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2 说明文阅读之说明方法-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阅读“公式记忆法”
展开中考语文阅读“公式记忆法”专题
说明文阅读之说明方法
【内容解读】
●什么是说明方法:说明方法是说明文中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整理阐释明白,而使用的某种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摹状貌、引资料(引用)。(注:前五种考得最多)
●考试题型:
1、判断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找出说明方法并举例?分析说明方法的表达作用?
●常见说明方法及作用分析。
(一)举例子。
1、概念: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文中如有:例如、又如、比如、再如、如、譬如等词语,一般可判断为举例子。)
2、作用:把复杂的事物说得浅显易懂、具体生动。
3、答题模式:举例子+内容+真实具体地说明了…的特征(或事理)
4、例题展示。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以上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分析:例题有两句话,第一句话是说一般现象,在这里就是说明对象的特征(一般在段中可以找到),杏花可桃花开放是草木枯荣的意志现象,所以是举例子。
答:举例子(说明方法);以杏花开耕地,桃花开就播种这两个例子(内容),具体生动、通俗易懂地说明了劳动人民注意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并据以安排农事(说明对象的特征)。
(二)列数字。
1、概念:运用数字来说明事物。(数字可分用确数和概数)
2、作用:运用数字,从数量方面具体准确地突出事物的特征。
3、答题模式:列数字+内容+准确地说明了…的特征(或事理)
4、例题展示。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分析:“50.82米,9.6米,9米”,这些都是数字来说明,所以是列数字,这些数字都是为了说明赵州桥“非常雄伟”这一特征。
答:列数字(说明方法),介绍桥的长度和宽度(内容),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赵州桥雄伟的特点(说明对象的特征)。
(三)作比较。
1、概念: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关联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2、作用:突出事物的特点,增强了说明效果。
3、答题模式:作比较+拿××和××比较+突出说明了…的特点。
4、例题展示。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分析:这里拿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讲究对称和苏州园林作比较,突出苏州园林“绝不讲究对称”这一特征。
答:作比较(说明方法),拿古代的宫殿、一般住房和苏州园林来比较(内容),突出说前了苏州园林绝不讲究对称的特点(说明对象的特征)。
(四)打比方。
1、概念:运用比喻的方法对事物和事理进行形象化的说明。(打比方在说明文中是以比喻句的形式出现。)
2、作用: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地说明事物或事理的特点。
3、答题模式:打比方+内容(把什么比作什么)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特点。(说明事理要加入“通俗易懂”)
4、例题展示。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分析:打比方在修辞手法上就是比喻,找到本体和喻体,联系前后文找到事物的特征,按照答题顺序整理即可。
答:打比方(说明方法),把石拱桥比作虹(内容),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中国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说明对象的特征)。
(五)分类别。
1、概念: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但应该注意:运用分类别方法要注意分类的标准,一次分类只能用同一个标准,以免产生重叠交叉的现象。)例如: 图书馆的藏书有中国的、古典的、外国的、科技的、文学的、现代的以及政治经济方面的等。(这里用了不只一个标准,所以表达不清。)正确的说法应该是: 图书馆的藏书,按国别分,有中国的、外国的;按时代分,有古典的、现代的;按内容分,有科技的、文学的以及政治经济方面的等。(这样,每次分类只用一个标准,就眉目清楚了。)
2、作用: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层次分明,同时又让读者更好地区分各个类别的差异,清楚地了解被说明事物的特征和概况。
3、答题模式:分类别,把…分为…几个方面来说明,条理清楚地说明了…
4、例题展示。
一切活的生物获取食物的方法有两大类,一类叫自养,绿色植物都属于这一类。另一类叫异养,靠植物来生活的所有的动物和大部分微生物都属于这一类。《食物从何处来》
答:分类别(说明方法),把生物获取食物的方法分为自养和异样两大类(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地说明了生物获取食物的方法,使读者清楚地了解“自养”和“异养”的本质特点(说明对象的特征)。
(六)引资料。
1、概念:引用典故、文献、名言、诗词、俗语、谚语、歌谣、故事、传说等进行说明。
