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九年级语文暑期巩固提升卷(广东专用) 卷03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新九年级语文暑期巩固提升卷(广东专用) 卷03,文件包含2022年新九年级语文暑期巩固提升卷广东专用解析版卷03docx、2022年新九年级语文暑期巩固提升卷广东专用原卷版卷03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1.文言诗文默写填空。
(1)树木丛生,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2)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3)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__________。(李清照《渔家傲》)
(4)舂谷持作饭,____________。(《十五从军征》)
(5)纷纷暮雪下辕门,____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辛苦遭逢起一经,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7)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
(8)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9)下见小潭,____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10)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
(1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典故,写自己归来人事全非、恍若隔世的悲痛怅惘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百草丰茂 风正一帆悬 殷勤问我归何处 采葵持作羹 风掣红旗冻不翻 干戈寥落四周星 弓如霹雳弦惊 玉盘珍羞直万钱 水尤清冽 思而不学则殆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解析】诗词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注意:羹、掣、戈、寥、羞、殆、赋。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páng wù(________),便是敬。
(2)我一直盯着父亲,看他zhèng zhòng qí shì(________)地带着两个女儿和女婿向那个衣衫褴褛的年老水手走去。
(3)在cāng máng(________)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
(4)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bù zú wéi jù(________)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答案】旁骛 郑重其事 苍茫 不足为据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对于课文中出现的一些重点词要准确辨别读音,并能结合语境使用恰当。注意“骛”的正确书写。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如果我们一直恪守过去的行为模式与习惯,不寻求改变,未来我们必将深受其苦。
B.漂流道两边的怪石嶙峋,地势险要,流泉飞瀑比比皆是。
C.想要做慈善的念头在他心里潜滋暗长,越来越强烈了。
D.像你这种偷梁换柱、李代桃僵的做法,迟早会被明眼人识破。
【答案】C
【解析】A.恪守:严格遵守。指严格遵守过去的行为模式与习惯,使用正确;B.嶙峋:形容山石等突兀、重叠。形容道路两边的怪石,使用正确;C.潜滋暗长:形容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用来形容想做慈善的念头,不合语境,使用错误;D.李代桃僵:比喻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形容这种偷梁换柱的做法,使用正确;故选C。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香港学员和广州优秀大学生一起来到社区家庭服务中心,探望外来务工子女和他们的生活状况。(将“探望”改为“探访”)
B.目前,我国发现的时间最早的青铜制品,是在甘肃东乡林家1977年出土的青铜刀。(将“1977年”移至“是”和“在”之间)
C.政府正在大力加强廉租房、公租房建设,改造棚户区,用多种方式解决当前存在的房源不足,控制房价上涨。(在“不足”后补上“的问题”)
D.气象监测结果表明,我国多个地区出现干旱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气温持续升高、降水量明显减少。(删掉“的原因”)
【答案】A
【解析】A项“探望务工子女和生活状况”这一部分搭配不当,“探望”一词可以修饰“务工子女”,但不能修饰“生活状况”。改为“探访”后,这一搭配不当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其次,“探望”一词在语法上可以修饰“务工子女”,但从事理上分析又不妥当,所以应修改为“探访”。综上所述,原修改错误。正确的修改是:将“探望”改为“探访”并在“他们的”之前加入谓语动词“了解”。故选A。
5.上图书法作品的内容是一首古诗,请把它完整抄写下来,并加上标点。
【答案】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解析】本题考查对汉字识记书写能力。字帖上的行楷字写的是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6.从题材看,下列诗歌与上图诗歌相同的一项是( )
A.《渡荆门送别》(李白)B.《月夜忆舍弟》杜甫
C.《商山早行》(温庭筠)D.《夜雨寄北》李商隐
【答案】A
【解析】上图作品中的诗句,是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是一首送别诗,选项中A项也是送别诗。
