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卷三年(2019-2021)中考化学真题知识分类汇编-选择题
展开
这是一份山西省卷三年(2019-2021)中考化学真题知识分类汇编-选择题,共20页。
山西省卷三年(2019-2021)中考化学真题知识分类汇编-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30小题)
1.(2021•山西)绿色映底蕴,山水见初心。每年的3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都身体力行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并诠释造林绿化、厚植绿色中国的重大意义。造林绿化最主要的作用是( )
A.储备工业原料 B.改善生态环境
C.阻止阳光照射 D.生产农家肥料
2.(2021•山西)“天丝”被誉为21世纪的绿色纤维,兼具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优势,在高新科技方面应用广泛。以下领域一般不使用“天丝”的是( )
A.航空航天 B.新型材料 C.纯棉制造 D.轨道交通
3.(2021•山西)锰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较多。下列化合物中,锰为+2价的是( )
A.MnO2 B.KMnO4 C.K2MnO4 D.MnCl2
4.(2021•山西)袁隆平院士为我国杂交水稻高产稳产做出了突出贡献。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脱壳后产出的大米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主食,其富含的营养素是( )
A.水 B.糖类 C.油脂 D.维生素
5.(2021•晋中)5月15日,中国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火星上有峡谷山群、尘埃风暴,昼夜温差较大。安全着陆无需考虑的因素是( )
A.火星地形地貌 B.探测器金属硬度
C.火星岩石成分 D.探测器外壳熔点
6.(2021•山西)开心是一剂良药。人在高兴时,机体会分泌一种叫缩氨酸的荷尔蒙,它由2~50个氨基酸构成,能杀死95%的癌细胞。该物质所含的元素种类有( )
A.1种:C B.2种:C、H
C.3种:C、H、O D.4种:C、H、O、N
7.(2021•晋中)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后人仿照其实验原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如图)。实验过程中,逐渐减少的气体和逐渐增多的物质是( )
A.O2、P2O5 B.P、P2O5 C.O2、P D.N2、P2O5
8.(2021•山西)核电设施泄漏产生辐射时,人们需服用非放射性碘片(标签如图),保障该碘在甲状腺里达到饱和,以减少放射性碘(相对原子质量为131)的吸收。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A.两种碘相对原子质量相等
B.碘片属于纯净物
C.标签中KI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0
D.两种碘对人体影响不同
9.(2021•山西)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原理,解决实验问题,是化学独特的学科思想。如图所示,当把胶头滴管内液体全部滴入试管中时,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验证分子运动 B.处理酸性废水
C.证明反应发生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0.(2021•晋中)某小组同学在探究过程中,通过观察与实验,推理与判断,如不考虑水分蒸发,最后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熟石灰
0.18
0.16
0.14
0.11
0.09
硫酸铜晶体
14.3
20.7
28.5
40
55
A.①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6%
B.②中加入氢氧化钠的过程中,有氢氧化钙析出
C.③中棉线上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是34.3g
D.④中加入氢氧化钠前、后均为硫酸铜饱和溶液
11.(2020•山西)课外实验具有趣味性、实践性等特点。鸡蛋壳成分的探究过程如图,其中正确的是( )
A.实验①证明蛋壳成分是CaCO3
B.实验②可证明蛋壳中含钙元素
C.实验③得到的固体能与水反应
D.实验中每步操作都是规范的
12.(2020•山西)小明自制了一杯蔗糖水(无固体剩余),用于缓解运动后出现的低血糖症状,之后他结合下表蔗糖的溶解度数据,归纳出以下问题,其中正确的是( )
温度/℃
0
1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182
191
204
238
287
362
487
A.配制的蔗糖溶液下层比上层甜
B.降温,糖水中一定有晶体析出
C.20℃时,蔗糖饱和溶液质量一定为304g
D.升温,糖水中蔗糖的质量分数不变
13.(2020•山西)实验课上,同学们设计了如图四个实验,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实验室制取氢气
B.白磷在水中燃烧
C.防止铁丝生锈
D.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
14.(2020•山西)碳酸氢铵区别于其他氮肥的重要特点是在常温下就能闻到强烈的氨味,其反应原理是:NH4HCO3═NH3↑+CO2↑+X.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的化学式是( )
A.H2O B.H2 C.CO D.N2
15.(2020•山西)硅在北斗导航卫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硅属于金属元素
B.硅原子的质子数为14
C.硅元素在地壳中含量最多
D.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g
16.(2020•山西)初中我们学过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下列选项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赤铁矿石炼铁的原理 B.稀有气体作保护气
C.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D.铝制品表面形成薄膜
