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1 观潮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1 观潮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读课文,做一做,读一读,认一认,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迁移升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堂达标训练题
课题
1.观潮
课时
2课时
备课人
单位
导
学
案
一、读课文,做一做。
1.我已经读了( )遍课文,我能把课文读得(选一选):
正确 流利 有感情
2.课文共( )个自然段,我能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二、读一读,认一认。
据说 笼罩 滚动 顿时 逐渐 横贯
若隐若现 山崩地裂 犹如 霎时 恢复
三、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你的脑海里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第 一 课 时
教
学
目
标
1.认识“罩、屹、鼎”等7个生字,学会“潮、称、盐”等13个生字,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描写“潮来时”的生动形象的精彩语句,感受观潮的壮观场面,背诵三、四自然段。
3.学会按一定顺序,有条理、有重点地介绍一处景物。
4.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养成留心观察,收集资料,记录景象的习惯。
教学
重点
难点
1.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
2.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教 学 过 程
修 改 建 议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潮的千古名句。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大家去看过吗?(没有)很遗憾老师也没能亲眼所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壮观的景象。
【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较快地进入到课文中,并能通过诗文吟诵开阔学生的视野。】
二、出示课题,探究“奇”意
1.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21课观潮,(师相机板书课题)课文写的是哪儿的潮?
【通过预习学生自然就可以回答出:钱塘江大潮】
2.师介绍:钱塘江在我们祖国的浙江省,远离我们可爱的家乡——秦皇岛有好几千里。如果说秦皇岛的北戴河风景区举世闻名,那么浙江的钱塘江大潮就可称为“天下奇观”了。(师板书:天下奇观)
3.师引发问题:“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
【给学生独立思考空间,之后可以提醒学生借助字典解决。】
4.多指名回答后明确:“观潮”的“观”是“看”的意思。“奇观”的“观”是“景象”的意思。进一步引导说出“天下奇观”的涵义,即:天底下或世界上奇异的景象。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奇”
1.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
【主问题设计,能从整体上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能积极探究问题。】
2.老师发现大家都有些迫不及待了,那就赶快打开课文读一读吧!
阅读提示:
(1)把字音读准确,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2)认真的读课文,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刚才教室里可真是书生琅琅,大家读得都那么认真又那么好,现在谁愿意展示一下你自己,我们开火车读一读,注意一定要认真听,老师随时会有可能叫到你!
3.开火车读课文,教师利用这个过程纠正学生读不准的字音。
4.刚才看到大家火车开得那么好,老师真为你们骄傲!现在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把课文读一遍,一边读一边想,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5.指名回答后明确:作者先写潮来之前,再写潮来之时,最后写潮过之后。
四、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师生交流,品读(板书)
潮来前:笼罩 薄雾 风平浪静
潮来时:闷雷滚动 一条白线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潮去时: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在这个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朗读来体会钱塘江来前的平静、美丽,来时的汹涌、雄伟,去时的余威未减。同时,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义,体会作者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
2.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指导朗读。)
板书:笼罩白雾 风平浪静
3.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
4.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5.反馈交流:
教师及时引导、点拨。
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
(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板书:远 近)
(2)远:
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
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
板书:声如闷雷 远处白线
(3)近:
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
(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
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板书:白浪翻滚 山崩地裂
(4)指导学生背诵:
6.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