二、阅读(4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_______)
(2)此之谓失其本心(_______)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_______)
(4)故不为苟得也(_______)
8.翻译下面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答案】
7.得:同“德”,感恩、感激 指人固有的羞恶之心 假如,即使 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8.①不只是贤德的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②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优厚的棒禄的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
【解析】
7.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能力。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如今有人却为了让所认识穷困贫乏的人感激他们的恩德而接受了它。得:同“德”,感恩、感激;
(2)句意: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羞恶廉耻之心。本心:指人固有的羞恶之心;
(3)句意: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如使:假如,即使;
(4)句意: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8.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能力。解答时一定要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1)“非独(不只,不仅),贤者(有才德,有贤能的人),是(此,这样),心(思想),丧(丧失)”(2)“万钟(这里指高位厚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六斛四斗为一钟),辩(同“辨”辨别),何加(有什么益处)”是句中重点词,注意根据语境确定词义。
【乙】
程颢治河抢险
曹村埽①决,(程)颢时方救护小吴②,相去百里。州帅刘涣急告颢。颢谓帅曰:“曹村决,京城可虞③。臣子之分,身可塞亦所当为,请尽以厢兵④见付。事或不集,公当亲率禁兵以继之。”帅遂以本镇印授颢。颢立走决所,激谕士卒。命善泅者衔细绳,先渡决口,水方奔注达者百一卒引大索以济。两岸并进,昼夜不息,数日而合。
注:①埽:堤坝。②小吴:地名。③虞:忧患。④厢兵:宋代承担各种杂役的军队。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程)颢时方救小吴(正在)B.相去百里(距离)
C.请尽以厢兵见付(看见)D.数日而合(几)
10.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水 方 奔 注 达 者 百 一 卒 引 大 索 以 济
11.结合选文,简要分析程颢是个怎样的人。
【答案】
9.C
10.水方奔注/达者百一/卒引大索以济
11.(1)敢于担责。在州帅没办法时挺身而出,担起责任,表达不惜用自己身子堵塞决口的决心。(2)考虑长远(有远见)。能考虑到曹村决堤会危及京城。(3)讲方法(计谋/策略)。激励抢险士兵,让士兵先衔细绳渡河,再引大索到决口。
【解析】
9.C.有误。请尽以厢兵见付:请派遣全部厢兵交付给我。见,用在动词前面,称代自己。
10.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依据语境断句。可借助标志性词语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分清谓语动词的界限,注意对称句式,常见虚词的位置及词性,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本句意思是:洪水奔流灌注,到达的人百分之一,最终拉上大绳帮助其他人渡过去。因此断句为:水方奔注/达者百一/卒引大索以济。
11.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可以从以下方面解答:典型事件,对人物的正面描写,作者评价和侧面烘托等。“臣子之分,身可塞亦所当为,请尽以厢兵见付”写程颢在州帅没办法时挺身而出,担起责任,表达不惜用自己身子堵塞决口的决心。“曹村决,京城可虞”写程颢能考虑到曹村决堤会危及京城,有远见。“走决所,激谕士卒。命善泅者衔细绳,先渡决口,水方奔注,达者百一,卒引大索以济”写他先激励抢险士兵,再让士兵先衔细绳渡河,再引大索到决口,可见他讲究策略方法。
【参考译文】
曹村的堤防决口了,程颢正在小吴救助,距离曹村有一百来里。知州刘涣急忙来告诉程颢。程颢对知军刘涣说:“曹村决口,京师的安全堪忧,做臣子的本分,如果用身子能堵住决口也是应做的。请派遣全部厢兵交付给我。事情如果不成功,您应该亲自率领禁兵来继续完成这件事。”刘涣把镇守的大印交给了程颢,程颢立即带领厢兵跑到决口的地方,并激励和晓喻他们。程颢命令善于泅水的人口中咬着细绳先游过决口,洪水奔流灌注,到达的人百分之一,最终拉上大绳帮助其他人渡过去,两岸的人同时并进,昼夜不停,几天就合上了口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论度量
尹荣方
①度量又称气度、器量等,对一个人来说,度量有大的有小的,也有不大不小的。度量大是我们中国人所欣赏的一种品格。人生在世,不如意事何日无之,何时无之,如果度量宽宏,处处能容,事事能看破,自当不忧不惧,坦然处世,这就是大度的好处。如前人史摺臣所说:“容得几个小人,耐得几桩逆事,过后颇觉心胸开阔,眉目清扬。”胸襟狭窄、气量狭小的人则难免遇事恼恼、见人耿耿了,然此恼恼、此耿耿,于事无补,于己无益,是徒然的了。
②度量大的好处还在于能化解矛盾、消融争端,从而做得成事。宋朝的韩琦一次与范仲淹议事,意见不合,范仲淹拂袖而去。此时,韩琦自后一把拉着范的手说:“希文(范仲淹字),有什么事不可以再商量呢?”此刻的韩琦和气满面,范仲淹见此情景,怒气顿消。有韩琦的这种度量,则何事不能办成?
