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9 海滨小城教学设计
展开课题 | 19 海滨小城 | 课时 | 2课时 | |
备课人 |
| 单位 |
| |
导 学 案 | 一、读课文,做一做。 1.我已经读了( )遍课文,我能把课文读得(选一选): 正确 流利 有感情 2.课文共( )个自然段,我能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二、读一读,认一认。 海滨、海鸥、凤凰、榕树、凳子、相逢、除法 多音字:满载( ) 胳膊( ) 三、拼一拼,写一写。 hǎi bīn biàn dì mǎn zài kào àn
四、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1.课文的中心句是: 2.作者写小城庭院、街道、公园有什么特点? 庭院 —— 公园—— 街道——
| |||
第 一 课 时 | ||||
教 学 目 标 | 1.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2.学习作者观察景物的方法,提高观察能力。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会用“每逢”、“甚至”说一句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
教学 重点 难点 | 体会海滨小城景色的特点,学习作者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抓住事物特 点的观察方法。 | |||
教 学 过 程 | 修 改 建 议 | |||
一、直示课题 教师说:“这节课,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是《海滨小城》。”(教师板书课题) 1.你们知道“海滨”是什么意思吗?(海边)谁来解释一下这个题目。 (学生答:这座小城是靠近海边的小城。) 2.教师问学生:“看到题目,你想知道小城的什么?” 【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激发学生的求知探索欲 望。】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尤其是生字的字音。 2.重点指读课后的生字。 3.用阿拉伯数字在每段的段首划出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共有7个自然段) 4.请7 个同学分自然段读,其他同学听字音,集体纠正。 【检查学生对课文的预习情况,进而扎实生字新词的学习。】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 你觉得这海滨小城怎样? 学生听后回答: 预设:我觉得海滨小城又美丽又整洁。
(在文中的最后一段。)
(教师板书:美丽、整洁) 4.教师问:“这座美丽整洁的小城在我国的什么地方呢?请你读出来。” (小城在我国的广东。) 5.再请同学读全文,思考:这篇课文光写小城的美丽整洁吗? (不是) 还写了什么? (还写海滨的美景。) 6.请同学看看,课文的哪几小段写海滨的景色,哪几小段写了小城的美丽整洁?
四、细读课文 (一)理解课文第一段内容 1.学生读第1 自然段,思考: 这段都描写了哪些景物? 学生读→学生回答→教师板画。(板画完成后黑板上构成一幅美丽的大海图。) 2.在这段中有一个词是广阔无边的意,请用“△”划出来。 (学生找出:浩瀚) “浩翰”是什么意思?作者是抓住了哪些景物描写浩瀚的大海 的? 3.教师出示题组,学生上前填空。 ( )的机帆船 ( )的军舰 ( )的海鸥 ( )的云朵 ( )的天 ( )的海 4.学生分别填出:“棕色、银白色、白色、灰色、蓝色”等表示颜色的词。 5.同学们思考:作者是抓住了这些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色的不同) 6.这是作者站在什么地方看大海呢? (站在街道的尽头)也就是从远处看大海。 7.学生读第2 自然段,思考:这段主要写的是什么? (大海的晨景)人、物都被朝阳镀上了一层金黄色,你们说这景色怎样?教师指导学生读第2 小段。 8.大海的晨景是美丽的,海边的沙滩其乐无穷。请同学读第3 小段,想: 这小段是从哪两个方面写沙滩的? (一是沙滩上色彩条纹十分漂亮的贝壳;二是满载货物,给海滩带来欢乐的船只。) 9.什么叫“寂寞”?(孤单、冷清)在文中的意思是:孩子们不理睬这些贝壳。 10.捕鱼船上都有什么? (学生说,教师板书:银光闪闪的鱼、青色的虾和蟹,金黄色的海螺) 11.捕鱼船回来,沙滩上顿时喧闹了起来,提问:“什么叫喧闹?”(喧闹是热闹、喧哗的意思) 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指人们因为高兴而大声喊叫,场面十分活跃,气氛很热闹。)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起引导作用,本环节的设计主要就是教师用问题抛砖引玉,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同时还学会了抓住事物特点以及按照一定顺序来进行景物描写的写作技巧。】 (二)学生自己读4~6 小段,想:作者抓住了小城的哪几处特点描绘小城的? 1.个别生读,回答上述问题。 (作者抓住了小城三处具有特色的景物加以描绘。一是小城的庭院;二是小城的公园;三是小城的街道。)教师板书。 2.这些景物都分别有哪些特点呢? 3.分部找特点。 (1)教第4 自然段 ①学生读第4 小段,划出这小段有几句话? 这一段中的最后一句“开得那么热闹”怎样理解?(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出:指鲜花竞相开放的景象。在这里理解笼罩的意思。 (2)辅导学第5 自然段。 ①比较句子,体会理解。 一棵棵榕树很大。 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 教师问:“这两句话哪句写得好?为什么好?第2 句是什么句?把什么比成什么?从这句话我们知道了什么? ②理解“每逢”一词。(每次遇到) 从“每逢、总是”看出什么? (小城的公园给人们提供了极好的休息环境。) ③这段主要是抓住公园的什么景物描写的?(①树,②石凳)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读出公园环境的优美。 (3)学生自学第6 自然段。(按上述学习的方法学习。重点理解“甚至”一词。) (三)再回整体,总结概括。 1.学生读4~6 小段,思考:小城的庭院、公园、街道有什么特点? 2.从这些特点中,我们看出海滨小城是个整洁的、美丽的小城。 3.学生齐读最后一小段,重点读出“真是”。 【对比读是感受作者情感的一种好方法,两个句子或几个句子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好的句子就很容易读出来,再说说好在哪里,就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运用写作技巧。】
