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卷三年(2019-2021)中考化学真题知识分类汇编-选择题(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225917/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北省卷三年(2019-2021)中考化学真题知识分类汇编-选择题(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225917/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北省卷三年(2019-2021)中考化学真题知识分类汇编-选择题(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225917/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北省卷三年(2019-2021)中考化学真题知识分类汇编-非选择题(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22591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北省卷三年(2019-2021)中考化学真题知识分类汇编-非选择题(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22591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北省卷三年(2019-2021)中考化学真题知识分类汇编-非选择题(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22591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北省卷三年(2019-2021)中考化学真题知识分类汇编
展开
这是一份河北省卷三年(2019-2021)中考化学真题知识分类汇编,文件包含河北省卷三年2019-2021中考化学真题知识分类汇编-选择题含答案docx、河北省卷三年2019-2021中考化学真题知识分类汇编-非选择题含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4页, 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三年(2019-2021)中考化学真题知识分类汇编-非选择题
一.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共2小题)
1.(2021•河北)茶垢清洁剂能快速清除茶具上附着的茶垢,某小组同学对茶垢清洁剂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如图1所示是某品牌茶垢清洁剂说明书中的部分内容。说明书中碳酸钠的俗称有误,应改为 。
【提出问题Ⅰ】茶垢清洁剂溶于水时生成过氧化氢,是否生成氧气?
【实验1】在盛有茶垢清洁剂固体的小烧杯中,加适量常温水,完全溶解后得到无色溶液,观察到有小气泡缓慢冒出,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不复燃。
【实验2】取三份等量的实验1中的溶液,分别加入甲、乙、丙三支试管中,按图2所示进行实验。观察到都较快产生气泡,且温度越高产生气泡越快;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都复燃。
【表达交流Ⅰ】通过实验证明,茶垢清洁剂溶于水时生成氧气。
(1)实验1中“木条不复燃”的原因是 。
(2)实验2中丙试管内不再产生气泡后,其中溶液所含溶质与加热前溶液的不同是 。
【提出问题Ⅱ】茶垢清洁剂溶于水时生成碳酸钠,是否生成氢氧化钠?
【实验3】取实验2丙试管内溶液,按如图3流程进行实验。
【表达交流Ⅱ】
(1)加入试剂X的目的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不新增试剂,检验加入的试剂X已足量的方法是 。
(3)溶液M呈 色,说明茶垢清洁剂溶于水时没有生成氢氧化钠。
【反思总结】
(1)茶垢清洁剂溶于水生成了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碳酸钠溶液有较好的去污效果,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活性氧,可深层带走污垢。
(2)使用茶垢清洁剂时应选择 的水进行溶解,去垢效果更好。
2.(2020•河北)“84”消毒液、H2O2溶液都是常用消毒剂,兴趣小组对两种消毒剂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化学式为NaClO)。
【实验1】取少量“84”消毒液于试管中,滴加H2O2溶液,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然后 (填写实验操作和现象),证明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提出问题】在上述反应中,NaClO的作用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作反应物,NaClO与H2O2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猜想二:作 ,类似分解H2O2溶液制氧气时MnO2的作用。
【实验2】
①按如图所示组装实验装置,并 。
②向锥形瓶中加入30mL 84消毒液,注射器中吸入25mL H2O2溶液。
③将注射器中的H2O2溶液平均分5次推入锥形瓶中:每次推入H2O2溶液,待不再产生气泡后,记录收集气体的总体积(忽略其他因素对测量结果造成的影响)见下表。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收集气体的总体积/mL
140
280
365
x
375
(1)表中的数据x= 。
(2)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猜想一正确”,其依据是 。
【分析讨论】NaClO与H2O2溶液反应除生成氧气外,还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拓展反思】生活中常用消毒剂除84消毒液、H2O2溶液外,还有75%酒精、过氧乙酸等。在使用各种消毒剂时,要考虑它们的性质。切记:科学使用,注意安全!
