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一年级下册10 端午粽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展开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了解作者。3.识记生字、写字。
本文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最后点出了端午节吃粽子这一习俗的由来,体现出粽子的美味和外婆的善良、勤劳,表达了作者对传统节日的喜爱之情。
生平简介:屠再华,笔名杜鹃花。浙江杭州人。结业于杭县简师、浙江电影学校、苏北艺校。200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文学成就:曾获浙江省文学类“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第三届蒲公英奖优秀作品奖和银奖。 主要作品:散文集《常有灯为伴》《快乐老家》;儿童散文诗集《娃娃闹海》《幼儿文学作品选——小魔伞》;童话集《卖花小鹿》等。
1.依山而立。( )
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站立有关的事物。
2.正宗的米。( )
米,象形字。其古文字像许多米粒。中间一横将两堆米隔开,表示米有精劣粗细之分。用米作偏旁,表示与粮食、食物相关的事物。
分 豆 肉 带 知 据 念
端 粽 节 总 米 间
粽= +据= +念= +
端正、端午总是、总和分开、十分根据、据说
节日、过节房间、空间知识、知道想念、思念
“真、端、间、分、念”是前鼻音;“肉”是翘舌音,读ròu,不读yòu;”“粽、总”是平舌音。
独体字:上下结构:左右结构:
上扁下长,草字头的长横要写平,横折钩在横中线起笔,折钩稍稍左斜,长度适中,竖要写直。
上、下两部分较窄,而中间部分则较宽,上面的“十”和下面的“八”要写得扁,中间有四横,长横要写平。
“八”的撇捺要舒展,撇伸到左下格,捺不过横中线,“刀”放中间,先写横折钩,再写撇。
“午”最后一笔“丨”上端不出头,不要写成“牛”;“真”里面是三横,不要写成两横;“分”上部是“八”,不要写成“人”。
1.学习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语句。3.句式学用。
上午 节日 叶子 大米 真正 十分 红豆
五月五,节日到。包粽子,真正好。买糯米,煮红豆。缠叶子,十分妙。
裹——( ) 纪念——( )掀开——( ) 美滋滋——( )
甜——( ) 掀开——( )清香——( ) 纪念——( )
箬竹叶:箬竹的叶子。裹着:(用纸、布或其他片状物)缠绕;包扎。例句:饺子皮里裹着鲜嫩的肉馅儿。糯米:糯稻碾出的米,可以做糕点、粽子,也可以酿酒。也叫江米。掀开:使遮挡覆盖的东西向上离开;揭。
清香:清淡的香味。例句:晨风带来野花的清香。剥开:去掉外面的皮或壳。花样:花纹的式样,泛指各种式样或种类。美滋滋:形容很高兴或很得意的样子。例句:他听到老师的赞扬,心里美滋滋的。
一到端午节,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
yí dà duān wǔ jié wài pó zǒng huì zhǔ
hǎ yì guō zòng zi pàn zhe wǒ men huí qù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de lǐ miàn guǒ zhe bái bái de nuò mǐ zhōng
zòng zi shì yòng qīng qīng de ruò zhú yè bā
外婆的粽子是什么样子的?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
jiān yǒu yì kē hóng hóng de zǎ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画线的部分都是什么词语?有什么特点?
都是表示颜色的词语。都是AAB式叠词。
读一读,比较下面的句子,哪个句子把粽子的样子写得更形象、具体?为什么? (1)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2)粽子是用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糯米,中间有一颗枣。
第一个句子。因为它用上了“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这几个表示颜色的叠词,这样就把粽子的样子写得更形象、具体了。
语文要素——叠词“的”字短语。 叠词“的”字短语由“叠词+的+事物名称的词”构成。运用叠词“的”字短语描写的事物,既可以使事物的特点形象更突出鲜明,增强语言感染力,又能表达作者的情感。
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
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
de zòng zi jiù piā chū yì gǔ qīng xiāng lái
wài pó yì xiān kāi guō gài zhǔ shú
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zhēn shì yòu nián yòu tián
bā kāi zòng yè yǎ yì kǒu zòng zi
找一找,外婆包的粽子有哪些花样?
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zhī hòu wài pó hái huì zhuāng yì xiǎ lán zòng zi yà
wǒ men zài wài pó jiā měi zī zī de chī le
“美滋滋”一词能体现什么?
wǒ men dài huí qù fēn gěi lín jū chī
“美滋滋”生动地体现了“我们”在外婆家吃粽子时高兴又满足的心情。
长大了我才知道,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jié chī zòng zi jù shuō shì wèi le jì niàn ài guó
zhǎng dà le wǒ cái zhī dà rén men duān wǔ
shī rén qū yuán
吃粽子的意义:纪念屈原
你还知道端午节的哪些习俗?
运用“又~又~”式词语使句子更生动。
例句: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解析:交代一个事物有两个特点时,用“又~又~”把这两个特点连起来,会使句子更加生动。如,西瓜又圆又甜。这里把西瓜的两个特点——圆(形状)和甜(味道)写了出来。 又如,花儿又艳又香。
练习:1.十五的月亮又 又 。 2.树上的苹果又 又 , 咬上一口又 又 。
1.课后练习。2.课外拓展。
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长句子。
老师来指导 在读长句子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内容分解法”,即理解句子要表达的内容,思考作者在这句话中要表达什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的。理解了句子的意思,再把相关的词语连在一起,并且注意停顿,就能读好长句子了。
如,“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这句话可以分步去读:首先想一想这句话写出了粽子的哪些特征,找出相关的事物(用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糯米,中间有枣)。然后看这些事物分别是怎样的(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要美美地读 “~的~”式短语。最后关注作者介绍的顺序,可以发现作者是由外及里描写了粽子的样子的。抓住“里面、中间”这两个方位词,注意停顿。在反复朗读中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
一到端午节↗,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 。 外婆包的粽子/十分好吃↗,花样也多↗。除了红枣粽,还有/红豆粽和鲜肉粽↘。 长大了/我才知道,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你知道关于端午节或粽子的故事吗?和同学说一说。
答案供参考 欢欢:我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民间有吃粽子的习俗,传说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的大臣屈原。 乐乐:我还知道屈原是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采用楚国方言,利用民歌的形式,开创了诗歌新体裁——楚辞。《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他把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融于作品中,表达了对楚国和人民的热爱之情。
美美:政治上,屈原积极主张齐楚联合共同抗击秦国,可是不但他的意见没有被采纳,而且他还被罢了官,发配到边远的地方。楚国快要灭亡时,农历五月初五这天,屈原投汨罗江自尽了。 丽丽:屈原投江后,楚国人民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虾鳖蟹吃他的尸体,就往江里投食物。年复一年,人们为了纪念屈原,每逢端午节那天,都用竹叶把糯米饭包起来,做成菱角形的尖角粽子,划着龙舟到汨罗江,把粽子投到江里祭祀屈原。这就是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的来历。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课文 310 端午粽课前预习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课文 310 端午粽课前预习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谜底玉米,谜底粽子,端午粽,砸金蛋,小猫钓鱼,学习第一自然段,按课文内容填空,我是朗读能手,说话练习,找ABAC式词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10 端午粽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10 端午粽备课ppt课件,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端午节,白白的糯米,糯米大米,端午节节日,吃粽子,赛龙舟,挂香囊,喝雄黄酒,端午儿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10 端午粽教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10 端午粽教课课件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端午粽,表示颜色的叠词,闻一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