17.(2020•山西)东汉时期的“马踏飞燕”堪称我国古代青铜器艺术中无与伦比的珍品。其制作材料属于( )
A.合成材料 B.天然材料 C.金属材料 D.复合材料
18.(2020•山西)氮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较多,下列化合物中氮元素化合价为+2价的是( )
A.NO B.N2O3 C.NH3 D.N2O5
19.(2020•山西)能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和民生的动力,也是持续发展不竭的源泉。在多样化的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A.煤 B.风能 C.天然气 D.石油
20.(2020•山西)三江源是我国最大的湿地自然保护区,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那里雪山连绵,冰川高挂,水肥草美,生物多样。为保护当地自然资源,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提倡燃煤发电 B.垃圾就地焚烧
C.禁止私挖滥采 D.兴建化工基地
21.(2019•山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绝不容许生态环境继续恶化,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条清洁美丽的万里长江。”为保护长江沿线的自然环境,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增大绿地面积 B.兴建火力发电厂
C.垃圾就地焚烧 D.污水直接排放
22.(2019•山西)绚烂多姿的“冰晕”装点着美丽的天空,它是大气中冰晶对光线反射或折射所产生的大气光学现象,“冰晶”是水蒸气冷却后变成的固体小颗粒。“冰晕”和“冰晶“的形成过程发生的变化是( )
A.均为物理变化
B.均为化学变化
C.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
D.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
23.(2019•山西)钛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四氯化钛(TiCl4)是制取金属钛的重要中间物质,该物质中氯元素为﹣1价,则钛元素的化合价为( )
A.﹣4 B.+1 C.+2 D.+4
24.(2019•山西)烧烤在烟熏、烘烤并发生焦煳过程中,高活性致癌剂苯并芘(C20H12)的含量比普通食物增加约10~20倍,对苯并芘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它由碳、氢两种原子构成
B.它含有6个氢分子
C.它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D.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5:3
25.(2019•山西)我国“高分5号”卫星天线是用钛镍形状记忆合金制成的。如图为镍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关于该原子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它的核电荷数为28
B.它有4个电子层
C.它的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
D.它易失电子
26.(2019•山西)土星是太阳系里的气态行星,约含有92.4%的H2、7.4%的He和0.2%的CH4等,平均温度为﹣150℃.它没燃烧成火球的原因可能有①可燃物种类太多②氦气含量太高③没有适宜的温度④没有支持燃烧的氧气,其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7.(2019•山西)化学实验是我们应用化学知识、拓展化学思维和培养化学素养的重要途径。认真分析以下实验,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或目的是( )
A.泥沙水的净化
B.生石灰遇水放热
C.验证质量变化
D.制取氧气
28.(2019•山西)中国对大深度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的研制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绩,实现了我国挺进深蓝的宏伟目标,乘蛟龙号下潜的科研人员,他们的呼吸环境必须注意调节的是( )
A.O2和H2O的含量 B.O2和N2的含量
C.O2和H2的含量 D.O2和CO2的含量
29.(2019•山西)物质的鉴别和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目的一项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鉴别软水和硬水
观察颜色
B
鉴别NaOH和NH4NO3两种固体
取样、加水溶解、触摸烧杯外壁
C
除去MnO2中的少量KCl固体
加足量水溶解、过滤、蒸发
D
除去FeSO4溶液中的少量CuSO4
加足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A.A B.B C.C D.D
30.(2019•山西)配制50g质量分数5%的KNO3溶液,作为无土栽培所需的营养液,溶解过程中KNO3的质量分数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观察图象,分析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 )
A.所用KNO3固体中含有水分
B.量筒量水时俯视刻度线
C.KNO3固体溶解前所用烧杯内有水
D.配好的溶液装瓶时部分液体洒落在试剂瓶外
山西省卷三年(2019-2021)中考化学真题知识分类汇编-选择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30小题)
1.(2021•山西)绿色映底蕴,山水见初心。每年的3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都身体力行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并诠释造林绿化、厚植绿色中国的重大意义。造林绿化最主要的作用是( )
A.储备工业原料 B.改善生态环境
C.阻止阳光照射 D.生产农家肥料
【解答】解:习近平总书记都身体力行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并诠释造林绿化、厚植绿色中国的重大意义,造林绿化最主要的作用是通过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一些空气污染物,改善生态环境,而不是储备工业原料、阻止阳光照射、生产农家肥料。