生活中下列使用消毒剂的做法正确的是 。
A.不同的消毒剂可随意混合使用
B.使用“84”消毒液的浓度越高越好
C.使用75%酒精消毒应远离明火,防止火灾
D.“84”消毒液、75%酒精等消毒剂均应密封保存
二.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共1小题)
3.(2019•河北)兴趣小组在课外实验中意外发现:将镁条放入Na2CO3溶液中,快速产生较多气泡,有白色沉淀生成。小组同学对此进行了系列探究活动。
探究1: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作出猜想】小组同学经查阅资料和讨论,根据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且反应物中含有 三种元素,作出如下猜想:
①氢气;②二氧化碳;③氢气和二氧化碳。
【实验1】取适量镁条、100 mL Na2CO3溶液于反应装置A中,按如图1所示方案进行实验,B中石灰水不变浑浊;C处气体燃烧,烧杯内壁有水珠。说明猜想①正确。
(1)反应装置A应选用图2中的 (填写序号)。
(2)小组同学讨论认为,上述实验中“烧杯内壁有水珠”作为“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氢气”的证据不可靠。为使这一证据可靠,且仍能一次性地验证三个猜想,只需在图1所示方案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完善。你的改进方案是 。
探究Ⅱ:快速产生气体的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镁与水缓慢反应生成氢气:Na2CO3溶液显碱性,其溶液中除Na+、CO32﹣外,还有OH﹣。
【作出猜想】可能是Na2CO3溶液中的某一种离子促进了镁与水的反应。
【实验2】按图3所示方案进行实验。G、I中缓慢产生气泡,H中快速产生较多气泡,说明是CO32﹣而不是Na+、OH﹣促进了镁与水的反应。
(1)G中实验的作用是 。
(2)试剂X是 。
探究Ⅲ:反应产生的白色沉淀中是否含有MgCO3?
【实验3】取实验1反应生成的沉淀于试管中,加入试剂Y,根据实验现象说明白色沉淀中含有MgCO3.试剂Y及实验现象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反思交流:有些伟大的发现就是从异常现象中得到启发,通过深入研究而实现的。
三.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共1小题)
4.(2021•河北)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甲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为 ;用该装置收集气体,气体应满足的条件是 ;实验时导管接近集气瓶底部的目的是 。
(2)乙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点燃铁丝下端的火柴,待 时,将铁丝伸入集气瓶内。实验时瓶底有水,若集气瓶炸裂,操作上可能的错误是 。
四.氧气的化学性质(共1小题)
5.(2021•河北)如图所示的是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燃烧停止后,取出燃烧匙,用毛玻璃片盖紧集气瓶,振荡,悬空倒置,发现毛玻璃片不脱落。
(1)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
(3)毛玻璃片不脱落时,大气压强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瓶内气体压强。
五.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共1小题)
6.(2020•河北)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甲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 ,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 ,当观察到导管口有 时,再开始收集。
(2)乙是金属性质的实验。步骤①体现了铜具有 性,步骤②验证了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的依据是 。
六.物质的鉴别、推断(共3小题)
7.(2020•河北)A~H均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如图所示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其中C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H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H的化学式为 。
(2)F的一种用途是 。
(3)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4)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
8.(2019•河北)A~G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略去)。其中A、B、C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D是温室气体,G是重要调味品。请回答下列问题:
(1)G的化学式为 。
(2)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
(4)F的一种用途是: 。
9.(2021•河北)A~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与D可配制波尔多液,F是黑色氧化物、I是紫红色金属,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I的化学式为 。
(2)G的一种用途是 。
(3)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4)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七.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共1小题)
10.(2019•河北)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甲为蒸发溶液的实验。加热时若不搅拌,造成的后果是 ;当观察到 时,停止加热。
(2)乙为通过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用红热的玻璃管引燃红磷,实验现象是:红磷燃烧,产生 ,放出大量热。实验中气球的作用除了使装置密闭之外,还可以防止 ;实验时若取用红磷的量不足,对实验的结果 (选填“有”或“没有”)影响。
八.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共3小题)
11.(2021•河北)小明用石灰石测定某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向盛有100g稀盐酸的烧杯中依次加入石灰石粉末(杂质不参加反应),充分反应后,记录实验数据见下表。请计算: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石灰石粉末质量/g
