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古诗三首:竹石(1)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23582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古诗三首:竹石(1)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23582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人教部编版竹石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竹石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展示学生风采,竹子在不同诗句中的含义,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六
科目
语文
课时
二
主备课老师
课 题
竹石
学习目的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体会竹石的顽强和坚决的精神,以及诗人借竹自喻和自我鼓励的情感。
3.拓展诗歌的根底上,学习竹在古代诗歌中表达的不同意象,进步学生的鉴赏才能。
4.诗歌引用,增强学生口语表达的才能。
学习重点
1.拓展诗歌的根底上,学习竹在古代诗歌中表达的不同意象,进步学生的鉴赏才能。
学习难点
学会引用诗歌,拓展学生的思维,进步学生口语交际的才能。
课前准备〔预设〕
1.学生:归类搜集有关“竹〞的诗歌。
2.老师: 多媒体课件。
二次设计
老师
李娜
时间
课前准备
导学过程预设
导学过程设计
自学
自学?竹石?,为后面的拓展延伸做好准备。
指导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 板书课题,?竹石?。
2.学生汇报对作者郑燮的理解。
3.默写诗歌〔每组选一个同学〕。
4.学生简单赏析诗歌。
老师小结:?竹石?运用借物喻人,托物言志〔随机板书〕的手法,借竹自喻,表现自己百折不挠,顶天立地〔随机板书〕的大丈夫情怀。同时鼓励别人要像竹子一样,不畏艰险,迎难而上,乐观面对人生。
二、展示学生风采
学生分为三组,诗歌组、诗人组和时代组。展示课下搜集诗歌的成果。全部过程组长主持,老师相机指导。
1.诗歌组展示
〔1〕组长汇报郑燮的其他诗歌。
〔2〕组员朗读其中喜欢的几首诗,并简要说说喜欢诗歌的原因。
2.诗人组展示
〔1〕组长汇报写竹子的不同诗歌。
〔2〕组员朗读本组选出的喜欢的诗歌。
〔3〕组员总结搜集诗歌过程中得出的结论。
3.时代组展示
〔1〕组长汇报不同时代写竹子的诗人。
〔2〕组员总结搜集诗歌过程中得出的结论。
老师小结:大家诗歌搜集的很棒,可以简单的赏析自己喜欢的诗句,是老师出乎意料的。谢谢大家给老师带来的惊喜!
三、老师补充竹子的好伙伴“花中四君子〞。
展示之前,学生回忆学过的或者课外搜集到的有关“梅 兰 竹 菊〞的诗句,老师再利用多媒体补充。经典的诗句,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在朗读的过程中,老师相机引导学生如何学会做人。
过渡:大家搜集了这么多诗歌,那同学们知道每首诗中竹子代表着什么意义吗?
四、竹子在不同诗句中的含义
老师出句子,学生猜想,老师出含义,给学生留下考虑的空间
1、象征高风亮节的品德
刘孝先?赋竹?
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
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耻染湘妃泪,羞入上宫琴。
谁人制长笛,当为吐龙吟。
2、表现谦虚的品格
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3、赞扬坚忍不拔的毅力
郑板桥?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4、表现气冲云霄的志气
高适?酬马八效古见赠?
深崖无绿竹,秀色徒氛氲。
时代种桃李,无人顾此君。
奈何冰雪操,尚与蒿莱群。
愿托灵仙子,一声吹入云。
5、表现勃勃活力和昂扬的气概
郑板桥?题画?
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
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6、颂扬顽强的生命力
刘禹锡?庭竹?
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
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7、表现闲适隐逸的君子之风
罗隐?竹?
篱外清阴接药阑,晓风交戛碧琅玕。
子猷死后知音少,粉节霜筠谩岁寒。
8、象征爱情忠贞的湘妃竹
李商隐?湘江竹?
万古湘江竹,无穷奈怨何?
年年长春笋,只是泪痕多。
四、借诗送别情
学生送:畅所欲言:同学们我们在毕业之际,应用学过的或者平时积累的诗歌送给同学、老师或者学校。老师相机引导。
老师送:感谢同学们送给老师最珍贵的礼物,我也送给大家几句话:
梅: 宝剑锋自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兰: 闻香喜识玉兰幽,雅洁清新韵欲流。
竹: 凌云劲竹真君子, 空谷幽兰绝美人。
菊: 不羡繁华桃与李,朱砂石畔笑秋风。
愿大家都可以学业有成,在将来的人生路上,像梅花一样高洁,像兰花一样清逸,像竹子一样有气节,像菊花一样淡泊名利。记住,有志者事竟成!
运用
五、作业:
继续搜集咏物诗,并背诵经典诗句。
板书
设计
竹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借物喻人 立根原在破岩中。 百折不挠
托物言志 千磨万击还坚劲, 顶天立地
任尔东西南北风。
教学反思
1.整个授课过程中,学生积极发言,课堂气疯活泼,紧紧围绕“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进展,到达了拓展诗歌,进步学生口语表达才能的目的。
2.缺乏:给学生考虑的空间缺乏,今后在问题设置上,多下功夫,尽量让学生一目了然,很快作出反响。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竹石教案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解题知著,吟读流畅,赏诗赏画,拓展积累,总结收获,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 古诗三首竹石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初读《竹石》,借助诗题,解释古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竹石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猜谜导入,初读古诗,理解诗意,品读古诗,体悟诗趣,方法运用,语用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