③度量每依于德行,故有德者度量必大。彭思永应举时,持金钗数只住在旅馆,同考者数人来拜访他,请他拿出金钗赏玩,其中有一人悄悄将一只金钗塞入自己的袖中,彭思永瞧在眼里,却不言语。别人都不知情,惊找失物。彭却回答:就这么几只,并未丢失。众人离去时,那个偷金钗的人作揖告别,抬手不慎将金钗落在地上。众人此刻都钦佩彭思永的大度,彭某不肯当众出他人之丑,宁可自己在财利上损失,确是厚德大度之举。当然他也绝不是想助成偷者之恶,这是不待多辩的。
④度量不是天生就的,它关乎人的德行,也关乎人的见识,有德有识者方能有度量,德、识则靠不断学习、修行才能获得。有人问程颐:“量可学否?”程颐回答:“可,学进则识进,识进则量进。”夏元吉先生也曾结合自己的体验说:“我幼年时,有人冒犯我,我没有不发怒的;长大后,开始是在神色上忍让,然后在心里克制忍耐,时间久了自然习惯绝不与人计较,何尝是不学就能有度量的?”
⑤然则大度是一种人生智慧,是一种识见能力,是一种道德高境,它靠不断的修行、学习才能获得。有人将大度与一掷千金的所谓慷慨等同视之,其失远矣!有人以为人的度量系于先天,是天生的,然“性相近,习相远”,结合上述哲人的现身说法,我们相信度量天生的说法也是错误的。
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恼恼”“耿耿”写出了胸襟狭隘者的烦恼情状,与度量大者“眉目清扬”的状态形成了十分鲜明的对比。
B.“和气满面”是韩琦度量大的表现,由“拂袖而去”到“怒气顿消”是范仲淹在韩琦大度量感染下的改变。
C.“学进则识进,识进则量进”这一句话,属于道理论据,证明了度量要靠不断学习、修行才能获得的观点。
D.作者结合几位哲人的具体事例,否定了度量是天生的说法,同时,他认为大度与一掷千金的慷慨是一致的。
13.本文围绕“度量”这一话题,论述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14.第③段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答案】
12.D
13.①度量大能使人不忧不惧,坦然处事;②度量大能化解矛盾、消融争端,从而做得成事;③有德有识者方能有度量。④度量靠不断的修行、学习才能获得。
14.运用了例证法(举例论证),举“彭思永不肯当众出他人之丑,宁可自己在财利上损失”的例子,有力地证明了“度量每依于德行,故有德者度量必大”的观点。
【解析】
1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并筛选信息。从第⑤段的“有人将大度与一掷千金的所谓慷慨等同视之,其失远矣”可知,作者否定了大度与一掷千金的慷慨是一致的说法。故D选项表述不正确,故选D。
13.本题考查对文本的概括与归纳能力。解答时,先分析出选文的行文思路,再找出文段的关键句加以概括即可。从第①段的“如果度量宽宏,处处能容,事事能看破,自当不忧不惧,坦然处世,这就是大度的好处”,可概括出:度量大能使人不忧不惧,坦然处事;从第②段的段首中心句,可概括出:度量大能化解矛盾、消融争端,从而做得成事。从第③段的“度量每依于德行,故有德者度量必大”,可概括出:有德有识者方能有度量。从第④段的“度量不是天生就的,它关乎人的德行,也关乎人的见识,有德有识者方能有度量,德、识则靠不断学习、修行才能获得”,可概括出:度量靠不断的修行、学习才能获得。
14.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对于作用结合文章内容及论点按照格式回答即可。这一段举了“彭思永不肯当众出他人之丑,宁可自己在财利上损失”的例子,这属于举例论证,目的是来证明段首论点“度量每依于德行,故有德者度量必大”,列举名人事例能增强说服力。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笨拙的父爱
