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安徽省卷三年(2019-2021)中考化学真题知识分类汇编-非选择题(含答案)

    安徽省卷三年(2019-2021)中考化学真题知识分类汇编-非选择题(含答案)第1页
    安徽省卷三年(2019-2021)中考化学真题知识分类汇编-非选择题(含答案)第2页
    安徽省卷三年(2019-2021)中考化学真题知识分类汇编-非选择题(含答案)第3页
    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安徽省卷三年(2019-2021)中考化学真题知识分类汇编-非选择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安徽省卷三年(2019-2021)中考化学真题知识分类汇编-非选择题(含答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能源与环境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金属防腐是科学研究中的重大课题,关于燃烧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如图是实验室中常见装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卷三年(2019-2021)中考化学真题知识分类汇编-非选择题
    一.填空题(共2小题)
    1.(2019•安徽)能源与环境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如图是某太阳能电池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标物质,含有的金属元素是   (填1种即可),含有的有机合成材料是   。
    (2)太阳能电池中多处使用合金,合金与纯金属相比,有许多优良性能,如:   (写出1条即可)。
    (3)铜暴露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即生成铜绿[Cu2(OH)2CO3],这是铜与O2、H2O、   (填化学式)反应的产物。
    (4)推广使用太阳能电池的意义是   (写出1点即可)。

    2.(2021•安徽)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红色经典影片《闪闪的红星》中有一段儿童团员潘冬子给红军送盐的故事。冬子开始把食盐装在竹筒中,打算扮作上山砍柴的人将食盐送给红军。途中发现敌人盘查严格,冬子急中生智跑到河边,把竹筒里的食盐全部溶成盐水,再用棉袄吸收,最终顺利地将食盐送给了红军。
    (1)从微观角度分析,氯化钠是由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从元素角度分析,氯化钠溶液中+1价的元素有    (填元素符号)。
    (2)从盐水中重新得到食盐固体,需进行操作的名称是    。
    (3)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假设冬子的竹筒中有358g氯化钠,10℃时最少需用    g水溶解。
    (4)氯化钠在生活中的用途有    (写出1点即可)。

    二.实验探究题(共7小题)
    3.(2020•安徽)金属防腐是科学研究中的重大课题。某校学习小组以铁的腐蚀为项目进行如下研究。
    【认识铁的腐蚀】
    (1)下列环境中的铁制品最容易生锈的是   (填字母序号)。
    A.未擦干的铁锅
    B.涂油漆的栏杆
    C.盛水的不锈钢水杯
    (2)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xH2O,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
    【探究铁的腐蚀】
    (3)该小组用如图甲装置进行实验,起始时量筒内水面处于50mL刻度处,之后水面缓慢上升。几天后水面最终处于约   (填“40”或“10”)mL刻度处,原因是   。

    【拓展探究】
    (4)小强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取铁钉用砂纸打磨,称其质量,按如图乙安装装置,放置3天,再取出铁钉称量。在不同温度下重复上述实验,得到铁钉质量增加情况如下表。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铁钉质量增加/g
    0.02
    0.04
    0.08
    0.16
    0.18
    0.18
    0.18
    小强同学的实验是探究   因素对铁钉腐蚀快慢的影响,结论是   。
    注意:若答对第(5)小题奖励3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40分。
    (5)有同学认为小强的实验未能真实反映50℃以后铁钉腐蚀的快慢,理由是50℃以后铁钉质量没有变化。请分析铁钉质量没有变化的原因:   ;改进实验方案证明你的分析:   。
    4.(2021•安徽)关于燃烧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某小组以“探究燃烧的奥秘”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认识燃烧
    (1)酒精、煤(含硫)、天然气是生活中常见的燃料,下列不属于三者燃烧共有的现象是    (填字母序号)。
    A.发光
    B.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放热
    D.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写出酒精(C2H5OH)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任务二】探究燃烧的条件及质量变化
    (3)该小组同学按下列实验步骤开展探究。
    步骤1:室温下,按如图组装装置,装入药品,称量装置总质量为m1g。
    步骤2:将锥形瓶浸入80℃的热水中,观察现象。
    步骤3:取出装置,恢复至室温并擦干锥形瓶;打开止水夹K1和K2,从K1处缓慢通入约50mL氧气,再关闭K1和K2,称量装置总质量为m2g。
    步骤4:将锥形瓶再次浸入80℃的热水中,观察现象。
    步骤5:取出装置,恢复至室温并擦干锥形瓶,称量装置总质量为m3g。
    ①通过上述实验,能证明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    。
    ②m1、m2、m3的大小关系是    。
    【任务三】调控燃烧
    (4)报道显示:国内外一些煤田因发生煤层自燃,带来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一旦煤层自燃,请给出一条合理的灭火建议    。
    【任务四】再探铁的燃烧
    (5)查阅文献:颗粒直径为20~30nm的铁粉,在空气中会发生自燃生成氧化铁。
    结合已有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影响铁燃烧的因素有    (至少答出2点)。
    ②铁与氧气反应的条件不同,产物不同。若5.6g铁与氧气反应可得ag产物,且铁无剩余,则a的取值范围是    。

