
    D.①②③证明炭粉对铁生锈有影响
    【解答】解:(1)A、陶瓷碗是由陶瓷制成的,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A错误;
    B、铜质水龙头是由铜制成的,铜属于金属材料,故B正确;
    C、橡胶手套一般是由合成橡胶制成的,合成橡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C错误;
    D、不锈钢炊具是由不锈钢制成的,不锈钢属于铁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D正确;
    故答案为:BD;
    (2)灯管后面的反光片为铝箔,铝块能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铝的延展性;故答案为:延展;
    (3)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2Fe+3CO2;故填:3CO+Fe2O32Fe+3CO2;
    (4)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依次为Zn、Cu、Ag,则将一定质量的锌片打磨后加入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锌先与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锌,当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锌再与硝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和硝酸锌。因此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物质是银;若滤液显蓝色,说明滤液中含有硝酸铜,则滤液中含有溶质的可能组成为①硝酸锌和硝酸铜,②硝酸锌、硝酸铜和硝酸银;故答案为:银;①硝酸锌和硝酸铜,②硝酸锌、硝酸铜和硝酸银;
    (5)①加入干燥剂后,铁粉不会锈蚀;②加入10滴水后,铁粉慢慢锈蚀;③加入10滴水和1.0g食盐,铁粉很快锈蚀。
    A、①加入干燥剂后,铁粉不会锈蚀;②加入10滴水后,铁粉慢慢锈蚀,因此①②证明水对铁锈蚀有影响,选项A说法正确;
    B、铁粉锈蚀需要消耗氧气,所以②③中O2含量减少表明铁已锈蚀,选项B说法正确;
    C、②加入10滴水后,铁粉慢慢锈蚀;③加入10滴水和1.0g食盐,铁粉很快锈蚀,因此②③证明食盐能加快铁锈蚀,选项C说法正确;
    D、对比三个实验,并不能证明炭粉对铁锈蚀有影响。选项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一十.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共3小题)
    44.(2022•常州一模)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对气体制法展开研究。

    (1)图1中编号①的仪器名称是  锥形瓶 ,高锰酸钾制氧气反应方程式  2KMnO4K2MnO4+MnO2+O2↑ 。
    (2)图中能直接用于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填编号,下同)  C ,其收集装置是  D或E 。
    (3)实验小组同学用图2中的甲装置研究浓度为a%过氧化氢溶液与平菇接触时发生的化学反应,并用传感器测量装置中气压的变化同时用数据采集器记录数据如图2中乙图所示。

    ①乙图中曲线a在10s后下降,说明从能量的角度看该反应是  放热 反应。
    ②乙图中能初步说明平菇是过氧化氢溶液反应催化剂的证据是  随平菇的数量增多,反应速率加快,但是最终生成氧气质量相等 。
    ③结合实验和曲线a、b,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有  催化剂的质量 。
    【解答】解:(1)①为固液反应容器锥形瓶;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气体符号,所以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故答案为:锥形瓶;2KMnO4K2MnO4+MnO2+O2↑。
    (2)利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备氢气,反应物为固液混合物,不需要加热,故选C为发生装置;氢气难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也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选D或E为收集装置;
    故答案为:C;D或E。
    (3)①根据反应过程中压强先变大后降低保持不变,可知气体体积受热膨胀,后又降温缩小,说明反应为放热反应;
    故答案为:放热。
    ②催化剂具有改变反应速率,不增加产物质量的特点,根据图像可以看出,在反应过程中,相同时间下,加入平菇数量多的,气体压强大,说明反应速率快,而最终稳定后生成气体的压强相同,说明生成气体质量相同,因此说明平菇数量变化,只是改变反应速率,生成物质量不变;
    故答案为:随平菇的数量增多,反应速率加快,但是最终生成氧气质量相等。
    ③根据图像信息可以看出,变量为平菇数量,因此探究催化剂质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故答案为:催化剂的质量。
    45.(2021春•射阳县校级月考)如图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仪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 分液漏斗 ,② 锥形瓶 。
    (2)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选用的装置组合为  BC ,选用相同发生装置的原因是: 反应物为固液混合物,不需要加热 。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实验过程中水槽中的水呈紫红色,可能的原因是   试管口未放置棉花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KMnO4K2MnO4+MnO2+O2↑ .
    (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F装置,甲和乙中各盛有0.5g二氧化锰,同时将针筒Ⅰ中5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和针筒Ⅱ中  5 mL 15%的过氧化氢溶液注入甲和乙中,打开弹簧夹,发现烧杯中右侧导管口产生气泡的速度比左侧快,说明化学反应速率与  反应物浓度 有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
    【解答】解:(1)①为加入液体的分液漏斗,②为固液反应容器锥形瓶;
    故答案为:分液漏斗;锥形瓶。
    (2)实验室可以采用固体物质,在加热条件下制备氧气,也可以利用固液混合物不加热制备氧气,而制备二氧化碳只能选择固液不加热装置,所以同时制备两种气体选择B为发生装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两种气体密度都比空气大,因此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选C为收集装置;
    故答案为:BC;反应物为固液混合物,不需要加热。
    (3)高锰酸钾为固体粉末,容易被气体带出,进入导管后被带入水槽,溶于水形成紫红色溶液,所以此时试管口没有增加棉花,造成该现象;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气体符号,所以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故答案为:试管口未放置棉花;2KMnO4K2MnO4+MnO2+O2↑。
    (4)从题目信息可以看出变量为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所以加入液体体积相同,也是5mL;变量为反应物浓度,所以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气体符号,所以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故答案为:5;反应物浓度;2H2O22H2O+O2↑。
    46.(2021秋•大丰区期末)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