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
板书: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板 书 设 计
1.观潮
(时间顺序)
潮来前:笼罩 薄雾 风平浪静
潮来时:闷雷滚动 山崩地裂
潮去时: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第 二 课 时
教
学
目
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
重点
难点
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 学 过 程
修 改 建 议
一、引入谈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板书:潮来前 潮来时 潮过后
【学习就是一个温故知新的过程,牵挂后联,让学生的学习成为一个系统。】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学生自主发言,汇报展示。
三、课文小结,练习训练
1.走入周密的《观潮》,我们赞叹潮来之盛,感叹演习之威,惊叹弄潮之技,慨叹观潮之众。我们不仅领略了奇伟壮丽的钱江涌潮,更欣赏到了南宋都城生活的风景画、风俗画,同时感受到了作者高超的文学手法。让我们也拿起手中的笔,把我们生活中美丽的画面也变成优美的文字。
2.读一读下面的段落,按要求完成练习。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找出这段话中意思相近的三个词语写下来。
( )( )( )
(2)这段话是按( )顺序来写的
A.从近到远的B.从远到近的
(3)这段话从( ) 和( ) 两方面来描写大潮到来时的景象.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4)文中画“”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多项选择)
A.拟人B排比C.比喻D夸张
拓展佳作,感受别样风情
钱塘江观潮
杨 洋
今年的国庆节我过得特别开心,因为我第一次去钱塘江观潮。
那天,天气晴朗,我们一家驱车来到海宁盐官观潮公园,那里已是人山人海。我拼命地挤到栏杆处,放眼望去,只见钱塘江一望无际,风平浪静,什么异样都没有。我正纳闷,这有什么好看的……
突然,人群一阵骚动,有人大喊:“潮水来啦,潮水来啦!”我赶忙朝着周边人看的方向望去,只见远处现出一条长长的银线,隐约传来阵阵急骤的雨声。那线条变得越来越粗,越来越近,化作一条横卧江面的白练;那骤雨声也渐响渐近,变为瓢泼暴雨声,且越来越响,犹如闷雷似的滚来。等到潮水临近,江水猛涨,万顷波涛,倾刻间一线白练变成了一道水墙,潮声犹如万马奔腾,惊雷贯耳。霎时,潮峰从我眼前呼啸闪过,向西面驶去。
江边有一些年轻人随着它一路狂奔,似乎在跟它比赛谁跑得快,惹得众人都在旁边加油助威。潮水过后的钱塘江,留下了一些小波浪在你追我赶,阳光洒在上面,波光粼粼 ,煞是好看。这是我第一次观潮,听爸爸说,这次看到的只是一线潮,它还有回头潮等奇妙的景观。
拍照留念后,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江边,耳边还一直回荡着巨大的潮声,以后有机会我一定要再来观潮。
默读文章,思考后回答:
“人山人海”的意思是 ,作者通过“人山人海”一词间接地表现了( )
第二自然段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A.拟人 B.比喻 C.夸张
3.仔细阅读短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五、迁移升华
1.我们学完了课文和佳作,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放录像)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内容) 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小结。
六、作业
1.按一定顺序,写一个描写景物(或景观)的片断。
板 书 设 计
观潮
按一定顺序,写一个描写景物(或景观)
“声” “色”
潮来之前 望 等 盼 平静 宽阔
人声鼎沸 闷雷滚动 风平浪静
沸腾 越来越大 一条白线
潮来之时 拉长变粗 天下奇观
水墙
目瞪口呆 白色战马
潮过之后 风号浪吼 漫天卷地
教 学 反 思
一、书写达人(我能把字写漂亮)
lǒng zhà guān chá bá wù
( ) ( ) ( )
huī fù fèi téng kuān kuò
( ) ( ) ( )
二、词海拾贝(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人( )人( ) 若( )若( ) ( )首东( )
人声( )( ) ( )天相接 漫( )卷( )
山( )地( ) 风( )浪( ) 风( )浪( )
三、花落谁家(给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观:a.看。B.看到的景象。C.对事物的认识,看法。
1.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
2.农历八月十八日一年一度的观潮日。( )
四、找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摘抄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文内容我熟悉(回忆课文填空,并完成练习)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______________,变粗,_____________江面。再
近些,只见_______________,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浪潮越来越近,犹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_____________,好像大地都被震得__________________。
1.这一段是按____________顺序来观察潮的。
2.这一段分别写了潮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3.请用一个成语来形容此时的江面。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1 观潮表格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四自然段,精读课文,深入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1 观潮教案设计,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难点,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1 观潮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四自然段,“潮来前”,学习课文1,精学“潮来时”,学习课文第3,师生归纳板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