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年中考语文考前冲刺 倒计时:第7天 诗歌鉴赏 试卷

    2022年中考语文考前冲刺   倒计时:第7天  诗歌鉴赏第1页
    2022年中考语文考前冲刺   倒计时:第7天  诗歌鉴赏第2页
    2022年中考语文考前冲刺   倒计时:第7天  诗歌鉴赏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年中考语文考前冲刺 倒计时:第7天 诗歌鉴赏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语文考前冲刺 倒计时:第7天 诗歌鉴赏,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内容鉴赏,品出诗歌的血肉,主题挖掘,挖出诗歌灵魂,手法鉴赏,悟出诗歌技巧,语言赏析,赏出诗歌美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倒计时:第7  诗歌鉴赏考点解读中考预测《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1.考查学生对诗段或诗句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能力。2.考查学生对诗歌主题或情感的理解归纳能力。3.考查对诗句写作技巧和表达效果的赏析能力。4.考查学生扩充性描写的能力,再现诗歌所创造的艺术境界。5.考查学生在原诗基础上举一反三的领悟力及对诗中句式、修辞的仿写能力。1.内容鉴赏,品出诗歌的血肉。此类考题往往要求学生从诗词的用语与诗句着手,通过理解诗词描绘的意象,结合作者的创作风格和写作背景,全面理解和剖析诗歌的具体内容,进行准确的推断、描绘和概括。解答时就要紧扣“情”或“景”,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所抒发的情感。一般答题方法是抓住诗中主要景物再现画面,从而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2.主题挖掘,挖出诗歌灵魂。 此类诗歌鉴赏题,重在挖掘诗歌的主题,要求学生通过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认识到诗歌所要表达的某一主题,即阐述的某一哲理,抒发的某一感情。学生应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3.手法鉴赏,悟出诗歌技巧。    诗歌的创作手法是诗歌体裁较为独特的特征。该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对诗歌创作手法的认知理解。这要求学生要明确常见的衬托与对比、联想和想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活用典故等创作手法和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并能鉴赏其表达作用。做这类题,学生应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手法,审清题目,分析这里所用艺术表现手法的类型。总结为:这首诗运用了某一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一种思想情感。4.语言赏析,赏出诗歌美感。品味诗歌语言,主要是品味关键字词,古人写作诗歌讲究对字的推敲,所以有“炼字”“诗眼”之说。品味关键字词是诗歌考查的主要内容。学生应留心字词在诗中的意思,体会该字词在诗中创设的意境,学会分析该字词所传达的情感。1. (2021·山东济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怀楼新开南轩与郡小饮欧阳修绕郭云烟几重,昔人曾此感怀嵩林落后山争出,野菊开时酒正浓。解带西风飘画角倚栏斜日照青松。会须乘兴携佳客,踏雪来看群玉峰。【注释】①此诗写于欧阳修被贬滁州期间。怀楼为唐代名相李德裕被贬滁州时所建。②画角:乐器名,发声高亢。(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提示:请用2B铅笔将本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选择题区域的对应题号后】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写景自然流畅,于景物描绘中可以看出诗人的精神面貌。B.“野菊开时酒正浓”描绘了深秋时节野菊竞相开放、诗人与郡举杯畅饮的画面。C.颈联中“青松”意象耐人寻味,在斜日映照下,给人苍翠挺拔之感。D.本诗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表达了诗人被贬后的抑郁悲愤之情。(2)赏析“霜林落后山出”中“争”的妙处。【答案】(1)D(2)示例1:“争”,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子群山人的情态,生动描绘出深秋霜林木落、景象萧疏,而群山仿佛争先恐后出现的画面,表现了诗人昂扬向上、傲岸不屈的精神。示例2:“争”,化静为动,把静止的群山写活了,生动描绘出深秋霜林木落、景象萧疏,而群山仿佛争先恐后出现的画面,表现了诗人昂扬向上、傲岸不屈的精神。【解析】 (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赏析。D.有误,本诗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特别是从“会须乘兴携佳客,踏雪来看群玉峰”可以看出,表达了诗人从容面对政治风雨的潇洒和从容。