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专题06 文言文之写人叙事-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链接教材精准变式练(部编版)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专题06 文言文之写人叙事(原卷版) -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链接教材精准变式练(部编版).docx
    • 解析
      专题06 文言文之写人叙事(解析版) -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链接教材精准变式练(部编版).docx
    专题06  文言文之写人叙事(原卷版) -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链接教材精准变式练(部编版)第1页
    专题06  文言文之写人叙事(原卷版) -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链接教材精准变式练(部编版)第2页
    专题06  文言文之写人叙事(原卷版) -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链接教材精准变式练(部编版)第3页
    专题06  文言文之写人叙事(解析版) -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链接教材精准变式练(部编版)第1页
    专题06  文言文之写人叙事(解析版) -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链接教材精准变式练(部编版)第2页
    专题06  文言文之写人叙事(解析版) -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链接教材精准变式练(部编版)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06 文言文之写人叙事-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链接教材精准变式练(部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6 文言文之写人叙事-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链接教材精准变式练(部编版),文件包含专题06文言文之写人叙事解析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链接教材精准变式练部编版docx、专题06文言文之写人叙事原卷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链接教材精准变式练部编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6 文言文之写人叙事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卖油翁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①尝射于家圃(   )
    ②尔安敢轻吾射?(   )
    2.翻译文言语句。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3.卖油翁和陈尧咨两人对待自己长处的态度截然不同。那么你呢?请分别谈谈你如何看待自己及别人的长处。
    【答案】1.曾经;轻视
    2.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
    3.示例:把自己的长处当作一种战胜困难、张扬个性的资源优势,而不是进行宣扬的资本;对别人的长处,应善于取长补短,学为己用,不可嫉妒诋毁。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个性化阅读能力。解答时要结合文本的内容,人物形象的特点以及文本要表达的主旨进行分析,写出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即可,注意要做到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附参考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箭,但只是微微点点头。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①句意为:曾经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尝:曾经。②句意为: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轻:动词,轻视。
    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本句中的重点词有:“无他”,没有别的(奥妙);“但”,古今异义词,只,不过;“熟”,熟练;尔,同“耳”,相当于“罢了”。
    3.考查个性化解读。陈尧咨技艺精湛,但骄傲自负,其实他的技艺无非是反复练习的结果;而卖油翁却是一位大隐于市的民间高手,他不仅练就一手倒油的好功夫,还十分会讲道理,用一句深入浅出的话便教心高气做的陈尧咨怒气顿消,心悦诚服。这个故事让我们联想到成语“熟能生巧”,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因此告诉我们要正确看待自己的长处,不可恃才放旷;同时,对于别人的长处,不可嫉妒,应善于取长补短。




    教材知识链接及及解题指导


    阅读指导:
    本单元选取了一篇写人叙事类的文言文。
    阅读文言文,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
    1.了解文言文的特点,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
    2.理解文意。结合作者生平,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
    3.学习文章运用多种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4.要从文中感悟“爱”的博大情感,陶冶情操。

      阅读步骤:
       1.快速浏览题目。
    捕捉题目选项中出示的某些关键字词,或题目中提示的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2.仔细分析标题。
    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3.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4.“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重点点拨: 
    课外文言文阅读应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细看文后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给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细看题目有助于同学们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
    第二步:分析文章标题
    有的课外文言文会给出文章标题,我们要留意并仔细分析文章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有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有些注释暗示了写作背景或作者生平经历,遇到熟悉的作家,也就是课内曾学过其作品的作家,就应该联系课内所学的有关知识,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

    精准变式题及综合提升



    一、文言文阅读
    (甲)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节选自宋·欧阳修《归田录·卖油翁》)
    (乙)
    族兄中涵知旌德县①时,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不能捕。邑人请曰:“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乃遣吏持币往,归报二人,行且至。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一童子十六七耳。大失望,姑命具食。老翁察中涵意不满,半跪启曰:“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赐食未晚也。”遂命役导往。役至谷口,不敢行,老翁哂曰:“我在,尔尚畏耶?”入谷将半,老翁顾童子曰:“此畜似尚睡,汝呼之醒。”童子作虎啸声,果自林中出,径搏老翁。老翁手一短柄斧纵八九寸横半之奋臂屹立。虎扑至,侧首让之。虎自顶上跃过,已血流仆地。视之,自颔下至尾闾②,皆触斧裂矣。乃厚赠遣之。
    (节选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唐打猎》)
    (注释)①旌(jīng)德县:今属安徽省。②尾闾:动物的尾椎骨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但手熟尔(   )
    以我酌油知之(   )
    族兄中涵知旌德县时(   )
    乃遣吏持币往(   )
    (2)用“/”给(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三处)
    老翁手一短柄斧纵八九寸横半之奋臂屹立。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大失望,姑命具食。
    (4)(甲)(乙)两文在主旨、写法上有所相似,又各具特色。请完成批注。

