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5 说明文阅读之段落作用-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阅读“公式记忆法”
展开中考语文阅读“公式记忆法”专题
说明文阅读之段落作用
【内容解读】
●命题方式:
1、文章开头为什么从XX写起?
2、简要说明第③段的作用?
3、开头几句有什么作用?
4、第一段以XX为开头有什么作用?
5、文章开篇介绍了XX,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题思路:
①内容上概括本段内容XX,引出说明对象是XX,说明这个对象的XX特征;
②形式上主要从说明方法的作用回答,(是什么说明方法就分析什么说明方法。)
③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④引出下文对XXX的说明。
★特殊情况:
A、开头如果是设问句 ,设置悬念,引人思考 ,引出说明对象XX或内容,激发兴趣;
B、引用古诗文: 增强文学性 描述性、抒情性语言 常用修辞(无论怎样考察大家,都要灵活运用。)
●审题指导
①抓关键词:第几段(明确答题区域)、作用(明确答题内容)、简要分析(即要结合语句内容具体分析,不能泛泛而谈)。
②注意分值:3分。
●失分分析
①使用套话,未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如只答“承上启下(过渡)”。
②常见术语使用错误或不规范。如出现“论证”“论述”等议论性文体术语。
●说明文中,句段在不同位置的作用
(1)句段位于文章的开头:
结构上:①引出下文对说明对象(或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的介绍;②呼应文章标题;③总领全文。
内容上:①引用故事传说、个人经历、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生动的比喻、名人名言等引出说明对象,介绍说明对象的……特征;②开篇点题,直接点明说明对象(或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
表达效果上:①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运用说明方法,增强说明文的生动性、文学性(或故事性、趣味性)。
(2)句段位于文章的中间:
①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②引出下文……的内容;③总结(承接)上文……的内容。
(3)句段位于文章的结尾:
结构上:①收束(总结)全文;②呼应标题或开头。
内容上:①补充交代说明内容或说明对象的……特征;②表达愿望,提出愿景。
表达效果上:启发读者的科学兴趣,引起读者对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的关注,激发读者对我国科学事业的自豪感。
【例题展示】
[《中国石拱桥》,八上]文章第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
第一步:明确句段所在位置。
该段是文章第一段,这就决定了在回答结构上的作用时,不能出现“总结全文”“承接上文”“承上启下”“与上文相照应”等术语。
第二步:从三个角度入手,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内容上:①说明了石拱桥的外形特点;②点明本文的说明对象。
结构上:①引出下文对石拱桥的说明;②总领全文。
表达效果上:运用了打比方、引用的说明方法,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文学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答题模板】
◎明确句段所在位置
判断所分析的段落(句子)在文章(段落)中的位置(开头、中间、结尾)。
◎从三个角度入手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①内容上:分析该段(句)具体说明了什么,强调了什么内容。
②结构上:分析该段(句)在全文(段)中的作用,如承接上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前后照应、呼应标题等。
③表达效果上:可结合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来谈。要特别关注引用神话传说、 新闻报道、谜语等内容的句段,其作用是增强说明文的趣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中考速递】
(2021·云南卷)
小雪将雪
①天渐寒,雪渐盛,又是一年小雪时。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二个节气。明代王象晋所撰《群芳谱》里云:“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小雪,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这时节,霜色满天,寒凝大地,降水形式由淅沥小雨而凝结成飘飘瑞雪。但此时还是“地寒未甚”,是那种料峭之寒,下雪的几率还小,即使下了,也多是那种飞扬的零星小雪,落到地面很快融化了,小孩子是堆不了雪人、打不成雪仗的。