故选D。(2)考查对词语的赏析。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文的主旨和具体的诗句分析作答。这类试题涉及到古诗的“炼字”技巧。采用答题格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诗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诗句“霜林落后山争出”的“争”,是争相恐后的意思,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同时又化静为动,赋予了“山”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霜下树林里木叶凋尽,众山显现的情景,表达了一种昂扬向上、傲岸不屈、豪放达观的精神,从而表现出诗人不畏政治风霜的风骨。据此理解赏析作答。【点睛】赏析与译文:《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首联写登上高楼,于云烟弥漫之中追怀历史、遥想古人,借古伤今,气氛凝重。中间两联回到现实,写眼前所见所闻,这两联视野开阔,人与物浑融无间。诗人把个人独特的精神气质寓于精炼的景物描写之中:颔联写霜后“争出”的峭拔山峰和凌霜盛开的菊花,表现出作者不畏政治风霜的嶙峋风骨;颈联则以“解带西风”的举止和暮色中挺立的青松,透射出自己从容面对政治风雨的那份潇洒和从容。尾联遥想冬日重游,气象恢宏,群山银妆素裹冰清玉洁之态,仍是以景物暗喻人品。译文:环绕城郭的浓浓云烟,迷迷朦朦不知有多少重,唐时的名相曾经在此地怀念嵩洛感慨无穷。秋霜下树林里木叶凋尽,众山争相显露各自面容,野菊开放的美好时令,我们畅饮醇酒逸兴正浓。西风中飘来画角清哀的声音,我解开衣带胸怀更加豪雄,斜倚着楼上高栏观赏夕阳照在苍翠的青松。我将要乘着醉意带领佳客,冬雪皑皑时再踏上如玉的群峰。 22020中考江西卷)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面小题。庆清朝慢  踏青(宋)王观调雨为酥,催冰做水,东君分付春还。何人便将轻暖,点破残寒?结伴踏青去好,平头鞋子小双鸾。烟郊外,望中秀色,如有无间。晴则个,阴则个,饾饤得天气有许多般。须教镂花拨柳,争要先看。不道吴绫绣袜,香泥斜沁几行斑。东风巧,尽收翠绿,吹在眉山(注)①东君:《楚辞·九歌》里有“东君”,这里是借用来称春神。②小双:指古代妇女鞋上绣成的鸾凤。③饾饤(dòu dìng):本形容堆砌罗列貌,此处形容天气变化多端。④眉山:《西京杂记》上说卓文君“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这是“眉山”典故的由来。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写姑娘们的踏青活动,突出了初春时节景物的特点。B上阕写姑娘们愉悦的心情和野外迷蒙的秀色,表达了对“东君”的敬意。C下阕写天气的无常,以及姑娘们看花觅柳的从容与“小双鸾”沾满泥污的状态。D下阕最后三句写出了姑娘们心情变化后笑容顿、眉头紧锁的神情。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开头写雨水的对仗句,富有形象性;下阕运用夸张手法,增添了喜剧色彩。B词的下阕用口语写天气变化,活泼有意趣;用“镂”“拨”描写姑娘们的行动,用词精巧。C词中化用唐人诗句,自然贴切,如出己手,体现了词人熔铸前人诗句的本领。D这首词充满生活气息,写法新颖,在同类题材作品中很有特色,是豪放词中的佳作。【答案】1C2D【解析】1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能力,需要我们在了解诗词的写作背景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C.有误,下阕中“须教镂花拨柳,争要先看”写出了姑娘们看花觅柳的急切心情与行动,并非表现她们“看花觅柳的从容”。故C2此题考查对古诗词的赏析。赏析古诗词,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D.有误,这首词是婉约词中的佳作,而非豪放词。故选D1. 1(2022·四川绵阳·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春到长门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开匀。碧云①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②。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③,归来也,著意过今春。注:①碧云:茶团。②一瓯春:一盂茶,是指盛茶水的器皿。③东君:原指太阳,后演变为春神。(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在开篇以“春草青、江梅花开”勾勒出一派新春景象,展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B.“惊破一瓯春”一句,词人以春喻茶,既写出了茶的颜色,也暗含了她对春天的喜爱。C.词的下片转入对“黄昏”景象的描绘,在这凄清寂静的春日黄昏中,词人倍感孤寂。D.词人自觉曾辜负美丽春光,如今春天再一次到来,所以她决意过好今年的这个春天。(2)“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中的“压”“铺”二字用得极妙。请简要分析妙在何处? 