    【答案】(1)只,不过;凭,靠;做知县;派遣
    (2)老翁手一短柄斧/纵八九寸/横半之/奋臂屹立。
    (3)(纪中涵)很失望,姑且命令手下为他们准备饮食。
    (4)不要以貌取人(熟能生巧)|先抑后扬,把老翁年老体弱和技艺高超进行对比来写,老翁外貌越老,越弱,越反衬其打虎技艺之高超神奇。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注意:但,古今异义词,只;以,一词多义,凭,靠;知,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做知县。(2)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老翁手一短柄斧纵八九寸横半之奋臂屹立”意思是:老翁手拿一短柄斧,长八九寸,宽四五寸,举起手臂屹立在老虎面前。故断句:老翁手一短柄斧/纵八九寸/横半之/奋臂
    屹立。(3)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注意重点词的解释:大失望,很失望;姑,姑且;命,命令;具,准备。(4)考查对文言文主旨和写法的理解。阅读文言文,疏通文意,了解主要内容,抓住关键语句体会主旨。第一问,甲文,主要记叙了老翁自钱孔沥油。“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陈尧咨连着发出两句问话,显得盛气凌人,并流露出对卖油翁轻视的态度,“尔安敢轻吾射!”表现出陈尧咨的狂妄自大、咄咄逼人。结尾“康肃笑而遣之”,交代了陈尧咨态度的转变和事情的结束。由开始的轻视、气愤到最后被卖油翁高超的沥油技艺打动并心悦诚服,由此启示我们不要以貌取人。一个“笑”字,是传神之笔,表示出陈尧咨从卖油翁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并心悦诚服。从“我亦无他,惟手熟尔”中得到启示,即熟能生巧的道理。乙文,主要记叙了老翁与童子打虎的事件。中涵初见老翁,“大失望,姑命具食”,老翁察觉后决定捕虎后再吃饭,老翁“手一短柄”“奋臂屹立”“侧首让之”,体现老翁捕虎动作娴熟,结尾“乃厚赠遣之”,体现了中涵对老翁态度的转变并从中得到启示。中涵对老翁态度的转变告诉我们不要以貌取人,老翁捕虎的娴熟动作,体现其捕虎方法独特,技艺高超,从中我们领悟到熟能生巧的道理。第二问,理解写作手法的特色。乙文对老翁的外貌描写,表现了老翁年老体弱,这与下文“老翁手一短柄斧纵八九寸横半之奋臂屹立。虎扑至,侧首让之。虎自顶上跃过,已血流仆地。视之,自颔下至尾闾,皆触斧裂矣”形成对比,老翁外貌描写反衬出老翁虽年老体弱但打虎动作娴熟,突出其捕虎技艺高超。中涵对老翁打虎前后的态度变化,采用的又是先抑后扬的写法,“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老翁的外貌描写使中涵“大失望,姑命具食”,最后捕虎成功后中涵“厚赠遣之”,由开始的“大失望”到最后的“厚赠”,这是运用先抑后扬的写法,赞美老翁捕虎方法独特,技艺高超。据此理解即可。
    故答案为:⑴只,不过、凭,靠、做知县、派遣
    ⑵ 老翁手一短柄斧/纵八九寸/横半之/奋臂屹立。
    ⑶ (纪中涵)很失望,姑且命令手下为他们准备饮食。
    (4) 不要以貌取人(熟能生巧)|先抑后扬,把老翁年老体弱和技艺高超进行对比来写,老翁外貌越老,越弱,越反衬其打虎技艺之高超神奇。
    【点评】⑴要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还要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现象。
    ⑵碰到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主谓之间要停顿,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
    ⑶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时,既要注意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还注意落实一些重点词语。特别要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翻译的句式要和原文一致。
    (4)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两篇文章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同时要注意题干要求,从文章的写作手法和主题方面进行分析。
    【附参考译文】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节选自宋·欧阳修《归田录·卖油翁》)
    我的家族里面有位叫中涵的兄长任旌德知县时,靠近县城的地方有老虎作乱,已经使好几位猎户受伤,却不能捕捉到它。县里有人请求:“不聘请徽州的唐打猎,不能根除虎患。于是派县吏携带钱币财物前往。使者回来报告:唐氏已经选捕虎技艺高超的两个人来了。人马上到,到来的是一个老翁,头发胡须都白了,时不时还咯咯咳嗽;另外一个是十六七岁的小孩子。中涵非常失望,姑且先让人为他们准备饭食。老翁察觉到中涵心中不满,半跪禀报说“我听说这只老虎距城不过才五里地,我们先去捕捉它,再吃饭也不晩。”于是(中涵)叫差役带他们去老虎出没的地方。差役到山谷口时不敢前进了。老翁蔑视地说“有我在,你怕什么?进到山谷一半时,老翁回头对小孩子说:这只老虎还在睡,你去把它叫醒。”小孩于是发出老虎的呼啸声,(老虎)果然从林子里冲出来,径直向老翁扑来,老翁手拿一短柄斧,长八九寸、宽四五寸,举起手臂屹立在老虎面前,老虎扑过来,老翁侧头避开它,老虎从老翁头顶跳过,已经流血倒在地上。上前去看老虎,它从下巴到尾巴都因碰到斧头而裂开。(中涵)于是重赏他们二人,送他们回去。
    (节选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唐打猎》)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
    (一)执竿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二)楚人隐形