    5.(2019•安徽)某兴趣小组为探究金属活动性强弱,分别做了镁、铝、铜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
    (1)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铝比铜   (填“强”或“弱”)。写出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小芳同学做镁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时,发现试管中出现灰白色沉淀,该小组同学对灰白色沉淀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假设】假设一:含有氯化镁
    假设二:含有镁粉
    假设三:含有氢氧化镁
    ……
    【查阅资料】①氯化镁易溶于水;②在一定条件下,镁可与冷水缓慢反应。
    【设计并进行实验】各取少量灰白色沉淀加入2支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1
    加入适量蒸馏水、搅拌
    沉淀未见减少
    实验2
    加入适量稀盐酸
    沉淀全部溶解,没有气泡产生
    【得出结论】由实验1可知,假设   不成立;由实验2可知,沉淀中不含   。假设三   (填“成立”或“可能成立”或“不成立”)。
    【实验反思】实验后同学们请教老师得知,灰白色沉淀的主要成分是碱式氯化镁,碱式氯化镁受热易分解产生氯化氢气体。于是小芳再取少量灰白色沉淀于试管中加热,并将蘸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滤纸条悬于试管口,预期的实验现象是   。
    注意:若答对第(3)小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3)为探究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碱式氯化镁的条件,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在小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和去除氧化膜的镁带,观察实验现象,并测量溶液pH的变化。结果见下表:
    时间/min
    0
    2
    4
    8
    12
    16
    20
    24
    溶液pH
    2.0
    5.3
    7.0
    8.6
    9.3
    9.8
    10.0
    10.0
    实验现象

    镁带溶解较快,产生大量气泡,无沉淀生成
    镁带缓慢溶解,产生气泡速率减慢,溶液变浑浊,烧杯底部有灰白色沉淀
    根据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请描述溶液pH变化的规律并解释原因:   。
    ②请对生成碱式氯化镁的条件提出猜想,并设计实验证明猜想:   。
    6.(2020•安徽)如图是实验室中常见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仪器m的名称是   。
    (2)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
    (3)用装置C收集CO2气体时,气体应从   (填“a”或“b”)端通入。
    (4)下列气体中,只能用装置D而不能用装置C收集的是   (填数字序号)。
    ①H2 ②N2 ③O2
    7.(2019•安徽)某兴趣小组对KClO3分解反应的催化剂进行研究,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用如图装置完成表中实验:
    编号
    KClO3质量/g
    催化剂
    催化剂质量/g
    收集50mLO2所需时间/s
    实验1
    5


    171
    实验2
    5
    MnO2
    0.5
    49
    实验3
    5
    Fe2O3
    0.5
    58
    实验4
    5
    KCl
    0.5
    154
    (1)设置实验1的目的是   。
    (2)表中所列3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最佳的是   。
    (3)写出KClO3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4)由实验1和实验4可知,KCl   (填“有”或“无”)催化作用。维持加热条件不变,用实验1再继续收集50mLO2,所需时间明显少于171s,解释原因:   。
    (5)要比较KClO3分解反应中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除了测量收集50mLO2所需时间外,还可以测量相同时间内   。

    8.(2021•安徽)某小组利用如图装置制备CO2,并模拟自然界中CO2的循环。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中仪器①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制取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
    (3)为制得CO2的水溶液,CO2应从装置C的    (填“m”或“n”)端通入。
    (4)将CO2的水溶液转移至烧杯,并组装装置如图D所示,置于阳光下一段时间,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    。
    9.(2019•安徽)如图是实验室中常见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
    (2)用装置A进行实验时,首先应    (填序号)。
    ①加药品
    ②加热
    ③检查装置气密性
    (3)用A装置制取气体的不足之处是    。
    (4)若要收集干燥的CO2,可将含有水蒸气的CO2从装置B的    (填“m”或“n”)端导入,试剂X是    ;再用装置    (填“C”或“D”或“E”)收集。
    (5)向集满CO2的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三.计算题(共3小题)
    10.(2021•安徽)某简易制氧装置的示意图如图,其原理是通过撞击火帽触发启动装置产生热量,使产氧药块分解而持续释放氧气。
    (1)装置中过滤层的作用是    。
    (2)若产氧药块由氯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等组成,为得到一个人呼吸2小时所需氧气的量(折算后质量为48g),计算产氧药块中至少含氯酸钾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11.(2020•安徽)碳酸氢钠是面点膨松剂的主要成分之一。
    小芳同学研究反应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中NaHCO3与CO2之间量的关系。
    (1)理论计算:1.26g NaHCO3粉末与足量稀硫酸反应,计算生成CO2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2)实验分析:小芳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向盛有足量稀硫酸的锥形瓶中加入1.26g NaHCO3粉末,完全反应至不再产生气泡。称取反应前后质量如下表,发现反应前后质量变化值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生成CO2质量的理论值,原因可能是   。
    反应前
    反应后
    NaHCO3/g
    锥形瓶+稀硫酸/g
    锥形瓶+反应后溶液/g
    1.26
    24.59
    25.36

    12.(2019•安徽)侯德榜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家,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其反应原理如下:NaCl+CO2+NH3+H2O═NaHCO3+NH4Cl,请计算:
    (1)氯化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2)生产8.4t碳酸氢钠,理论上需要氯化钠的质量。
    四.推断题(共1小题)
    13.(2019•安徽)Ba(NO3)2可用于生产信号弹、炸药等。利用钡泥(主要含有BaCO3、BaSO3、Fe2O3)可制取Ba(NO3)2,其部分流程如图:

    (1)Ba(NO3)2中钡元素的化合价为   ;流程中所涉及的氧化物是   (填1种即可)。
    (2)BaCO3与稀HNO3反应的反应类型是   ;写出Fe2O3与稀HN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试剂Y为   (填序号)。
    ①BaCl2溶液 ②Ba(OH)2溶液 ③NaOH溶液
    (4)从Ba(NO3)2溶液中析出Ba(NO3)2晶体的方法是   。
    五.解答题(共3小题)
    14.(2021•安徽)某燃煤电厂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粉煤灰中含有较多的氧化铝。从粉煤灰中提取氧化铝的工艺流程如图。

    (1)“酸浸”中使用的酸是    (填字母序号)。
    A.HCl
    B.H2SO4
    C.Na2SO4
    (2)流程中涉及到的氧化物有    (写出1种即可)。
    (3)“煅烧”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类型是    。
    (4)该工艺的价值在于    。
    15.(2020•安徽)硫酸亚铁晶体是重要的化学试剂。传统制备方法是用铁屑与稀硫酸反应,因铁屑中含有硫、磷等杂质,与稀硫酸反应会产生刺鼻、呛人的有毒气体。某科技小组改用铁屑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制备硫酸亚铁晶体,流程如图:

    (1)步骤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操作Ⅰ的名称是   。步骤②涉及到蒸发,蒸发时必需的仪器有铁架台(含铁圈)、酒精灯、玻璃棒、   。
    (3)用硫酸铜溶液代替稀硫酸制备硫酸亚铁晶体,优点是   。
    16.(2020•安徽)阅读下列科技短文,回答问题。
    废旧塑料制品和橡胶轮胎等含碳废物如何变废为宝,是众多科学家和工程师努力的目标。
    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用超临界水处理含碳废物的新技术。超临界水是将水加热到超过374℃并加压到超过219个大气压,使水处于气、液相互交融的状态。
    在超临界水的环境中,含碳废物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氢气、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而无机物保留在残余物中,随后被去除。由于该过程中不使用氧气且温度相对较低,因此不会形成有害气体。
    (1)文中涉及到的有机合成材料有   (填1种即可)。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超临界水与液态水具有相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B.将气态水升温或加压一定使水分子间距离变小
    C.超临界水是由液态水和气态水组成的混合物
    D.用超临界水处理含碳废物的方法比焚烧法更环保
    (3)氢气和甲烷都是清洁能源,写出甲烷完全燃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充分燃烧1g氢气或甲烷释放的热量如图所示,与甲烷相比,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   ;而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燃料,更多的是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天然气,原因是   (写出1点即可)。


    安徽省卷三年(2019-2021)中考化学真题知识分类汇编-非选择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共2小题)
    1.(2019•安徽)能源与环境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如图是某太阳能电池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标物质,含有的金属元素是 铜(或铝) (填1种即可),含有的有机合成材料是 塑料 。
    (2)太阳能电池中多处使用合金,合金与纯金属相比,有许多优良性能,如: 抗腐蚀性好(合理即可) (写出1条即可)。
    (3)铜暴露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即生成铜绿[Cu2(OH)2CO3],这是铜与O2、H2O、 CO2 (填化学式)反应的产物。
    (4)推广使用太阳能电池的意义是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合理即可) (写出1点即可)。

    【解答】解:(1)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含有的金属元素是铜、铝;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
    (2)太阳能电池中多处使用合金,合金与纯金属相比,有许多优良性能,如硬度大,抗腐蚀性好等。
    (3)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生成铜绿[Cu2(OH)2CO3],铜绿中含有碳元素,空气中含有碳元素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这是铜与O2、H2O、CO2反应的产物。
    (4)推广使用太阳能电池,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铜(或铝); 塑料;
    (2)抗腐蚀性好(合理即可);
    (3)CO2;
    (4)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合理即可)。
    2.(2021•安徽)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红色经典影片《闪闪的红星》中有一段儿童团员潘冬子给红军送盐的故事。冬子开始把食盐装在竹筒中,打算扮作上山砍柴的人将食盐送给红军。途中发现敌人盘查严格,冬子急中生智跑到河边,把竹筒里的食盐全部溶成盐水,再用棉袄吸收,最终顺利地将食盐送给了红军。
    (1)从微观角度分析,氯化钠是由  离子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从元素角度分析,氯化钠溶液中+1价的元素有  Na、H (填元素符号)。
    (2)从盐水中重新得到食盐固体,需进行操作的名称是  蒸发 。
    (3)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假设冬子的竹筒中有358g氯化钠,10℃时最少需用  1000 g水溶解。
    (4)氯化钠在生活中的用途有  做调味品 (写出1点即可)。

    【解答】解:(1)从微观角度分析,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从元素角度分析,氯化钠溶液中+1价的元素有钠元素和氢元素,故填:离子;Na、H;
    (2)从盐水中重新得到食盐固体,需进行蒸发操作,故填:蒸发;
    (3)根据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1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5.8g,假设冬子的竹筒中有358g氯化钠,10℃时最少需用水的质量为1000g,故填:1000;(4)氯化钠具有咸味,是常用的调味品,故填:做调味品。
    二.实验探究题(共7小题)
    3.(2020•安徽)金属防腐是科学研究中的重大课题。某校学习小组以铁的腐蚀为项目进行如下研究。
    【认识铁的腐蚀】
    (1)下列环境中的铁制品最容易生锈的是 A (填字母序号)。
    A.未擦干的铁锅
    B.涂油漆的栏杆
    C.盛水的不锈钢水杯
    (2)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xH2O,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3价 。
    【探究铁的腐蚀】
    (3)该小组用如图甲装置进行实验,起始时量筒内水面处于50mL刻度处,之后水面缓慢上升。几天后水面最终处于约 40 (填“40”或“10”)mL刻度处,原因是 铁锈蚀消耗氧气,且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