15
15
烧杯中物质总质量/g
109.5
121.2
(1)共生成二氧化碳 g。
(2)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2.(2020•河北)某小组用粗锌测定某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取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于烧杯中,称量稀硫酸和烧杯的总质量;然后,向其中分两次加入粗锌(杂质不参加反应),实验过程和数据如图所示。请计算:
(1)生成氢气的总质量为 g。
(2)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3.(2019•河北)为测定某Cu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取150g CuSO4溶液,平均分为三份,每份样品均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见下表。请计算: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样品质量/g
50
50
50
NaOH溶液质量/g
20
40
60
m/g
42.45
44.9
44.9
(1)50g CuSO4溶液完全反应时,所得沉淀的质量为 g。
(2)Cu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九.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共1小题)
14.(2020•河北)按如图所示方案进行“探究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观察到:甲中白磷燃烧,乙中白磷不燃烧。实验后,将甲中试管倒置于水中,去掉橡胶塞,发现水进入试管中。
(1)甲中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甲中的X、乙中的Y分别为 、 。
(3)“水进入试管中”的原因是 。
一十.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共1小题)
15.(2019•河北)用天然气热水器(如图所示)将质量为40kg,温度为15℃的水加热到40℃,完全燃烧了0.15m3的天然气。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CH4.C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水需吸收 J的热量。
(3)热水器的效率为 %[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天然气的热值是3.5×107J/m3)。
一十一.燃烧和爆炸实验(共1小题)
16.(2019•河北)如图所示为粉尘爆炸的实验装置。用打气筒向容器内打气吹散面粉,瞬间发生爆炸,软橡胶片被冲飞,蜡烛熄灭。
(1)吹散面粉的目的是增大 的接触面积。
(2)软橡胶片被冲飞时内能转化为 。
(3)蜡烛熄灭的原因是 。
一十二.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共2小题)
17.(2019•河北)理化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1)空气中能供给呼吸的气体是 。
(2)幼儿及青少年缺 元素会患佝偻病和发育不良。
(3)冰箱中放入活性炭除异味,利用了活性炭的 性。
(4)打开汽水瓶盖,有气泡冒出,说明气体溶解度随压强减小而 。
(5)纯棉、涤纶和聚酯纤维三种布料中, 的吸水性和透气性较好。
18.(2021•河北)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1)衣:常用 的方法鉴别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
(2)食:牛奶、黄瓜、米饭中富含维生素的是 。
(3)住:利用活性炭的 性除去新装修房间的异味。
(4)行:车用燃料汽油通常是将 加热炼制得到的。
(5)用:焊接金属时常用氮气作保护气,因为其化学性质 。
一十三.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共1小题)
19.(2020•河北)科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1)空气中含量最大且常用作保护气的是 。
(2)白菜、大米、鸡蛋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
(3)生活中防止铁质栅栏生锈的一 种方法是 。
(4)洗洁精除掉餐具上的油污,利用了洗洁精的 作用。
(5)正确使用“含氟牙膏”可防治龋齿,其中的“氟”是指 (选填“元素”“单质”或“原子”)。
河北省三年(2019-2021)中考化学真题知识分类汇编-非选择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共2小题)
1.(2021•河北)茶垢清洁剂能快速清除茶具上附着的茶垢,某小组同学对茶垢清洁剂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如图1所示是某品牌茶垢清洁剂说明书中的部分内容。说明书中碳酸钠的俗称有误,应改为 纯碱或苏打 。
【提出问题Ⅰ】茶垢清洁剂溶于水时生成过氧化氢,是否生成氧气?
【实验1】在盛有茶垢清洁剂固体的小烧杯中,加适量常温水,完全溶解后得到无色溶液,观察到有小气泡缓慢冒出,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不复燃。
【实验2】取三份等量的实验1中的溶液,分别加入甲、乙、丙三支试管中,按图2所示进行实验。观察到都较快产生气泡,且温度越高产生气泡越快;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都复燃。
【表达交流Ⅰ】通过实验证明,茶垢清洁剂溶于水时生成氧气。
(1)实验1中“木条不复燃”的原因是 产生氧气速率较慢,氧气浓度过低 。
(2)实验2中丙试管内不再产生气泡后,其中溶液所含溶质与加热前溶液的不同是 无过氧化氢 。
【提出问题Ⅱ】茶垢清洁剂溶于水时生成碳酸钠,是否生成氢氧化钠?
【实验3】取实验2丙试管内溶液,按如图3流程进行实验。
【表达交流Ⅱ】
(1)加入试剂X的目的是 CaCl2+Na2CO3=CaCO3↓+2NaCl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不新增试剂,检验加入的试剂X已足量的方法是 取滤液后加入试剂X后,没有沉淀产生,说明已经将碳酸钠去除,加入的X是足量的 。
(3)溶液M呈 无 色,说明茶垢清洁剂溶于水时没有生成氢氧化钠。
【反思总结】
(1)茶垢清洁剂溶于水生成了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碳酸钠溶液有较好的去污效果,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活性氧,可深层带走污垢。
(2)使用茶垢清洁剂时应选择 温度较高 的水进行溶解,去垢效果更好。
【解答】解:【查阅资料】碳酸钠的俗称是纯碱或苏打;
【表达交流Ⅰ】(1)产生氧气速率较慢,氧气浓度过低,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实验2中丙试管内不再产生气泡后,说明已经不含有过氧化氢,所以溶液所含溶质与加热前溶液的不同是无过氧化氢;
