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南市东部地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23514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安徽省淮南市东部地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23514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安徽省淮南市东部地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23514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安徽省淮南市东部地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安徽省淮南市东部地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案】C,【答案】D,【答案】A,【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淮南市东部地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20分)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观察下面时间轴,最符合①所代表的历史时期是( )
A. 三国时期 B. 魏晋时期
C.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D. 隋唐时期隋朝时期,一批牡丹花从洛阳沿运河到余杭,依次需要经过( )A. 邗沟、江南河、通济渠 B. 江南河、通济渠、邗沟
C. 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D. 通济渠、江南河、邗沟电影《女驸马》唱词:“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唱词反映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 )A. 郡县制 B. 三省六部制 C. 科举制 D. 行省制隋唐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此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A. 早期国家的建立 B. 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C.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 繁荣与开放唐朝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是公认的中国古代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唐朝的建立者和灭亡唐朝的分别是( )A. 李渊、黄巢 B. 李世民、朱温 C. 李渊、朱温 D. 李世民、黄巢明皇李隆基“以姚崇、宋璟为相,廓清武后则天以来之积弊,励精图治,至民夜不闭户,道不拾遗。岁达臻全盛。”这里“明皇”所创造的治世是指( )A. 文景之治 B. 贞观之治 C. 开元盛世 D. 安史之乱某班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如图图片应该入选“盛唐篇”的是( )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诗人辈出。他被称为“诗圣”的是( )A. 白居易 B. 杜甫 C. 李白 D. 苏轼唐朝与周边许多国家往来频繁,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的是( )A. 日本 B. 大食 C. 天竺 D. 新罗唐朝长安城内“市”的职能是( )A. 商业区 B. 娱乐区 C. 住宅区 D. 宗教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期间,日本向湖北高校捐赠物资的包装箱外附上了一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寓意中日两国的友好交流。与这句话相关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A. 玄奘西行 B. 鉴真东渡 C. 郑和下西洋 D. 张骞出使西城下列有关安史之乱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 )A. 北方经济遭到极大的破坏 B. 唐朝从此由盛转衰
C. 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D. 唐朝的中央权力强大黄巢起义后,队伍迅速发展到65万人,这一现象表明( )A. 唐朝统治不得人心 B. 中央无力控制藩镇
C. 安史之乱不得人心 D. 唐末人口不断增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的标志和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分别是( )A. 贞观之治和黄巢起义 B. 开皇之治和安史之乱
C. 开元盛世和安史之乱 D. 开元盛世和黄巢起义“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唐朝灭亡以后进入的分裂时期是( )A. 春秋战国 B. 魏晋南北朝 C. 辽宋夏金 D. 五代十国“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 唐朝对外开放的政策 B. 宋朝重文轻武的国策
C. 明朝皇权的不断强化 D. 清朝军事实力的衰落北宋为了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设置( )A. 知州 B. 通判 C. 转运使 D. 宰相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如图所示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A. B. C. D. 11世纪前期,建立西夏政权的少数民族是( )A. 蒙古族 B. 契丹族 C. 党项族 D. 女真族1005年,宋辽达成和议,宋给辽岁币,辽撤兵,此后双方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史称这次和议为( ) 宋金之盟 B. 宋夏和议 C. 澶渊之盟 D. 宋蒙和议二.问答题(本题共5小题,共6分)建立唐朝,平定全国的是: ______ 。
出现“贞观之治”局面的统治者是: ______ 。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______。
出现“开元盛世”局面的统治者是: ______ 。
11世纪前期,党项首领 ______ 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 ______ ,史称西夏。
三.判断改错题(本题共5小题,10分)隋唐实行的科举制以才学为选官标准,扩大了官吏来源。
判断:______改正:______
隋朝时期开通的大运河以长安为中心,全长两千多千米,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判断:______ 改正______。
隋炀帝时首创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错误: ______ ;改正: ______ 。
生活在盛唐时期的浪漫主义诗人白居易被称为“诗仙”。
判断:______改正:______
唐朝时期,得到西北少数民族的拥戴,被尊称为天可汗的是唐玄宗。
错误: ______ ;改正: ______ 。
四.材料分析题(本题共3小题,35分)交通问题是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朝开凿的大运河
(1) 如图是哪一朝代开凿的运河?该运河的中心在哪?(2) 从如图可以看出该运河沟通了哪五大水系。(3) 假如你是唐朝时期的商人,从A点出发经大运河到洛阳,要经过运河的哪一段?(写该段的名称)
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4) 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述运河的开通的重大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天下自唐季(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因何也?……”普曰:“……其故非他,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续资治通鉴长编》
请回答:
(1)“太祖”指何人?