2.2021年浙江省杭州地区中考模拟)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后面小题。重访西湖旧游(宋)武衍西风吹晓凤城开,桂子香中信马来。十载不行湖上路,知它添了几楼台。西湖感旧(宋)陈居仁苏公堤畔采莲船,蘸碧楼台动管弦。山色湖光宛如昔,心情不似十年前。1由诗中的写景内容可知,两位诗人重游西湖的季节不同,《重访西湖旧游》是______季,西湖______季。2同是重游西湖,两位诗人的心情却截然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赏析。 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雨前初见花间,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春色在邻家。1)这首小诗的一二句描写了哪两种景致? 2)这首小诗的最后一句可谓神来之笔,尤其是“疑”字,用得极妙,请简析该字的表达效果。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①     [宋]苏轼簌簌无风花自。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尽河回人转舵。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凭仗飞魂招楚些②,我思君处君思我。【注】 ①李公择:苏轼的朋友,两人都因反对新法遭贬,交情甚笃。②凭仗飞魂招楚些:语出《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1)下列对本词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簌簌无风花自堕”描写花落的情景:花落不是风吹所致,而是悠悠然自己坠落在地。B.两人在“寂寞园林”之中话别,相对无言,各怀心事,不忍打破这欢乐的气氛。C.本词上片主要写暮春之景,微露惜别之情;下片写送别,兼写对再受重用的渴望。D.“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这两句是词人想象朋友今夜泊于冷落的渔村中通宵不、独对孤灯、唯有暗月相伴的情景。(2)“凭仗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明明读到这样一首诗,请帮他完成小题钱塘逢康元(明)谢肇淛黄梅细雨暗江关,我入西吴君欲还。马上相逢须尽醉,明朝知隔几重山。(注)①钱塘:与诗中的“江关”都指钱塘江边的杭州城。康元龙:作者同乡诗友,“尝游历边塞,无所遇”而归故乡。1有人说首句中的“暗”字用得好,试分析其妙处。 (2) “马上相逢须尽醉”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名校预测1. 【答案】(1)C(2)“压”字委婉地写出了花影投射在重门上的状态,花影本无重量,一个“压”字却给人以沉重感,突出了梅花的繁盛;“铺”字形地写出了淡淡的月光铺蒙在疏帘之上的轻盈姿态,月光本是是静态的,一个“铺”字却化静为动,突出了月光的朦胧、轻灵之美。【解析】(1)C.词的下片意思是:层层花影掩映着重重门,疏帘幕透进淡淡月影,多么好的黄昏。两年第三次辜负了春神,归来吧,说什么也要好好品味今春的温馨。作者勾勒出一幅清幽的黄昏景色,侧重表现春日黄昏的美好。选项中“在这凄清寂静的春日黄昏中,词人倍感孤寂”的表述不正确。故选C。(2)本题考查对诗句中重点词语的赏析。“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的意思是:层层花影掩映着重重门,疏帘幕透进淡淡月影。首先明确两个字的本身含义,“压”意思是:从上面加力;“铺”意思是:把东西展开或摊平。接着明确两个字在诗句中的含义,“压”字指花的影子覆盖在重门之上;“铺”字指淡淡的月光投影在幕帘之上。最后明确两个字的表达效果,“压”字给本无重量的花影以有力量感,那么这力量从何而来?因为花儿稀疏零星,花影就不会重重叠叠,所以这份力量感一定来自于花儿的繁盛,所以此处用“压”字委婉地写出了梅花的生机勃勃之感;“铺”字首先形象地显示了月光朦胧和清淡。因为此时,夕阳才落,月亮刚刚升起,月是淡月,光是微光,若有若无,像是薄如蝉翼的轻纱一般,铺蒙在疏帘之上,显得是那样轻灵,那样柔美。其次,“铺”字又写出了月亮“多情”的神态。它就像是在含情脉脉地关注着女主人,表现出深深的依恋,类似于“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的境界。从而表现出月光的朦胧、和谐。2.【答案】1        2《重访西湖旧游》中说十年没有在西湖边行走,不知道它添了几座楼台,看出诗人对西湖的变化充满了期待,因而怀着一种喜悦的心情。而《西湖感旧》中说山色湖光依旧和从前一样,自己的心情却不像十年前一样,从诗歌前两句描写的景色可以看出西湖景色依然美丽,那么诗人的心情应该不是快乐而是悲伤的。【解析】1考查对诗歌描绘的季节的把握。读懂诗句是作答的关键。“西风吹”“桂子香”,桂子即是桂花,秋天成熟,自然是秋天的景象。专产于江南,各个地区的成熟季节略有差异,采莲季节一般为夏季。自然是夏季的活动。2考查对诗歌的比较与分析。比较阅读。考查对两首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读懂诗句,也可联系写作背景。分析“十载不行湖上路,知它添了几楼台”一句中“添了几楼台”,就是说西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说明作者怀着喜悦的心情充满了对西湖的变化的期待。而“山色湖光宛如昔,心情不似十年前”重游西湖山色湖光和过去一样,但是心情却与十年前大不相同,说明诗人当时心中持有的是悲伤的心情。