    (1)写出仪器名称:① 试管 。
    (2)实验室制取气体,在装入药品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图1中D所示。请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操作中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发生装置可以选用图1中装置  B (填字母序号),用装置C收集一瓶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是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已满 。
    (4)E装置中,m、n处分别放有湿润、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证明CO2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m处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n处的石蕊试纸不变色 ;通过F装置产生的现象可证明CO2具有  密度大于空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的性质。
    (5)如图2所示,用足量红磷进行实验,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活塞a停在刻度  8 (填数字)处。
    (6)同一个反应可以用不同的物质做催化剂,因此某学习兴趣小组想对影响氯酸钾加热分解反应的催化剂的种类进行探究(如图装置)。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完成表中实验:
    序号
    氯酸钾质量/g
    催化剂
    催化剂质量/g
    收集50mL氧气所需时间/s
    实验1
    5
    /
    /
    171
    实验2
    5
    二氧化锰
    0.5
    49
    实验3
    5
    氧化铁
    0.5
    58
    实验4
    5
    氯化钾
    0.5
    154
    ①设置实验1的目的是  进行对比实验 。
    ②写出实验2中氯酸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KClO32KCl+3O2↑ 。
    ③维持加热条件不变,用实验1再继续收集50mL氧气,所需时间明显少于171s,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生成的KCl加快了反应速率 。
    【解答】解:根据实验室常见仪器的名称可知①是试管;
    (2)如图1中D所示,检查装置气密性时,手握住试管,试管内的气体分子受热,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导致气体压强增大,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3)实验室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石灰石、大理石主要成分碳酸钙,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反应是固体和液态在常温下进行,故发生装置应选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需要用C向上排空气法来进行收集。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验满时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集满;
    (4)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E装置中能证明CO2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m处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n处的石蕊试纸不变色;F装置中通入二氧化碳能够观察到蜡烛从下到上逐渐熄灭,能够证明二氧化碳具有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5)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图2中,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的体积约为10mL×=2mL,故反应结束冷却到室温后,活塞a会停在8mL的刻度处;
    (6)①实验1中未加入催化剂,目的是与其它实验进行对比,作对比实验;
    ②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
    ③根据题目信息可知,实验1中前一次实验生成的产物中含有氯化钾,若继续用实验1收集氧气,收集时间减少,可能的原因是前一次反应生成的氯化钾加快了氯酸钾的分解速率。
    故答案为:(1)试管;
    (2)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3)CaCO3+2HCl=CaCl2+H2O+CO2↑;B;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已满;
    (4)m处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n处的石蕊试纸不变色;密度大于空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5)8;
    (6)①进行对比实验;②2KClO32KCl+3O2↑;③生成的KCl加快了反应速率。
    一十一.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共1小题)
    47.(2021春•江都区校级月考)为验证可燃物燃烧所需条件,某同学利用中间凹陷的软质塑料瓶设计如下实验:

    (1)通过捏放软塑料瓶下端可控制  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
    (2)实验步骤:
    a.先捏住甲处瓶身一段时间,观察丙处无明显现象;
    b.放开甲处瓶身,捏住乙处瓶身, 点燃酒精灯 (填具体操作),观察到丙处无明显现象;
    c.放开乙处瓶身,再次捏住甲处瓶身,丙中红磷燃烧,产生白烟。
    (3)结论:由步骤  ac 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4)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用该方法制得的 CO2 中常常混有水和  氯化氢 等杂质,将气体通过盛有  浓硫酸 的装置,可得到干燥的 CO2;
    (5)戊中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有毒的五氧化二磷,生成磷酸钠(Na3PO4)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P2O5+6NaOH═2Na3PO4+3H2O 。
    【解答】解:(1)通过捏(固体和液体混合)放(固体和液体分离)软塑料瓶下端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故答案为: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2)a.先捏住甲处瓶身一段时间,观察丙处无明显现象;
    b.放开甲处瓶身,捏住乙处瓶身,点燃酒精灯,观察到丙处无明显现象;
    c.放开乙处瓶身,再次捏住甲处瓶身,丙中红磷燃烧,产生白烟。
    故答案为:点燃酒精灯。
    (3)结论:由步骤ac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故答案为:ac。
    (4)乙中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用该方法制得的 CO2 中常常混有水和氯化氢(盐酸易挥发)等杂质,将气体通过盛有浓硫酸的装置,可得到干燥的 CO2。
    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氯化氢;浓硫酸。
    (5)戊中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有毒的五氧化二磷,生成磷酸钠(Na3PO4)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P2O5+6NaOH═2Na3PO4+3H2O。
    故答案为:P2O5+6NaOH═2Na3PO4+3H2O。
    一十二.金属活动性的探究(共1小题)
    48.(2021秋•建邺区期末)设计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
    (1)燃烧条件的探究

    ①图1所示实验现象,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可燃物 。
    ②图2烧杯中蜡烛渐渐熄灭,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需要氧气参加 。
    ③图3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温度达到着火点 。
    (2)锌、铜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探究
    如图4所示,在A处放入锌片,B处放入铜片,向A、B处加入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稀盐酸,观察到  A处产生气泡,B处无明显现象 现象,得出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2HCl═ZnCl2+H2↑ 。
    【解答】解:(1)①图1所示实验现象,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可燃物。
    故答案为:可燃物。
    ②图2烧杯中蜡烛渐渐熄灭,是因为氧气消耗,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需要氧气参加。
    故答案为:需要氧气参加。
    ③图3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
    故答案为:温度达到着火点。
    (2)观察到A处产生气泡,B处无明显现象,得出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锌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HCl═ZnCl2+H2↑。
    故答案为:A处产生气泡,B处无明显现象;Zn+2HCl═ZnCl2+H2↑。
    一十三.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的探究(共1小题)
    49.(2021秋•阜宁县校级月考)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华和小明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对氯酸钾制氧气进行深入的探究学习。
    【查阅资料】
    ①氯酸钾的熔点约为356℃,二氧化锰的分解温度约为535℃。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受热物质的温度一般约为400℃左右;
    ②不同配比是指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比;
    ③氯酸钾分解时,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图2)及不同配比时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图3)如图:

    请回答问题:
    (1)分析图2,氯酸钾分解温度  高于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其熔点。图1中加热氯酸钾试管口向上倾斜的原因  防止氯酸钾熔化后流向试管口 。
    (2)分析图2,在氯酸钾分解前,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降低的可能原因是  试管内气压增大,排出一部分空气,使氧气浓度降低 。
    (3)分析图3,氯酸钾分解温度随物质配比变化的规律是  物质配比越大,氯酸钾分解温度越高 ,当物质配比为1:2时,氯酸钾分解温度约为  70 ℃。
    (4)为证实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小华利用如图4装置进行如表所示的实验: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检查气密性。
    /

    分别在“Y”形管两侧支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和氯酸钾,塞紧橡皮塞。
    /

    分别用酒精灯先后加热二氧化锰和氯酸钾,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
    加热左侧支管,可观察到  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 ,
    加热右侧支管,可观察到  木条较长时间才能复燃 。