(2)“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指的是哪一历史现象?
(3)赵普说的“权”“钱”“兵”分别指的是什么?
(4)太祖接受了赵普的建议,如何“夺其权”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规定双方为兄弟国家,宋每年向辽纳岁币,绢20万匹、银10万两。
材料二:西夏向宋称臣,宋每年赐给西夏绢13万匹、银5万两、茶2万斤,节日再另行赏赐。(1) 上述两则材料分别反映的是什么事件?(2) 材料一签订时宋的最高统治者是谁?材料一签订后形成了怎样的局面?(3) 材料二中“西夏”的国王是谁?西夏是如何汉化的?(4) 议和给边境人民带来了和平,但是,沉重的“岁币”也给宋朝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你如何看待这两次议和?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由题干材料判断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即隋文帝)夺取了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设洛阳为陪都。589年,隋灭陈,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重新统一了全国。
故选:C。
本题考查考查隋朝统一全国的相关知识。589年,隋灭陈,重新统一了全国。
注意对图片的解读,识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相关知识。
2.【答案】C
【解析】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涿郡到洛阳段为永济渠,洛阳到淮水段为通济渠,淮水到江都段为邗沟,江都到余杭段为江南河,因此隋朝时期,一批牡丹花从洛阳沿运河到余杭,依次需要经过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本题以隋朝时期,一批牡丹花从洛阳沿运河到余杭为切入点,考查隋朝大运河。
3.【答案】C
【解析】“状元”是科举考试中进士科第一名,而科举考试诞生于隋炀帝时期,完善于唐朝时期。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科举制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本题主要考查“状元”的来源。解题关键是掌握科举制的形成与发展。
4.【答案】D
【解析】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强盛,交通便利,四通八达,政府采取对外较为开放的政策,中外经济交往频繁。因此隋唐时期的基本特征是繁荣开放。
故选:D。
本题以隋唐时期的社会特征为切入点,考查隋唐社会。
本题以隋唐社会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5.【答案】C
【解析】唐朝的建立者和灭亡唐朝的分别是李渊、朱温。618年,在太原起兵反隋的贵族李渊,进入长安,建立唐朝,李渊就是唐高祖。“安史之乱”后,唐朝日趋衰落,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故选:C。
本题考查了唐朝建立与灭亡。“安史之乱”后,唐朝日趋衰落,907年灭亡。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唐朝的建立者和灭亡唐朝的分别是李渊、朱温。
6.【答案】C
【解析】根据李隆基和姚崇、宋璟为相等可知这里“明皇”所创造的治世是指开元盛世。唐玄宗即位后,任用姚崇等人当宰相,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政绩,还注意节俭,这些改革措施使开元年间政局为之一新。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故选:C。
本题考查了开元盛世。唐朝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唐玄宗与开元盛世。
7.【答案】A
【解析】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①③符合题意;②是宋代的插秧工具;④耧车是西汉播种工具。
故选:A。
本题考查了盛唐的社会气象。唐朝兴修水利,修建了四十多处大型水利工程。生产工具创制了曲辕犁和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本题关键是抓住题干的主旨是盛唐的社会气象,根据所学知识,对选项逐一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8.【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杜甫,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解答】
B.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他的诗深刻反映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悲愤凄婉之情,由于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故有“诗史”之称,杜甫的诗感情真挚,笔触细腻,风格雄浑,语言精练凝重,被后人尊为“诗圣”,故B正确。
A.白居易的诗直面社会现实,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被称为“诗魔”,故A错误。
C.李白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被誉为“诗仙”,故C错误。
D.苏轼是北宋文学家,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
故选B。 9.【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唐朝时期,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新罗的许多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故选:D。
本题考查唐朝的对外交往的知识。
本题考查唐朝对外贸易,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货物的首位。
10.【答案】A
【解析】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分别是居民的住宅区和商业区;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繁华的商业区。
故选:A。
本题考查唐朝长安城,知道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繁华的商业区。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唐朝长安城的相关史实。
11.【答案】B
【解析】“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出自1300年前,日本长屋亲王的《绣袈裟衣缘》,《全唐诗》中收录:“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长屋亲王,是日本当时的宰相。唐玄宗时,长屋曾经命人制作千件袈裟,绣这四句偈语在上面,送给大唐高僧们,高僧鉴真看到后非常受感动,毅然决然的披上了这件袈裟,决心去日本弘扬佛法,6次东渡,历经劫难,终不言悔,谱写了中日关系最辉煌的最感人的一幕。
故选:B。
本题考查鉴真东渡,知道鉴真东渡促进了中日友好交往。
本题考查鉴真东渡,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知道鉴真东渡促进了中日友好交往。
12.【答案】D
【解析】有关安史之乱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唐朝的中央权力强大。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故选:D。