②古人对大自然善于观察和总结,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其中小雪的候应为三候:“初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这是说此时美丽的彩虹不见了,阳气下藏地中,阴气闭固而成冬,万物萧索,一片肃杀,冬季降雪即将拉开大幕。
③小雪节气不一定下雪,而是指气温越来越低,降到了足以下雪的程度。农谚云:“小雪铲白菜,大雪收菠菜。”“小雪不砍菜,必定有一害。”此时,庄户人家开始砍收地里的大白菜,精心盘扎入窖储藏了。那一棵棵青青白白的大白菜透着清灵之气,那种清甜清香是寻常人家饭桌上的至美之味。农谚还说:“小雪腌菜,大雪腌肉。”过去,冬季来临,新鲜蔬菜少而又少,小雪前后家家户户开始腌菜了。小时候,母亲常带着我们,踏着薄薄一层小雪,到菜园里采收青青红红的雪里蕻、大头大脑的辣菜疙瘩。雪里蕻又叫“霜不老”“雪菜”,似乎它就是专为霜雪而生的,即使被打压得蔫巴巴的,一旦见了阳光照样挺立起来,精神抖擞。
④“小雪卧羊,大雪杀猪。”“小雪飘,羊肉俏。”冬令进补,最美的莫过于吃羊,最好的形式是涮羊肉。围炉品羊是冬天里最惬意的事,五六至交围着一只咕嘟咕嘟作响的火锅,羊肉的鲜香一波波飘满温暖的小木屋,将各色食材投入翻滚着的白汤之中,大快朵颐起来。白居易说:“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当然要有酒了,围炉品酒夜话,推杯换盏间唠家常,守一窗寂寂雪影吟古诗,等待风雪夜归人望见此处温馨之光,前来叩响寂静的长夜。
⑤小雪,是庄户人盼丰年的乐章。农谚道:“小雪雪满天,来年必丰年。”这里有三层意思:一是小雪节气落雪,来年雨水均匀,无大旱涝;二是下雪可冻死一些病菌和害虫,开春农作物少有病虫害发生;三是积雪有保暖作用,利于土壤的有机物分解,增强土壤肥力。
⑥小雪,也是诗人的,那种轻盈飘逸、天马行空,那种晶莹剔透、白洁无瑕,总令古代文人墨客们吟诵赞美。盛唐的戴叔伦守着木格小窗读书,抬头望雪,吟道:“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晚唐的高骈被庭外的白雪映青竹所感染,诗云:“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岐。”五代的徐铉感叹又是一年将尽时,光阴如梭,韶华易逝,诵曰:“寂寥小雪闲中过,斑驳轻霜鬓上加。算得流年无奈处,莫将诗句祝苍华。”南宋的陆游则幻想乘着雪花轻盈的羽翼,在冬日的夜波里遨游,“匆匆身如梦,迢迢日似年。会当乘小雪,夜上剡溪船”。
(选自《科技日报》作者刘琪瑞,有删改)
说说⑥段在全文中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解析】本题考查段落作用的分析。第⑥段开头说“小雪,也是诗人的”,然后引用了古人关于雪的很多诗词名句,写古代文人墨客们对雪的吟诵赞美,从文化方面增强了文章的底蕴,升华了情感。
参考答案:第⑥段写小雪得到诗人吟诵和赞美;此段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起到了升华情感的作用。
【课后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青海酸奶
①酸奶作为一种饮品对于青海就如同烤鸭于北京、泡馍于西安一样,成了外地人到青海必品尝的一道“小吃”,不能不说这是青海酸奶的独特魅力所在。
②青海酸奶体现着游牧文化,凝聚着高原群族历史,其体现不仅仅是味道独特,更为重要的是在青海民族饮食历史上,酸奶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641年,文成公主经过青海湖畔的日月山、倒淌河等地进藏的民间故事中,就有关于酸奶的记述。在可称之为古代藏族社会百科全书的史诗《格萨尔》中,也有许多关于酸奶的记载。可见,酸奶在青海问世至少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③青海酸奶的魅力体现在当地独有的味道、饮尝、包装上。行走在青海的各个大城小镇的街头巷尾,你会时而发现坐在低矮的板凳或马扎上的大妈、大爷面前摆放着两个篮子,上面盖着纱布,层间玻璃隔开,一边放着一摞空的白瓷碗,配上一罐白砂糖。这也就是当地最常见的卖酸奶的小摊,两到三元一碗,完全是地道人家自制。浓度大到凝结在碗里,上面形成一层厚厚的奶皮,点滴金黄的菜籽油,必须用勺子之类舀起送入口中。这就是被称为最地道的青海酸奶,所以,青海人不说喝酸奶,而说“吃”酸奶。但品尝起来酸味有点大。从口感上讲,倒是成品卖的青海老酸奶的味道更适合外地人﹣﹣一样的浓滑如丝,入口即化,醇香四溢,但少了酸味,却保留了独特的香气!到了青海你会发现当地人对酸奶的偏爱,作为在其他地方的普通饮品,在这里却成为了节日礼品的首选之一。在当地的街头,你会看到许多人手提礼品盒包装的酸奶走亲戚。
④据业内专家介绍,酸奶的营养价值远远超过新鲜牛(羊)奶。它含有多种乳酸、乳糖、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酶等。有胃病的人喝了它,可促进胃酸分泌,食后非但不胀气、腹泻,反而通气、消食。青海老酸奶不只是简单的酸奶,它代表的是青海三江源地区自然无污染的纯生态绿色食品,酿造过程都不使用任何人工添加剂,属真正的绿色营养食品。
⑤一碗老酸奶,化解千般思。到青海记得品尝酸奶,感受大自然赐予的美味,体会高原人的浓浓情怀。