故选:B。
2.(2021•山西)“天丝”被誉为21世纪的绿色纤维,兼具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优势,在高新科技方面应用广泛。以下领域一般不使用“天丝”的是( )
A.航空航天 B.新型材料 C.纯棉制造 D.轨道交通
【解答】解:“天丝”被誉为21世纪的绿色纤维,兼具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优势,在高新科技方面应用广泛。以下领域一般不使用“天丝”的纯棉制造,棉花是天然材料,没有合成材料的优势。故选:C。
3.(2021•山西)锰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较多。下列化合物中,锰为+2价的是( )
A.MnO2 B.KMnO4 C.K2MnO4 D.MnCl2
【解答】解:A、在化合物中氧元素一般显﹣2价,设锰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2)×2=0,则x=+4价,故选项错误。
B、在化合物中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一般显﹣2价,设锰元素的化合价是y,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y+(﹣2)×4=0,则y=+7价,故选项错误。
C、在化合物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一般显﹣2价,设锰元素的化合价是z,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z+(﹣2)×4=0,则z=+6价,故选项错误。
D、在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氯元素显﹣1价,设锰元素的化合价是w,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w+(﹣1)×2=0,则w=+2价,故选项正确。
故选:D。
4.(2021•山西)袁隆平院士为我国杂交水稻高产稳产做出了突出贡献。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脱壳后产出的大米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主食,其富含的营养素是( )
A.水 B.糖类 C.油脂 D.维生素
【解答】解: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脱壳后产出的大米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主食,其富含的营养素是糖类,故选:B。
5.(2021•晋中)5月15日,中国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火星上有峡谷山群、尘埃风暴,昼夜温差较大。安全着陆无需考虑的因素是( )
A.火星地形地貌 B.探测器金属硬度
C.火星岩石成分 D.探测器外壳熔点
【解答】解:根据火星表面的特殊情况,安全着陆需考虑的因素有火星地形地貌、探测器金属硬度、探测器外壳熔点等;但无需考虑火星岩石成分。
故选:C。
6.(2021•山西)开心是一剂良药。人在高兴时,机体会分泌一种叫缩氨酸的荷尔蒙,它由2~50个氨基酸构成,能杀死95%的癌细胞。该物质所含的元素种类有( )
A.1种:C B.2种:C、H
C.3种:C、H、O D.4种:C、H、O、N
【解答】解:缩氨酸是由2~50个氨基酸构成,缩氨酸是一种蛋白质,主要含有碳、氢、氮、氧元素。
故选:D。
7.(2021•晋中)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后人仿照其实验原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如图)。实验过程中,逐渐减少的气体和逐渐增多的物质是( )
A.O2、P2O5 B.P、P2O5 C.O2、P D.N2、P2O5
【解答】红磷在瓶内燃烧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氧气减少,而空气内氮气等其他气体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会减少,所以减少的气体是氧气。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所以五氧化二磷增多。故答案为:“A”
故选:A。
8.(2021•山西)核电设施泄漏产生辐射时,人们需服用非放射性碘片(标签如图),保障该碘在甲状腺里达到饱和,以减少放射性碘(相对原子质量为131)的吸收。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A.两种碘相对原子质量相等
B.碘片属于纯净物
C.标签中KI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0
D.两种碘对人体影响不同
【解答】解:A.放射性碘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31,标签中的碘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7,两种碘相对原子质量不相等,故A错误;
B.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碘片的主要成分是碘化钾,还含有其他物质,是混合物,故B错误;
C.标签中KI的相对分子质量=39+127=166,故C错误;
D.放射性碘能放射出对身体有害的物质,非放射性碘片不会放射出对身体有害的物质,因此两种碘对人体影响不同,故D正确。
故选:D。
9.(2021•山西)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原理,解决实验问题,是化学独特的学科思想。如图所示,当把胶头滴管内液体全部滴入试管中时,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验证分子运动 B.处理酸性废水
C.证明反应发生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解答】解:A、图中实验,蘸有酚酞溶液的纸条变红色,而两者没有直接接触,说明氨分子运动到了酚酞溶液中,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B、处理酸性废水,可用适量的氢氧化钾溶液,不能用过量的氢氧化钾溶液,否则最终溶液显碱性,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弱,不能与氯化亚铁溶液反应,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硝酸钾与硝酸银不能发生化学反应,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
