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基础+提升”考点专项训练(部编版)
- 第14课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提升训练)-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基础+提升”考点专项训练(部编版) 试卷 2 次下载
- 第16课 最苦与最乐(提升训练)-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基础+提升”考点专项训练(部编版) 试卷 1 次下载
- 第17课 短文两篇(提升训练)-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基础+提升”考点专项训练(部编版) 试卷 3 次下载
- 第18课 紫藤萝瀑布(基础训练)-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基础+提升”考点专项训练(部编版) 试卷 1 次下载
- 第18课 紫藤萝瀑布(提升训练)-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基础+提升”考点专项训练(部编版) 试卷 2 次下载
第17课 短文两篇(基础训练)-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基础+提升”考点专项训练(部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第17课 短文两篇(基础训练)-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基础+提升”考点专项训练(部编版),文件包含第17课短文两篇基础训练解析版docx、第17课短文两篇基础训练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17课 短文两篇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德馨(xīn) 鸿儒(hóng) 陋室铭(míng)
B.案牍(dú) 甚蕃(fān) 濯清涟(zhuó)
C.亵玩(xiè) 不蔓(wàn) 调素琴(tiáo)
D.隐逸(yì) 淤泥(yū) 鲜有闻(xiān)
2.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陋室(lòu) 噫(yī) 苔痕(tāi)
B.鸿儒(hóng) 濯(zhuó) 鲜有闻(xiān)
C.蕃(fān) 清涟(lián) 亵玩(xiè)
D.案牍(dú) 淤泥(yū) 德馨(xīn)
3.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棹,zhào
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鸿,hóng
C.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xiān
D.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柝,tuò
4.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陶后鲜有闻(xiǎn) 惟吾德馨(xīn) 溯流逆上矣(sù)
B.愿为市鞍马(wèi) 赏赐百千强(qiáng) 可爱者甚蕃(fān)
C.可汗大点兵(hán) 啮沙为坎穴(niè) 僧募金重修(mù)
D.湮于沙上(yān) 康肃忿然曰(fèn)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xiè)
5.下列句中的“之”与“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花之君子者也 B.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何陋之有 D.菊之爱
6.文中写菊花和牡丹的用意是什么?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通过对菊花、牡丹、莲花三种花的德行品格的描写,以牡丹作反衬,用菊花作陪衬,突出了莲花的美好形象。
B.文章通过菊花,牡丹与莲花的对比描述,突出它们各自的德行品格。
C.这两种花,人们都很熟悉,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
D.这两种花,一直为前人所钟爱,由前人所爱说到自己的所爱,有强烈的比较效果。
7.下列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除了驾驶员要有熟练的驾驶技术、丰富的驾驶经验之外,汽车本身的状况,也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
B.帮助家境不好的孩子上大学,是我们应该做的,况且这孩子各方面都很优秀,我们一定要帮助她圆大学梦。
C.说到人才培养,人们往往想到要学好各门课程的基础理论,而对与这些理论密切相关的逻辑思维训练却常常被忽视。
D.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身患重病的工人的女儿自强不息、与命运抗争的故事,对青少年观众很有教育意义。
9.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北京申奥成功后,全国人民沸腾了,一个接一个争先恐后地走上街头举行庆祝活动。
B.黄山的青松怪石。千姿百态,巧夺天工。
C.本文的描写十分精彩,人物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
D.这些人对个人利益斤斤计较,对广大群众的疾苦却漫不经心。
10.下列语句中加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可爱者甚蕃(多) 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当)
C.不蔓不枝(长枝) D.亭亭净植(种植)
11.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陋室铭》的作者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刘禹锡。《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是宋代著名的哲学家。
B.“铭”是指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C.“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
D.在我国,不同的植物往往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如“菊花”象征高洁,“莲花”象征隐逸,“牡丹”象征富贵。
12.下列对课文内容和写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为陪笔,引入下题,烘托自己对莲花的喜爱,借景抒情;“借花自以为写照”。
B.文章品评菊花牡丹、莲花,意在慨叹真隐者少,有德者寡,而贪爱富贵者居多。以“君子”喻莲,表明了作者志在君子的道德情感。
C.文章用“噫”字引领三个排比句,在排比句中,句式同中见异,变化有致,感情起伏,其中反问句“同予者何人”情感色彩最为强烈。
D.文章结尾没有按照之前的菊、牡丹、莲的顺序来写,而是将牡丹衬在莲后,是对追名逐利者进行暗讽,意味深长,耐人寻昧。
13.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
A.刘禹锡,唐代文学家,有“诗豪”之称。著有《刘梦得文集》,代表作有《竹枝词》《乌衣巷》等。
B.周敦颐,人称“濂溪先生”,北宋哲学家,宋明理学的开山鼻祖。著有《太极图说》等。
C.《陋室铭》中的“铭”,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陋室铭"就是说写陋室的文章。
D.《爱莲说》中的“说”,是古代的一种抒情文体,抒发的是作者对于莲的赞美之情。
14.下列句子中的“之”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水陆草木之花 B.莲,花之君子者也
C.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5.下列对文章《爱莲说》第一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莲花的超凡脱俗,赋予莲君子般的美好品格。
B.“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但又不以孤高自许。
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
D.“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仪态庄重,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表现了作者对莲的爱慕之情。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水陆草木之花/何陋之有 B.自李唐来/怡然自得
C.濯清涟而不妖/人不知而不愠 D.可爱者甚蕃/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7.下列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有仙则名 B.不蔓不枝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苔痕上阶绿
二、对比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
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级绿波;(2)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迨③至菡萏④成花,娇姿欲滴;及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⑤,避暑而暑为之退。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是芙蕖⑥者也,无一时一刻,这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注释】①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②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④追:等到。④菡萏:未开的荷花。⑤异馥:异香。④芙蕖:荷花,即莲。
18.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晋陶渊明独爱菊 (2)香远益清 (3)乃复蒂下生蓬
1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水陆草木之花 以我酌油知之(《卖油翁》)
B.予谓菊 初,权谓吕蒙曰(《孙权劝学》)
C.而能事不已 转转不已(《河中石兽》)
D.避暑而暑为之退 众服为确论(《河中石兽》)
20.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颗者也。
B.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烦者也。
C.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D.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两段选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22.甲、乙两个文段都表达了作者对莲的赞美之协。除了共同赞美莲外形美丽、香气宜人外,原因仍各有不同,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分析。
