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小学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优秀教案

    小学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优秀教案第1页
    小学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优秀教案第2页
    小学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优秀教案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5 守株待兔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5 守株待兔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猜一猜,解课题,读课文,会停顿,会背诵,促积累,拓展读,用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守株待兔》 教材分析    从文本内涵看:《守株待兔》是本单元首篇课文,是一篇文言文,全文只有39个字,故事通过宋耕者“因释其耒而守株”,最后“身为宋国笑。”从而让学生明白兔子撞死在树桩上是一件极偶然的事情,不能作为必然事件,从而懂得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要想有收获,必须付出劳动。故事内容学生大部分听过、读过,作为文言文更简洁精炼。 从语文要素看:一是字词学习和理解。39个字的课文,4个要认的字,9个要写的字,要写的字“耕”、“待”、“其”属于横画比较多的,指导中要让学生观察注意间距和长短变化,这与园地中的“书写提示”结合。“释”左边部件共7笔。文言文理解字词意思很关键,可以结合三上《司马光》学习,继续运用看注释、猜一猜、补充调换等方法大致了解意思。二是朗读与积累。这是小学阶段学生接触到的第二篇文言文,要认真指导学生朗读好并背诵。朗读重在会停顿,有韵味,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三是读懂寓言,明白寓意。抓关键句“因释其耒而守株”拓展想象当时的场面和后果,初步明白寓意。在分析兔死原因的偶然性与不劳动的必然性中加深对寓意的理解。从思维培养看: “人生多少哲理, 尽在寓言中”。寓言故事的学习要让学生经历了解故事——明白道理——链接生活的学习过程,同时学生的思维还要经历从归纳到演绎再到归纳的过程,教学活动的设计可以从解读文本,品味语言——建构文本,增加积累——超越文本,凸显主题等方面去设计,从而发展语言,提高思维。学情诊断(一)字词学习本课中需要认读的4个生字,其中3个还是要写的,三下册学生已经初步具有独立识字写字的能力,本课要认的字中“冀”学生陌生,通过理解和组词“希冀”,“冀”是河北省的简称,“冀”与“翼”区别等帮助学生记忆。要写的字中“耕”、“待”、“其”属于横画比较多的,指导中要让学生观察注意间距和长短变化,这与园地中的“书写提示”结合。(二)课文理解《守株待兔》作为现代文故事学生大部分听过也大致明白,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学生基本能把握,但是对部分字词的理解,学生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注释,结合已有知识加以理解,并适当渗透文言文意思的理解方法。(三)思维发展 针对故事中的种田人错在哪儿学生能够明白,但是从具体到一般,从表面到实质,学生缺乏提炼与概括能力。教学中通过生活实例、拓展链接帮助学生理解。同时对于思维方法的运用在课后链接《南辕北辙》中加以尝试运用,加以巩固和内化。教学目标、重难点(一)教学目标    1.语言目标1)认读课文后面的4个会认的字,书写9个会写字,能理解“走、因、释、耒、冀”等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2)能把课文读通顺,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背诵课文。(3)能借助注释读懂课文,大致说一说课文内容。2.思维目标(1)在思考“那个农夫为什么被宋国人笑话”问题中,学会分析得兔这一偶然原因,再分析守株的最终结果,初步感受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关系,也明白“想不劳而获是不可能的”这一道理。在分析、归纳中培养培养学生思维能力。(2)通过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归纳、演绎思维。在“阅读链接”交流“故事中的坐车人犯了什么错?”这一问题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本质的能力。3.其他目标(1)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文言文和中华经典文化的喜爱。(2)明白寓言告诉的道理,并能结合实际进行对照运用。(3)激发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能积极进行课外阅读。(二)教学重点1读好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背诵课文。(2)能借助注释读懂课文,大致说一说课文内容。(3)能大致明白课文和“阅读链接”中故事告诉的道理,并能联系生活实际。(三)教学难点1. 能大致明白课文和“阅读链接”中故事告诉的道理,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流程环节教师课堂行为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预设时间一、猜一猜,解课题 1. 出示图片,学生猜寓言故事 2.揭题解题,学写字3.课前检测,对故事的了解。在此之前,谁听过、看过这个故事?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能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吗? 学生看图片,猜寓言故事 亡羊补牢  坐井观天  揠苗助长2观察老师写“守、株、待”,补充田字格中课题。3说一说题目意思。株:指图,这就是树桩子,树被砍去留在地面的部分。4.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守株待兔》的故事。1.唤醒学生已知,对寓言故事不感到陌生。了解学生对课文故事的了解,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2.写字指导结合课题,提高教学效率。 3分钟二、读课文,会停顿 1.出示自读要求。2.指导读好重点字“耕、耒、颈、释、冀”3.自主尝试停顿4.教师重点指导5.尝试运用6.小结方法:根据意思停顿,音断气连。 根据学习要求朗读。2. 指名分句读。重点字音“耕、颈、耒、释、冀”3.自主尝试辨别前三句停顿。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4.指导读好重点句“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尝试体会,交流为什么这么停。(根据意思停顿)5.运用方法,读好“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把课文读通顺,读好重点句是课文后面的语文要素之一。在三上学习《司马光》以后学生有初步基础,本课让学生自主尝试,教师重点指导,交教给方法循序渐进。