①他真的是一位非常笨拙的父亲。
②这是一个大型综艺节目,类似于各种选拔赛。台上一个个帅哥靓女,或歌唱,或舞蹈,使出浑身解数,把自己的才艺发挥到最好。精彩之处,台上台下高潮迭起掌声不断。
③当他站在舞台上时,显得有些另类,因为他的年龄不再年轻。与众多参赛的小青年相比,他俨然就是“大叔”级别的。按说,“大叔”级别的人物参赛也不算什么,或许还能一鸣惊人,出个中国式“苏珊大妈”。但是,他似乎又不具备这个才能。
④音乐响起,我就看到了他的拘束,接着一开口,更大的失望袭来。他竟然合不上节拍,吐词也不清晰,这些都是歌手的禁忌。台上评委的灯齐刷刷地灭掉了,他陷入一种尴尬与难堪的局面。但是,他依然执着、含糊不清地唱着,灯光下,他的额头爬满汗水,沧桑的脸上似乎因难堪与拘束,显得又苍老了几分。台下嘘声一片。这真是个乌龙事件,自综艺节目开播以来,从没有过这样的局面,主持人忍不住叫停。音乐停下来,他似乎更孤立地站在舞台上,手足无措。
⑤“你一定知道自己的歌唱水平,能说说你为什么来这个舞台上吗?”主持人问道,台下揶揄声此起彼伏:现在人真是想出名想疯了。
⑥男人低着头盯着自己的鞋子,半天才抬起头说话了。他的话语依然不清晰,一字一顿,原来他竟然还是一个有语疾的人,也就是我们说的“大舌头”。
⑦他说:“非常抱歉,我不会唱歌。我这么做,是想恳请评委能给我女儿一个上台的机会。我女儿今年八岁,特别喜欢跳舞,能跳出完整版的杨丽萍的《孔雀舞》,只是她年龄小,不够参赛的资格。可是,女儿太想上这个舞台了,恳请大家给她一个机会,恳请大家明白一个做父亲的心情。”
⑧原来,所有的难堪,所有的笨拙,都是为了他的女儿。
⑨他女儿终于站在了这个大型的舞台上。孩子的舞蹈果然不错,她开心地跳着,像一只欢快的小孔雀。台下的男人望着女儿,也欣慰地笑了,笑得泪流满面。
⑩在如潮的掌声里,女儿跳完了舞蹈。我知道,那掌声,一半是给女儿,一半是给父亲的。
⑪主持人问女儿,知道爸爸是做什么工作的吗?女儿摇摇头。于是,主持人让她看看大屏幕:她爸爸是个切割大理石的火烧工,每天在高温下工作。为了这次上舞台,作为一个有语疾的父亲,所做的努力,她也是不知道的。天真无邪的女儿,活在自己的舞蹈梦里,并不知道父亲的辛苦。
⑫画面以回忆的方式,重演了他坚持让女儿学舞蹈的过程。女儿很小的时候,他发现了女儿的舞蹈天赋。只要他家那台老旧的录音机一放音乐,女儿就随之翩翩起舞,只是,女儿的舞步没有经过正规训练,显得有些凌乱与别扭。看看喜爱舞蹈的女儿,想想家里拮据的生活,他还是拿出全部的积蓄送女儿去了舞蹈学校,学舞蹈要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夏天,家里没有空调,他就去附近的冷库里,捡拾一些废弃的冰块,然后回家放在盆子里,用电扇吹,这样练舞蹈的女儿就不至于那么热了。冬天,他用捡拾的煤块在屋子里生火,把贫瘠的小屋照映得暖暖的,也让跳舞的女儿感觉暖暖的。就这样一天天,一年年,女儿终于走向了梦寐以求的大舞台。
⑬后来,导演组还向我们透露了一个秘密,这个男人因语疾并没有成家,这孩子是他捡来的弃婴。可是他央求导演删掉了这一块儿,他说他永远不想让女儿知道这个秘密。
⑭作为一个摄影师,我目睹了这晚最感人的一幕:大屏幕上,父亲辛劳的身影,还有他为了女儿,站在舞台上最笨拙、最尴尬的一面。
⑮节目之后,我复制了一个光盘,送给了孩子。我想让她明白:父亲所有的辛苦、所有的笨拙,都是为了更好地爱她!我想随着女儿的长大,她一定会懂得父亲对她的爱,也会深深地爱着这个笨拙的父亲。
15.根据小说的情节,完成下列表格。
16.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但是,他依然执着、含糊不清地唱着,灯光下,他的额头爬满汗水,沧桑的脸上似乎因难堪与拘束,显得又苍老了几分。
②台下的男人望着女儿,也欣慰地笑了,笑得泪流满面。