本题考查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安史之乱的影响。
13.【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数据可知,起义军队的迅速扩大,正是人们对唐朝统治不满的表现。故黄巢起义后,队伍迅速发展到65万人,这一现象表明唐朝统治不得人心。
故选:A。
本题以“黄巢起义后,队伍迅速发展到65万人”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安史之乱与唐朝的是灭亡的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唐朝后期发生的大规模起义是黄巢起义。
14.【答案】C
【解析】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盛,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唐玄宗末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历时8年之久的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故选:C。
本题考查贞观之治和安史之乱,知道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的标志和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分别是开元盛世和安史之乱。
本题考查贞观之治和安史之乱,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5.【答案】D
【解析】题文的“唐朝灭亡以后进入的分裂时期”是解题的关键信息。春秋战国和魏晋南北朝都出现在唐朝之前。辽宋夏金中最早的辽出现在916年,唐朝灭亡是907年,他们之间还经历了五代十国时期。
本题考查学生对五代十国的考查。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辨析能力。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联系所学作答。
16.【答案】B
【解析】据“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等信息可知,北宋读书人地位高,军人的地位很低,表明宋朝重文轻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推行重文轻武政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选项A正确。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到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选项B错误;宋代商业经济发达,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选项C错误;休养生息是指大动乱、大变革之后王朝所采取的减轻人民负担,恢复生产,安定社会秩序的措施。在材料中没有体现,选项D错误。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北宋的统治、重文轻武政策的相关史实。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推行重文轻武政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北宋的统治、重文轻武政策的相关史实。
17.【答案】C
【解析】北宋为了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设置了转运使。宋太祖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税收由中央掌控,后来又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转运使。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转运使的职责。
18.【答案】C
【解析】916年契丹首领阿保机建立契丹国(辽),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定都东京,1038年党项首领元昊建立西夏,辽在北宋的东北方,西夏在北宋的西北方。
故选:C。
本题考查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知道辽在北宋的东北方,西夏在北宋的西北方。
本题考查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9.【答案】C
【解析】1038年,党项族的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定都兴庆,历史上称为西夏。11世纪前期,建立西夏政权的少数民族是党项族。
故选:C。
本题考查西夏。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辽、西夏和北宋并立的相关知识。
20.【答案】C
【解析】宋真宗时(1004年),辽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第二年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故选:C。
本题考查澶渊之盟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注意识记澶渊之盟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21.【答案】唐高祖李渊
【解析】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随后消灭了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平定了全国。
故答案为:
唐高祖李渊。
本题以建立唐朝的人物为切入点,考查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本题以唐朝的建立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2.【答案】唐太宗
【解析】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故答案为:
唐太宗。
本题考查贞观之治,知道出现“贞观之治”局面的统治者是唐太宗。
本题考查贞观之治,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23.【答案】武则天
【解析】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她本是唐高宗的皇后,唐高宗体弱多病,唐高宗后期武则天逐渐掌握大权,后来自己做了皇帝,改国号为周。
故答案为:
武则天。
本题考查女皇武则天。
本题考查女皇武则天,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24.【答案】唐玄宗
【解析】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故答案为:
唐玄宗。
本题考查开元盛世,知道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出现了开元盛世。
本题考查开元盛世,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25.【答案】元昊,兴庆
【解析】北宋初期,在今天宁夏、甘肃一带生活着以游牧为主的民族党项族。1038年,党项族的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定都兴庆,历史上称为西夏。
故答案为:
元昊;兴庆。
本题以填空题的形式,考查西夏建立的相关知识。
注意识记西夏政权的建立者及都城所在地。
26.【答案】√,√