    冷却后,将“Y”形管左侧支管中部分二氧化锰混入右侧支管中,振荡“Y”形管,加热,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
    加热时间短于步骤Ⅲ,木条很快复燃
    请回答:
    ①完善步骤Ⅲ中的填空:加热左侧支管,可观察到  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 ,加热右侧支管,可观察到  木条较长时间才能复燃 。
    ②步骤Ⅳ中,将二氧化锰与右侧支管有余热的氯酸钾均匀混到一起的目的  探究二氧化锰是否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 。
    ③小华认为根据步骤Ⅳ的实验现象就能说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但小明不同意她的观点,小明认为还需证明在此反应中二氧化锰的  质量 和  化学性质 不变。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华完善了实验方案,最终验证了自己的结论,则氯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
    【解答】解:(1)通过图中的数据可知氯酸钾的分解温度大约是380℃,以及氯酸钾的熔点是356℃,所以KClO3分解温度高于其熔点;图1中加热氯酸钾试管口向上倾斜的原因是防止氯酸钾熔化后流向试管口;故答案为:高于;防止氯酸钾熔化后流向试管口;
    (2)实验装置内的空气受热膨胀,会发生逸出,导致装置内的氧气浓度降低,所以在KClO3分解前,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降低的可能原因是:试管内气压增大,排出一部分空气,氯酸钾还没有分解生成氧气;故答案为:试管内气压增大,排出一部分空气,使氧气浓度降低;
    (3)通过分析图3中氯酸钾的分解数据可知,KClO3分解温度随物质配比变化的规律是配比越大,分解温度越高;由图象可知,当物质配比为1:2时,氯酸钾分解温度约为70℃;故答案为:物质配比越大,氯酸钾分解温度越高:70;
    (4)①二氧化锰在加热的条件下不产生氧气,因此加热左侧支管,可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单独加热氯酸钾需要在较高温度下才能产生氧气,所以加热右侧支管,可观察到木条较长时间才能复燃;故答案为: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木条较长时间才能复燃;
    ②步骤Ⅳ中,将二氧化锰与右侧支管有余热的氯酸钾均匀混到一起的目的是探究二氧化锰是否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故答案为:探究二氧化锰是否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
    ③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因此,还需证明在此反应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氯酸钾氯化钾+氧气;故答案为:质量;化学性质;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一十四.蜡烛燃烧实验(共1小题)
    50.(2021秋•溧阳市期末)将燃着的蜡烛放入密闭的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得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蜡烛燃烧消耗了氧气
    B.该实验说明不能用蜡烛燃烧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蜡烛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容器内含量最多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D.蜡烛熄灭的原因是容器内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解答】解:A、由图像可知,蜡烛燃烧消耗了氧气,故A正确;
    B、当氧气体积分数减小到16%左右时,蜡烛熄灭,说明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且石蜡燃烧还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因此不能用蜡烛燃烧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B正确;
    C、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氮气不参与石蜡的燃烧,因此,蜡烛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容器内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故C错误;
    D、由实验现象与图像可知,蜡烛熄灭的原因是容器内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故D正确。
    故选:C。
    一十五.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共1小题)
    51.(2021秋•兰考县期末)某同学误将少量KMnO4当成MnO2加入KClO3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1时刻,O2开始产生
    B.c可代表生成的氯化钾
    C.t2时刻,KClO3开始分解
    D.KMnO4是KClO3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解答】解:A、高锰酸钾在加热到一定温度首先分解产生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到一定温度下分解产生氯化钾和氧气。根据题干所给信息可知,a是氯酸钾,b是高锰酸钾,在t1时刻高锰酸钾就开始分解,因此在此时就有氧气产生,故A正确;
    B、t2时刻氯酸钾开始分解产生氯化钾和氧气,由图示可知,c可代表生成的氯化钾,故B正确;
    C、由图示可知,在t1时刻高锰酸钾开始分解,从t2时刻氯酸钾开始分解,故C正确;
    D、高锰酸钾分解产生的二氧化锰可以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故D错误。
    故选:D。
    一十六.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共1小题)
    52.(2020秋•海陵区期末)现提供下列实验仪器,请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名称:D  长颈漏斗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 ,其发生装置的仪器组合为ACE和  B (填仪器序号)。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观察到  导管口的气泡连续、均匀冒出 时,开始收集;若水槽里的水变红,可能的原因是  试管口处没有放棉花团 。
    (3)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该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催化作用 ;某同学向盛有二氧化锰的试管中加入适量双氧水,试管中产生大量气泡和白雾,试管壁明显发烫,此时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始终未见木条复燃,其原因可能是  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过大,导致放出大量的热,试管内水蒸气的浓度较大 。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若选用仪器ACDFG组装一套发生装置,该装置的优点是  可以控制发生发生与停止 。
    【解答】解:(1)仪器D是长颈漏斗;故填:长颈漏斗;
    (2)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本实验为固体加热型,故选择ABCD来组装发生装置;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导管口开始排出的是装置内的空气,当观察到导管口的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在试管口应塞棉花团,否则高锰酸钾粉末由导气管进入水槽,导致水槽里的水变红;故填:2KMnO4K2MnO4+MnO2+O2↑;B;导管口的气泡连续、均匀冒出;试管口处没有放棉花团;
    (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同学向盛有二氧化锰的试管中加入适量双氧水,试管中产生大量气泡和白雾,试管壁明显发烫,此时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始终未见木条复燃,其原因可能是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过大,导致放出大量的热,试管内水蒸气的浓度较大;故填:2H2O22H2O+O2↑;催化作用;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过大,导致放出大量的热,试管内水蒸气的浓度较大;
    (4)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若选用仪器ACDFG组装一套发生装置,该装置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发生发生与停止;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可以控制发生发生与停止。
    一十七.电解水实验(共1小题)
    53.(2021秋•江阴市校级月考)水是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1)生活中将硬水转化成软水的方法是  煮沸 。
    (2)2020年5月,Nature期刊报道了一种新型催化剂用于光催化分解水,结果表明,水分解生成的两种气体的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氢气的是  a (填“a”或“b”)。
    (3)某同学用碳棒作电极进行电解水实验,得到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小于理论值,对产生此现象原因的猜想合理的是  A 。
    A.部分氧气溶于水
    B.部分氢气被碳棒吸附

