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第三单元文言文内容理解选择题(含答案)
展开要求:错项要更正,订好,返校带回。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B)
A.桃花林处于溪流两旁,长达几十步,林中落花纷纷,地上花草鲜嫩秀美,令人神往。
B.渔人误入桃花源后惊异地看到,这里土地肥美,人人幸福,没有外界的纷争与祸乱。
C.作者虚构了南阳刘子骥这一人物,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是人们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D.文中不少成语至今沿用,如落英缤纷、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柳暗花明、无人问津。
2.陶渊明把理想境界写得真切生动,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
A.渔人进入桃花源的路径写得真切具体,离开桃花源的时候“处处志之”,其所经所历写得真实可感。
B.渔人往来所坐的交通工具——船,是日常所见之物;桃源屋舍、良田也是人间乡村可见之物,没有任何奇幻色彩。
C.桃源人“设酒杀鸡作食”,也是丰年待客之道;桃源人来到这里的原因也合理——“先世避秦时乱”。
D.文章首尾出现的两位人物都是真实可信的,开篇的武陵渔人和结尾的刘子骥都是当时存在的真实人物。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A.武陵渔人沿着溪水划船无意间发现桃花林,被桃林美景所述,遂有一探究竟的冲动。
B.渔人穿过桃花林即到桃花源,桃花源里,百姓生活安宁,他们热情好客、民风淳朴。
C.桃源人热情款待渔人数月,在此期间,渔人给桃源人详细讲述了外面千年的世事变迁。
D.渔人回到了郡城后,立即到处说出了自己在桃花源的经历,许多人纷纷寻访桃花源。
4.下列对“世外桃源之美”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世外桃源,美在自然环境。美在桃林、落花、芳草的美好,美在洞口的神奇,美在鸡犬相闻、往来种作的和谐。
B.世外桃源,美在安宁自足。在这个小农社会里,生活安康,“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远离战乱,不知时事。
C.世外桃源,美在人情纯朴。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没有纷争,来了外人,家家户户热情招待,生活和谐。
D.世外桃源,美在神秘不可寻。这样美好的境界,是封闭的,是神秘的,无心轻松可遇,有心相求则不可得。
5.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C )
A.渔人进出桃花源是文章的线索,按时间的先后顺序,一线贯穿,平铺直叙 。
B.渔人从山上的小口进入桃花源以后,发现那里桃林美艳,土地平整,房屋整齐。
C.渔人后来“寻向所志”、“不复得路”使人觉得桃花源真真假假,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
D.“皆叹惋”这细节描写,写出了桃源人忧叹自己和平安宁的生活被外人破坏了的情态。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
A.小潭千百年来寂然于荒野之中,作者因其“全石为底”的形态,名之为“小石潭”。
B.“伐竹取道”,表明小石潭原本无路可通、人迹罕至,侧面写出其环境幽僻的特点。
C.“皆若空游无所依”侧面突出潭水的清澈,同时也表明自己政治上无所依傍的苦闷。
D.“竹树环合”写出竹树丛生的状态,又与“伐竹取道”呼应,突出了此地的幽僻无人。
19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柳宗元贬官后为排解愤懑,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其山水游记往往蕴含着浓厚的情感。
B.作者循声发现小石潭,环顾潭的全貌和四周,远望水源,近察潭鱼,最后离开石潭,游览顺序井然。
C.潭中游鱼“空游无所依”,无一笔涉及水,却让水的澄澈、游鱼的活泼都各尽其妙,描写令人叫绝。
D.“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写出一个极为清幽冷寂的境界,环境的清幽触动心境的冷寂,情景交融。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作者以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交代同游人为序安排材料,条理清楚,结构紧凑。
B.潭底由一块块大石头构成,靠近岸边,水底的石头翻卷露出水面,千姿百态,四周古树翠蔓,使人感到生机盎然。
C.小石潭中,明丽的阳光透过清澈的潭水,“佁然不动”的小鱼憨态可掬,鱼影儿印在潭底的全石上,犹如一幅画。
D.柳宗元游小石潭,观潭赏鱼,虽有快乐,但这种快乐毕竟是暂时的,他贬官后的悲凉之情依然无法彻底排解。
8.下列对“景中传情”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初见小谭,清冽的潭水、奇特的源石、青翠的潭树,都是作者内心愉悦时对小石潭的欣赏,此时作者是心乐之。
B.细赏清潭中的游鱼,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因此感到鱼儿“似与游者相乐”,物我相融,此时作者心灵得到了慰藉。
C.远望西南溪流,曲折幽深不可测度,隐约契合了被贬谪心境,于是眼前景物显得“凄神寒骨”,此时作者心情悲凄。