【解析】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读书人参加人才选拔考试的制度,隋朝建立、唐朝完善并为后代沿用。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朝隋炀帝时,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唐朝科举制度逐渐完善,常设的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最为重要。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唐太宗时期,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科目。武则天大力发展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开武举,亲自面试学生。唐玄宗时期,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的创立完善。隋唐实行的科举制以才学为选官标准,扩大了官吏来源,促进了社会进步。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科举制的创立完善、内容、特点以及影响。
27.【答案】× “长安”改为“洛阳”
【解析】为巩固隋朝统治,加强南北交通,公元605年,隋炀帝征发民工几百万,开通了以东都洛阳为中心,从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成了一条贯通北起涿郡(北京),南到余杭(杭州)的大运河,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千米,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贯通南北的大动脉。
故答案为:
判断:×;“长安”改为“洛阳”。
本题主要考查隋朝大运河。
本题以题干信息为依托,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教材基础知识。
28.【答案】×,隋炀帝改为:武则天
【解析】根据题干分析,题目涉及到隋炀帝和武则天对科举考试的贡献,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诞生。武则天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
故答案为:
错误:×;改正:隋炀帝改为:武则天。
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的创立及其完善,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诞生;唐朝时期科举制进一步完善,唐太宗时扩大科举考试规模,进士科成为最主要的科举考试科目;武则天时创立殿试制度。
本题以科举制为主线,主要考查学生对隋炀帝和武则天创立及完善科举制的措施,需要学生识记相关知识点。
29.【答案】×,将“白居易”改为“李白”
【解析】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李白的诗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表现出藐视权贵、超凡脱俗的风骨。他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因此享有“诗仙”的赞誉。故题干表述错误,应将“白居易”改为“李白”。
故答案为:
判断:×;改正:将“白居易”改为“李白”。
本题主要考查李白的诗歌的相关史实。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当时的文人士子,以唱和吟诵诗歌作为社会交往和抒发情怀的重要方式。唐诗题材丰富,风格多样,传世的诗歌有50000多首。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李白的诗歌的相关史实。
30.【答案】唐玄宗,唐太宗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天可汗”,意即各族共同的君长。故题干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
错误:唐玄宗;改正:唐太宗。
本题主要考查了唐朝的民族关系相关知识,重点掌握唐太宗与天可汗。
本题主要考查了唐朝的民族关系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31.【答案】【小题1】(1)如图是商朝开凿的运河,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2)从如图可以看出隋朝大运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3)隋朝大运河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A点是涿郡。从涿郡出发走水路到洛阳去,要经过永济渠。
(4)根据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及所学知识可知,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故答案为:
(1)隋朝;洛阳。
(2)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3)永济渠。
(4)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解析】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2.【答案】(1)据材料“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可知,“太祖”指宋太祖赵匡胤。
(2)据材料“天下自唐季(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因何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指的是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
(3)赵普说的“权”“钱”“兵”分别指的是地方节度使的兵权、财权和掌控的士兵。
(4)宋太祖接受了赵普的建议,采取“杯酒释兵权”的方法削夺朝中大将的兵权,解除地方节度使的兵权。
故答案为:
(1)赵匡胤。
(2)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
(3)地方节度使的兵权、财权和掌控的士兵。
(4)采取“杯酒释兵权”的方法削夺朝中大将的兵权,解除地方节度使的兵权。
【解析】本题以《续资治通鉴长编》的相关材料为依托,考查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问题设计比较简单,属于基础识记层次的考查。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相关知识。
33.【答案】【小题1】澶渊之盟、宋夏议和。【小题2】宋真宗;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小题3】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积极吸取中原文化。【小题4】“议和”对宋是耻辱,加重了百姓负担,但是从长远来看,有利于生产发展和社会安定。
【解析】本题以两段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的相关知识。
注意对材料的解读,掌握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的相关知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年安徽省淮南市东部地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共4页。
这是一份2022年安徽省淮南市东部地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辨别改错题,材料解析,活动与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淮北市五校联考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辨析改错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