10分钟:借注释,明文意 1.出示学习活动要求。学习活动要求:1.根据注释,理解文章内容。2.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在四人小组讨论。2.学生自主交流,教师重点指导理解“走、耒、冀、复”等意思。小结方法1:有些字古今意思差别很大,联系上下文可以帮助理解。小结方法2:查看古代汉语词典可以帮助理解。        3.指导复述故事1)看古文说内容2)抓关键词复述3)自主复述1.根据要求,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理解意思。2.交流,说大致意思。重点理解走:1微课出示。(文中走:跑。拓展:儿童急走追黄蝶百兽见之皆走”。真正是“走”的意思,古文中怎么表达?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舟已行矣,而剑不行耒:1)结合图片理解。            2)回忆带有“耒”的字(耕、耘、耗、耙)1组词,希冀,湖北省的简称。2与“翼”区别。复:古汉语词典意思,学生选择回去,返。② 回答,回报。③ 还原。再,重来。⑤ 许多的,不是单一的。3.学习复述故事1)根据对课文的理解说故事内容。2)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根据关键词复述(兔死、守株、不复得)3)自主复述(自由说——同桌说)1.借助注释读懂课文是课后另一语文要素,也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难点,教学中基于学生对故事早有了解,只抓重点词,注重拓展与积累,不仅教给文言文的知识也教给理解的方法。2.寓言故事适合复述,一方面加强语言训练,一方面加强对课文内容理解。20四、会背诵,促积累 1.指导朗读2.指导背诵3.指导抄写,重点字“待、耕、释、其”横画比较多的字。1.多种形式朗读,指名读、齐读。课文多种形式出现,没有标点、竖排、古汉字。2.填空——背诵(注意韵味)3.抄写,观察重点生字“待、耕、释、其”1)要提醒大家什么?“释”左边7画。“耕”左边三横2)发现什么共同点?(横画都比较多)3)观察横画,发现特点(间距问题,长短问题)4)抄写课文    多种形式朗读基础上的背诵水到渠成,链接园地突出写字指导,体现单元整合。7分钟课后延伸1.把故事讲给家长听。2.阅读其他寓言故事。1. 讲故事促进语言 表达,也为了与生活的链接。2.多读寓言与单元“口语交际”整合。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环节教师课堂行为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预设时间一、复习引入1.齐背课文2.指名故事主要内容1.齐背课文2.说说故事主要内容复习再现内容,加强对文言文的理解。5想画面明道理 故事的结尾说“而身为宋国笑,农夫为什么被宋国人笑话,学生文中圈划原因。1.聚焦“因释其耒而守株”找原因1)思考:耕者为什么守株?2)兔触株的原因是什么?3)想象“兔走触株,折颈而死”画面,具体说一说。4)归纳原因2.结合书本插图想象当时画面。3.归纳:他这样做,用一个词形容          4.对比希望与现实  5.你想对种田人说什么?6.你想到哪些名言格言      7.用上这些名言、歇后语劝一劝种田人。8.指导背诵课文1.默读课文圈划找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2.反馈 “因释其耒而守株”3.找“因释其耒而守株”原因1)耕者为什么守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2)兔触株的原因是什么?(自由推想各种原因)3)想象“兔走触株,折颈而死”画面,具体说一说。(指名多人说)4)归纳:兔死的原因是偶然的,被耕者遇见也是偶然的。(碰巧)3.结合书本插图想象“因释其耒而守株”画面。耕者得兔,回家美餐以后,第二天,他           耕者得兔,回家美餐以后,第三天,他           。耕者得兔,回家美餐以后,一个星期了,他        耕者得兔,回家美餐以后,一个月了,他        他这样做,用一个词形容“白日做梦 痴心妄想 心存侥幸”4.对比希望与现实希望:复得兔。现实:不得兔,田荒芜。5.你想对种田人说什么?6.你想到哪些名言格言我们世界上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 —— 高尔基不劳动者不得食瞎猫碰见死耗子——碰巧了麦芒掉进针眼里——凑巧了7.用上这些名言、歇后语劝一劝种田人。8.背诵课文聚焦课后核心问题让学生分析原因,运用想象画面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故事的本质,发现得兔的偶然性和不得兔被人笑的必然性,从而明白道理,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根据年级特点不直接告诉道理,而是通过名言、歇后语等的积累和劝说运用检测学生对道理的把握。20三、拓展读,用方法 1.了解作者韩非子。     2.明确文体。    3.读“阅读链接”《南辕北辙》1)小组讨论,“这个人”错在哪里?2)他的优势有哪几方面?带来的后果是什么?3)你明白了什么?1.了解作者韩非子。1学生了解情况介绍2教师介绍:韩非子,姓韩名非,子是后人对他的尊称。战国末期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 2.明确文体。(本篇课文借简洁明了的故事,告诉一个道理。这样的文章我们叫做寓言故事。 3.读“阅读链接”《南辕北辙》1)小组讨论,“这个人”错在哪里?2)他的优势有哪几方面?带来的后果是什么?3)你明白了什么?结合生活说一说。  介绍作者和文体培养学生文言文的喜爱,对寓言的兴趣。 课内进行阅读链接提供阅读实践的机会,进一步培养能力,激发兴趣。15四、课后延伸1.课后将《南辕北辙》故事讲给父母听,说一说你的想法,再听听他们的想法。2.推荐读《古代寓言故事》 1.课后将《南辕北辙》故事讲给父母听,说一说你的想法,再听听他们的想法。2.推荐读《古代寓言故事》 课后进行说与读的拓展,实现大语文思想,从而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服务。 板书设计  

    相关教案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6 陶罐和铁罐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6 陶罐和铁罐教案,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揭示课题,预习反馈,初读课文,学会概括,学习1——9段,读懂人物性格,领悟寓意,多元解读,运用方法,阅读链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4 蜜蜂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4 蜜蜂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课时安排,学习活动流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8* 池子与河流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8* 池子与河流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拓展思考,领悟寓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