    楚人贫居,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鄣(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鄣,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骗)云“不见”。嘿然大喜,赍(带)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
    (1)(一)这则故事要说明的道理是(  )
    A.写老父见多识广,他的主意十分好。
    B.写鲁人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C.写自作聪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
    D.写愚人只要虚心好学就会变得聪明起来。
    (2)(二)这则故事要说明的道理是(  )
    A.死读书本,只会一叶障目,看不清事物的真相。
    B.只信书本,不通事理,就会闹笑话,甚至闯祸。
    C.读书必须联系实际,否则就会把事情搞坏。
    D.书不可不读,但不可读得太多;书不可不信,但也不可全信。
    【答案】(1)C
    (2)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1)写自作聪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2)只信书本,不通事理,就会闹笑话,甚至闯祸。
    故答案为:(1)C(2)B
    【点评】中心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三、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卖蒜叟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1)结合语境写出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①旁睨而揶揄之   
    ②卒不肯告人姓氏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
    (3)选文塑造了两个人物:杨二相公和卖蒜叟,这两个人物各自有怎样的特点?
    (4)这则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你读了以后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答案】(1)斜着眼睛看;最终
    (2)杨二向老人哀求了很久之后,老人才把肚子一挺放开杨二,只见杨二已经摔得翻过一座桥了。
    (3)杨二相公:骄傲自大,仗着自己精于拳术,哗众取宠,炫耀于世。卖蒜叟:武艺超群,深藏不露。
    (4)强中自有强中手,不要骄傲自大,否则就会吃亏。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解释文言词语,要熟记课文注释,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注意“睥”解释为“斜着眼睛看”,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很多,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解释。
    (2)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理解或翻译能力。做此类题时,要根据文章的语境,了解句子大意,准确理解关键字词,本题中要注意“纵”“外”等词语的解释。翻译的时候还要注意把省略的成分补全,把倒装的成分理顺,疏通语句。所学课文,重点句子的翻译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3)分析人物形象,结合“二人”做了哪些事?为什么做这些事?揣摩“二人”的心理、态度和情感。结合原文分析,杨二相公是一个骄傲自大,仗着自己精于拳术,哗众取宠,炫耀于世的人;卖蒜叟是一个武艺超群,深藏不露的人。
    (4)第一问这类题型,先要读懂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再结合重点句子和写作背景等去把握文章的主题。这则故事说明了强中自有强中手,不要骄傲自大,否则就会吃亏的道理;第二问属于个性化阅读,阅读中加入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拓展性的题目,就是为了让同学们充分展示才能。这是新课标重在从多方面展示同学各种素质的要求,也是近几年中考热点题型之一。从解题方法来看学生结合文章内容来谈,语句合理即可。
    【点评】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
    【附参考译文】
    南阳有个叫杨二的,精通拳术,每当他在演武场传授枪棒功夫时,来围观的人非常多,就好像一堵墙一样。有一天,有一个卖蒜的老人,不停地咳嗽,斜着眼睛看,还出言嘲笑他。杨二大怒,把老人叫过来,在他面前用拳头打砖墙,拳头陷入砖墙一尺多,然后轻视地对老人说:“老头你能够像我这样吗?”老人说:“你(这样也就)能打墙壁,却不能打人。”杨二更加生气了,怒喝道:“老家伙你能让我打上一拳吗?被打死了不要怨恨我!”老人笑着说:“我一个都快要死了的老头,如果我死了能够成全你的名声,死了也没什么可怨恨的!”老人把自己捆在树上,脱掉衣服露出肚皮,杨二因此在十步外摆好姿势,(他)举起拳头用力向老人打去。老人一点声音也没有发出,只看到杨二突然跪倒在地,向老人磕着头说:“晚辈知道错了。”原来当杨二想拔出拳头,却发现已经被夹在老人的肚子里,动弹不得。杨二向老人哀求了很久之后,老人才把肚子一挺放开杨二,只见杨二已经摔得翻过一座桥了。老人慢慢背着他的蒜走了,始终不肯告诉大家他的名字。
    四、文言文阅读
    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②,春往③冬反④,迷途⑤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⑥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⑦,夏居山之阴⑧,蚁壤一寸而仞⑨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⑩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⑪?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管仲、隰(xí)朋:两人都是辅佐齐桓公的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②孤竹:指孤竹国,在今河北卢龙城南滦河与青龙河交汇处东侧。③往:出征。④反:通“返”,返回。⑤迷途:分辨不清
