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乡土中国》课件+教案+练习 课件 35 次下载
- 1.10.1《劝学》课件+教案+练习 课件 38 次下载
- 1.11《反对党八股》课件+教案+练习 课件 27 次下载
- 1.12《拿来主义》课件+教案+练习 课件 31 次下载
- 1.13.1《读书:目的和前提》课件+教案+练习 课件 22 次下载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2* 师说完美版ppt课件
展开同学们,当今社会尊师重教蔚然成风,但是,在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因此,他们轻贱老师,社会上从师之风日下。在这种情况下,唐代散文家韩愈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批判“耻学于师”的陋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千古佳作《师说》,从中感受韩愈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现在河南省孟县)人,祖籍河北昌黎,也称“韩昌黎”。万年任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散文家,因在散文创作方面有突出成就,被后人尊为八大散文家之首。韩愈提倡儒家思想,他在文学上最大的功绩是倡导古文运动,主张学习先秦、两汉优秀散文传统,把当时的文体从矫揉造作的骈体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代古文的基础。
“古文运动”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次文学革新运动。它是针对六朝以来泛滥的浮靡文风而发起的。韩愈和柳宗元是这场运动的主将。他们主张文章要像先秦两汉散文那样言之有物,要阐发孔孟之道;反对六朝以来单纯追求形式美、内容贫乏的骈俪文章;主张语言要新颖。对那些“言之有物”的古文也要“师其意而不师其词”“言贵创新,词必己出”。经过这次古文运动,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的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代实用散文的基础。韩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
在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做《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qiè而东,如是者数矣。”
说:是一种议论文体,一般陈述自己对某事物的见解,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先议后叙。初中时学过的《马说》、《捕蛇者说》、《爱莲说》等都属于这种文体。 “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与“论”相比较,“说”较偏重于说明(始自唐宋,明清时尤甚),而且往往带有杂文、杂感的性质;同时,“说”的内容、写法和风格较为灵活多样,所以后世对于论说文中的“说”,又有所谓“杂说”的称呼。
本文标题“师说”不是“说说老师”之意,“说”古文为陈述和解说,即“解说……的道理”之意。“师说”的意思应为“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学者:即求学的人。者,辅助性代词,这里指“人 ”。者:辅助性代词,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的语气。所以:“用来……的”,“凭它(他)来……的”道:道理,指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理论。受:同“授”,传授。业:学业。惑:疑难问题。
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啊。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知:动词,懂得,明白。之:代词,代道理,知识。孰:谁,疑问代词。惑:名词,疑难问题。从:动词,跟随,追随。为:动词,作为,成为。解:理解。
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的问题)?(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始终不能解答了。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乎:介词,在。闻:知道,懂得。 从:追随,跟随,动词,省略了宾语。师:意动,“以……为老师”。
出生在我前头(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做老师;出生在我后面(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做老师。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动词,学习。庸:副词,表疑问,岂,哪。年:年龄。是故:所以,因此。无:不论,不分,动词。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所:代词,代方位,是动词的前置宾语,这里可译成“地方”。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
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正面阐述: 从师的道理
①从师的原因 ②从师的标准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师:动词,从师学习。道:名词,风尚。师道:从师学习的风尚。欲:动词,想要。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人没有疑惑就难了!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出:动词,超出。远:多,形容词。犹且:还,副词。问:请教,动词。众人:一般人。下:低,形容词。耻:意动,“以……为耻”。
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圣:前一个“圣”,圣明的人,名词;后一个“圣”,动词,圣明。愚:与圣的用法一样。愚昧的人;愚昧。其:疑问副词,难道;此:介词,从。
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原因)大概都出在这里吧!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其:代词,他的;而:连词,表顺承关系。其:代词,自己。惑:糊涂,形容词。
(人们)爱他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童子:未成年的男子。之:代词,代童子。习:学习。句读:句中停顿的语气所在。所谓:称呼的,说的。
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孩子们文字,(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老师),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大)道理,解答那些(有关大道理的)疑难问题的(老师)。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句读,惑:都是前置宾语。或:肯定性无定代词,有的人。不:通“否”小:小的方面。遗:遗漏,丢掉。明:明智。
不理解(书本上的)字句,不能解决(大道理的)疑难问题,有的人向老师学习,有的人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却反而)放弃(不学),我未能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师:第一个是名词,表示“……的人”。第二个是动词,学习。耻:意动用法,“以……为耻”。族:类。曰:称,说。云:说,与者合在一起,表示“诸如此类的法”。则:连词,就。群:名词作状语,成群
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他们)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一类(人),(一听到有人)称“老师”称“弟子”等等,就许多人聚(在一块儿)讥笑人家。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彼:代词,当老师的(或当学生的)。道:学问道德水平。羞:可羞愧。盛:地位高。谀:阿谀奉承。
问他们(为什么讥笑),(他们)就说:“那个(人)同那个(人)(指老师和学生)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啊,(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可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复:恢复。齿:队列,不齿,不以为伍。乃:竟。及:赶得上。其:副词表反问,难道?