    【拓展探究】
    (4)小强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取铁钉用砂纸打磨,称其质量,按如图乙安装装置,放置3天,再取出铁钉称量。在不同温度下重复上述实验,得到铁钉质量增加情况如下表。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铁钉质量增加/g
    0.02
    0.04
    0.08
    0.16
    0.18
    0.18
    0.18
    小强同学的实验是探究 温度 因素对铁钉腐蚀快慢的影响,结论是 在其它条件相同时,温度在10~50℃的范围内,温度越高,铁钉腐蚀的速度越快 。
    注意:若答对第(5)小题奖励3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40分。
    (5)有同学认为小强的实验未能真实反映50℃以后铁钉腐蚀的快慢,理由是50℃以后铁钉质量没有变化。请分析铁钉质量没有变化的原因: 试管内的氧气已耗尽,剩余的铁不能继续锈蚀; ;改进实验方案证明你的分析: 试管内的氧气已耗尽,剩余的铁不能继续锈蚀;取一支更大的试管,加入等量的同规格的铁钉,以及等量的蒸馏水,塞上瓶塞,重复小强的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发现60℃、70℃时铁钉增重质量大于50℃时的增重,且大于0.18g,则分析成立 。
    【解答】解:(1)因为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A.未擦干的铁锅 中铁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易生锈,B.涂油漆的栏杆隔绝氧气和水不易生锈,C.盛水的不锈钢水杯,由于不锈钢也不易生锈,故填:A;
    (2)依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根据铁锈的化学式Fe2O3•xH2O,设铁元素化合价为a,2a+3×(﹣2)+x[(+1)×2+(﹣2)]=0 a=+3,故填:+3价;
    (3)因为铁丝绒生锈消耗试管内的氧气,又知空气中的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可知量筒水面刻度上升到40ml处,故填:40;铁锈蚀消耗氧气,且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4)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推知实验探究的因素为温度,其实验结论为在其它条件相同时,温度在10~50℃的范围内,温度越高,铁钉腐蚀的速度越快,故填:温度;在其它条件相同时,温度在10~50℃的范围内,温度越高,铁钉腐蚀的速度越快;
    (5)因为铁钉生锈后,量筒水面刻度上升到40ml处,说明试管内的氧气全部耗尽,所以50℃后铁钉的质量不再增加,取一支更大的试管,加入等量的同规格的铁钉,以及等量的蒸馏水,塞上瓶塞,重复小强的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发现60℃、70℃时铁钉增重质量大于50℃时的增重,且大于0.18g,则分析成立;故填:试管内的氧气已耗尽,剩余的铁不能继续锈蚀; 取一支更大的试管,加入等量的同规格的铁钉,以及等量的蒸馏水,塞上瓶塞,重复小强的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发现60℃、70℃时铁钉增重质量大于50℃时的增重,且大于0.18g,则分析成立。
    4.(2021•安徽)关于燃烧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某小组以“探究燃烧的奥秘”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认识燃烧
    (1)酒精、煤(含硫)、天然气是生活中常见的燃料,下列不属于三者燃烧共有的现象是  B (填字母序号)。
    A.发光
    B.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放热
    D.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写出酒精(C2H5OH)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C2H5OH+3O22CO2+3H2O 。
    【任务二】探究燃烧的条件及质量变化
    (3)该小组同学按下列实验步骤开展探究。
    步骤1:室温下,按如图组装装置,装入药品,称量装置总质量为m1g。
    步骤2:将锥形瓶浸入80℃的热水中,观察现象。
    步骤3:取出装置,恢复至室温并擦干锥形瓶;打开止水夹K1和K2,从K1处缓慢通入约50mL氧气,再关闭K1和K2,称量装置总质量为m2g。
    步骤4:将锥形瓶再次浸入80℃的热水中,观察现象。
    步骤5:取出装置,恢复至室温并擦干锥形瓶,称量装置总质量为m3g。
    ①通过上述实验,能证明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  步骤2中白磷未燃烧,步骤4中白磷燃烧,产生白烟 。
    ②m1、m2、m3的大小关系是  m1>m2=m3 。
    【任务三】调控燃烧
    (4)报道显示:国内外一些煤田因发生煤层自燃,带来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一旦煤层自燃,请给出一条合理的灭火建议  取土填埋,隔绝空气 。
    【任务四】再探铁的燃烧
    (5)查阅文献:颗粒直径为20~30nm的铁粉,在空气中会发生自燃生成氧化铁。
    结合已有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影响铁燃烧的因素有  铁的表面积;氧气的浓度;温度 (至少答出2点)。
    ②铁与氧气反应的条件不同,产物不同。若5.6g铁与氧气反应可得ag产物,且铁无剩余,则a的取值范围是  7.2≤a≤8.0 。