    方向,今指心神迷乱,辨不清是非。⑥放:放开,指解脱羁绊让马自己随便走。⑦阳:山之南水之北。⑧阴:山之北水之南。⑨一寸而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仞,古代长度单位,七尺或八尺为一仞。⑩不难:不惜。⑪过:过错。
    (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字。
    ①遂得道   
    ②乃掘地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3)管仲、隰朋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们又是怎样一一解决的?
    (4)这则故事告诉了人们什么道理?
    (5)管仲、隰朋的经验与卖油翁的技能有什么相通之处?
    【答案】(1)找到;于是,就
    (2)今天的人不知道自己知识浅薄,也不愿向聪明的人学习,难道不是错误的吗?
    (3)他们迷路,管仲放马并跟着它,找到了回家的路;途中缺水,隰朋在蚂蚁巢附近找到水源。
    (4)只有善于积累、总结经验,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5)他们都是在反复实践总结中获得知识或者技能,这说明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
    【解析】【分析】(1)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①“遂得道” 得:找到。②“乃掘地” 乃:于是,就。(2)参照注释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以:连词,连接状语和谓语。"师",动词,学习。不…乎:难道不是…的吗?。最后疏通句子。(3)本题考查对有效信息的筛选能力。由“迷途失道。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可知答案。(4)此题考查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的概括能力。只有善于积累、总结经验,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5)此题考查学生通过对比掌握学作方法。他们都是在反复实践总结中获得知识或者技能,这说明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
    【点评】(1)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2)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3)本题考查对有效信息的筛选能力。(4)此题考查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的概括能力。(5)此题考查学生通过对比掌握学作方法。
    五、课外精选美文阅读。
    知与不知
    楚人有生而不识姜者,曰:“此从树上结成。”或曰;“从土地生成。”其人固执己见,曰:“请与子以十人为质,以所乘驴为赌。”已而遍问十人,皆曰:“土里出也。”其人哑然失色,曰:“驴则付汝,姜还树生。”北生人而不啖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咬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姜产于土,而曰树结;菱生于水,而曰土产,皆坐强不知以为之故也。
    (选自江盈科《雪涛小说》)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
    A.或曰厂/或王命急宣
    B.啖菱须去壳/日啖荔枝二百颗
    C.欲以清热也/清心寡欲
    D.皆坐强不知以为之故也/温故而知新
    (2)请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北生人而不淡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人口
    (3)结合选文,说说楚人和北人的故事对你的启示。
    【答案】(1)B
    (2)北生人而不淡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人口
    (3)启示: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读书学习,我们都不能不懂装懂否则就会贻笑大方。(意思对即可)
    【解析】【分析】(1)A“或曰厂”或,不定代词,有人。“或王命急宣”或,:有时。B“吠菱须去壳”“日吠荔枝二百颗吃”吠:吃。故选B。C“欲以清热也”欲:想要的意思“清心寡欲”欲:欲望,需求。D“皆坐强不知以为之故也”故:缘故。“温故而知新”故:旧知识。(2)句子的停顿要坚持两个原则:A结构原则:即不要把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断开,要保持词和短语的完整性。B意义原则:即根据语意停顿,不要改变原句的意思.还要坚持五个规律即①主谓之间要停顿。②动宾(动补)之间要停顿。③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要停顿。④发语词和关联词之间要停顿。⑤古今异义词之间要停顿。故:北生人而不淡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人口。(3)启示: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读书学习,我们都不能不懂装懂否则就会贻笑大方。(意思对即可)
