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版七年级上册1 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启示教学设计
展开一、单元学习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对具有特殊艺术魅力的古今中外经典造型艺术进行赏析和评述,让学生充分感受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的风采,体验具有科技含量的艺术品中蕴涵的科学奥妙和艺术元素,感知美术与科技巧妙融合的社会人文特色,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和科技素养。
二、教学对象分析:
从课堂上反馈的情况来看,学生对美术的认识还是比较单纯,个人的绘画能力还是局限于临摹为主,而且在绘画的过程中,很大程度的依赖教师或者书本的范画,而对于进一步创作的内容或者想象的部分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开展,但是,所有事物都是停留在比较浅显的层面,不能有意识的去深层次理解绘画的技巧与表现的方法。在课后,我也对部分学生作了了解,他(她)们对美术的认识都是认为画画而已,没有对欣赏能力作出必要的加强以及引导,而绘画能力也只是停留在临摹这个层次,因此,在美术课堂中除了要加强他(她)们的绘画能力与技巧的培养外,还要加强欣赏能力的引导与鉴赏能力的提高,做到眼、手、脑的并用。从教学层面上看,如果学生在绘画前对所欣赏的事物不能作出比较全面的认识或了解,那么,欣赏的水平与个人见解会影响绘画的表现,这样可能会影响到学生对美术抱有的那种持续的热情。因此,在今后的学习中,要注重学生的欣赏方向的引导与鉴赏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加强学生的绘画基本功练习,更主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去体验生活中的美。
三、教学内容分析:
通过对中国古代的长信宫灯、四羊方尊、曾侯乙编钟、赵州桥进行赏析,对其的功能、历史、文化等背景的了解、感受、认知这些艺术品中所包含的科技与艺术所结合的特征,了解造型艺术的丰富性与多样性,探索艺术作品中所包含的人类对物质生活孜孜不倦的追求美得理想。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了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特点。
能力目标:能从艺术与科技两个方面用语言来概略地表述自己对作品的看法。
情感目标:通过对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图例欣赏,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博大。
学习重点:初步了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关系。
学习难点: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造型风格。
四、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速写本、铅笔、彩色笔。
五、教学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本节课采用导学式、欣赏法、分析讨论法等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引导——观察感受——小组讨论——小组分析报告——教师综合小结的教学程序。
六、课时: 1课时
七、教学过程:(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
前
准
备
课件
相关欣赏内容等素材资料。
收集长信宫灯、四羊方尊、曾侯乙编钟、赵州桥等有关资料。
收集一些你所喜欢的、你认为是艺术品的相关资料。
收集、查询资料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最好过程。
一、情 景 创 设
一、导言:虽然科学思维和艺术思维方向不同,但都具有融合相通、互补的一面,从原始时代敲打出的第一块石器工具开始,不仅揭开了人类的文明史,它既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也是造型艺术的创造与欣赏。
小组间交流,在你的认知中,什么是艺术。
1、对老师所讲的话会产生疑问:什么是艺术?艺术需要科技发展吗?这两者间有什么联系?
2、通过小组间的交流与讨论,对上述的问题会有一个基本的答案。
3、学生交流认知内容。
1、让学生能产生疑问并带着问题进入小组讨论。
2、学生之间会相互推荐自己喜欢的事物,这无形中也会让学生拓宽他(她)们的认知面。。
二、导 入 新 课
一、请问,下例物品,哪些是艺术品,哪些不是,请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二、艺术,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只是我们习惯了身边的事物而忽略其存在。艺术只是一个总称,它包含的门类很多,比如,说话有语言艺术,跳舞有舞蹈艺术,穿着有服装艺术等等。
三、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如同哲学、宗教、文学一样属于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
1、通过小组间的交流,对所欣赏的图片有直接的认知。
2、学生交流各自的认知感受:第一块石器打制工具既是一件生活工具,也是人类思维进步的表现。
从现在的社会角度来做出欣赏评价:第一件石器打制工具在现在的社会角度是文物,在当时的社会角度是生活工具,但也反映出人类的思维在进步,懂得开始制作生活工具。
1、小组间的交流与讨论,对学生的认知会产生共鸣。
2、原始人类的认知水平与现代人不同,当时原始人的认知水平是相当低下,制作一件石器打制工具,可以说是人类文明的一颗火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三、出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了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特点。能力目标:能从艺术与科技两个方面用语言来概略地表述自己对作品的看法。情感目标:通过对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图例欣赏,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博大。
明确本次课的目的与要求
四、新 课 学 习
一、小组长对小组所收集的资料进行表述。
二、按照顺序对长信宫灯、四羊方尊、曾侯乙编钟进行自主分析评价。
三、教师引导欣赏评价:
1、教师讲解有关长信宫灯、四羊方尊、曾侯乙编钟等相关的历史背景;
2、引导学生分步骤去欣
1、小组间的相互合作与交流。
2、探究: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分类比较,通过老师的分类讲解,开始对所赏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精炼总结。
1、通过分类比较与组合,再次对自自己所积累的知识进行分类。
2、分步骤赏析,对所学习的知识更加的细致深入学习。
四、新 课 学 习
赏长信宫灯的制作工艺、造型的独特之处以及其实用的功能;四羊方尊的制作方式以及青铜器的工艺制作方式与其合范的制作流程,其纹样的装饰与寓意;曾侯乙编钟的归属(随国与楚国的关系)与其发掘的背景与关注(周恩来亲自督导),以及其在乐器上的独特成就(声音比钢琴还要高一度)
小组通过赏析,明确如何赏析、评述古代艺术品的正确方法与侧重点。
4、以小组为单位做好相关的赏析、评述、探究等相关的讨论结果。
五、学生发展
一、欣赏书中的例图:赵州桥。
思考:赵州桥的艺术体现在什么方面?赵州桥的科技又表现在什么方面?两者是怎么样来结合的?
二、教师做好相关的引导与资料补充。
通过“案例”进行分组交流,讨论后选代表进行表述与评价。
2、自主尝试艺术与科技的分类与联系。在学习中发现自己的不足而追求更高的进步。
1、通过相同层次的欣赏,确定自己的位置而作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六、课堂小结
一、从辅导的情况来总结本次课的内容,对一些表现优秀的同学进行表扬,并希望同学们都能相互学习。
二、对一些赏析中的问题给予相关的修改意见。
1、有问题是好事,如果有问题而没有发现,那就不是好事,要多学习,多丰富个人的审美情趣。
七、课后延伸
平时自己有意识的去欣赏所喜欢的事物,并能针对性的进行评述。
1、在生活中学习。
2、树立个人良心的自信。
1、学习一直存在于生活当中,在生活中培养更好的学习习惯。
初中美术岭南版七年级上册1 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启示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美术岭南版七年级上册1 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启示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课堂发展,课后延伸,课堂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美术七年级上册1 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启示优质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美术七年级上册1 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启示优质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课堂发展,课后延伸,课堂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岭南版九年级上册1 齐白石 徐悲鸿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岭南版九年级上册1 齐白石 徐悲鸿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作业要求,评价要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