【表达交流Ⅱ】
(1)加入试剂X的目的是除去溶液中碳酸钠,所以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或氯化钡,方程式是:CaCl2+Na2CO3=CaCO3↓+2NaCl;
(2)主要是检验反应后的溶液中是否含有碳酸钠,看是否产生沉淀,利用试剂X就是与碳酸钠反应产生沉淀,此时取滤液后加入试剂X后,没有沉淀产生,说明已经将碳酸钠去除,加入的X是足量的;
(3)氢氧化钠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所以酚酞试液不变色,说明没有氢氧化钠;
【反思总结】
根据题目中实验信息可知,在较高温度下,产生氧气速率快,另外碳酸钠在较高温度下,溶解度较大,利用碳酸钠的溶解,所以利用温度较高的水溶解茶垢剂可以取得良好的去垢的效果。
故答案为:【查阅资料】纯碱或苏打;
【表达交流Ⅰ】(1)产生氧气速率较慢,氧气浓度过低;
(2)无过氧化氢;
【表达交流Ⅱ】
(1)CaCl2+Na2CO3=CaCO3↓+2NaCl;
(2)取滤液后加入试剂X后,没有沉淀产生,说明已经将碳酸钠去除,加入的X是足量的;
(3)无;
【反思总结】温度较高。
2.(2020•河北)“84”消毒液、H2O2溶液都是常用消毒剂,兴趣小组对两种消毒剂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化学式为NaClO)。
【实验1】取少量“84”消毒液于试管中,滴加H2O2溶液,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然后 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试管中,木条复燃 (填写实验操作和现象),证明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提出问题】在上述反应中,NaClO的作用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作反应物,NaClO与H2O2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猜想二:作 催化剂 ,类似分解H2O2溶液制氧气时MnO2的作用。
【实验2】
①按如图所示组装实验装置,并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②向锥形瓶中加入30mL 84消毒液,注射器中吸入25mL H2O2溶液。
③将注射器中的H2O2溶液平均分5次推入锥形瓶中:每次推入H2O2溶液,待不再产生气泡后,记录收集气体的总体积(忽略其他因素对测量结果造成的影响)见下表。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收集气体的总体积/mL
140
280
365
x
375
(1)表中的数据x= 370 。
(2)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猜想一正确”,其依据是 第3次产生的氧气量减少了,第4、5次不再产生氧气。 。
【分析讨论】NaClO与H2O2溶液反应除生成氧气外,还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ClO+H2O2=NaCl+H2O+O2↑ 。
【拓展反思】生活中常用消毒剂除84消毒液、H2O2溶液外,还有75%酒精、过氧乙酸等。在使用各种消毒剂时,要考虑它们的性质。切记:科学使用,注意安全!
生活中下列使用消毒剂的做法正确的是 CD 。
A.不同的消毒剂可随意混合使用
B.使用“84”消毒液的浓度越高越好
C.使用75%酒精消毒应远离明火,防止火灾
D.“84”消毒液、75%酒精等消毒剂均应密封保存
【解答】解:【实验1】因为题中信息是证明氧气的产生,故填: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试管中,木条复燃;
依据题意可以类推出猜想二 作催化剂;
故填:催化剂。
【实验2】①为了使产生氧气被完全收集,必须检查装置气密性;
故填:检查装置气密性。
(1)第1次和第2次均加入5ml过氧化氢溶液,均产生(140﹣5)ml=135ml氧气。第3次加入5ml过氧化氢溶液,产出(365﹣280﹣5)ml=80ml氧气,说明:加入的次氯酸钠反应完全。所以第4次再加入5ml过氧化氢溶液后会排出等体积的气体,即x=365+5=370;
故填:370。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每次向NaClO溶液加入5mlH2O2溶液,第1次和2次产生氧气140ml,第3次产生氧气为85ml,第4,5次不再产生氧气,排出的气体因为将5毫升溶液挤入锥形瓶使锥形瓶中5毫升空气排出,通过数据可知随着H2O2溶液的加入NaClO被消耗,直至完全反应,说明NaClO是反应物,不是催化剂;
故填:第3次产生的氧气量减少了,第4、5次不再产生氧气。
【分析讨论】依据题中信息,NaClO与H2O2溶液反应生成氧气、氯化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O+H2O2=NaCl+H2O+O2↑;
故填:NaClO+H2O2=NaCl+H2O+O2↑。
【拓展反思】A:不同的消毒剂不可随意混合使用,如84消毒液(含NaClO)和厕洁济(含HCl)就不能混用会产生有毒气体氯气,并且使有效成分失效,A错误;
B消毒液的并不是浓度越高越好,如:95%的酒精消毒效果没有75%的酒精消毒好,B错误;
C 酒精具有可燃性,C正确;
D 酒精易挥发,NaClO不稳定,所以均应密封保存,D正确;
故填:CD。
二.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共1小题)
3.(2019•河北)兴趣小组在课外实验中意外发现:将镁条放入Na2CO3溶液中,快速产生较多气泡,有白色沉淀生成。小组同学对此进行了系列探究活动。
探究1: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作出猜想】小组同学经查阅资料和讨论,根据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且反应物中含有 碳氢氧 三种元素,作出如下猜想:
①氢气;②二氧化碳;③氢气和二氧化碳。
【实验1】取适量镁条、100 mL Na2CO3溶液于反应装置A中,按如图1所示方案进行实验,B中石灰水不变浑浊;C处气体燃烧,烧杯内壁有水珠。说明猜想①正确。
(1)反应装置A应选用图2中的 D (填写序号)。
(2)小组同学讨论认为,上述实验中“烧杯内壁有水珠”作为“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氢气”的证据不可靠。为使这一证据可靠,且仍能一次性地验证三个猜想,只需在图1所示方案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完善。你的改进方案是 在BC之间增加干燥装置 。
探究Ⅱ:快速产生气体的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镁与水缓慢反应生成氢气:Na2CO3溶液显碱性,其溶液中除Na+、CO32﹣外,还有OH﹣。
【作出猜想】可能是Na2CO3溶液中的某一种离子促进了镁与水的反应。
【实验2】按图3所示方案进行实验。G、I中缓慢产生气泡,H中快速产生较多气泡,说明是CO32﹣而不是Na+、OH﹣促进了镁与水的反应。
(1)G中实验的作用是 对比 。
(2)试剂X是 氢氧化钠溶液 。
探究Ⅲ:反应产生的白色沉淀中是否含有MgCO3?