|
| |||
板 书 设 计 | ||||
| ||||
第 二 课 时 | |
教 学 过 程 | 修改 建 议 |
一、巩固复习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大段,谁来说说这段主要写的是什么意思? 2.作者抓住了景物特点将海滨的美景展现在我们眼前,这和作者平时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确是分不开的。 【回顾课文内容的同时巩固写作方法和技巧。】 二、生字指导 1.认读生字,口头给生字组词。 2.说一说哪些生字较为难写。互相交流写好生字的方法。 遍∶注意"扁"的写法,不要多写一横或一竖。 躺∶"身"在做偏旁时长撇不出头。 靠∶第四笔横要写得最长。 洁∶注意右上部是"士"。 3.教师相机进行示范。 4.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5.投影展示学生书写的生字。 一、拓展阅读 南湖的晚霞 我家住在南湖旁边。每当我晚饭后在湖边散步时,都会看到夕阳慢慢地落下山去,西边的天空,好像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美丽的南湖,全被霞光染成了红色。湖中的倒影,有树木,有楼阁,有色彩绚丽的天空,简直是一幅美丽的图画。晚风吹来,荡起一层层湖波。这时,由于晚霞的映照,湖波又红又亮,像嫦娥舞动着的红绸闪烁着,滚动着。前浪逐后浪,前面的浪头消失了,后面的浪头闪烁着,滚动着,又涌上去了……回到家里,又看到晚霞的金辉映在我家的玻璃上,玻璃窗泛着金光,屋子里通红通红的,我好像也被打扮成了“金人”似的。 四、布置作业 运用本节课学到的写作方法,自选一事物进行描写。 【将学到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之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
|
板 书 设 计 | |
19 海滨小城 远:海滨(大海、海滩) 近:小城(庭院美、公园美、街道美) | |
教 学 反 思 | |
|
课堂达标训练题
一、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海 滨(bīn bīng) 飞 翔(xiáng piáng) 理 睬 (cǎi chǎi) 棕 (zōng zhōng)色 喧 (xiān xuān) 闹 凤 (fèn fèng ) 凰 树 二、比一比,再组词。 宾( ) 睬( ) 密( ) 笼( ) 滨( ) 踩( ) 蜜( ) 龙( ) 三、在下面的括号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海螺 像高大的战士一样挺拔的( ) ( )的大海 像湖水一样清澈的( ) ( )的海鸥 像火一样红的( ) ( )的草地 像镜子一样平静的( ) ( )的海凤凰花 像手臂一样弯曲的( )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这篇课文分( ) 、( ) 两部分,是按照( ) 的顺序写的。第一部分写了( )、( ) 、( ) 的景色;第二部分描写了( ) 的景色。 2.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热闹”的意思是 ( )。 3.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伞。 这里把( ) 比做( ) 。 4.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伞。(缩写句子)
五、课内阅读。 我的家乡在广东,是一座海滨小城。人们走到街道的尽头,就可以看见浩瀚的大海。天是蓝的,海也是蓝的。海天交界的水平线上,有棕色的机帆船和银白色的军舰来来往往。天空飞翔着白色的、灰色的海鸥,还飘着跟海鸥一样颜色的云朵。 1.把表示颜色的词语画上横线。(不重复) 2.照样子写词语。 来来往往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本段主要写了广东的一座( )。第四句写了( )和( )。第五句写了天空的( )和( )。 |
小学人教部编版海滨小城表格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海滨小城表格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
小学19 海滨小城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19 海滨小城教案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的要求,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人教部编版第六单元19 海滨小城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第六单元19 海滨小城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通读课文,把握研究主题,精读课文,领语研究策略,学生质疑,课外延伸,板书设计,教后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