D.结尾交代同游的五人,都是柳宗元的亲友,都经历了打击,同游五人却感到“寂寥无人”,更突显此时作者内心落寞。
9.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
A.首段,作者在移动变换中带领我们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
B.第二段,写游鱼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从侧面写出鱼儿的轻灵敏捷。
C.第三段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小石潭溪水的曲折蜿蜓及小溪岸势的交错复杂。
D.作者在写小石谭的景物时自如地融进自己的感情,情随景迁,形成一种凄清的艺术境界。
10.下列对“中间的船舱”的介绍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船舱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船舱,可见雕工精细。
B.船舱旁的小窗,可以“启窗而观”,可以“雕栏相望”,显出了雕刻构思的巧妙。
C.小窗上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这十六个黑色的字。
D.小窗上的对联出自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体现了“大苏泛赤壁”的主题。
11.下列对“船头三人”的介绍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
A.东坡的“多髯”、鲁直的“衣褶”和佛印左臂挂的念珠,于精细微小处见技艺精湛。
B.“苏、黄共阅一手卷”表现其闲适心境,佛印“矫首昂视”展现其洒脱不群的神态。
C.“执”“抚”“指”“语”“隐”等动词,使静止的船头仿佛有了动感,人物栩栩如生。
D.船头三人的介绍,着墨最多的是苏东坡,原因是苏东坡文学造诣最高,是中心人物。
12.下列对“船尾舟子”的介绍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左右两个舟子,一动一静,居右者“若啸呼状”,居左者“视端容寂”,富有情趣。
B.两个舟子动作不同:右边的右手扳着右腿,悠闲自在;左边的若听茶声,十分专注。
C.舟子的形象突出了“泛舟”的主题,渲染了舟中轻松的气氛,与船头三人相呼应。
D.“舟尾横卧一楫”的设计增添了江上泛舟的实感,说明桨已停划,小舟正随波漂荡。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D)
A.文章生动记叙了宋代文坛上“大苏泛赤壁”的著名故事,再现了“核舟”作品的丰富意蕴。
B.文章用“八分有奇”说明核舟外形之奇特,以此来衬托核舟所刻事物之奇,雕刻技艺高超。
C.文章描述“舟子”的神情动作,渲染了严肃专注的气氛,使船尾之境与船头之情遥相呼应。
D.文章评价王叔远的技艺,开篇用“奇巧”二字,结尾用“灵怪”二字,凸显了其赞叹之情。
14.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
A.第1段介绍“核舟"的体积后就开始写船舱,接着重点介绍的是船舱旁的小窗。介绍小窗是为了显示雕工的精细及构思的巧妙。
B.第2段介绍船头三位游览者的外貌和神情,东坡的右膝和鲁直的左膝互相靠近并各自隐藏在画卷下边的衣褶里,佛印则竖起左膝、平放着右膝。
C.第3段介绍船尾船工的不同表情和动作,一个悠闲自在,一个十分专注,这样写更有力地突出“泛舟”的主题,也渲染了舟中轻松、愉悦的气氛。
D.第4段介绍“船背”的题名和篆章。小小的空间却雕刻了18个汉字,显示出雕刻家技艺的高超。巧用黑色、红色,对照鲜明,可见雕刻家非常细心。
最新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13 文言文阅读三、内容的理解(讲练): 这是一份最新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13 文言文阅读三、内容的理解(讲练),文件包含专题13文言文阅读三内容的理解讲练-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部编版原卷版docx、专题13文言文阅读三内容的理解讲练-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部编版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最新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13 文言文阅读三、内容的理解(测试): 这是一份最新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13 文言文阅读三、内容的理解(测试),文件包含专题13文言文阅读三内容的理解测试-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部编版原卷版docx、专题13文言文阅读三内容的理解测试-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部编版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专题06 内容理解与概括(教师版):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专题06 内容理解与概括(教师版),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