    【解答】解:【任务一】
    (1)酒精、煤(含硫)、天然气是生活中常见的燃料,三种物质燃烧均会发光放热,由于三者中均含有碳元素,燃烧均会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煤(含硫)燃烧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但酒精和天然气燃烧不会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B;
    (2)酒精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H2O,故填:C2H5OH+3O22CO2+3H2O;
    【任务二】
    (3)①步骤2中将锥形瓶放入80℃的热水中,白磷不燃烧,是因为装置内充满二氧化碳,步骤3通入约50mL氧气,步骤4将锥形瓶再次浸入80℃的热水中,此时白磷燃烧,产生白烟,两次实验对比得出燃烧需要氧气,故填:步骤2中白磷未燃烧,步骤4中白磷燃烧,产生白烟;
    ②步骤1装置总质量为m1g,从K1处缓慢通入约50mL氧气,再关闭K1和K2,称量装置总质量为m2g,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氧气的密度,故m1>m2;将锥形瓶再次浸入80℃的热水中,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取出装置,恢复至室温并擦干锥形瓶,称量装置总质量为m3g,由于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故m2=m3;故填:m1>m2=m3;
    【任务三】
    (4)煤层自燃,可取土填埋,隔绝氧气灭火,故填:取土填埋,隔绝空气;
    【任务四】
    (5)①影响物质燃烧的因素主要由接触面积、氧气的浓度、温度等,故填:铁的表面积;氧气的浓度;温度;
    ②铁与氧气反应可能有三种产物,分别为FeO、Fe2O3、Fe3O4,若5.6g铁与氧气反应可得ag产物,且铁无剩余;
    若产物全为FeO,
    则Fe~FeO
    56 72
    5.6g a

    a=7.2g
    若产物全为Fe2O3,
    则2Fe~Fe2O3
    112 160
    5.6g a

    a=8g
    若产物全为Fe3O4,
    则3Fe~Fe3O4
    3×56 232
    5.6g a

    a≈7.73g
    由于不确定产物情况,故a的取值范围应该是7.2≤a≤8.0,故填:7.2≤a≤8.0。
    5.(2019•安徽)某兴趣小组为探究金属活动性强弱,分别做了镁、铝、铜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
    (1)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铝比铜 强 (填“强”或“弱”)。写出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Mg+2HCl=MgCl2+H2↑ 。
    (2)小芳同学做镁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时,发现试管中出现灰白色沉淀,该小组同学对灰白色沉淀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假设】假设一:含有氯化镁
    假设二:含有镁粉
    假设三:含有氢氧化镁
    ……
    【查阅资料】①氯化镁易溶于水;②在一定条件下,镁可与冷水缓慢反应。
    【设计并进行实验】各取少量灰白色沉淀加入2支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1
    加入适量蒸馏水、搅拌
    沉淀未见减少
    实验2
    加入适量稀盐酸
    沉淀全部溶解,没有气泡产生
    【得出结论】由实验1可知,假设 一 不成立;由实验2可知,沉淀中不含 镁粉 。假设三 可能成立 (填“成立”或“可能成立”或“不成立”)。
    【实验反思】实验后同学们请教老师得知,灰白色沉淀的主要成分是碱式氯化镁,碱式氯化镁受热易分解产生氯化氢气体。于是小芳再取少量灰白色沉淀于试管中加热,并将蘸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滤纸条悬于试管口,预期的实验现象是 滤纸条变红 。
    注意:若答对第(3)小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3)为探究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碱式氯化镁的条件,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在小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和去除氧化膜的镁带,观察实验现象,并测量溶液pH的变化。结果见下表:
    时间/min
    0
    2
    4
    8
    12
    16
    20
    24
    溶液pH
    2.0
    5.3
    7.0
    8.6
    9.3
    9.8
    10.0
    10.0
    实验现象