2、作用: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E、引诗词。作用:生动有文采。(注: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3、答题一般模式:引资料,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使说明的内容…(可根据实际酌情加答“权威性和说服力、引出说明对象、加强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等。)
●注意:如果是引用故事和传说来进行说明,不要答“增强说明语言的权威性和说服力”。因为它们都属于不可靠的事实。
4、例题展示。
赵州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分析:说明赵州桥特征时,引用了张嘉贞的话来说明。
答:引资料(说明方法),引用张嘉贞的话(内容),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赵州桥构造奇特,施工技术巧妙绝伦的特点(说明对象的特征),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充实,增强了文章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七)下定义。
1、概念:用简明概括的语言来说明事物,给读者一个明确的概念。(它一般是以“… 是…;…叫做…”的形式出现。)
2、作用:简明、准确地说明事物或事理的本质特点,使读者能将它与其他事物或事理 区别开来。
3、答题模式:下定义+简明准确地揭示了…,让读者对…有了更深刻、本质的认识。
4、例题展示。
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答:简明准确地揭示了“统筹方法”的概念,让读者对它有了更深刻、本质的认识。
(八)作诠释。
1、概念: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作诠释。
2、作用: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3、“下定义“和”作诠释“的区别:
(1)一般来说,“是”字两边的话能够互换,就是定义;如果不能互换,就是诠释。
(2)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 例如: ①“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这句话,改成“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是人”,意思不变,所以是“下定义”。 ②“雪是在云中形成的一种固态降水物”这句话,改为“云中形成的固态降水物是雪”就不成,所以是“作诠释”。
4、考试时,如果出现“请你给××下定义或作诠释”这样的题目,最好是选择“作诠释”。
(九)列图表: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
(十)摹状貌:用描写手法,描摹事物情状的方法。它可以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生动形象。
如“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中国石拱桥》
【答题模板】
(打比方)将____比作_____
运用 (填写说明方法), (作比较)把_____和___加以比较
(作引用)写出引用的内容或数字
生动形象的(准确具体的)说明了 (说明对象)的 特征。
【中考速递】
(2021·黑龙江龙东卷)
今别月宫去 采得月壤归
①2020年12月3日23时10分,嫦娥五号上升器月面点火,3 000牛发动机工作6分钟后,顺利将携带月壤的上升器送入到预定环月轨道,成功实现我国首次地外天体起飞。
②点火起飞后,上升器经历垂直上升、姿态调整和轨道射入3个阶段,进入预定环月飞行轨道。随后,上升器将与环月等待的轨返组合体交会对接,将月球样品转移到返回器,后者将等待合适的月地入射窗口,做好返回地球的准备。
③据介绍,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面后,开展了太阳翼展开、机构解锁等相关准备工作,之后就进入了“挖土”的工作模式。此次嫦娥五号探测器自动采样任务采用表钻结合、多点采样的方式,设计了钻具钻取和机械臂表取两种模式。
④这两种模式并不是同时进行。首先开启的钻取模式,钻具钻取主要获得月面以下样品。截至12月2日4时53分,嫦娥五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完成了月球钻取采样及封装。接着,机械臂表取装置开始自动采样并封装,机械臂表取则主要获得月球表面样品,截至12月2日22时,经过约19小时月面工作,嫦娥五号顺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动采样,并已按预定形式将样品封装保存在上升器携带的贮存装置中。专家介绍,为确保月球样品在返回地球过程中,保持真空密闭以及不受外界环境影响,探测器在月面对样品进行了密封封装。
⑤为了顺利完成采样任务,着陆器随身携带了钻取采样装置、表取采样装置、表取初级封装装置和密封封装装置等“神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嫦娥五号探测器系统副总设计师彭兢介绍,机械臂表取可以想象成类似人手的装置,在腕关节设有两个采样装置,很像挖土的铲子;钻具钻取则可以钻入月球内部,钻取月壤岩芯。它们科学分工,精密配合,采取深钻、浅钻、“铲土”“挖土”“夹土”等各种方式,采集月壤样品并进行密封封装。
⑥距人类上一次从月球采样至今,已有40多年的时间没有拿到新的月球样品。科学家表示,对月壤的研究不仅涉及月球本身,还包含太阳系空间物质和能量的重要信息。将月球的月壤等关键性样品运回地面实验室供科学家精准分析研究,有利于进一步了解月球的状态、温度、物质含量等重要信息,深化对月壤、月壳和月球形成演化的认识。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第③段画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分类别(说明方法),嫦娥五号探测器运用钻具钻取和机械臂表取两种模式(内容)条理清楚地说明了嫦娥五号探测器自动采样任务的方式与模式(说明对象的特征),使说明更清晰、更全面、更富条理性。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的能力。