17.分析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
18.“笨拙的父爱”有什么深刻含义?文章以此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
15.①父亲表演被叫停②父亲培养女儿的艰辛过程;
16.①“苍老”形象地描绘了父亲在舞台上表演时努力坚持艰难演唱的神情,表现了父亲为让女儿登上梦想的舞台表演舞蹈而付出的巨大努力,体现了浓浓的父爱。②“泪流满面”形象地描绘了父亲为女儿争取表演机会并看到女儿精彩表演时激动的样子,表现了父亲多年来培养女儿的艰辛得到回报后无比喜悦的心情。
17.本段将父亲唱歌跑调,吐调不清,非常笨挫与女儿的精彩表演作对比,强调突出了父亲培养女儿的艰辛及父亲对女儿深深的爱,并引出下文,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18.含义:①指父亲有语疾,年龄偏老。②指父亲不顾身体的缺陷,用笨挫的表演,为女儿争取表演的机会,表现出深深的父爱。
作用:①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揭示主题:突出父亲为女儿付出的艰辛,赞扬父亲的深沉与伟大。
【解析】
15.本题考查文段概括。本文是叙述类文体,是一篇小说。一个不会唱歌并且有语疾的父亲,为了能让他热爱舞蹈的女儿能有表现的机会,在选秀的舞台上笨拙地表演,让所有人都为之感动,作为摄像的作者复制了节目的光盘送给女儿,想让她时刻铭记父亲为她做的一切。本文情节的发展是⑤至⑫段父亲表演被叫停,道出表演目的(原来,所有的难堪,所有的笨拙,都是为了他的女儿)。情节的高潮是⑬至⑮段父亲培养女儿的艰辛过程。
16.本题考查对重点字词的理解。首先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在具体语境中从表达效果方面分析其含义。
(1)“苍老”形容(面貌、声音等)显出老态。根据“沧桑的脸上似乎因难堪与拘束,显得又苍老了几分”分析,“苍老”刻画了父亲演唱的神情,表现出父亲为女儿做出的巨大努力,付出了很大的牺牲,表达了父亲对女儿深深的爱。
(2)“泪流满面”的意思是眼泪流了一脸。形容极度悲伤。根据“台下的男人望着女儿,也欣慰地笑了,笑得泪流满面”分析,“泪流满面”为神情描写。刻画了父亲看到女儿精彩表演时激动的样子,表现出父亲的喜悦之情。
17.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即可。根据“他竟然合不上节拍,吐词也不清晰,这些都是歌手的禁忌。台上评委的灯齐刷刷地灭掉了,他陷入一种尴尬与难堪的局面”和“孩子的舞蹈果然不错,她开心地跳着,像一只欢快的小孔雀”分析,内容上写父亲的笨拙表演与女儿的精彩表演形成鲜明对比,体现出浓厚的父爱。根据“你一定知道自己的歌唱水平,能说说你为什么来这个舞台上吗?”,在结构上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作为摄像的作者复制了节目的光盘送给女儿,想让她时刻铭记父亲为她做的一切做铺垫。
18.本题考查标题的内涵和作用。第一问:体会含义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分析。根据“男人低着头盯着自己的鞋子,半天才抬起头说话了。他的话语依然不清晰,一字一顿,原来他竟然还是一个有语疾的人,也就是我们说的‘大舌头’”分析,表层含义指父亲有语疾,年龄偏老。根据“我女儿今年八岁,特别喜欢跳舞,能跳出完整版的杨丽萍的《孔雀舞》,只是她年龄小,不够参赛的资格。可是,女儿太想上这个舞台了,恳请大家给她一个机会,恳请大家明白一个做父亲的心情”分析,深层含义是指父亲不顾身体的缺陷,用笨挫的表演,为女儿争取表演的机会,表现出深深的父爱。