10.(2021•晋中)某小组同学在探究过程中,通过观察与实验,推理与判断,如不考虑水分蒸发,最后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熟石灰
0.18
0.16
0.14
0.11
0.09
硫酸铜晶体
14.3
20.7
28.5
40
55
A.①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6%
B.②中加入氢氧化钠的过程中,有氢氧化钙析出
C.③中棉线上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是34.3g
D.④中加入氢氧化钠前、后均为硫酸铜饱和溶液
【解答】解:A.20℃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为0.16g,则该温度下,氢氧化钙的水溶液浓度最大为:<16%,选项说法错误;
B.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②中加入氢氧化钠的过程中,有氢氧化钙析出,选项说法正确;
C.题干中没有指明溶液的质量,所以无法推断析出晶体的质量,选项说法错误;
D.氢氧化钠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④中加入氢氧化钠后,溶剂的量没有改变,但硫酸铜的质量减少,变成硫酸铜的不饱和溶液,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1.(2020•山西)课外实验具有趣味性、实践性等特点。鸡蛋壳成分的探究过程如图,其中正确的是( )
A.实验①证明蛋壳成分是CaCO3
B.实验②可证明蛋壳中含钙元素
C.实验③得到的固体能与水反应
D.实验中每步操作都是规范的
【解答】解:A、实验①滴加食醋,产生气体,只能证明蛋壳成分可能是碳酸盐,不能证明蛋壳成分是CaCO3,故选项说法错误。
B、实验②是向碎鸡蛋壳中加入水和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说明溶液不显碱性,不能证明蛋壳中含钙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C、灼烧蛋壳后的生成物加入水之后,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说明得到的固体能与水反应,生成了碱性物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实验中不是每步操作都是规范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2.(2020•山西)小明自制了一杯蔗糖水(无固体剩余),用于缓解运动后出现的低血糖症状,之后他结合下表蔗糖的溶解度数据,归纳出以下问题,其中正确的是( )
温度/℃
0
1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182
191
204
238
287
362
487
A.配制的蔗糖溶液下层比上层甜
B.降温,糖水中一定有晶体析出
C.20℃时,蔗糖饱和溶液质量一定为304g
D.升温,糖水中蔗糖的质量分数不变
【解答】解:A、溶液具有均一性,配制的蔗糖溶液下层和上层一样甜,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一杯蔗糖水(无固体剩余),可能是溶质质量分数很小的溶液,降温,糖水中不一定有晶体析出,故选项说法错误。
C、20℃时,蔗糖的溶解度为204g,含义是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蔗糖204g,形成饱和溶液304g;但选项说法没有指明溶剂的质量,则20℃时,蔗糖饱和溶液质量不一定为304g,故选项说法错误。
D、蔗糖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升温,蔗糖的溶解度增大,但溶液的组成没有发生改变,糖水中蔗糖的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3.(2020•山西)实验课上,同学们设计了如图四个实验,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实验室制取氢气
B.白磷在水中燃烧
C.防止铁丝生锈
D.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
【解答】解:A、氢气密度比空气小,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同时长颈漏斗末端在液面以上,导致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滴加水时,氧气进入烧杯和白磷接触,白磷虽然和氧气能够接触,但是温度没有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白磷不能燃烧,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铁丝不能和水接触,不能生锈,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D、没有利用止水夹夹住橡皮管,红磷燃烧过程中放热,导致部分气体通过导管逸出,不能测定氧气含量,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C。
14.(2020•山西)碳酸氢铵区别于其他氮肥的重要特点是在常温下就能闻到强烈的氨味,其反应原理是:NH4HCO3═NH3↑+CO2↑+X.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的化学式是( )
A.H2O B.H2 C.CO D.N2
【解答】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氮、氢、碳、氧原子个数分别为1、5、1、3,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氮、氢、碳、氧原子个数分别为1、3、1、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H2O。
故选:A。
15.(2020•山西)硅在北斗导航卫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硅属于金属元素
B.硅原子的质子数为14
C.硅元素在地壳中含量最多
D.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g