    【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言一词多意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2)此题考查文言文停顿的能力。平时注意多读多练,养成熟练地语感。(3)此题考查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的概括能力。
    六、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欧阳修苦读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①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②士人③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注】①书:写。②闾里:邻居。③士人:古代文人知识分子的统称。
    (1)解释下列句中横线点的字。
    ①四岁而孤   
    ②家贫无资   
    ③太夫人以荻画地    
    ④或因而抄录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欧阳公四岁而孤。
    ②惟读书是务。
    (3)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   
    (4)用文中语句填空。
    ①文中体现欧阳修勤奋读书的句子是:   ,   。
    ②文中体现欧阳修专心致志的句子是:   。
    (5)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哪些因素?至少写出两个。
    【答案】(1)幼年丧父;钱财;用;有时
    (2)①欧阳修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②只是致力读书。
    (3)废寝忘食,致力读书。
    (4)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
    (5)家长的教育,邻里的帮助,家境贫寒对幼小心灵的强烈刺激等。
    【解析】【分析】(1)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①孤:幼年丧父。②资: 钱财。③以:用。④或:有时(2)①欧阳公四岁而孤: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②惟读书是务:只是把读书当作了自己的事情。 惟:只是;务:当作……事情。(3)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废寝忘食,致力读书。(4)①文中体现欧阳修勤奋读书的句子是: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②文中体现欧阳修专心致志的句子是:以至昼夜忘寝食。(5)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家长的教育,邻里的帮助,家境贫寒对幼小心灵的强烈刺激等。
    【附参考译文】欧阳修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邻居中的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已经如同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2)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3)了解故事内容,懂得只有勤学苦练、专心致志、肯下苦功夫,才能取得成功。(4)根据题目中的关键信息点选择句子,关键在于对句子的理解,再联系所给信息恰当的选择诗。(5)了解欧阳修的成功离不开自身的努力,家长的教育,邻里的帮助,家境贫寒对幼小心灵的强烈刺激等。


    相关试卷

    专题12 文言文之就事说理-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链接教材精准变式练(部编版):

    这是一份专题12 文言文之就事说理-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链接教材精准变式练(部编版),文件包含专题12文言文之就事说理解析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链接教材精准变式练部编版docx、专题12文言文之就事说理原卷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链接教材精准变式练部编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0 文言文之古代诗歌-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链接教材精准变式练(部编版):

    这是一份专题10 文言文之古代诗歌-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链接教材精准变式练(部编版),文件包含专题10文言文之古代诗歌解析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链接教材精准变式练部编版docx、专题10文言文之古代诗歌原卷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链接教材精准变式练部编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8 文言文之托物言志-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链接教材精准变式练(部编版):

    这是一份专题08 文言文之托物言志-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链接教材精准变式练(部编版),文件包含专题08文言文之托物言志解析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链接教材精准变式练部编版docx、专题08文言文之托物言志原卷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链接教材精准变式练部编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