    【解答】解:(1)生活中将硬水转化成软水的方法是煮沸;
    (2)电解水时生成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所以a表示为氢气;
    (3)某同学用碳棒作电极进行电解水实验,得到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小于理论值,对产生此现象原因的猜想合理的是部分氧气溶于水、部分氧气被碳棒吸附,氢气和碳不反应。
    故答案为:
    (1)煮沸;
    (2)a;
    (3)A。
    一十八.金属的化学性质(共1小题)
    54.(2021秋•金湖县期末)常温下没有氧气存在时,铁与水几乎不反应,但在高温下,铁与水蒸气能反生成一种常见的铁的氧化物和一种气体。小明设计如图所示实验,探究铁粉与水蒸气的反应。
    (1)试管底部放一团湿棉花的目的是  提供水蒸气 。
    (2)用燃着的木条靠近肥皂泡,有爆鸣声。稍后有肥皂泡飘到空中,说明生成的气体是  氢气 。
    (3)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Fe+4H2OFe3O4+4H2 。

    【解答】解:(1)由于水受热变成了水蒸气,试管尾部放一团湿棉花的目的是提供水蒸气。
    (2)用燃着的木条靠近肥皂泡,有爆鸣声,说明气体具有可燃性,稍后有肥皂泡飘到空中,说明气体密度比空气小,因此生成的气体是氢气。
    (3)铁与水蒸气能反生成一种常见的铁的氧化物,该氧化物是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4H2OFe3O4+4H2。
    故答案为:(1)提供水蒸气;
    (2)氢气;
    (3)3Fe+4H2OFe3O4+4H2。
    一十九.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共1小题)
    55.(2022•泰州一模)晓进同学去李中水上森林游玩时带了一盒自热米饭。自热米饭中有一袋发热包,向发热包中加水后可以快速加热食物。表是发热包的说明书,请根据要求填空:
    发热包说明书
    注意事项:小心烫伤、远离明火、禁止食用、禁止热水
    主要成分:氧化钙、碳酸钠、铝粉
    使用方法:撕开塑料袋后加常温水
    资料:碳酸钠、氢氧化钠和偏铝酸钠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氢氧化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1)晓进查阅资料并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发现向发热包中加水依次发生下列反应:
    反应① CaO+H2O=Ca(OH)2 (写化学方程式)该化合反应放热;
    反应② Ca(OH)2+Na2CO3=CaCO3↓+2NaOH (写化学方程式);
    反应③2Al+2NaOH+2H2O═2NaAlO2+3H2↑,该反应也放出大量热,生成的偏铝酸钠(NaAlO2)溶液呈碱性,NaAlO2属于  盐 (填“酸、碱、盐或者氧化物”)。
    (2)晓进用数字化实验对发热包的注意事项展开研究:

    ①小心烫伤:晓进用温度传感器在专用饭盒内测得发热包加水后温度变化如图1所示,请分析500﹣1884秒内温度下降的可能原因  反应结束,散热,温度下降 。
    ②远离明火:远离明火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H2+O22H2O 。
    ③禁止食用:晓进利用温度传感器和pH传感器同时检测敞口环境下,同一反应体系中温度和pH随时间变化如图2所示。

    在880﹣1856秒内随着温度的持续下降pH上升的原因是  温度下降,氢氧化钙溶解度增大,溶液碱性增强,pH增大 。由图2曲线可以证明反应后溶液碱性较强,有腐蚀性,且放出大量热,所以禁止食用。
    ④禁止热水:如果不小心加入热水,会使得自热米饭盒发生炸裂,请你从微观的角度分析饭盒炸裂的原因  加入热水,温度更高,微粒间间隙更大,压强增大,饭盒炸裂(合理即可) 。
    ⑤我们使用发热包时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未使用的发热包该如何保存  干燥环境中密封保存 。
    【解答】解:(1)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生成的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NaAlO2是由偏铝酸根和钠离子结合而成的,属于盐类;故答案为:CaO+H2O=Ca(OH)2;Ca(OH)2+Na2CO3=CaCO3↓+2NaOH;盐;
    (2)①产生的热量向四周散发,导致饭盒内的温度下降,故答案为:反应结束,散热,温度下降;
    ②由资料可知铝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气,氢气在一定条件下遇到明火会爆炸,化学式是:2H2+O22H2O,故答案为:2H2+O22H2O;
    ③在880﹣1856秒,温度下降,氢氧化钙溶解度增大,溶液碱性增强,pH增大,故答案为:温度下降,氢氧化钙溶解度增大,溶液碱性增强,pH增大;
    ④加入热水,分子受热运动变快,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从而使饭盒内的气体膨胀,导致饭盒炸裂,故答案为:加入热水,温度更高,微粒间间隙更大,压强增大,饭盒炸裂(合理即可);
    ⑤由发热包说明书的注意事项可知,未使用的发热包应保存在干燥的装置中,远离易燃物品,故答案为:干燥环境中密封保存。
    二十.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共2小题)
    56.(2022•广陵区校级一模)据文献报道:Fe(CO)5催化某反应的一种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OH﹣参与了该催化循环
    B.该反应可产生燃料H2
    C.该反应可消耗温室气体CO2
    D.该催化循环中Fe(CO)5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解答】解:A、OH﹣参与了该催化循环,该选项正确。
    B、该反应可产生燃料H2,该选项正确。
    C、该反应可产生温室气体CO2,该选项不正确。
    D、该催化循环中Fe(CO)5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该选项正确。
    故选:C。
    57.(2022•淮安模拟)某品牌平板电视显示屏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玻璃粉末(含SiO2、Fe2O3、CeO2等物质)。以此粉末为原料进行资源回收,其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2NaOH+SiO2=Na2SiO3+H2O,Na2SiO3溶于水。
    (1)第①步操作的名称是,为加快废玻璃粉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速度,可采用的操作是  搅拌 。
    (2)第②步加入过量稀硫酸的目的是  确保氧化铁全部反应完毕,得到较为纯净的氧化铈 。
    (3)洗涤滤渣B的目的是除去  Fe3+ (填离子符号),提高产品的纯度。
    (4)若第④步加的碱为NaOH,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e2(SO4)3+6NaOH=2Ce(OH)3↓+3Na2SO4 。
    【解答】解:(1)为了增加粉末与液体的接触面积,可以通过搅拌使其相互接触,增加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
    故答案为:搅拌。
    (2)滤渣A主要为氧化铁和氧化铈,而加入硫酸可以溶解氧化铁,所以加入足量的硫酸,可以确保氧化铁全部反应;
    故答案为:确保氧化铁全部反应完毕,得到较为纯净的氧化铈。
    (3)反应后溶液含有硫酸铁,而硫酸铁中铁离子可与碱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影响氢氧化铈的纯度,所以需要通过洗涤去除铁离子;
    故答案为:Fe3+。
    (4)根据③可知此时溶液含有硫酸根,所以溶质为硫酸铈,硫酸铈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铈沉淀,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沉淀符号,所以化学方程式为Ce2(SO4)3+6NaOH=2Ce(OH)3↓+3Na2SO4;
    故答案为:Ce2(SO4)3+6NaOH=2Ce(OH)3↓+3Na2SO4。
    二十一.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共1小题)
    58.(2022•高邮市一模)某同学为了探究微粒性质,按图示进行实验,并借助传感设备测得U型管a、b中氨气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曲线X对应的U型管为a
    B.0﹣1min,氨气浓度为零是因为微粒静止不动
    C.实验证明了微粒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D.湿棉花的作用是吸收NH3,减少NH3对空气的污染
    【解答】解:A、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a端有电热丝加热温度高分子运动快,氨气浓度测出值大,因此曲线X对应的U型管为a,故A正确;
    B、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0﹣1min,氨气浓度为零可能是因为此时氨分子还未运动到传感器位置,故B错误
    C、通过a、b对比可知温度高时,分子运动速率更快,因此实验证明了微粒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故C正确;
    D、NH3有毒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可利用氨气易溶于水的性质,用水吸收,因此湿棉花的作用是吸收NH3,减少NH3对空气的污染,故D正确。
    故选B。
    二十二.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共1小题)
    59.(2021秋•大丰区期末)金属和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1)《天工开物》中记载了采矿和冶炼金属锡的场景。炼锡时,有关键的一步“点铅勾锡”,即加铅能使锡较易熔化流出,其原因是  形成合金熔点降低 。
    (2)月球背面的陨石坑土壤中有天然的铁、铝、银等金属颗粒。根据铁锈蚀的条件分析,铁在月球上不锈蚀的原因可能是  没有氧气(或没有水蒸气) 。
    (3)“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有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a中,金属R表面有银白色固体物质析出,实验b中,锌表面有黑色固体物质析出。R、Zn、Ag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Zn>R>Ag 。
    ②图c是实验a中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图c分析实验a中溶液减少的离子是  Ag+ (填离子符号)。
    ③写出实验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R+2AgNO3═R(NO3)2+2Ag (用含R的符号表示),反应类型为  置换反应 。
    (4)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某实验小组利用焦炭和Fe2O3模拟早期炼铁并检验可能的产物,实验装置如下:

    【查阅资料】A.铁粉为黑色;B.PdCl2溶液可用于检验CO,原理是:PdCl2+CO+H2O═Pd↓+2HCl+X。
    【实验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PdCl2溶液中产生黑色沉淀,玻璃管内粉末全部变成黑色。
    ①将检验CO的原理的化学方程式补全,X处的化学式是  CO2 。
    ②为了检验气体产物,装置从左到右的接口连接顺序为a→ d→e→b→c 。
    ③将试管中的黑色粉末放入稀盐酸中,产生气泡,固体全部消失。
    【实验结论】反应生成CO和CO2,黑色物质是Fe。
    【归纳总结】根据实验结论写出C与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Fe2O32Fe+CO↑+CO2↑ 。
    【拓展提升】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测定假黄金(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取20克假黄金置于烧杯中,取120克稀盐酸,分6次加入,充分反应,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次序
    1
    2
    3
    4
    5
    6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20
    20
    20
    20
    20
    20
    20剩余固体的质量/g
    18.7
    17.4
    16.1
    14.8
    13.5
    13.5
    请回答:
    ①假黄金(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是  6.5g 。
    ②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7.3% (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解答】解:(1)合金的熔点低于其组成中纯金属的熔点,炼锡时,有关键的一步“点铅勾锡”,即加铅能使锡较易熔化流出,其原因是形成合金熔点降低;
    故答案为:形成合金熔点降低;
    (2)铁锈蚀的条件是铁与氧气、水蒸气同时接触,在月球上不锈蚀的原因可能是没有氧气或没有水蒸气;故答案为:没有氧气(或没有水蒸气);
    (3)①实验a中,金属R表面有银白色固体物质析出,说明了R的活动性大于银,在实验b中,锌表面有黑色固体物质析出,说明了锌的金属活动性大于R,则R、Zn、Ag的活动性强弱是:Zn>R>Ag;故答案为:Zn>R>Ag;
    ②由图c中微粒的变化可知,实验a中溶液增加的离子是R2+,减少的离子是Ag+;故答案为:Ag+;
    ③由图示可知,实验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R+2AgNO3═R(NO3)2+2Ag,该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故答案为:R+2AgNO3═R(NO3)2+2Ag;置换反应;
    (4)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质量和个数不变;由化学方程式PdCl2+CO+H2O═Pd↓+2HCl+X可以看出,反应前Pd、Cl、C、O、H的原子个数分别为:1、2、1、2、2,反应后Pd、Cl、C、O、H的原子个数分别为:1、2、0、0、2,少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故X为CO2;故答案为:CO2;
    ②根据澄清石灰水变浑浊,PdCl2溶液中产生黑色沉淀可知生成的气体中含有CO2和CO,在检验两个气体时,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故需要先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检验CO2,后通入PdCl2溶液检验CO,故装置连接顺序为a→d→e→b→c;故答案为:d→e→b→c;
    【归纳总结】根据以上分析,焦炭和氧化铁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铁,化学方程式为:2C+Fe2O32Fe+CO↑+CO2↑;故答案为:2C+Fe2O32Fe+CO↑+CO2↑;
    【拓展提升】(1)由表中的数据可知,第六次加入的稀盐酸未反应,说明了锌已完全反应,剩余的固体是铜,则假黄金(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是:20g﹣13.5g=6.5g;故答案为:6.5g;
    (2)由表中的数据可知。每20g的稀盐酸完全反应的锌的质量为1.3g,设20g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Zn+2HCl=ZnCl2+H2↑
    65 73
    1.3g x