    镁带溶解较快,产生大量气泡,无沉淀生成
    镁带缓慢溶解,产生气泡速率减慢,溶液变浑浊,烧杯底部有灰白色沉淀
    根据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请描述溶液pH变化的规律并解释原因: 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pH由2.0﹣10.0逐渐增大,镁与盐酸反应,消耗盐酸使溶液pH增大,盐酸消耗完后,镁继续与水缓慢反应使溶液呈碱性 。
    ②请对生成碱式氯化镁的条件提出猜想,并设计实验证明猜想: 猜想:与镁条的长度有关,实验方案:分别取1cm、2cm、3cm、4cm长度的去除氧化膜的镁条于4支试管中,再各加入5mL5%的稀盐酸,观察实验现象 。
    【解答】解:(1)由金属活动性顺序,铝比铜活动性强。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溶液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HCl=MgCl2+H2↑。
    (2)【设计并进行实验】在一定条件下,镁可与冷水缓慢反应,加入适量蒸馏水、搅拌,沉淀未见减少,说明不含易溶于水的氯化镁,则假设一不成立。
    加入适量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没有气泡产生,说明不含镁粉,因为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
    氢氧化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会出现沉淀全部溶解,没有气泡产生,则假设三可能成立。
    【实验反思】灰白色沉淀的主要成分是碱式氯化镁,碱式氯化镁受热易分解产生氯化氢气体,小芳再取少量灰白色沉淀于试管中加热,并将蘸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滤纸条悬于试管口,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预期的实验现象是滤纸条变红。
    (3)①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稀盐酸反应完,镁继续与水缓慢反应生成碱性溶液,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pH由2.0﹣10.0逐渐增大,镁与盐酸反应,消耗盐酸使溶液pH增大,盐酸消耗完后,镁继续与水缓慢反应使溶液呈碱性。
    ②由题意,可猜想与镁条的长度有关,分别取1cm、2cm、3cm、4cm长度的去除氧化膜的镁条于4支试管中,再各加入5mL5%的稀盐酸,观察实验现象。
    故答案为:
    (1)强;Mg+2HCl=MgCl2+H2↑
    (2)一;镁粉;可能成立;滤纸条变红;
    (3)①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pH由2.0﹣10.0逐渐增大,镁与盐酸反应,消耗盐酸使溶液pH增大,盐酸消耗完后,镁继续与水缓慢反应使溶液呈碱性。
    ②猜想:与镁条的长度有关,实验方案:分别取1cm、2cm、3cm、4cm长度的去除氧化膜的镁条于4支试管中,再各加入5mL5%的稀盐酸,观察实验现象
    6.(2020•安徽)如图是实验室中常见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仪器m的名称是 酒精灯 。
    (2)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发生装置是 B (填字母序号)。
    (3)用装置C收集CO2气体时,气体应从 a (填“a”或“b”)端通入。
    (4)下列气体中,只能用装置D而不能用装置C收集的是 ② (填数字序号)。
    ①H2 ②N2 ③O2
    【解答】解:(1)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故答案为:酒精灯;
    (2)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要注意配平;故答案为:2H2O22H2O+O2↑;B;
    (3)用装置C收集CO2气体时,气体应从长管进入,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答案为:a;
    (4)只能用装置D而不能用装置C收集的是氮气,因为氮气的密度(1.25g/L)和空气密度(1.29g/L)很接近,所以不适合用排空气法收集,否则收集的氮气纯度很低;又因为氮气不溶于水,所以可以使用排水法收集;故答案为:②;
    7.(2019•安徽)某兴趣小组对KClO3分解反应的催化剂进行研究,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用如图装置完成表中实验:
    编号
    KClO3质量/g
    催化剂
    催化剂质量/g
    收集50mLO2所需时间/s
    实验1
    5


    171
    实验2
    5
    MnO2
    0.5
    49
    实验3
    5
    Fe2O3
    0.5
    58
    实验4
    5
    KCl
    0.5
    154
    (1)设置实验1的目的是 对比实验 。
    (2)表中所列3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最佳的是 MnO2 。
    (3)写出KClO3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2KClO32KCl+3O2↑ 。
    (4)由实验1和实验4可知,KCl 有 (填“有”或“无”)催化作用。维持加热条件不变,用实验1再继续收集50mLO2,所需时间明显少于171s,解释原因: 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的催化剂KCl越来越多 。
    (5)要比较KClO3分解反应中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除了测量收集50mLO2所需时间外,还可以测量相同时间内 收集气体的体积 。

    【解答】解:(1)通过对比才能知道实验2、3、4中加入药品后有无催化作用;
    (2)除了加入药品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根据对比可知,收集相同体积的氧气,实验2所用时间最短,即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最好;
    (3)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
    (4)由实验1和实验4可知,KCl有催化作用;维持加热条件不变,用实验1再继续收集收集50mLO2,所需时间明显少于171s,是因为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的催化剂KCl越来越多;
    (5)要比较KClO3分解反应中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除了测量收集50mLO2所需时间外,还可以测量相同时间内收集氧气的体积。
    故答案为:
    (1)对比实验;
    (2)MnO2;
    (3)2KClO32KCl+3O2↑;
    (4)有;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的催化剂KCl越来越多;
    (5)收集气体的体积。
    8.(2021•安徽)某小组利用如图装置制备CO2,并模拟自然界中CO2的循环。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中仪器①的名称是  试管 。
    (2)实验室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制取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发生装置是  A (填字母序号)。
    (3)为制得CO2的水溶液,CO2应从装置C的  m (填“m”或“n”)端通入。
    (4)将CO2的水溶液转移至烧杯,并组装装置如图D所示,置于阳光下一段时间,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收集到的气体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
    【解答】解:(1)装置B中仪器①的名称是试管;
    (2)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该反应属于固、液常温型,适合用装置A作发生装置;
    (3)为制得CO2的水溶液,二氧化碳要和水接触,CO2应从装置C的m端通入;
    (4)二氧化碳和水通过光合作用生成氧气,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收集到的气体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故答案为:
    (1)试管;
    (2)CaCO3+2HCl=CaCl2+H2O+CO2↑;A;
    (3)m;
    (4)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收集到的气体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9.(2019•安徽)如图是实验室中常见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锥形瓶 。
    (2)用装置A进行实验时,首先应  ③ (填序号)。
    ①加药品
    ②加热
    ③检查装置气密性
    (3)用A装置制取气体的不足之处是  不能控制反应的速率 。
    (4)若要收集干燥的CO2,可将含有水蒸气的CO2从装置B的  m (填“m”或“n”)端导入,试剂X是  浓硫酸 ;再用装置  E (填“C”或“D”或“E”)收集。
    (5)向集满CO2的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 。
    【解答】解:(1)仪器a的名称是锥形瓶;
    (2)用装置A进行实验时,首先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再装入药品制取气体;
    (3)装置A的缺点是不能控制反应的速率,浪费药品等;
    (4)二氧化碳不和浓硫酸反应,可用浓硫酸进行干燥,可将含有水蒸气的CO2从装置B的m端导入,试剂X是浓硫酸;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再用装置E收集;
    (5)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故答案为:
    (1)锥形瓶;
    (2)③;
    (3)不能控制反应的速率;
    (4)m 浓硫酸 E;
    (5)CO2+Ca(OH)2=CaCO3↓+H2O。
    三.计算题(共3小题)
    10.(2021•安徽)某简易制氧装置的示意图如图,其原理是通过撞击火帽触发启动装置产生热量,使产氧药块分解而持续释放氧气。
    (1)装置中过滤层的作用是  净化氧气 。
    (2)若产氧药块由氯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等组成,为得到一个人呼吸2小时所需氧气的量(折算后质量为48g),计算产氧药块中至少含氯酸钾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解答】解:(1)装置中过滤层能除去产生的氧气的杂质,起到净化氧气的作用,故填:净化氧气;
    (2)设需要氯酸钾的质量为x
    2KClO32KCl+3O2↑
    245 96
    x 48g