考生首先要了解说明文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引用、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打比方、摹状貌、下定义、作诠释、作图表、作假设等,了解这些说明方法的常见作用,然后结合具体的内容加以说明。
结合“采用表钻结合、多点采样的方式”“钻具钻取和机械臂表取两种模式”可知,画线句子采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对嫦娥五号探测器自动采样任务的方式与模式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课后练习】
“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
段梅红
①“民为国基,谷为民命”,中国文化中自古至今传承着“民以食为天”的警训。然而,当曾经的贫穷、饥饿、匮乏与我们渐行渐远,“吃”便被赋予了许多生理需要之外的社会功能,也有了诸多社会表现,“舌尖上的浪费”就是其中一种。
②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对北京、上海、成都和拉萨4个城市的366家餐饮企业开展了长达5年的追踪研究,2018年底,发布了《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通过《报告》的数据可以看出,食物浪费的严重程度已非“触目惊心”四字所能概括。
③根据《报告》,我国城市餐饮业仅餐桌食物浪费量就高达1700万~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中国餐饮业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餐93克,浪费率为11。7%。大型餐馆的食物浪费量更大,因为这样的场合往往是朋友相见、商务聚会的场所,点餐、就餐往往更注重“面子”。这类聚会还件有大量酒水消费,因而会减少对其他食物的食用,常常导致更为严重的食物浪费。据《报告》,大型餐馆商务聚会类型的平均浪费率高达38%。
④校园也是浪费的“重灾区”。各种供餐方式中,以盒饭浪费最严重,浪费量高达每人每餐216克,约占食物供应量的1/3,换句话说,1/3学生的盒饭被倒掉了。香港《南华早报》也曾刊文指出,内地大学校园里2800万大学生每年扔掉的粮食足以养活1000万人。
⑤要知道,这只是“城市餐饮”这一环节中的浪费。其实在消费前的制作环节,很多浪费行为已经在厨房开始了。比如,不少烹饪食材其实只使用一部分;一些用于吊汤的食材大部分被丢弃;为了口感,极端挑剔地选用食材;为了卖相,很多食材只是入眼而非入口。
⑥如果继续向前追溯,在食物进入市场流通之前,浪费已经出现。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统计,我国每年仅在粮食存储、运输和加工等环节造成的损失就在350万吨以上。对此,《经济日报》曾报道,我国每年在粮食生产、流通、加工和消费环节产生的浪费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⑦或许很多人还未意识到,餐桌浪费不仅意味着大量食物被扔掉,更意味着生产这些食物时所投入的大量淡水资源、能源、土地以及生产资料等的无效消耗。同时,处理这些厨余垃圾也将给城市带来巨大的环境压力。如果我们能够减少或避免浪费食物,那么,每年就会有250万亿升的淡水、113亿千瓦时的电力、18919平方千米的森林重新回到我们身边。
⑧如果美食不可辜负,那么食物就是我们与自然最近的红线,我们有千万种理由让每一粒米、每一叶菜都能最终固于厨房和餐桌。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5. 从选文说明内容看,“舌尖上的浪费”主要表现在,一是城市餐饮浪费,餐桌食物浪费、大型餐馆浪费、________________;二是消费前的环节浪费;厨房浪费、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
16. 第③段中加点的“仅”“就”不能删除,为什么?
17. 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8. 阅读本文后,有的同学深有感触,表示赞同,但也有少数人不能理解,认为现在国家脱贫了,吃喝不愁了,浪费一点无关紧要,有情可原。据此,班级拟开展以“制止餐饮浪费,涵养节俭风尚”为主题的一次辩论会,请你为辩论会拟写一则辩题。
辩题示例:正方,逆境有利于成长 反方:逆境不利于成长
正方:现代社会更需要专オ 反方:现代社会更需要通才
参考答案:
15. (1)酒水浪费 (2)校园浪费
16. 不能删除。“仅”“就”表限制,强调仅仅是我国城市餐饮业的餐桌食物浪费量已经很大了,说明还有其他方面的浪费。去掉与原文不符合,“仅”“就”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7. 运用举例子、列数字,具体准确的说明了校园浪费很大。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18. 示例:正方:逆境有利于成长。反方:逆境不利于成长。
正方观点:逆境有利于成长。
(1)逆境可以有效激发一个人的身体潜能,从而变得更高更快更强,实现华丽的成长转变。
(2)为何国家现在大力提倡挫折教育,即使是学前教育也不例外?六个大人独宠一个小孩的现象使顺境中成长的弊端显露无遗。据人民网调查数据显示,在逆境中成长,能增强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打击能力。孩子在逆境中让心灵接受磨难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样的成长不是更难能可贵吗?