一般诗歌的结尾都是直抒胸臆,从结尾的诗句中即可分析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专家押题1.【答案】(1)雨前花蕊初现、雨后花落春残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致。2)“疑”是“怀疑”之意,诗人望着“纷纷过墙去”的蜂蝶而产生奇妙的联想:春色真的“有脚”,跑到邻家去了。“疑”字极有分寸地表达出诗人希望春色没有远去的惜春之情。【解析】(1把握诗歌内容,就是要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是要求学生把握诗意以及基本表情达意的方式等,是诗歌鉴赏的重要考点之一。解答时就要紧扣“情”或“景”,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所抒发的情感。一般答题方法是抓住诗中主要景物再现画面,从而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此处写出了雨前花蕊初现、雨后花落春残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致。2)品味诗歌语言,主要是品味关键字词,古人写作诗歌讲究对字的推敲,所以有“炼字”“诗眼”之说。品味关键字词是诗歌考查的主要内容。学生应留心字词在诗中的意思,体会该字词在诗中创设的意境,学会分析该字词所传达的情感。2. 【答案】(1)B(2)流露出作者渴望得到朝廷的重用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解析】(1)B.“欢乐的气氛”有误,根据词中的“寂寞”“月暗孤灯火”“凭仗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等词句可知,本词描写了送行场景,弥漫着因为友人即将远行而产生的惆怅惜别的气氛。故选B。(2)考查赏析作者感情。“凭仗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上句用《楚辞·招魂》中天帝巫阳招屈原离散之魂的典故,表达希望朝廷召他回去的愿望。东坡与公择因反对新法离开京城出守外郡,情怀郁闷,已历数年,每思还朝,有所作为,但局面转变,未见朕兆,他们四方流荡,似无了期,所以有“飞魂”之叹。“我思君处君思我”,采用回文,有恳切浓至的情思,也是对前面“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的深情想象的一个照应。下片写送别,兼及对再受重用的渴望,写二人同情相,友情深厚。3.【答案】1此诗起句用“暗”字,就形象传神地描绘出黄梅时节,杭州城细雨纷飞暗淡凄迷的`景象,渲染了一种低回迷茫的离别氛围,也给全诗蒙上一层依依惜别的感伤色彩(或:为全诗定下伤感的情调)。2“马上相逢须尽醉”写诗人要与诗友一醉方休,借酒表达感情。①“马上相逢”写诗人异乡邂逅同乡诗友,流露出喜出望外的心情。②但是“我入西吴君欲还”,明朝又将“隔几重山”,又表现出刚见面又要分手的离情别绪。③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④表达了对不得志的朋友的劝慰。⑤表达了对彼此羁旅漂泊的感慨等。【解析】1此题考查了学生炼字的能力。做此题首先要了解古诗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关键字做出赏析,赏析时要把字放在语言环境中,“黄梅细雨暗江关”,这句话的意思是:阴暗底的连阴雨天让整个杭州城像黑夜一样暗淡。暗“字有”使……变暗的意思,起句中用“暗”字,传神地描绘出黄梅时节,杭州城细雨纷飞暗淡凄迷的景象,渲染了一种低回迷茫的离别时的氛围,也给全诗蒙上一层依依惜别的感伤色彩。2考查结合诗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马上相逢须尽醉”意思是马上就要相逢了我们要尽情的大醉一场。“马上相逢”匆匆异乡遇到,心理高兴,诗人要与诗友一醉方休,表现了诗人异乡邂逅同乡诗友喜出望外的心情,以及刚见面又须分手的离情别绪,也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不得志的朋友的劝慰,以及彼此羁旅漂泊的感慨等等。诗人想借酒表达感情,借酒化解悲愁,“须尽醉”率真豪爽,情感真挚热烈。

    相关试卷

    专题05 诗歌鉴赏-中考语文三轮冲刺情景试题:

    这是一份专题05 诗歌鉴赏-中考语文三轮冲刺情景试题,文件包含专题05诗歌鉴赏-中考语文三轮冲刺情景试题原卷版docx、专题05诗歌鉴赏-中考语文三轮冲刺情景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中考语文考前冲刺 倒计时:第8天 文言文阅读(课外):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语文考前冲刺 倒计时:第8天 文言文阅读(课外),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二种方法回答准确率较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中考语文考前冲刺 倒计时:第4天 说明性文体阅读: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语文考前冲刺 倒计时:第4天 说明性文体阅读,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找说明对象的方法,概括说明对象特征,筛选提取整合信息,划分文章段落层次的常用方法有,体会词句表达效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