    x=122.5g
    答:产氧块中含122.5g氯酸钾。
    答案:(1)净化氧气;
    (2)122.5g。
    11.(2020•安徽)碳酸氢钠是面点膨松剂的主要成分之一。
    小芳同学研究反应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中NaHCO3与CO2之间量的关系。
    (1)理论计算:1.26g NaHCO3粉末与足量稀硫酸反应,计算生成CO2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2)实验分析:小芳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向盛有足量稀硫酸的锥形瓶中加入1.26g NaHCO3粉末,完全反应至不再产生气泡。称取反应前后质量如下表,发现反应前后质量变化值 小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生成CO2质量的理论值,原因可能是 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可能反应过程中,有部分二氧化碳溶解于锥形瓶内溶液的水中,导致称量所得的反应后(锥形瓶+溶液)的总质量偏大,即25.36g数值偏大 。
    反应前
    反应后
    NaHCO3/g
    锥形瓶+稀硫酸/g
    锥形瓶+反应后溶液/g
    1.26
    24.59
    25.36

    【解答】解:(1)设1.26g NaHCO3完全反应时,生成CO2的质量为x。
    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
    168 88
    1.26g x

    x=0.66g
    答:理论上生成CO2的质量为0.66g。
    (2)称取反应前后质量如下表,发现反应前后质量变化值:1.26g+24.59g﹣25.36g=0.49g,0.49g<0.66g;发现反应前后质量变化值小于生成CO2质量的理论值,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可能反应过程中,有部分二氧化碳溶解于锥形瓶内溶液的水中,导致称量所得的反应后(锥形瓶+溶液)的总质量偏大,即25.36g数值偏大。故填:小于;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可能反应过程中,有部分二氧化碳溶解于锥形瓶内溶液的水中,导致称量所得的反应后(锥形瓶+溶液)的总质量偏大,即25.36g数值偏大。
    12.(2019•安徽)侯德榜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家,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其反应原理如下:NaCl+CO2+NH3+H2O═NaHCO3+NH4Cl,请计算:
    (1)氯化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2)生产8.4t碳酸氢钠,理论上需要氯化钠的质量。
    【解答】解:
    (1)氯化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26.2%。
    (2)生产8.4t碳酸氢钠,设理论上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x
    NaCl+CO2+NH3+H2O=NaHCO3+NH4Cl。
    58.5 84
    x 8.4t

    x=5.85t
    故答案为:
    (1)26.2%;
    (2)5.85t。
    四.推断题(共1小题)
    13.(2019•安徽)Ba(NO3)2可用于生产信号弹、炸药等。利用钡泥(主要含有BaCO3、BaSO3、Fe2O3)可制取Ba(NO3)2,其部分流程如图:

    (1)Ba(NO3)2中钡元素的化合价为 +2 ;流程中所涉及的氧化物是 氧化铁(或三氧化二铁、Fe2O3) (填1种即可)。
    (2)BaCO3与稀HNO3反应的反应类型是 复分解反应 ;写出Fe2O3与稀HN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2O3+6HNO3=2Fe(NO3)3+3H2O 。
    (3)试剂Y为 ② (填序号)。
    ①BaCl2溶液 ②Ba(OH)2溶液 ③NaOH溶液
    (4)从Ba(NO3)2溶液中析出Ba(NO3)2晶体的方法是 蒸发结晶 。
    【解答】解:
    (1)Ba(NO3)2中硝酸根为﹣1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钡元素的化合价为+2;氧化物为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一为氧元素的纯净物,所以流程中所涉及的氧化物 氧化铁(或三氧化二铁、Fe2O3)(填1种即可)。
    (2)BaCO3与HNO3反应生成硝酸钡和碳酸,碳酸不稳定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所以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符合复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 复分解反应;Fe2O3与HNO3反应生成硝酸铁和水,对应的化学方程式:Fe2O3+6HNO3=2Fe(NO3)3+3H2O。
    (3)硝酸钡和硝酸铁与试剂Y生成了硝酸钡和氢氧化铁,所以Y为 Ba(OH)2溶液。故选:②;
    (4)从Ba(NO3)2 溶液中析出Ba(NO3)2晶体所以可以 蒸发结晶。
    故答案为:
    (1)+2; 氧化铁(或三氧化二铁、Fe2O3);
    (2)复分解反应 Fe2O3+6HNO3=2Fe(NO3)3+3H2O;
    (3)②;
    (4)蒸发结晶。
    五.解答题(共3小题)
    14.(2021•安徽)某燃煤电厂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粉煤灰中含有较多的氧化铝。从粉煤灰中提取氧化铝的工艺流程如图。