第二问: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笨拙的父爱”题目新颖,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父亲的“笨拙”的表演与文中女儿精彩的表演形成鲜明对比,这样能更好的刻画人物形象。根据“我想随着女儿的长大,她一定会懂得父亲对她的爱,也会深深地爱着这个笨拙的父亲”分析,“笨拙的父爱”点明小说主旨,突出了父爱的主题。
三、作文(50分)
19.作文。
复兴中学九(1)班召开“我谈压力”主题班会,邀请了部分家长一起参与。班会上,同学晓红说:“进入九年级压力很大,不知怎么学才好。总觉得别的同学那么优秀,自己会落后的。”同学程曦说:“我压力很大,常常睡不好觉。”
黎明家长说:“现代社会竞争激烈,高手如林,不好好学习,将来就会被社会淘汰。”
刘东家长说:“人无压力轻飘飘,井无压力不出油嘛!”
班主任王老师说:“我们要化压力为动力。”
关于压力,你有怎样的体验、思考或认识呢?请把“压力让我__________”这个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记叙文,讲讲你的压力故事。
要求:①按文体要求作文,500字以上。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立意指津】
本题是半命题作文。结合材料打开思路,在“我谈压力”主题班会上同学们说出了过大的压力容易压垮人前进的斗志,这是谈了压力的负面影响。家长们谈了压力的积极作用,压力可以转化成动力。由题目“压力让我__________”可知,横线处应该补充压力给“我”带来的影响。作文的主题积极向上更能吸引读者。所以横线处要补充压力带来的积极向上的正面影响。注意题干要求写作记叙文,讲述关于“我”的压力故事。作文要以第一人称叙述。选取生活中典型的事例,如作业的压力,升学的压力等。在写作方法上,注意在叙述过程中,可以使用细节描写,通过具体的动作、心理、对话等描写,表达内心对“压力”的感受。在材料安排上,注意详略得当。在写法上,使用以小见大的写法,突出作文的主旨,给读者带来亲切的感受。
附加题(10分)
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九六五年二月十日
半年来你唯一的一封信不知给我们多少快慰。看了日程表,照例跟着你天南地北地神游了一遍,做了半天白日梦。
……
你的中文还是比英文强,别灰心,多写信,多看中文书,就不会失去用中文思考的习惯。你的英文基础不够,看书太少,句型未免单调。
任何艺术品都有一部分含蓄的东西,在文学上叫做言有尽而意无穷,西方人所谓between lines(弦外之音)。作者不可能把心中的感受写尽,他给人的启示往往有些还出乎他自己的意想之外。绘画、雕塑、戏剧等,都有此潜在的境界。不过音乐所表现的最是飘忽,最是空灵,最难捉摸,最难肯定,弦外之音似乎比别的艺术更丰富、更神秘,因此一般人也就懒于探索,甚至根本感觉不到有什么弦外之音。其实真正的演奏家应当努力去体会这个潜在的境界(即淮南子所谓“听无音之音者聪”,无音之音不是指这个潜藏的意境又是指什么呢?)而把它表现出来,虽然他的体会不一定都正确。能否体会与民族性无关。从哪一角度去体会,能体会作品中哪一些隐藏的东西,则多半取于各个民族的性格及其文化传统。甲民族所体会的和乙民族所体会的,既有正确不正确的分别,也有种类的不同、程度深浅的不同。我猜想你和岳父的默契在于彼此都是东方人,感受事物的方式不无共同之处,看待事物的角度也往往相似。你和董氏兄弟初次合作就觉得心心相印,也是这个缘故。大家都是中国人,感情方面的共同点自然更多了。
20.请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1.在选文这一封信中,傅雷主要与儿子讨论哪类话题,你还能从原著中举出3类傅雷与儿子探讨的话题吗?