(1)文中第④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可见,酸奶在青海问世至少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3)阅读全文,说说青海酸奶独特的魅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4)文章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5)请为“青海酸奶”拟写一条广告词。
【分析】本文第①段写青海酸奶是外地人到青海必品尝的一道“小吃”;第②至④段介绍了青海酸奶悠久的历史,在味道、饮尝、包装等方面的独特魅力,纯生态绿色食品等特点;第⑤段总结全文,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
【解答】(1)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有胃病的人喝了它”是举有胃病的人喝酸奶为例,说明酸奶对人的益处,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例子使说明具体、有说服力,说明的是本段中心句“酸奶的营养价值远远超过新鲜牛(羊)奶”的内容。可据此回答。
(2)本题考查词语的表达效果。此题要紧扣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作答。“至少”是最少的意思,说明酸奶在青海问世的时间肯定要超过一千年,强调了青海酸奶历史悠久的特点。回答时,说出词语的本义、语境义、删掉后的影响,最后强调其体现了说明文准确严密的特点。
(3)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此题可提取关键语句适当加工作答。由“成了外地人到青海必品尝的一道‘小吃’,不能不说这是青海酸奶的独特魅力所在”“青海酸奶体现着游牧文化,凝聚着高原群族历史,其体现不仅仅是味道独特,更为重要的是在青海民族饮食历史上,酸奶也有着悠久的历史”“青海酸奶的魅力体现在当地独有的味道、饮尝、包装上”“青海老酸奶不只是简单的酸奶,它代表的是青海三江源地区自然无污染的纯生态绿色食品,酿造过程都不使用任何人工添加剂,属真正的绿色营养食品”等内容可概括作答。
(4)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此题可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考虑。“一碗老酸奶,化解千般思。到青海记得品尝酸奶”在结构上照应标题,总结全文。“感受大自然赐予的美味,体会高原人的浓浓情怀”评价青海酸奶是“大自然赐予的美味”,流露着对青海酸奶的喜爱之情。可据此回答。
(5)本题考查拟写广告词的能力。广告词要言简意赅,吸引读者。内容上,或突出青海酸奶的特点,或吸引大家前来品尝。答案不唯一,符合广告词的特点即可。
答案:(1)举例子。具体地说明了酸奶的营养价值远远超过新鲜牛(羊)奶,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2)“至少”表示最小的限度,说明酸奶在青海问世的时间肯定要超过一千年,强调了青海酸奶历史悠久的特点;如果删去,强调意味不足;“至少”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3)①是外地人到青海必品尝的一道“小吃”;②体现着游牧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③体现在当地独有的味道、饮尝、包装上;④代表的是青海三江源地区自然无污染的纯生态绿色食品。
(4)结构上,照应标题,总结全文;内容上,对青海酸奶给予了高度评价,表达了对青海酸奶的喜爱之情。(5)示例:青海酸奶,吃一口,念一生。
【点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画图表、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假设等。
专题07 说明文阅读之拓展延伸-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阅读“公式记忆法”: 这是一份专题07 说明文阅读之拓展延伸-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阅读“公式记忆法”,共8页。
专题28 记叙文阅读之掌握句段作用-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阅读“公式记忆法”: 这是一份专题28 记叙文阅读之掌握句段作用-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阅读“公式记忆法”,共11页。
专题23 记叙文阅读之标题作用含义-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阅读“公式记忆法”: 这是一份专题23 记叙文阅读之标题作用含义-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阅读“公式记忆法”,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