    解得:x=1.46g
    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0%=7.3%
    故答案为:7.3%。
    二十三.白色污染与防治(共1小题)
    60.(2022•建邺区一模)化学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Ⅰ.下表列出的是每100g某品种西瓜的主要营养素数据。
    营养素
    水分
    蛋白质
    油脂
    X
    维生素
    钙、铁、锌等
    质量
    92.5g
    0.7g
    0.2g
    6.1g
    6.8mg
    17.1mg
    (1)“X”是指六大基本营养素中的  糖类 。
    (2)“钙、铁、锌”中属于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的是  Fe、Zn 。(填元素符号)
    Ⅱ.在日常生活中,各种塑料制品已被广泛应用。
    (3)请指出使用塑料的利与弊(各写出一条)。
    ①利: 使用方便 。②弊: 造成白色污染 。
    Ⅲ.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
    (4)如图实验可用来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a.将一定量的白磷浸入80℃热水中,白磷不燃烧。
    b.将一定量的红磷浸入80℃热水中,红磷不燃烧。
    c.升高右侧漏斗至红磷露出水面,红磷不燃烧。
    d.升高左侧漏斗至白磷露出水面,白磷燃烧。
    ①c中红磷不燃烧的原因是  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
    ②对比a和d,可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与氧气充分接触 。
    (5)实验小组同学欲鉴别一氧化碳和甲烷两种气体,请设计实验并完成下表。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结论
    任写一个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分别点燃两种气体,将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
     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则该气体是甲烷;
    烧杯内壁没有出现水雾,则该气体是一氧化碳 。
     CH4+2O2CO2+2H2O(或2CO+O22CO2) 。
    【解答】解:(1)人体必需的六大营养素是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故答案为:糖类;
    (2)“钙、铁、锌”中属于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的是铁、锌,元素符号分别为Fe、Zn;故答案为:Fe、Zn;
    (3)从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其成分得出答案,人们购物,放置物品等方面提供了方便,但是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难于降解处理,以致造成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故答案为:使用方便;造成白色污染;
    (4)①c中红磷不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故答案为: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②对比a和d,可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充分接触;故答案为:与氧气充分接触;
    (5)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因此检验一氧化碳与甲烷的方法是分别点燃两种气体,将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过一会儿若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则该气体是甲烷,若烧杯内壁没有出现水雾,则该气体是一氧化碳;
    故答案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结论
    任写一个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分别点燃两种气体,将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则该气体是甲烷;
    烧杯内壁没有出现水雾,则该气体是一氧化碳。
    CH4+2O2CO2+2H2O(或2CO+O22CO2)


    相关试卷

    2022年中考化学冲刺练习科学探究题: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化学冲刺练习科学探究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某学习小组对铁锈蚀进行探究,请参与下列探究实验,阅读下列短文并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中考化学冲刺练习科学探究题 (1):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化学冲刺练习科学探究题 (1),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列短文并回答问题,结合下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在化学分组实验课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中考化学冲刺练习科学探究题 (2):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化学冲刺练习科学探究题 (2),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结合下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阅读下列短文并回答问题,请参与下列探究实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