22.结合选文和原著简要分析傅聪为什么能成为著名的钢琴大师。
【答案】
20.傅雷论述了自己对于“弦外之音”的独到见解,极富理性,充分体现了傅雷的学养之深。
21.在这一封信中,傅雷主要与儿子讨论艺术的话题。在原著中,傅雷与儿子探讨的话题还包括:如何学会理财、处理感情婚姻问题、如何劳逸结合、如何做人等话题。
22.傅聪能成为著名钢琴大师,除了自身勤学苦练等因素之外,亦与傅雷高屋建瓴的点拨分不开。
【解析】
20.本题考查概括选文内容。解答时要抓住关键句子分析概括。
根据选文中心句“任何艺术都有一部分含蓄的东西,在文学上叫做言有尽而意无穷,西方人所谓between lines(弦外之音)”可知,选文中傅雷主要论述了自己对于“弦外之音”的独到见解,极富理性。据此分析概括即可。
21.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掌握。解答时要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分析。文段中多次提到对“弦外之音”的见解,结合选文“绘画、雕塑、戏剧等,都有此潜在的境界。不过音乐所表现的最是飘忽,最是空灵,最难捉摸,最难肯定”可知,这一封信中傅雷主要与儿子讨论关于艺术的话题。《傅雷家书》中,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虛,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对儿子的生活,傅雷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
22.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和把握。选文主要讲述的是傅雷与儿子讨论艺术的话题,由此可知傅雷先生在儿子傅聪长大成人、留学海外之后,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联系原著不难发现,傅雷夫妇不只重视对子女的思想、道德、情操和传统文化修养方面的教育,同样时刻关注着他们的起居、饮食、冷暖、开支等日常生活以及婚姻家庭生活的每一个细枝末节。由此可知,傅聪之所以能够成为著名的钢琴大师,除了他自身的天赋和努力以外,父母的悉心指导也是他成功的一大助力。
开端
父亲在选秀台上笨拙地表演
发展
①
高潮
②
结局
“我”送光盘给孩子,希望地懂得父亲的爱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年新九年级语文暑期巩固提升卷(安徽专用)卷03,文件包含2022年新九年级语文暑期巩固提升卷安徽专用解析版卷03docx、2022年新九年级语文暑期巩固提升卷安徽专用原卷版卷03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新九年级语文暑期巩固提升卷(山东枣庄专用) 卷03,文件包含2022年新九年级语文暑期巩固提升卷山东枣庄专用解析版卷03docx、2022年新九年级语文暑期巩固提升卷山东枣庄专用原卷版卷03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新九年级语文暑期巩固提升卷(河南专用) 卷03,文件包含2022年新九年级语文暑期巩固提升卷河南专用解析版卷03docx、2022年新九年级语文暑期巩固提升卷河南专用原卷版卷03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