    (1)“酸浸”中使用的酸是  B (填字母序号)。
    A.HCl
    B.H2SO4
    C.Na2SO4
    (2)流程中涉及到的氧化物有  氧化铝或水 (写出1种即可)。
    (3)“煅烧”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l(OH)3Al2O3+3H2O ,反应类型是  分解反应 。
    (4)该工艺的价值在于  废物再利用 。
    【解答】解:(1)根据“酸浸”后为硫酸铝溶液,所以“酸浸”中使用的酸是硫酸;
    (2)由氧化物的概念,流程中涉及到的氧化物有氧化铝和水;
    (3)“煅烧”过程中氢氧化铝生成氧化铝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Al(OH)3Al2O3+3H2O;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4)该工艺的价值在于废物再利用,节约资源。
    故答案为:(1)B;
    (2)氧化铝或水;
    (3)2Al(OH)3Al2O3+3H2O;分解反应;
    (4)废物再利用。
    15.(2020•安徽)硫酸亚铁晶体是重要的化学试剂。传统制备方法是用铁屑与稀硫酸反应,因铁屑中含有硫、磷等杂质,与稀硫酸反应会产生刺鼻、呛人的有毒气体。某科技小组改用铁屑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制备硫酸亚铁晶体,流程如图:

    (1)步骤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uSO4=FeSO4+Cu 。
    (2)操作Ⅰ的名称是 过滤 。步骤②涉及到蒸发,蒸发时必需的仪器有铁架台(含铁圈)、酒精灯、玻璃棒、 蒸发皿 。
    (3)用硫酸铜溶液代替稀硫酸制备硫酸亚铁晶体,优点是 不产生有毒气体,安全环保 。
    【解答】解:(1)铁屑中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
    故答案为:Fe+CuSO4=FeSO4+Cu。
    (2)经过操作Ⅰ实现了固液分离,常用方法为过滤;蒸发时除了上述仪器,还需蒸发皿蒸发溶液,得到晶体;
    故答案为:过滤;蒸发皿。
    (3)由于铁屑中存在硫、磷等杂质,与稀硫酸反应会产生刺鼻、呛人的有毒气体,所以利用硫酸铜与铁屑反应,避免了有毒气体生成;
    故答案为:不产生有毒气体,安全环保。
    16.(2020•安徽)阅读下列科技短文,回答问题。
    废旧塑料制品和橡胶轮胎等含碳废物如何变废为宝,是众多科学家和工程师努力的目标。
    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用超临界水处理含碳废物的新技术。超临界水是将水加热到超过374℃并加压到超过219个大气压,使水处于气、液相互交融的状态。
    在超临界水的环境中,含碳废物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氢气、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而无机物保留在残余物中,随后被去除。由于该过程中不使用氧气且温度相对较低,因此不会形成有害气体。
    (1)文中涉及到的有机合成材料有 塑料(或橡胶) (填1种即可)。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填字母序号)。
    A.超临界水与液态水具有相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B.将气态水升温或加压一定使水分子间距离变小
    C.超临界水是由液态水和气态水组成的混合物
    D.用超临界水处理含碳废物的方法比焚烧法更环保
    (3)氢气和甲烷都是清洁能源,写出甲烷完全燃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H4+2O2CO2+2H2O 。充分燃烧1g氢气或甲烷释放的热量如图所示,与甲烷相比,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 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更多 ;而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燃料,更多的是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天然气,原因是 氢气贮存困难(或制取成本高)(或天然气在自然界中的储量大,容易得到,成本低,易储存) (写出1点即可)。

    【解答】解:(1)塑料和橡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填:塑料(或橡胶);
    (2)A.超临界水与液态水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存在差异,选项说法错误;
    B.气态水升温,分子间距离增大(气体受热膨胀),选项说法错误;
    C.气态水和液态水是同一种物质,故超临界水不是混合物,选项说法错误;
    D.在超临界水的环境中,含碳废物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氢气、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而无机物保留在残余物中,随后被去除。由于该过程中不使用氧气且温度相对较低,因此不会形成有害气体,所以用超临界水处理含碳废物的方法比焚烧法更环保,选项说法正确。
    故填:D;
    (3)在点燃的条件下,甲烷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由图示数据可知,与甲烷相比,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更多;而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燃料,更多的是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天然气,原因是氢气贮存困难、制取成本高,天然气在自然界中的储量大,容易得到,成本低,易储存;故填:CH4+2O2CO2+2H2O;氢气贮存困难(或制取成本高)(或天然气在自然界中的储量大,容易得到,成本低,易储存)。

    相关试卷

    云南省卷三年(2019-2021)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非选择题:

    这是一份云南省卷三年(2019-2021)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非选择题,共3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的溶解度曲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西省卷三年(2019-2021)中考化学真题知识分类汇编-非选择题:

    这是一份山西省卷三年(2019-2021)中考化学真题知识分类汇编-非选择题,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某种气体的装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陕西省卷三年(2019-2021)中考化学真题知识分类汇编-非选择题:

    这是一份陕西省卷三年(2019-2021)中考化学真题知识分类汇编-非选择题,共4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示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