比较阅读文言文《陋室铭》与《项脊轩志》,完成下列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选自《陋室铭》)
(乙)项脊轩①旧②南阁子也室仅方丈③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④,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⑤,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⑥,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选自《项脊轩志》)
【注】①轩:小的房室。②旧:旧日的,原来的。③方丈:一丈见方。④渗漉:shèn lù,渗透漏下。⑤葺:qì,修理房屋。⑥楯:shǔn,栏杆。
23.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无案牍之劳形 (2)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24.用“/”标注下面句子的句读(标点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B.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C.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D.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25.用现代汉语翻译: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26.从写法上看,甲文划线句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27.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对这种人生态度,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谈谈。
请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28.读准字音,是学好古诗文的第一步。请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标注读音。
(1)自缘身在最高层 (2)可以调素琴
29.一词多义是汉语中的常见现象。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有仙则名 莫名其妙 B.有龙则灵 心灵手巧
C.谈笑有鸿儒 鸿篇巨制 D.无案牍之劳形 喜形于色
30.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翻译:______________
(2)孔子云:何陋之有?
翻译:孔子说,_______________
31.比较阅读是学习古诗文的好方法。请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选文
登飞来峰
陋室铭
写作手法
寓情于景
①
内容分析
②
本文由实到虚,从具体到抽象,借写“陋室不陋”来阐明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三、课内阅读
3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加点的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香远益清_____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_____
③陶后鲜有闻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下列对选文的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这是为下文将要写的“菊之爱”“牡丹之爱”“莲之爱”张本。
B.文章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了莲花的洁净、单纯、雅致,语言精练而一气呵成,渗透作者对莲的无限赞美之情。
C.作者在文中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进行对比,使“爱莲”的主题更加鲜明;再通过“菊之爱”“牡丹之爱”进一步衬托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D.文章结尾运用了感叹的方式含蓄地表明了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而是在污浊的世间孤芳自赏,永远保持自己高洁的品格。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中通外直/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B.香远益清/自以为大有所益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D.濯清涟而不妖/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34.下列句子停顿不合理的一项是( )(限断一处)
A.世人/甚爱牡丹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C.晋陶渊明/独爱菊 D.陶后/鲜有闻
3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爱莲说》中的“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既可说明记叙事物,也可发表议论,但都是为了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B.文章以“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为陪笔,引入下题,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对菊花、莲花以及牡丹的喜爱。
C.爱菊代表的人生态度是避世隐居;爱莲代表的人生态度是洁身自好,保持高洁品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慕名利;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是追求功名利禄和荣华富贵。
D.文章结尾没有按照之前的菊、牡丹、莲的顺序来写,而是将牡丹衬在莲后,是对追名逐利者进行暗讽,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36.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阅读文言文《爱莲说》,按要求完成后面小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7.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可爱者甚蕃 蕃:多 B.宜乎众矣 宜:应当
C.陶后鲜有闻 鲜:少 D.亭亭净植 植:高洁
38.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9.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爱莲说》以散句为主,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B.选文第一段描绘莲的高洁形象,第二段揭示莲的喻义,抒发作者内心真实的感受。
C.《爱莲说》中,莲具有丰富的象征意味,如“中通外直”象征君子的正直不苟。
D.作者借写爱莲,直接表明自己愿如莲花一般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40.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阅读链接】
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李盛仙《夏日赏荷》
周敦颐称“莲”为“花之君子”,《夏日赏荷》里赞“荷”为“花中仙子”。你更喜欢哪一种赞誉之辞?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4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4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有龙则灵/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B.可以调素琴/以我酌油知之
C.无丝竹之乱耳/花之富贵者也 D.有仙则名/卷卷有爷名
4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通过对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的描写,极力形容陋室不“陋”,并以此表现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B.“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四句,简洁有力,类比“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说明陋室也可借高尚之士散发芬芳。
C.“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分别是古代贤者诸葛亮、杨子云的居室,作者以此反衬,表明自己也有他们一样的德操和才能。
D.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铭文,本文言简义丰、讲究修辞。文章骈散结合,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
44.把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45.本文作者是______________(朝代)的文学家___________(人名)。
4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有仙则名( ) (2)斯是陋室( )
(3)惟吾德馨( ) (4)无案牍之劳形( )
47.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陋室不陋的?
48.说说“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一句中“上”和“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
49.本文中作者持有的是怎样的生活态度?
四、字词书写
50.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德馨( ) 苔痕( ) 案牍( ) 蕃( ) 淤泥( ) 西蜀( ) 濯( ) 清涟( ) 蔓( ) 亵玩( ) 噫( )
51.给字注音:甚蕃( )淤泥( )濯( )清涟( )
52.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鸿rú( ) 陋室铭( )
yū泥( ) 不màn不枝( )
xiè玩( ) 濯清涟( )
隐yì( ) 鲜有闻( )
53.给加点的字注音。
淤泥( ) 濯( ) 案牍( )
亵玩( ) 鲜有闻( )
54.字词积累——给加点字注音。
甚蕃( ) 淤泥( ) 濯( )
清涟( ) 蔓( ) 亵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