【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硅带“石”字旁,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14,表示原子序数为14;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4,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氧元素在地壳中含量最多,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g,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6.(2020•山西)初中我们学过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下列选项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赤铁矿石炼铁的原理 B.稀有气体作保护气
C.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D.铝制品表面形成薄膜
【解答】解:A、赤铁矿石炼铁反应物有两种,生成物有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
B、稀有气体作保护气是因为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不属于化合反应;
C、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中反应物有两种,生成物有三种,不属于化合反应;
D、铝制品表面形成薄膜,反应物有两种,生成物有一种,属于化合反应;
故选:D。
17.(2020•山西)东汉时期的“马踏飞燕”堪称我国古代青铜器艺术中无与伦比的珍品。其制作材料属于( )
A.合成材料 B.天然材料 C.金属材料 D.复合材料
【解答】解:青铜是一种铜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故选:C。
18.(2020•山西)氮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较多,下列化合物中氮元素化合价为+2价的是( )
A.NO B.N2O3 C.NH3 D.N2O5
【解答】解:A、氧元素显﹣2价,设一氧化氮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2)=0,则x=+2价。
B、氧元素显﹣2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y,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y+(﹣2)×3=0,则y=+3价。
C、氢元素显+1价,设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z,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z+(+1)×3=0,则z=﹣3价。
D、氧元素显﹣2价,设五氧化二氮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w,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w+(﹣2)×5=0,则w=+5价。
故选:A。
19.(2020•山西)能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和民生的动力,也是持续发展不竭的源泉。在多样化的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A.煤 B.风能 C.天然气 D.石油
【解答】解: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而风能属于可再生能源。
故选:B。
20.(2020•山西)三江源是我国最大的湿地自然保护区,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那里雪山连绵,冰川高挂,水肥草美,生物多样。为保护当地自然资源,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提倡燃煤发电 B.垃圾就地焚烧
C.禁止私挖滥采 D.兴建化工基地
【解答】解:A、燃煤发电产生大量空气污染物,故A做法不合理;
B、垃圾就地焚烧产生大量空气污染物,故B做法不合理;
C、要有效合理的开发资源,禁止私挖滥采,故C做法合理;
D、化工基地污染环境,故D做法不合理。
故选:C。
21.(2019•山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绝不容许生态环境继续恶化,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条清洁美丽的万里长江。”为保护长江沿线的自然环境,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增大绿地面积 B.兴建火力发电厂
C.垃圾就地焚烧 D.污水直接排放
【解答】解:A、为保护长江沿线的自然环境,增大绿地面积合理,故选项正确;
B、兴建火力发电厂,煤燃烧生成有害气体和烟尘,故选项错误;
C、垃圾就地焚烧生成有害气体和烟尘,故选项错误;
D、污水直接排放会污染水源,故选项错误;
故选:A。
22.(2019•山西)绚烂多姿的“冰晕”装点着美丽的天空,它是大气中冰晶对光线反射或折射所产生的大气光学现象,“冰晶”是水蒸气冷却后变成的固体小颗粒。“冰晕”和“冰晶“的形成过程发生的变化是( )
A.均为物理变化
B.均为化学变化
C.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
D.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冰晶”是水蒸气冷却后变成的固体小颗粒,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冰晕”是大气中冰晶对光线反射或折射所产生的大气光学现象,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23.(2019•山西)钛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四氯化钛(TiCl4)是制取金属钛的重要中间物质,该物质中氯元素为﹣1价,则钛元素的化合价为( )
A.﹣4 B.+1 C.+2 D.+4
【解答】解:氯元素显﹣1价,设钛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1)×4=0,则x=+4。
故选:D。
24.(2019•山西)烧烤在烟熏、烘烤并发生焦煳过程中,高活性致癌剂苯并芘(C20H12)的含量比普通食物增加约10~20倍,对苯并芘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它由碳、氢两种原子构成