【实验3】取实验1反应生成的沉淀于试管中,加入试剂Y,根据实验现象说明白色沉淀中含有MgCO3.试剂Y及实验现象为 稀盐酸,有气泡生成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CO3+2HCl═MgCl2+H2O+CO2↑。 。
反思交流:有些伟大的发现就是从异常现象中得到启发,通过深入研究而实现的。
【解答】解:
【作出猜想】据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且反应物是碳酸钠溶液,结合给出的猜想,可知题目要求填写的是碳氢氧三种元素。
【实验1】
(1)因为实验为“将镁条放入Na2CO3溶液中,快速产生较多气泡,有白色沉淀生成”,即常温下固体和液体反应,所以反应装置A应选用图2中的 D(不选F是因为生成较多气体)。
(2)烧杯内壁有水珠”作为“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氢气”的证据不可靠,这是因为反应从液体中发生且生成气体从溶液中逸出,所以不能说明是因为生成了氢气。为使这一证据可靠,且仍能一次性地验证三个猜想,只需在图1所示方案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完善。你的改进方案是 在BC之间增加干燥装置。
【实验2】
(1)G中实验的作用是 对比,对比碳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存在和不存在的影响大小。
(2)试剂X是要确定氢氧根离子的影响的,所以是氢氧化钠溶液。
探究Ⅲ:反应产生的白色沉淀中是否含有MgCO3?
【实验3】取实验1反应生成的沉淀于试管中,加入试剂Y,根据实验现象说明白色沉淀中含有MgCO3.由于给出的结论是碳酸镁,所以应该加入稀盐酸或者稀硫酸等,有气泡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CO3+2HCl═MgCl2+H2O+CO2↑。
答案为:
碳氢氧。
探究I:
(1)D。
(2)在BC之间增加干燥装置。
探究II:
(1)对比。
(2)氢氧化钠溶液。
探究Ⅲ:
稀盐酸,有气泡生成:MgCO3+2HCl═MgCl2+H2O+CO2↑.。
三.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共1小题)
4.(2021•河北)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甲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为 长颈漏斗 ;用该装置收集气体,气体应满足的条件是 密度大于空气 ;实验时导管接近集气瓶底部的目的是 便于排净装置内的空气 。
(2)乙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点燃铁丝下端的火柴,待 火柴快燃尽 时,将铁丝伸入集气瓶内。实验时瓶底有水,若集气瓶炸裂,操作上可能的错误是 铁丝挨集气瓶内壁太近或高温物质溅到集气瓶内壁上 。
【解答】解:(1)甲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为长颈漏斗;收集装置属于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用该装置收集气体,气体应满足的条件是:密度大于空气;实验时导管接近集气瓶底部的目的是:便于排净装置内的空气;
(2)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室时,为了防止火柴燃烧消耗过多的氧气,点燃铁丝下端的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将铁丝伸入集气瓶内;实验时瓶底有水,若集气瓶炸裂,操作上可能的错误是:铁丝挨集气瓶内壁太近或高温物质溅到集气瓶内壁上。
故答案为:
(1)长颈漏斗;密度大于空气;便于排净装置内的空气;
(2)火柴快燃尽;铁丝挨集气瓶内壁太近或高温物质溅到集气瓶内壁上。
四.氧气的化学性质(共1小题)
5.(2021•河北)如图所示的是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燃烧停止后,取出燃烧匙,用毛玻璃片盖紧集气瓶,振荡,悬空倒置,发现毛玻璃片不脱落。
(1)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S+O2SO2 。
(2)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吸收二氧化硫 。
(3)毛玻璃片不脱落时,大气压强 大于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瓶内气体压强。
【解答】解:(1)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SO2。
故填:S+O2SO2。
(2)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
故填:吸收二氧化硫。
(3)毛玻璃片不脱落时,大气压强大于瓶内气体压强。
故填:大于。
五.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共1小题)
6.(2020•河北)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甲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 集气瓶 ,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 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当观察到导管口有 气泡连续并比较均匀地放出 时,再开始收集。
(2)乙是金属性质的实验。步骤①体现了铜具有 延展 性,步骤②验证了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的依据是 铜与FeSO4溶液不反应,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置换出银白色物质 。
【解答】解:(1)仪器a的名称是集气瓶;试管口放一团棉花,是为了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当观察到导管口气泡连续并比较均匀地放出时,再开始收集。
(2)将铜丝端压成片状,说明铜具有延展性。
铜与FeSO4溶液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铁>铜;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置换出银,说明了活动性铜>银;由此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铁>铜>银。
故答案为:
(1)集气瓶;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气泡连续并比较均匀地放出;
(2)延展;铜与FeSO4溶液不反应,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置换出银白色物质。