反方观点:逆境不利于成长。
逆境使人在成长过程中失去勇气失去斗志。迷失自己的方向。在《骆驼祥子》中祥子是一个心怀理想,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人,可是在黑暗的旧社会,祥子的梦想一次次破灭。祥子不甘失败,也挣扎过,也努力过。可是在当时那样的逆境中,祥子的计划就是不断被破坏。最终祥子成为了一个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祥子成了逆境这把刀下的牺牲者。请问对方辩友这不是证明了逆境带给人更多的是毁灭而不是重生吗?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
1)结合第3段“大型餐馆的食物浪费量更大,因为这样的场合往往是朋友相见、商务聚会的场所,点餐、就餐往往更注重‘面子’。这类聚会还件有大量酒水消费,因而会减少对其他食物的食用,常常导致更为严重的食物浪费”,归纳答案:酒水浪费;
2)结合第4段“校园也是浪费的‘重灾区’”,归纳答案:校园浪费。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特点。说明文赏析词语的表达作用,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或生动的特点答题。答题格式:①说明词语的意思,②说明用了该词句子的意思,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③xx词语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或生动性。“仅”“就”。“我国城市餐饮业仅餐桌食物浪费量就高达1700万~1800万吨”,强调仅仅餐桌这一项,浪费量已经很大很大,如果去掉,就无法凸显别的方面还有很大的浪费。这些词语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校园也是浪费的‘重灾区’,各种供餐方式中,以盒饭浪费最严重,”这是举例子。“216克,约占食物供应量的1/3” ,内地大学校园里2800万大学生每年扔掉的粮食足以养活1000万人”,这是列数字。具体准确的说明了校园也是浪费的“重灾区”,校园浪费很大。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正方:现代社会更需要专オ
第一,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与分工相符合的知识结构也越来越细,故专业也向更加复杂的方向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同样趋于细化,趋于更高,因此对人才专业化的要求是十分明显的。
第二,专才拥有某一领域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会比全才更具有吸引力。而在复合交叉领域内,最终的研究与实现,也落实在单一领域。因为全才的个人作业缺乏效率,分工把精力集中于个别的领域,更有利于实现社会价值。
第三,适应社会竞争在于适应社会需要,人才与社会之间则是双向选择的关系,全
才选择面广,却只能被选择一次,而且还有不确定性。“机会每个人都能遇见,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兑现。”全面广博只是炫耀的资本,分工细化的现代社会,要求的是高精尖的人才,也就是专才。
反方:现代社会更需要通才
第一,通才更能适应就业市场的要求和变化。现代社会的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是更加多元化的,而通才的综合能力更高,更能应对就业市场的需求。
其次,就业市场是一直变化着的,通才会比专才更能适应变化。打个比方,今天我作为一个继精通编程又精通金融的通才,而你只是一个精通金融的专才,在金风暴来临的时候,我们同时失业,可是我仍然可以找一份编程的工作,而你短时间内却难以再找到新工作。显而易见,通才比专才更能适应就业市场的突发状况。
第三,通才的高度适应性能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更能促进社会的高效良性运行。众所周知当今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致化,因此,我方承认高度分工确实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然而,高度整合才是高度分工的必然趋势。现代社会需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而带来高效良性的运转,而通才对于高度整合的更强适应性能够满足现代社会的要求。综上所述,基于通才个人的高度适应性与能够实现社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作用,因此,我方强烈认为,现代社会更需要通才。
专题07 说明文阅读之拓展延伸-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阅读“公式记忆法”: 这是一份专题07 说明文阅读之拓展延伸-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阅读“公式记忆法”,共8页。
专题08 说明文阅读之探究材料位置-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阅读“公式记忆法”: 这是一份专题08 说明文阅读之探究材料位置-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阅读“公式记忆法”,共8页。
专题06 说明文阅读之说明顺序-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阅读“公式记忆法”: 这是一份专题06 说明文阅读之说明顺序-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阅读“公式记忆法”,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