唉!(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好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君子们认为(是)不值得一提的,现在君子们的见识竟反而比不上(他们),可真奇怪啊!
此段与上一段是怎样联系的?
通过针砭时弊,从反面论证第一段所提出的中心论点。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作者从哪三方面进行对比论证?
古之圣人,从师而问; 今之众人,耻学于师。
对其子,择师而教;对其身,耻学于师。
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群聚而笑之。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师:第一个是名词,老师。第二个是以……为师,意动用法。徒:类,辈。贤:道德、学问、才能。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不必:不一定。术业:学问和技艺。攻:研究。如:动词,象。是:代词,这样子。而已:句末语气词,罢了。
孔子说:“三个人同行,(里面)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永远)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样样都)比学生贤能,(老师和学生的区别只是)听到道理有的早有的迟,学问和技艺(各)有(各的)专长,(只是)如此罢了。
1.作者用孔子的言行,阐述了什么观点?(本段分论点)
2.本段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
作者引述孔子的言行,阐述了什么观点?得出了什么结论?
用孔子的言和行两方面的事例论证“圣人无常师”的论点,最后作者从孔子的事例中推断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的新师道观。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好:喜爱。六艺经传: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通:普遍。于:前一个是介词,表被动,被;后一个也是介词,从。行:做。贻:赠送。
李家的孩子(叫)蟠(的),年纪十七(岁),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学习了,(他)不受(当时士大夫那种耻于从师的)时俗的限制,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正道,(所以)写(这篇)《师说》送给他。
1.第四段交待写作缘由,但仍隐含着作者的观点,哪些句子(词语)可以表现作者观点?
2.作者为什么称赞李蟠?
作者赞扬李蟠,既是对他不从流俗的肯定,也是对士大夫们“不从师”的有力批判;既针砭时弊,又通过赞扬李蟠倡导从师,又一次强调了中心论点。
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提出中心论点,阐述师的作用和择师的标准
1.古今对比 (纵比)
2.自己与 孩子对比
3.巫医、乐师等与士大夫对比
以孔子为例,论证从师的正确态度
交代写作的缘由,委婉发出倡议:好古文,行古道!
圣人”的涵义 文中两处出现“圣人”的字眼。第一处和“众人”对文的“圣人”,泛指古代统治阶级所推崇的品德高尚、智慧高超的人,包括禹、汤、文武 、周公、孔子。这源于作者在《原道》中特创的圣人传道的历史“道统”:“尧以是传之舜 ,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 ,轲之死,不得其传焉。”而作者对这个道统中的“圣人”训为“帝之与王,其号虽殊,其所以为圣一也”。第二处“圣人无常师”的“圣人”,专指下文用作例证的孔子,乃儒家定 于一尊以后的特称。
“君子”的所指 古籍中所谓“君子”,西周、春秋时指贵族、做官的人,如《书·无逸》言“君子所其无逸”,孔颖达疏引郑玄曰“君子,止谓在官长者”; 春秋末年以后,渐指有道德和才能的人,如《荀子·劝学》所引“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而本文中所提“君子”,显然不属后者,连同前文“士大夫之族”“众人”(不含“巫、医 、乐师、百工”)者流,原不过是“耻于从师”的不同称呼而已,均指“世禄之家”——世代相承的官僚地主。
从本文学到的写作方法
从全篇看,用的是“立”与“破”相结合的写法--先“立”后“破”,“破”后再“立”。 进行步骤:先列出第1、2、3段的论述方式,然后归纳出上述写法。 第1段:由教师职责推论出择师标准。(立) 第2段:分层论述师道不传的原因。(破) 第3段:由“圣人无常师”推论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论断。(立)
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尝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1、解释下列句中划横线的字词 ①仆道不笃 ________②人益不事师 _______ ③因抗颜而为师 __________ 2、本语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论述了唐王朝___________的社会现象。
1、解释下列句中划横线的字词 ①仆道不笃 ________②人益不事师 _______ ③因抗颜而为师 __________ 2、本语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论述了唐王朝___________的社会现象。 参考答案 1、①专、深厚 ②从师 ③指态度严正不屈 2、例证 师道衰落
古人说:“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师道既尊,学风自善”。1200年前,韩愈向我们阐释了这一道理,今天我们应该接过韩愈先生手中的接力棒,把弘扬尊师重道的传统这步棋走好,为传承知识营造一个和谐有致的良好氛围而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2* 师说获奖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2* 师说获奖课件ppt,文件包含第10课《师说》pptx、《师说》教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2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第六单元10(劝学 *师说)10.2* 师说优秀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第六单元10(劝学 *师说)10.2* 师说优秀ppt课件,文件包含102《师说》课件pptx、102《师说》学案docx、102《师说》教案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6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第三单元10(兰亭集序 归去来兮辞并序)10.2 归去来兮辞并序获奖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第三单元10(兰亭集序 归去来兮辞并序)10.2 归去来兮辞并序获奖ppt课件,文件包含1102《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件pptx、1102《归去来兮辞并序》教学设计docx、1102《归去来兮辞并序》练习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