六.物质的鉴别、推断(共3小题)
7.(2020•河北)A~H均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如图所示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其中C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H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H的化学式为 CaCO3 。
(2)F的一种用途是 改善酸性土壤 。
(3)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复分解反应 。
(4)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2HCl+Na2CO3=2NaCl+H2O+CO2↑ 。
【解答】解:(1)C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H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由此可以得出C为氯化钠,H为碳酸钙,而常见生成碳酸钙的化学反应一个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另一个是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两个反应共同反应物为氢氧化钙,因此A与F和E与F生成H碳酸钙,可以推测F为氢氧化钙,则D和G是水和氢氧化钠中的一种,A和E是碳酸钠和二氧化碳中的一种,而C为氯化钠,是通过B与G反应得到,则可知B为盐酸,G为氢氧化钠,从而确定D为水,进而确定A为碳酸钠,E为二氧化碳,所以确定A为碳酸钠,B为盐酸,C为氯化钠,D为水,E为二氧化碳,F为氢氧化钙,G为氢氧化钠,H为碳酸钙;
故答案为:CaCO3。
(2)F为氢氧化钙,为强碱,可以用于酸性土壤的中和,改善土壤;
故答案为:改善酸性土壤。
(3)反应③为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相互交换组分,并有水生成,符合复分解反应特点;
故答案为:复分解反应。
(4)反应①为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气体符号,所以为2HCl+Na2CO3=2NaCl+H2O+CO2↑;
故答案为:2HCl+Na2CO3=2NaCl+H2O+CO2↑。
8.(2019•河北)A~G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略去)。其中A、B、C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D是温室气体,G是重要调味品。请回答下列问题:
(1)G的化学式为 NaCl 。
(2)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复分解反应 。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NaOH+HCl=NaCl+H2O 。
(4)F的一种用途是: 生产玻璃 。
【解答】解:(1)A~G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B、C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D是温室气体,所以D是二氧化碳,G是重要调味品,所以G是氯化钠,二氧化碳和C反应会生成F,所以C是氢氧化钠,F是碳酸钠,B和氢氧化钠会生成氯化钠,所以B是盐酸,碳酸钠和E反应会生成氯化钠,所以E是氯化钙,A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所以A是氢氧化钙,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G的化学式为:NaCl;
(2)反应①是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基本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
(3)反应③是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4)F的一种用途是:生产玻璃。
故答案为:(1)NaCl;
(2)复分解反应。
(3)NaOH+HCl=NaCl+H2O;
(4)生产玻璃。
9.(2021•河北)A~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与D可配制波尔多液,F是黑色氧化物、I是紫红色金属,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I的化学式为 Cu 。
(2)G的一种用途是 清洁燃料或冶炼金属 。
(3)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置换反应 。
(4)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H2SO4=CaSO4+2H2O 。
【解答】解:根据I是紫红色金属,则I是铜,F和G能够反应生成I,且F是黑色氧化物,则F为氧化铜;E和F能反应生成A和B,且B可以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则B为硫酸铜,E为稀硫酸,A为水;D与B可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则D为氢氧化钙,D和E生成H和A,H为硫酸钙;F与G生成A和I,则G为氢气;C与B反应生成I和J,C可以是铁、J可以是硫酸亚铁,代入验证,符合题意;
(1)根据推断过程,I为铜,故填:Cu;
(2)根据推断过程,G为氢气,可做燃料或冶炼金属,故填:清洁燃料或冶炼金属;
(3)反应②为B与C生成I和J,根据推断过程,B为硫酸铜、I为铜,则C可以是比铜活泼的金属,比如铁,它们之间发生的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置换反应,故填:置换反应;
(4)根据推断过程,D为氢氧化钙、E为稀硫酸、H为硫酸钙、A为水,则反应③的方程式为:Ca(OH)2+H2SO4=CaSO4+2H2O,故填:Ca(OH)2+H2SO4=CaSO4+2H2O。
七.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共1小题)
10.(2019•河北)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甲为蒸发溶液的实验。加热时若不搅拌,造成的后果是 液体飞溅 ;当观察到 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 时,停止加热。
(2)乙为通过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用红热的玻璃管引燃红磷,实验现象是:红磷燃烧,产生 白烟 ,放出大量热。实验中气球的作用除了使装置密闭之外,还可以防止 瓶塞飞出 ;实验时若取用红磷的量不足,对实验的结果 没有 (选填“有”或“没有”)影响。