B.它含有6个氢分子
C.它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D.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5:3
【解答】解:A.苯并芘是由苯并芘分子构成的,故A错误;
B.苯并芘中不含有氢分子,故B错误;
C.苯并芘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故C正确;
D.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0):(1×12)=20:1,故D错误。
故选:C。
25.(2019•山西)我国“高分5号”卫星天线是用钛镍形状记忆合金制成的。如图为镍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关于该原子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它的核电荷数为28
B.它有4个电子层
C.它的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
D.它易失电子
【解答】解: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判断:
A、它的核电荷数为28,故A说法正确;
B、该原子的电子层数为4,故B说法正确;
C、它的质子数等核外电子数,故C说法错误;
D、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小于4,它易失电子,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26.(2019•山西)土星是太阳系里的气态行星,约含有92.4%的H2、7.4%的He和0.2%的CH4等,平均温度为﹣150℃.它没燃烧成火球的原因可能有①可燃物种类太多②氦气含量太高③没有适宜的温度④没有支持燃烧的氧气,其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答】解: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没燃烧成火球的原因,是因为没有适宜的温度、没有支持燃烧的氧气。
故选:D。
27.(2019•山西)化学实验是我们应用化学知识、拓展化学思维和培养化学素养的重要途径。认真分析以下实验,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或目的是( )
A.泥沙水的净化
B.生石灰遇水放热
C.验证质量变化
D.制取氧气
【解答】解:A、该简易装置小卵石应该在最上面,不能实现泥沙水的净化;
B、根据U形管内液面的变化能证明生石灰遇水放热;
C、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会从装置中逸出,能验证质量变化;
D、该装置能用于制取氧气;
故选:A。
28.(2019•山西)中国对大深度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的研制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绩,实现了我国挺进深蓝的宏伟目标,乘蛟龙号下潜的科研人员,他们的呼吸环境必须注意调节的是( )
A.O2和H2O的含量 B.O2和N2的含量
C.O2和H2的含量 D.O2和CO2的含量
【解答】解:人体在呼吸的过程中,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在密闭的环境中必须注意调节O2和CO2的含量;
故选:D。
29.(2019•山西)物质的鉴别和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目的一项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鉴别软水和硬水
观察颜色
B
鉴别NaOH和NH4NO3两种固体
取样、加水溶解、触摸烧杯外壁
C
除去MnO2中的少量KCl固体
加足量水溶解、过滤、蒸发
D
除去FeSO4溶液中的少量CuSO4
加足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A.A B.B C.C D.D
【解答】解:A、观察颜色不能鉴别硬水和软水,错误;
B、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出热量,硝酸铵溶于水会吸收热量,故可以用水鉴别二者,正确;
C、除去MnO2中的少量KCl固体,加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即可,错误;
D、加入锌粉,则硫酸亚铁和硫酸铜都会参与反应,错误;
故选:B。
30.(2019•山西)配制50g质量分数5%的KNO3溶液,作为无土栽培所需的营养液,溶解过程中KNO3的质量分数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观察图象,分析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 )
A.所用KNO3固体中含有水分
B.量筒量水时俯视刻度线
C.KNO3固体溶解前所用烧杯内有水
D.配好的溶液装瓶时部分液体洒落在试剂瓶外
【解答】解:A、所用KNO3固体中含有水分,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错误。
B、量筒量水时俯视刻度线,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选项正确。
C、KNO3固体溶解前所用烧杯内有水,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错误。
D、配好的溶液装瓶时部分液体洒落在试剂瓶外,溶液具有均一性,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西省卷三年(2019-2021)中考化学真题知识分类汇编-非选择题,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某种气体的装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陕西省卷三年(2019-2021)中考化学真题知识分类汇编-非选择题,共4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示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卷三年(2019-2021)中考化学真题知识分类汇编-选择题(含答案),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