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热》期末复习题(附参考答案和重点实验总结)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热》期末复习题(附参考答案和重点实验总结),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文内容,典型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课文内容
第1课《温度与水的变化》
在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是 ,水结冰时的温度是 。水沸腾后持续加热,水的温度会 ,保持在100℃。
水沸腾时发生的现象是: 。水沸腾后停止加热,温度逐渐 ,白气逐渐减少。
第2课《水的蒸发和凝结》
(1)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水 成水蒸气,水蒸气又 成水的现象,水和水蒸气的互相变换与温度有关。
水蒸发的现象: 。
水凝结的现象: 。
(2)温度越高,水蒸发越 。温度越低,水凝结越 。
(3)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加入食盐后温度 ,导致小水珠 。
(4) 是水蒸气受冷形成的小水珠或 ,漂浮在高空; 是水蒸气受冷凝结而成的 ,漂浮在低空; 是低空的水蒸气在0℃以下受冷形成的 ; 是高空的水蒸气在0℃以下受冷形成的 。
第3课《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
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热量会从 ,导致高温物体温度下降,低温物体温度升高,直至两个物体温度 。
第4课《热在金属中的传递》
(1)热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这个过程叫 。热传递是一个从热源中心向四周 逐渐扩散的过程。
(2)热量传递方式: 。
第5课《热在水中的传递》
(1) :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时,使热量由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的过程。
(2)液体或气体受热 ,遇冷 ,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主要是热对流。 主要的传热方式是热对流。
第6课《哪个传热快》
(1)不同材料传热快慢不同, 传热比较快, 传热比较慢。
(2)像金属这样容易传热的物体叫作 ,传热 ,散热也 。像塑料、木头这样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作 ,传热 ,散热也 。
(3)热的良导体: 。热的不良导体: 。
第7课《做个保温杯》
(1)保温杯只能起到尽量 的作用,不能阻止热量传递。
(2)保温杯的木塞是热的 导体,隔绝内部物质与外界空气的接触,减少热传导与热对流。镀银内壁是减少 ,内壁与瓶身间是真空,无热传导与热对流。
二、典型练习
1.下列哪种方法不是热的传递方法( )
A、热传导 B、直 射 C、热辐射
2.在家烧菜的锅为什么会按一个木制、塑料等材料做的握手,主要原因( )。
A、更好看 B、可以省材料 C、减慢热传导
3.下列现象属于凝结的是( )。
A、水坑里的水慢慢变少 B、湿衣服晾干 C、眼镜起“雾”
4.大小、形状都相同的下列物体中,传热最慢的是( )。
A、铁棒 B、铜棒 C、塑料棒
5.冬天,人们喜欢用空调取暖,这种传热方式有
、 、 。
6.在日常生活中,烧开水时,发现锅盖缝里有白色“雾水”冒出,这个 “雾水”是
。
附:参考答案
一、
第1课《温度与水的变化》
在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水结冰时的温度是0℃。水沸腾后持续加热,水的温度会基本不变,保持在100℃。
水沸腾时发生的现象是:冒“白气”、水翻滚、产生大量气泡。水沸腾后停止加热,温度逐渐降低,白气逐渐减少。
第2课《水的蒸发和凝结》
(1)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水蒸发成水蒸气,水蒸气又凝结成水的现象,水和水蒸气的互相变换与温度有关。
水蒸发的现象:湿衣服晾干了、水洼里的水变干了。
水凝结的现象:早晨草地上的露珠、刚洗完澡后浴室的玻璃上有水。
(2)温度越高,水蒸发越快。温度越低,水凝结越快。
(3)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加入食盐后温度降低,导致小水珠变多。
(4)云是水蒸气受冷形成的小水珠或小冰晶,漂浮在高空;雾是水蒸气受冷凝结而成的小水珠,漂浮在低空;霜是低空的水蒸气在0℃以下受冷形成的小冰晶;雪是高空的水蒸气在0℃以下受冷形成的小冰晶。
第3课《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
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热量会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导致高温物体温度下降,低温物体温度升高,直至两个物体温度相同。
第4课《热在金属中的传递》
(1)热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这个过程叫热传递。热传递是一个从热源中心向四周各个方向逐渐扩散的过程。
(2)热量传递方式:热传导、热辐射、热对流。
第5课《热在水中的传递》
(1)热对流: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时,使热量由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的过程。
(2)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主要是热对流。取暖器和空调主要的传热方式是热对流。
第6课《哪个传热快》
(1)不同材料传热快慢不同,金属材料传热比较快,塑料和木头传热比较慢。
(2)像金属这样容易传热的物体叫作热的良导体,传热快,散热也快。像塑料、木头这样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作热的不良导体,传热慢,散热也慢。
(3)热的良导体:铜、铁、铝、不锈钢。热的不良导体:玻璃、木头、陶瓷、棉花、空气、水。
第7课《做个保温杯》
(1)保温杯只能起到尽量减慢热量传递的作用,不能阻止热量传递。
(2)保温杯的木塞是热的不良导体,隔绝内部物质与外界空气的接触,减少热传导与热对流。镀银内壁是减少热辐射,内壁与瓶身间是真空,无热传导与热对流。
二
1.B 2.C 3.C 4.C
5. 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 6.小水珠
附:
重点实验
1.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
2.热在金属中的传递
实验名称
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
实验材料
试管、烧杯、二个温度计、热水、冷水
实验步骤
(1)烧杯中放入热水,在试管中放入冷水,分别测出热水和冷水的温度,
(2)将试管放入热水中,一段时间后,分别测试管里的水温,和烧杯中的水温。
实验现象
在测量过程中会发现,试管中的水温在慢慢升高,而烧杯中的水在慢慢下降。
实验结论
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热会传导。
实验名称
热在金属中的传递方向
实验材料
一个圆形铜片、蜡烛、火柴、铁架台、
实验步骤
(1)在圆形铜片上用蜡把火柴贴在铜片上备用,
(2)把贴好火柴的铜片入在铁架台的夹子上固定,
(3)把点燃的蜡烛
实验现象
距离点燃蜡烛越近的火柴,掉的越早、越远的火柴,掉的越迟,更远的会不掉下来。
实验结论
热在金属中的传递方向是向各个方向传递的。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期末复习题(附参考答案和重点实验总结),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文内容,典型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生物的多样性》期末复习题(附参考答案和重点实验总结),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文内容,典型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期末复习题(附参考答案和重点实验总结),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文内容,典型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