【解答】解:(1)甲为蒸发溶液的实验。加热时若不搅拌,造成的后果是液体飞溅;
当观察到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故填:液体飞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
(2)红磷燃烧,产生白烟,放出大量热;
实验中气球的作用除了使装置密闭之外,还可以防止瓶塞飞出;
实验时若取用红磷的量不足,对实验的结果没有影响,这是因为无论红磷是否完全反应,天平都保持平衡。
故填:白烟;瓶塞飞出;没有。
八.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共3小题)
11.(2021•河北)小明用石灰石测定某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向盛有100g稀盐酸的烧杯中依次加入石灰石粉末(杂质不参加反应),充分反应后,记录实验数据见下表。请计算: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石灰石粉末质量/g
15
15
烧杯中物质总质量/g
109.5
121.2
(1)共生成二氧化碳 8.8 g。
(2)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0g+15g+15g﹣121.2g=8.8g;
(2)由表中的数据可知,15g的石灰石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100g+15g﹣109.5g=5.5g,第二次加入15g石灰石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9.5g+15g﹣121.2g=3.3g<5.5g,说明了100g的稀盐酸已完全发生了反应。
设100g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73 44
x 8.8g
解得:x=14.6g
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6%。
答: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4.6%。
故答案为:(1)8.8;
(2)14.6%。
12.(2020•河北)某小组用粗锌测定某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取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于烧杯中,称量稀硫酸和烧杯的总质量;然后,向其中分两次加入粗锌(杂质不参加反应),实验过程和数据如图所示。请计算:
(1)生成氢气的总质量为 0.2 g。
(2)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由图中数据分析可知,第2次加入的粗锌没有参加反应。由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氢气的质量为205.6g+8g﹣213.4g=0.2g。
(2)设参加反应的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98 2
x 0.2g
x=9.8g
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9.8%。
答: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
故答案为:
(1)0.2;
(2)9.8%。
13.(2019•河北)为测定某Cu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取150g CuSO4溶液,平均分为三份,每份样品均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见下表。请计算: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样品质量/g
50
50
50
NaOH溶液质量/g
20
40
60
m/g
42.45
44.9
44.9
(1)50g CuSO4溶液完全反应时,所得沉淀的质量为 4.9 g。
(2)Cu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第1次20g氢氧化钠溶液对应沉淀质量为42.45g﹣40g=2.45g,而第3次60g氢氧化钠溶液时对应沉淀质量应该为2.45g×3=7.35g,实际质量为44.9g﹣40g=4.9g,说明硫酸铜已经完全反应,所得沉淀的质量为4.9g,故填:4.9;
(2)设Cu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CuSO4+2NaOH=Cu(OH)2↓+Na2SO4
160 98
x 4.9g
x=8g
Cu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6%。
答:Cu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
九.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共1小题)
14.(2020•河北)按如图所示方案进行“探究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观察到:甲中白磷燃烧,乙中白磷不燃烧。实验后,将甲中试管倒置于水中,去掉橡胶塞,发现水进入试管中。
(1)甲中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4P+5O22P2O5 。
(2)甲中的X、乙中的Y分别为 40℃以上的热水 、 空气 。
(3)“水进入试管中”的原因是 白磷燃烧消耗了试管内的氧气,导致试管内的压强减小 。
【解答】解:(1)在点燃的条件下,磷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故填:4P+5O22P2O5;
(2)甲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能燃烧说明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所以甲中的X是40℃以上的热水;因为该实验是“探究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所以乙中试管内是空气,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白磷的着火点,所以乙中的白磷没有燃烧;故填:40℃以上的热水;空气;
(3)甲中试管的白磷燃烧消耗了试管内的氧气,导致试管内的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进入试管中;故填:白磷燃烧消耗了试管内的氧气,导致试管内的压强减小。
一十.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共1小题)
15.(2019•河北)用天然气热水器(如图所示)将质量为40kg,温度为15℃的水加热到40℃,完全燃烧了0.15m3的天然气。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CH4.C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CO2+2H2O 。
(2)水需吸收 4.2×106 J的热量。
(3)热水器的效率为 80 %[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天然气的热值是3.5×107J/m3)。
【解答】解:(1)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2)水的质量m=40kg,
水吸收的热量:
Q吸=cm(t﹣t0)=4.2×103J/(kg•℃)×40kg×(40℃﹣15℃)=4.2×106J;
(3)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Q放=Vq=0.15m3×3.5×107J/m3=5.25×106J;
该热水器烧水时的效率:
η==80%。
故答案为:
(1)CH4+2O2CO2+2H2O;
(2)4.2×106;
(3)80。
一十一.燃烧和爆炸实验(共1小题)
16.(2019•河北)如图所示为粉尘爆炸的实验装置。用打气筒向容器内打气吹散面粉,瞬间发生爆炸,软橡胶片被冲飞,蜡烛熄灭。
(1)吹散面粉的目的是增大 面粉与空气 的接触面积。
(2)软橡胶片被冲飞时内能转化为 机械能 。
(3)蜡烛熄灭的原因是 氧气不足 。
【解答】解:(1)吹散面粉的目的是增大面粉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故填:面粉与空气;
(2)软橡胶片被冲飞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填:机械能;
(3)面粉发生爆炸消耗了装置内的氧气,由于氧气不足,无法支持蜡烛的燃烧,所以蜡烛熄灭;故填:氧气不足。
一十二.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共2小题)
17.(2019•河北)理化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1)空气中能供给呼吸的气体是 氧气(或O2) 。
(2)幼儿及青少年缺 钙(或Ca) 元素会患佝偻病和发育不良。
(3)冰箱中放入活性炭除异味,利用了活性炭的 吸附 性。
(4)打开汽水瓶盖,有气泡冒出,说明气体溶解度随压强减小而 减小 。
(5)纯棉、涤纶和聚酯纤维三种布料中, 纯棉 的吸水性和透气性较好。
【解答】解:(1)氧气能供给呼吸,空气中能供给呼吸的气体是氧气;故填:氧气(或O2);
(2)幼儿及青少年缺钙元素元素会患佝偻病和发育不良;故填:钙(或Ca);
(3)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可以吸附异味;故填:吸附;
(4)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故填:减小;
(5)纯棉属于天然纤维,吸水性透气性较好,涤纶和聚酯纤维属于合成纤维,耐腐蚀,耐磨,不易变形;故填:纯棉。
18.(2021•河北)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1)衣:常用 灼烧闻气味 的方法鉴别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
(2)食:牛奶、黄瓜、米饭中富含维生素的是 黄瓜 。
(3)住:利用活性炭的 吸附 性除去新装修房间的异味。
(4)行:车用燃料汽油通常是将 石油 加热炼制得到的。
(5)用:焊接金属时常用氮气作保护气,因为其化学性质 不活泼 。
【解答】解:(1)天然纤维灼烧时有纸张燃烧气味而合成纤维灼烧时有特殊刺激性气味,所以常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鉴别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故填:灼烧闻气味;
(2)蔬菜和水果中富含维生素,所以富含维生素的是黄瓜;故填:黄瓜;
(3)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所以活性炭能除去新装修房间的异味;故填:吸附;
(4)石油加热炼制可得到汽油,所以车用燃料汽油通常是将石油加热炼制得到的;故填:石油;
(5)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氮气可以用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故填:不活泼。
一十三.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共1小题)
19.(2020•河北)科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1)空气中含量最大且常用作保护气的是 氮气 。
(2)白菜、大米、鸡蛋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鸡蛋 。
(3)生活中防止铁质栅栏生锈的一 种方法是 喷漆 。
(4)洗洁精除掉餐具上的油污,利用了洗洁精的 乳化 作用。
(5)正确使用“含氟牙膏”可防治龋齿,其中的“氟”是指 元素 (选填“元素”“单质”或“原子”)。
【解答】解:(1)氮气是空气中含量最大的气体,其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常用作保护气;故填:氮气。
(2)白菜富含维生素、大米富含糖类、鸡蛋富含蛋白质;故填:鸡蛋。
(3)铁与氧气和水共存时会发生锈蚀,所以生活中可用采用喷漆的方法隔绝铁与氧气、水的接触,防止铁质栅栏生锈;故填:喷漆。
(4)洗洁精除掉餐具上的油污,利用了洗洁精的乳化作用,故填:乳化。
(5)正确使用“含氟牙膏”可防治龋齿,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其中的“氟”是指氟元素;故填:元素。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卷三年(2019-2021)中考化学真题知识分类汇编,文件包含非选择题广东省卷三年2019-2021中考化学真题知识分类汇编含答案docx、选择题①广东省卷三年2019-2021中考化学真题知识分类汇编含答案docx、选择题②广东省卷三年2019-2021中考化学真题知识分类汇编含答案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陕西省卷三年(2019-2021)中考化学真题知识分类汇编-选择题,共30页。
这是一份河南省卷三年(2019-2021)中考化学真题知识分类汇编,文件包含河南省卷三年2019-2021中考化学真题知识分类汇编-非选择题含答案docx、河南省卷三年2019-2021中考化学真题知识分类汇编-选择题含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4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